七章小学教育内容.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6377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0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章小学教育内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章小学教育内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章小学教育内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七章小学教育内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七章小学教育内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章小学教育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章小学教育内容.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小学教育内容,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第七章 教育内容,第一节 教育内容概述第二节 教育知识第三节 我国的小学教育内容 第四节 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第一节 教育内容概述,一、教育内容的概念二、小学教育内容的特点三、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四、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内容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内容既包括校内教育(正规的)和校外教育(非正规的)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的教育和“平行教育”的内容。狭义的教育内容特指学校教育内容,特点是:1.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充分的预定性 2.高度的信息含量和严密的逻辑性 3.高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 4.内容的连续性和载体的多样性 5.价值的全面性和全面的教育性,教育内容

2、的意义,(一)教育内容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二)教育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准绳(三)教育内容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四)教育内容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二、小学教育内容的特点,(一)基础性(二)全面性,三、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三)文化传统的影响(四)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四、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结构化(三)注重能力培养(四)关注道德教育(五)重视个别差异,第三节 教育知识,一、教育知识的概念二、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三、几种新知

3、识观,第三节 教育内容的构成,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五、教育内容的相互关系,一、体育,(一)体育的意义(二)体育的主要任务(三)体育的内容,(一)体育的意义,1.体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 的体质 2.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3.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4.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5.体育为劳动技术教育提供身体条件,(二)体育的主要任务,1.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3.培养良好的品德,(三)体育的内容,1.田径运动 2.体操与游泳 3.球类与游戏 4.武术与军事体育活动,二、智育,(一)智育的意义(二)

4、智育的主要任务(三)智育的内容,(一)智育的意义,1.智育对社会文明的进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智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基础 3.智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智育的主要任务,1.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 2.形成学生基本的技能技巧 3.发展学生的智力,(三)智育的内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德育,(一)德育的意义(二)德育的主要任务(三)德育的内容,四、美育,(一)美育的意义(二)美育的主要任务(三)美育的内容,(一)美育的意义,1.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 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4.美育有助于学

5、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二)美育的主要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3.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三)美育的内容,1.自然美 2.生活美 3.艺术美,五、教育内容的相互关系,统一的教育整体活动中的构成要素,只有在理论研究的科学抽象中才可将体、智、德、美加以区分,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则不能将它们分割开来。体、智、德、美不属于同一层次,而分别属于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不同抽象层次。,第四节 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三、教科书,(一)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

6、,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第二,它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第三,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第四,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第五,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三)教科书,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第一,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第二,多样化的教学改革必然有多样化的教科书。第三,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时代特征。第四,教科书编写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五,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