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章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章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中国人口,一、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1、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呈现阶梯式增长的特点(1)公元前(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1000 万左右(2)公元初至17世纪中期(封建社会):5000-6000 万(3)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突破1 亿(4)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突破2亿(5)1760-190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突破4 亿(6)1990-1954年:突破6亿(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5.4亿)(7)1954-1969年:突破8亿(8)1969-1982年:突破10亿(9)1990年:达到11.34亿(10)2000年:控制在13亿以
2、内,2、新中国的人口发展的特点(1)1949-1958:加速增长阶段(2)1959-1961:负增长阶段(3)1962-1970:高速增长阶段(4)1971-1979:低速增长阶段(5)1980-1991:波动增长阶段(6)1992年以后:持续低速增长阶段,3、中国人口发展的评价及其原因分析(1)评价 劳动力供应充足 消费市场大,国际吸引力大 使人均资源数量少,资产投资跟不上,教育投资不足,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口数量的优势不明显(2)主要原因 人口基数大 政策失误,二、中国人口结构1、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2、社会结构:文化结构、职业构成3、城乡结构:城镇化水平低三、中国人口分布1、总
3、特点:极不平衡2、水平分布:东多西少3、垂直分布:平原人口多、海拔低人口多,四、中国人口迁移1、旧中国(1)历史上二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东晋南北朝(从两汉始少数民族内迁)南宋(金人南侵)(2)近代 华北破产的农民移向东北和西北 华南广大破产的农民移向东南亚2、新中国(1)工人、技术人员支援边疆(2)军人转业(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人口稠密地区集体移民 3、改革开放以后 人口迁移由西向东、由内地向沿海,五、中国的民族1、民族的构成: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1)汉族占绝大多数:92%(2)少数民族比重小,但增长快2、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1)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分布(2)少数民族集中分布
4、在某些区域:东北、西北、西南,小结: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1、庞大的人口基数2、增长型的年龄结构3、日趋平衡的性别比4、不均衡的人口分布5、正在发展的人口城镇化6、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7、人口素质有待提高8、计划生育的成绩巨大而任务艰巨,第二节 中国的资源,一、资源的宏观特点1、资源总量丰富,人均量少2、资源分布不均衡,匹配组合不甚合理3、资源类型多,品位低,开发难度大4、难以开发的呆滞资源多,开发投资大5、人力资源丰富,质量有待提高,劳动力过剩,二、资源开发特点1、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开发利用强度大2、1949年以后中国资源开发高潮3、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4、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多,可再生资源超载5
5、、资源供给由自给自足向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转变,三、资源问题1、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纳入国民经济体系的机制2、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能源投入3、不合理的资源定价4、资源管理体系分散,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第三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产生及定义1、工业文明的反思(产生原因核心)(1)三个阶段:农业(依赖自然环境)、工业社会(18世纪中叶)、知识经济时代(2)工业化依赖资源,所以长期造成对资源的破坏(3)工业化造成的环境问题,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布伦特兰夫人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地理学的定义 人地关系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的协调;地与地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人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注意:可持续发展不是不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不等于环境保护,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同代间、代与代间、资源分配)2、可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必要性:中国的国情(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树立新的伦理和道德观(节能、节水、降耗)(2)实施清洁生产(3)改变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4)调整生活方式,思考题对比中国东西部的人地关系特征,谈谈如何保持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