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灯泡亮起来》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灯泡亮起来》反思.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灯泡亮起来反思 小灯泡亮起来反思1【活动目标】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
2、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1.介绍实验材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3、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1.设置问题情境。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3.幼儿实验,师指导。4.集中交流。(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小灯泡亮起来反思2【活动目标】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
4、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物质准备:(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2)教具:羊村城堡情景图、灰太狼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活动过程】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师:今天喜羊羊和小羊们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还没来得及装电灯,没有电灯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么办呢?装电灯需要些什
5、么呢?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2)
6、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4)帮羊村城堡接电线。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1、设置问题情景。师:不好了,羊村城堡刚安好的电线被灰太狼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
7、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8、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5、两两交流。6、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7、师幼共同小结。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
9、全。1、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2、教育幼儿安全用电。【活动延伸】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导电,哪些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小灯泡亮起来反思3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
10、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这个班的学生我从三年级开始接手,已整整一年多
11、了,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有些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
12、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四、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3、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
14、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4、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五、基本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
15、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
16、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小灯泡亮起来反思4(1)在前面做过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参考它的思路,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3)小灯泡上面如果标有额定功率,所标额定功率与通过P=UI测量出来的电功率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它们又是不一致的?【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P=UI2、实验设计的思路:由实验原理可知,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只需用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压U,用
17、电流表与灯泡串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流I,即可通过公式P=UI计算出功率值。因为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灯泡的功率,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还要用一个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同时也改变了通过灯泡的电流,从而达到改变小灯泡功率的目的。3、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导线、电流表、电压表【进行实验】1、如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值调到最大。(在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情况下,注意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电压表的数值,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时,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
18、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的1.2倍时,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与第一次有何不同。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它的额定电压时,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与前两次有何不同。5、整理实验器材,填写实验报告。6、实验记录表格如下:物理量灯泡规格小灯泡两端电压U/V通过灯丝的电流I/A小灯泡的电功率P/W灯泡发光情况2.5V3.8V电压(V)电流(A)电功率(W)灯泡发光情况U=U额UU额U【分析和论证】1、怎样通过测量的数据计算灯泡的功率?2、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比额定电压高和比额定电压低时,它的实
19、际功率各是多少?小灯泡的亮度又如何变化?【评估与交流】1、反思实验中最可能出现错误的是哪几个环节?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2、在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3、小组间进行交流,互相找出不完善的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发现的新问题,大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小灯泡亮起来反思5【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
20、实验现象。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合格小电工奖牌、优秀电工小组奖牌若干; 学生实验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同学们看
21、这样几张照片(课件出示城区夜景),多么美丽城市夜景,因为有了电点亮了彩灯才使我们的丰南变得更加美丽、漂亮。面对这么美丽的夜景、这么色彩斑斓的夜景灯光同学们能不能提出一些与灯有关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进行梳理。)【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夜景灯光引入来探究有关点亮灯泡的问题,既创设了探究情境,又对学生渗透了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思想教育。二、观察材料,认识构造(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师引入: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你们知道灯泡是谁发明的吗?(课件介绍爱迪生)下面首先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小灯泡的结构。教师课件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 2、学生观察。(学生也可以结合本组已有的小灯
22、泡,进行亲身实际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连个连接点。)师问:小灯泡上发光的部位是哪里?(灯丝)那么你能不能推测一下小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设计意图】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此部分教学的重点,小灯泡灯丝点亮与连接点关系的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明白要点亮小灯泡必须电流从一个连接点流向另一个连接点。(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师:小灯泡要有什么才能点亮?(板书:电池)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电池,电池里的电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电池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电池有哪些部分组成呢?2、师生共
23、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3、师: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设计意图】进一步通过了解电池的结构来为点亮小灯泡做准备。用电池的两极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关系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引出导线 1、引导师:有了电池和小灯泡,就能把小灯泡点亮了吗? 师:还需要什么材料?(学生有可能说是电线,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点亮小灯泡所用的电线叫导线。)2、出示导线。并对导线作简要介绍。 三、合作尝试,点亮灯泡1、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不过在操作以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
24、能做到吗?每四人为一个小组,两人操作,一人观察并把他连接的电路图画在纸上,另一个人作为小组代表来汇报发言,现在请同学们分工。2、师:分好了吗?操作完后把器材放在桌子上,认真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发言,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老师奖励“合格小电工”奖牌,表现好的组,老师就奖励“优秀电工小组”奖牌。(及时性评价)【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小组合作分工好习惯,便于学生观察实验与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同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 (2)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连接装置。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3)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电在电路里
25、流动的路线!3、学生实践。教师统计成功的小组并表扬他们的合作。 四、研究电路:1、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的连接装置。引导学生要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每组派一名代表,利用实物投影(或实物演示)展示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并说说小组讨论后认为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学生连接的方法只要正确即可,错误的教师引导学生指出错误连接的原因。2、小结: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课件出示:模拟电流)【设计意图】通过对回路的理解从而对完整电路产生初步的认识,通过对一些学生的
26、错误连接要让学生自己找原因,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行”与“思”的协调联动,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个完整电路的理解 3、那么,除了这些接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接法点亮小灯泡吗?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哪些不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灯泡不会亮?(课件出示)4、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设计意图】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 五、总结延伸:1、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如果是交流电短路那更危险,甚至会引发火灾,所以要防止发生短路现象。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2、通过本节课的亲身探究,你知道生活中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了吗?3、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 板书设计:2、点亮小灯泡一段导线电池小灯泡回路错误的连接:短路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