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7087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章.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实地研究,目 录,第一节实地研究及其类型 第二节实地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观察法 第四节无结构访谈法 第五节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思考,1、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实地研究?2、如何开展实地研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第一节实地研究及其类型,一、实地研究的概念实地研究是一种社会研究方式,即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实地研究是参与观察与个案研究的合称。参与研究者深入到其研究对象所处的真实社会生活中。观察看、听、问、想、体验、感受、理解等。个案(case),即今对一个对象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最初被人类学家用于研究非本族

2、文化和相对原始的部落群体,现在已经被社会学家用来研究本族文化和现代社会。,黑帮老大的一天作者简介:素德文卡特斯(Sudhir Venkatesh):出生于印度,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主修数学。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期间,研究芝加哥最贫穷的黑人社区,花了十年时间将所见所闻写成博士论文黑帮老大的一天。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二、个案研究及社区研究,个案研究(case study),即对一个人、一个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特点: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社区研究:当研究的个案是一个社区是,通常又称为社区研究。社区是人们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一

3、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构建整个社会的一种重要单位,与人们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社区研究越来越成为社会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著名案例:费孝通江村经济、美国林德夫妇中镇,三、实地研究的例子,拓展:适合实地研究的议题“实地研究法一般适用于研究涉及体会、理解或描述某个互动中的人群的那些情况。实地研究最适合处理以下问题:社会世界中的人们是如何办到Y这件事的呢?或是X这个社会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当其他方法(像调查研究、实验)不适用时,例如,研究街头帮派,就是实地研究的适当时机”(纽曼2008:460)。,1、研究某个场所或环境下的人群,也可以用来研究整个社区。2、研究不确定的、不固定

4、在某个地方的社会经验,访问与观察是唯一方法。3、研究领域:美容院、日间托儿所、面包店、赌场、保龄球场、教堂、咖啡馆、自助洗衣店、报警办公室、私人疗养所、纹身店和减肥中心等。,第二节实地研究的过程,从实施的程序上看,实地研究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阶段:()选择研究背景;()获准进入;()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整理和分析资料;()报告研究结果。,一、选择研究背景,实地研究必须深入实地。因此,“实地”的选择是进行实地研究的第一步。在客观条件许可时,我们应尽量选择那些既与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密切相关,又容易进入、容易观察的背景。,到哪里去观察?,(1)地点:事件或活动

5、发生的情境,一个社会界定的、界限变动不居的地理空间。社会团体的互动可能会跨越数个实际的地理区域。(2)田野地点与个案选择:选择地点后考察与被研究个案相关的他人。(3)选择地点的考虑:资料的丰富性,不熟悉的程度与合适性。(4)田野地点是个连续体,一端是开放公共场所,一端是封闭私人场所。,二、获准进入,尽管调查研究中也要接触被访谈对象,也有使自己合法化的问题以及一定的实际联系工作,但是,与实地研究中的进入相比,这些就显得相对简单。可以说,获准进入在实地研究中才具有其真正的含义,它是实地研究中非常重要同时也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三、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尽快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尽快与他们建立友善的关

6、系,是进入实地后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研究者对此也不应过分着急。因为这种信任的取得、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机会。,进入田野的策略1、协商进入2、发展与成员的关系3、研究人员透露的研究内容:研究计划与个人兴趣爱好和背景。,记笔记“完整的田野笔记包括:地图、图表、照片、访问记录、录音带、录像带、备忘录、从田野上带回来的物品、田野中记下的重点,以及离开田野后所做的详尽笔记。实地研究者期望能填满许多笔记本与档案柜,或将同样的资料输入电脑。他们花在写笔记上的时间比花在田野上的时间还多”。,四、实地研究中的记录,参与观察的记录通常是先看在眼里,然后再记录在本子上。一般

7、必须在当晚进行回忆和记录。白天观察时,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多地记住他所观察到的行为、现象、人物和事件,记住关键人物说的关键话语。并且只要可能,在白天就要找机会草草地记下几句能提示自己回忆的词语、原话、句子或其他记忆线索,哪怕只是只言片语。到了晚上,再对白天的观察进行回忆并详细记录下来。,第三节观察法,一、观察的概念及其类型观察指的是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它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观察有所不同,它要求观察者的活动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要求观察者对所观察到的事实作出实质性的和规律性的解释。,实验室观察与实地观察,实验室

8、观察就是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实地观察即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观察。,局外观察与参与观察,所谓局外观察也称为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形象地说,局外观察就是“冷眼旁观”或“坐山观虎斗”。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结构观察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而无结构观察则指的是没有任何统一

9、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二、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的角色,各种社会研究方法的著作一般都会在介绍实地研究和参与观察时,提及研究者的角色问题。总的来看,有关研究者现场角色的各种观点可归结成三大类:“四种角色说”、“三种角色说”以及“两种角色说”。,涉入程度(1)田野角色是一个连续体,根据研究者与成员间的距离程度。Junker的四种角色:1.1完全的观察者,例如藏身在单面镜之后的研究者或是一个“不易被看穿的角色”;1.2进行观察的参与者,从一开始大家就知道研究者的存在但他与研究对象的接触有限;1.3进行参与的观察者,研究者的身份是公开的但他与

10、成员是亲密朋友;1.4完全参与者,研究者与会员举止没有差异,分享局内人才知道的秘密。Adler的三种角色:1)边际成员,研究者保持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或是研究成员的观念(对成员行为的不适应)造成了限制;2)积极成员,研究者承担起成员的角色并经历与成员相同的感觉,像成员一样参与活动;3)完全成员,研究者皈依田野并且本土化。,研究者与田野的涉入程度,完全的观察者,进行观察的参与者,进行参与的观察者,完全的参与者,()“三种角色说”,查姆布里斯和舒特提出的三种角色的含义及其解释是:完全参与的角色、参与和观察混合的角色、参与和观察混合的角色。而甘斯也提出了相似的三种角色:完全的参与者、参与的研究

11、者、完全的研究者。,()“两种角色说”,巴比在社会研究方法一书中,只划分出两种主要的角色:完全参与者和完全观察者。在完全参与者这种角色中,观察者成为他所感兴趣的群体中的一个参与的成员,而不向这一群体揭示出他的真实身份或研究目标。而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角色,即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群体的活动中,而且告知被观察群体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研究的目标。,三、参与观察法的特点,参与观察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探讨的。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当观察者深入实地、完全参

12、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生活中,边同他们一起生活,边进行自己的观察时,他往往能够直接地、真切地感受被观察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特别有利于研究者“设身处地”地“理解”被观察者。,参与观察法的缺点,参与观察方法的缺点就像其批评者所概括的:其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信度(即缺乏可靠性);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程序是不明确的,它的观察是不系统的,它的资料是难以用数量表示的,它的研究结果也是无法重复的。同时,参与观察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敏感性、领悟能力和互动技巧。在参与观察的整个过程中,主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很大,而很难有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四、参与观察法的应用,()采用参与观察方式进行的研究,通常不是

13、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其目的是对现象发生的过程提供直接的和详细的资料,以便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参与观察之初,研究者都需要为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出现而进行某种方式的解释。()由于参与观察特定方式的要求,参与观察者往往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第四节无结构访谈法,一、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及分类无结构访谈法:又称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和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根据访谈的性质可分为:正式访谈: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谈话。非正式访谈: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

14、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根据被访对象的数量,又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结构式访问的特点,便于量化,可作统计分析,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调查的回收率与应答率高,优 点:,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二、进行无结构访谈的要点,()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在访谈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访谈中主动地掌握和引导好整个访谈的进程。()访谈前最好能对被访者的各方面情况和特征,比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尽可能详细地进行了解。()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应该以被访者方便为主要原则。在访谈前,访谈员应该事

15、先与被访者进行联系,向被访者说明访谈目的和内容,并和被访者就访谈的地点、次数、时间长短及保密原则达成协议。()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其标准是: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突出。主要解释你是什么人,你想干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访谈等等。()开始访谈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全部资料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在这方面的表现。()在被访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访谈员要专心听,并认真记笔记。这样做可以给被访者一种正式感、受尊重感和谈话有价值感。()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访谈的目的是收集某类现象的资料,访谈记录则是关系到访谈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程度的重要因素。,无结构式访问的优缺点,优点:弹性大,灵活性

16、强 深入细致,缺点:对访问员要求高 所获资料零散繁杂难以分 耗时长、工作量大,无法做大规模调查,三、访谈控制的方法,()对内容转换的控制。()对问题的重述和追问。()掌握好发问和插话的时机。,四、集体访谈,集体访谈也称为座谈会,它是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集体访谈的最大特点是,访谈中不仅存在着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的被访者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集体访谈所收集的资料将受到这两种社会互动的影响。,第五节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一、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优点(1)适合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2)研究的效度较高。(3)方式比较灵活。(4)适合研究现

17、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二、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缺点,(1)概括性较差。(2)信度较低。研究者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对观察场景缺乏控制,因此其所得资料较为琐碎、凌乱。同时,研究者强调对对象的移情理解,因此,也难检验其信度。(3)对研究对象有影响。实际上,观察者是其正在观察的对象的一部分。(4)所需时间较长。(5)伦理问题。第一: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目的而欺骗对象的权利?第二,研究者作为社会成员,是否应该为了研究而采取欺骗研究对象的做法?,实地研究中的伦理困境1、欺骗。2、保密。研究者从田野中获得的私人隐秘只是,在道义上有义务对资料保密。可采取的措施有:不然田野中其他成员知道,以假名取代真名,不直

18、接引述一个人的话;做报告时,使用档案证据代替被调查人个人提供的信息。3、涉及越轨者。研究越轨者的行为和态度等是,更不应该违背基本的道德准则。4、有权势的人。有权势的人职责研究者忽略有权势的人,或对偏袒无权势的人。5、出版实地研究报告。这引起了隐私权(要保护被调查对象的隐私)与知情权(删除关键细节,则难以取信于人)之间的两难问题。,拓展:离开现场“有经验的实地研究者预先设定了脱离与退出田野的程序。对研究者与成员而言,依据涉入的强度与待在田野的时间长短,这个过程可能都是相当具有杀伤力、能带来极大痛苦的。研究者在离开田野时,可能会经历到切断亲密友情的情感上的痛苦。研究者在离开之前和之后,会有罪恶感、

19、情绪沮丧。研究者可能发现很难就这样离开,因为牵涉太多私人的感情。如果投入田野的时间很长、很深入,田野的文化又不同于研究者本身的文化,那么回到自己原来文化中的研究者,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才会适应”。,基本概念,实地研究个案研究观察参与观察局外观察 实验室观察 实地观察 结构观察 无结构观察 无结构访谈 正式访谈 非正式访谈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完全的参与者,思考与实践,实地研究中有哪几个主要的阶段?为什么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特别重要?(p232-235)观察有哪几种类型?各种不同类型的观察具有什么特点?(p237-239)实地研究中的访谈与调查研究中的访谈有什么不同?实地研究中这种无结构访谈的主要

20、优点是什么?相比之下,哪种访谈对研究者的要求更高?为什么?(p245-248)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在实地研究中,哪种观察更为常见?(p239-241)如果要进入一个正式组织(如医院)、一个公共场合(如火车站),以及一个私人背景(如家庭)开展实地研究,请你分别描述三种不同的获准进入的方式。,思考与实践,如果一个高等院校以外的年轻的研究者希望以实地研究的方式研究大学生中的小群体及其活动,你觉得他应该如何进入你们的圈子?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大学生接触?一个年轻的研究者希望观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就业倾向。他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观察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什么利弊?试将实地研究的方式与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的方式进行比较,说明它们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并举出几个适合不同研究方式的例子。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利用暑假开展一个月的实地研究,并将参与观察或自由访谈的经历写成报告,在课堂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