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本理论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基本理论知识.ppt(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收基本理论知识,2,税收基本理论知识,税收内涵税收原则税收调控,3,第一章 税收内涵,身边的税收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税收的本质内涵税收定义与形式特征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4,一、身边的税收,“局外人”税收与我息息相关 生产者,纳税人 消费者,负税人 公 民,公共服务“局内人”税收事业日新月异 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税收征管深刻变革 纳税服务全面提升 税收调控备受关注,5,税收收入持续增长,6,7,2010年上半年,全省国税系统共组织国税收入493.8亿元,同比增长38%,增收136亿元。收入增幅位居全国第6位,中部地区第2位。我省上半年国税收入(亿元)2009年我省国税收入738亿元,201
2、0年计划增收12%。,8,税收收入统计口径,9,税收征管深刻变革,征管模式的探索 一人统管,征管查分离,34字征管模式征管方式的改进 业务重组,数据集中,同城办税,网上办税征管制度的完善 税收征管法,税收管理员制度,税务稽查规程征管技术的升级 增值税防伪税控,金税三期(全国集中、网络发票),10,税收征管深刻变革,征管理念的提升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决定税收 奠定了加强税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以税务局为中心以纳税人为中心 促进了新征管模式的形成 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管税(风险)推动了征管方式的变革和征管技术的飞跃,11,纳税服务全面提升,1993年税制改革会议首次提出“为纳税人服务”
3、的理念 1997年把“优化服务”作为税收征管模式的基础 2001年征管法明确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义务 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征管司内设立纳税服务处 2005年10月总局出台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2008年总局设立纳税服务司 2009年总局出台全国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明白税”、“公平税”、“便捷税”和“放心税”1单位纳税服务=50单位监督打击,12,税收调控备受关注,税收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重点倾斜,扶持民生发展 增值税转型、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税制改革不断深入,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燃油税费改革、二手房交易税收新政,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相继
4、出台,13,二、税收的产生与发展,税 税取之于民,民以禾为兑,14,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建立了国家(政府),并且政府不直接拥有主要生产资料的历史阶段。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出现 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公共权力建立,15,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出现 如果生产资料完全归公共集团掌握,则只会存在财富的内部拨付,不可能存在税收形式。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任何私人都不可能毫无根据地占有私人生产者手中的剩余产品。,16,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公共权力的建立 国家的起源:国家是
5、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产生,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一种异己力量,是人类为了共同生活需要而组织的社会生活的最高形式。国家的本质特征: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 国家要耗用物质资料,却不直接从事社会生产,17,税收的发展,税收雏形:夏(贡)、商(助)、周(彻)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税收产生的标志)唐朝前期:租庸调制(纳粟、纳绢、服役)唐朝中期: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夏秋两次)明朝嘉靖:一条鞭法(赋役合一,计亩征银)清朝:摊丁入亩(把丁银摊入地赋)近代税收:半殖民地专制社会税收,18,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新税制19581978年:简化税制十一届三中全会:税
6、制改革(两步“利改税”)十四大(1992年):1994年全面税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新一轮税制改革 改革出口退税制度 统一各类企业所得税制度 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19,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 适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税政管理权,创造条件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有利于优化税制结构 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20,税收的发展,税收发展方式(法制)自由纳贡税收承诺专制课征立宪课税税收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简单直接税间接税所得税所得税间接税并重税收缴纳方式(征收实体)
7、力役实物货币,21,三、税收的本质内涵,国家分配论 体现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税收是一种分配手段 课税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 满足政府职能的需要(经济、社会职能)立法上体现国民对国家课税权的服从关系,22,公共需要论 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 税收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课税依据是公共权力(执行公共事务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立法上体现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平等地位 从公共需要角度认识税收本质,更强调税收本质上的返还性以及纳税主体的自觉遵从意识。,23,公共需要公共产品(服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整体不可分割
8、性:共同消费、共同收益 消费的非竞争性:一人消费不妨碍他人消费 受益的非排他性:不能排除未付费人受益 纯公共产品:国防、基础教育、政府管理等 准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环境保护等,2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基本民生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 公共事业科、教、文、卫、体 公共设施水、电、气、交通、通信 公共安全食品、药品、生产、交通安全 公共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生态 公共服务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向公民提供服务,25,四、税收定义与形式特征,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依据其社会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预定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
9、形式。税收是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税收分配的客体是国民收入 征税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征税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26,税收的形式特征 强制性(政治权力、法律手段)无偿性(无偿征收,整体补偿)固定性(预定标准,非固定不变)本质特征与形式特征的混淆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应是无偿的 纳税人为自己利益而纳税,不应是强制的 税收政策随公共需要变化而变化,不应是固定的 形式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27,财政收入=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企业亏损 各项税收=每年元月1日总局发布的上年税收收入+关税、耕地 占用税、契税 出口退税
10、 专项收入:排污费、城市水资源费、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 管理收入、公产收入、国际组织捐赠收入等 企业亏损: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07年起已停止)从1994年开始,不再将债务收入列入财政收入,28,非正式纳入预算但可精确统计的收入(预算外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障费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等(设立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体系之外且无法精确统计的收入(制度外收入)由各部门、各地区“自立规章,自收自支”的各种收费、罚款、集资、摊派收入等。规范收入:税收和其他预算内收入 非规范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
11、度外收入(税费改革)2006年我国政府收入占GDP30%,税与非税之比6:4,29,五、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发挥税收的收入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加强税收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推进依法治税,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30,第二章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设计、实施税法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原则发轫于西方,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1,公平、简便、节省 赋税论和政治算术(英)威廉配第(16231687)平等、确实、便利、节约 国富论(英)亚当斯
12、密(17231790)以上概括而言,是税收效率原则 公平人人纳税;平等按收入比例纳税 目的是维护平等竞争,实质是属于效率范畴。,32,财政收入、国民经济、社会正义、税务行政 财政学(德)瓦格纳(18351917)首次提出财政原则(收入充分、收入弹性)提出税收公平原则(负担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发展了效率原则(国民经济、税务行政)稳定经济原则 通论(英)凯恩斯(18831946)财政、效率、公平、稳定 财政、效率(稳定)、公平、法治,33,税收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法治原则,34,一、财政原则,基本含义 兼顾需要与可能,取之有度。收入充裕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 收入
13、弹性随财政需要和经济变化而变化 收入适度兼顾经济承受能力,35,收入充裕政府支出责任,36,2009年中央政府新增支出(亿元)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0),37,收入充裕原则要求 建立健全财税体制 税制设计着眼于广开税源,采取复合税制 选择税种考虑课税对象能否提供丰裕税源 制定优惠政策考虑对财政收入的影响,38,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100多年前对房产征税,按大门的尺寸来征,大门越大的征税越多。在英国,100年前按照窗户的多少对房产征税。窗户越多,征税越重。埃及首都开罗,对住房征税从建筑物封顶时开征,致使盖房时留着屋顶不封。门小了、房黑了、楼烂了,税也没了。,39,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据财政部网站
14、11月11日消息,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860.31亿元,同比增长14.8%。照此速度,全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已毫无悬念,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达到GDP的两倍也没有悬念。如果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增长,会产生三种可能:一是挤压居民收入,二是挤压企业积累,三是对两者形成共同挤压。这些年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实际上挤压了一些劳动者的报酬,使原本脆弱的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的生产积累,影响了企业提高职工收入的能力,使职工收入的增长更加艰难。,40,收入弹性 经济弹性(自然弹性)税收随国民收入增减而变化 法律弹性(政策弹性)税收随税收政策调整而变化 一般来说,累进所得税
15、具有双重弹性,消费品税较少具有法律弹性。,41,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ET=(T/T)/(GDP/GDP)ET=1 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ET 1 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且税收参与新 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ET 1 税收增长慢于经济增长,且税收参与新 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下降趋势ET的合理区间是0.81.2ET1 宏观税负上升ET 1 宏观税负下降ET越大并不意味宏观税负越高,42,43,44,税收弹性的影响因素 税收因素:征管因素:清缴欠税 政策因素:结构性减税 价格因素:当年价、不变价 当年价格,报告期当年实际价格(现价),用当年价格计算的物量指标,如GDP等,反映当年
16、实际情况。不变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可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计算增长速度时采用。,45,1994年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4255.1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为3360.97亿元 1993年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3327.04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为2849.77亿元 如按当年价格计算,1994年比1993年增长速度(4255.193327.04-1)10027.9 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则为(3360.972849.77-1)10017.9,46,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因素 GDP是一国(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
17、(1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总产出中间产品价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进出口计算口径的差异 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税是对相应税源的二次征收 有的税种的收入增长与GDP并无直接关系 GDP计算生产而非销售的最终产品,不包括存量交易,47,收入适度定性描述税收禁区 不妨碍简单再生产 不妨碍民间投资 不妨碍劳动力再生产,48,理论描述拉弗曲线 税收额 A O C B(100%)税率反映税率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税收收入并不总是与税率成正比(存在两种税率)理论上存在最合适的税率点C和税率禁区,49,定量描述宏观税负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100%小口径宏观税负:
18、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中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大口径宏观税负: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 政策因素: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税收政策 征管因素:征管质量和效率,50,51,重税负型:35%以上(瑞典、丹麦、荷兰等)中等税负型:20%-30%(德国、意大利、南非、巴西)轻税负型:15%左右(避税港、石油输出国、经济落后国),52,二、税收的公平原则,Justice 公正、正义 Equality 同等、平等“贫者轻、富者重,田少者轻、田多者重,然后为均平也”威廉配第“公平”税收“无所偏袒”亚当斯密“平等”按收入比例纳税瓦格纳“社会正义”
19、普遍原则、平等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普遍征税、平等课征、量能负担,53,普遍征税税法面前人人平等 消除税收特权、消除税收歧视、制止逃避纳税平等课征经济能力相同缴纳相同税收(横向公平)收入标准:收入形式、收入来源 财产标准:财产收益差别、财产估值困难 消费支出标准:举债消费、抑制消费 要求税基广泛、宽免一致。量能课税经济能力不同缴纳不同税收(纵向公平)税收干预不同收入水平纳税人的收入分配 要求税制累进,但应适度(倒“u”型)。,54,我国现行税种分类结构,55,公平税负的改革取向 1994年税制改革 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 新一轮税制改革: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 增值税:一个
20、基本税率 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 逐步扩大征收范围 消费税:差别税率 城建税:统一适用内外资企业和个人(起)所得税:统一税率、统一税前扣除、统一税收优惠 个人所得税:提高扣除标准 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征管,56,三、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经济效率税收行政效率税收生态效率,57,税收经济效率,征税要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提高,或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第一层次:税收额外负担最小 第二层次:保护税本 第三层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8,税收额外负担最小 税收额外负担征税引起的经济效率损失 经济效率资源有效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最优状态:生产要素组合所达到的产量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任何重新组合将使消
21、费者满足程度减小,59,理性经纪人假设利益最大化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价格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价格 价格信号可以引导生产者、消费者实现利益最大化 税收额外负担 税收造成价格扭曲,损害价格的信号作用,造成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60,税收额外负担 征税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消费者剩余损失 P S+T=SP2EEP0 E S生产者剩余损失 P2=SP0EBP1 E政府税收 P0 F=SP2EBP1税收额外负担 P1 B D=S EEB O Q1 Q2 Q 商品税额外负担分析,61,需求完全无弹性税负全部由买方承担 需求完全有弹性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 需求弹性越大,卖方税
22、负越多(不易转嫁)供给完全无弹性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 供给完全有弹性税负全部由买方承担 供给弹性越大,买方税负越多(容易转嫁),62,EB=1/2 t P0Q0 EB与税率平方、需求价格弹性成正比 EB=1/2 t P0Q0/(1/+1/)EB与税率平方、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成正比结论:,消费者剩余损失为0,EB0,生产者剩余损失为0,EB0 或=0,EB=0,63,保护税本 税本税收的本源,即国民生产 税源税收的来源,即国民收入(主要是社会纯收入)税基课税的基础 广义:国民收入型、国民消费型、国民财富型 中义:具体税种的课税对象 狭义:具体税种的计税依据坚持正确的经济税收观 经济是源、税收是流、
23、源远才能流长 经济是根、税收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经济是本、税收是末、固本才能强末,64,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运用税收手段,干预经济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市场配置最优时,保持税收中性,减少效率损失 市场配置低效时,运用税收干预,提高经济效率 中性原则与干预原则的权衡问题,65,税收的行政效率,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政府部门之间应当尽快做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方便人民群众。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66,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成本最小
24、化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 征收成本:一定时期为取得税收收入而耗费的资源 人力成本:税务人员配置、开发、使用、保障成本 公务成本:办公、交通、通信、会议、接待费用 设施成本:设备、设施的购置、维护费用,67,征收成本的衡量指标 税收成本率=税收成本/税收收入100%人均征税额=税收收入/税务人员数量 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建议书:国税系统每百元税收的成本将由2002年的4.66元降低到2009年的2.5元以下。纳税成本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费用和支出 时间成本、货币成本、资产成本、逃税成本、心理成本,68,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经济水平(税源总量、结构与分布)税收法制(税制的复杂性有效性、执法环境)征
25、管水平(技术手段、组织机构、人员素质)提高税务行政效率的途径 强化税收成本意识 优化税制结构 深化征管改革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69,税收的生态效率,税收政策要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效率的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是社会公平的需要(代际公平)要注重生态税收制度建设(绿色税制)增值税恢复矿产品税率17%废渣建材产品、污水处理免税 废渣水泥、风力电力即征即退,70,所得税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
26、、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71,四、税收的法治原则,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72,税收法治的基本理念 税收通过税法来规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征税,依法纳税,违法必究。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坚持税收司法主义,73,纳税人权利本位 纳税人权利公共产品享受权 纳税人权利在税收法律关系和税收实
27、践中是核心和主导 税收立法 保护纳税人权利 税收执法“管理”向“服务”转变“权本位”向“责本位”转变,74,税收法定主义 法外无税 课税要素法定原则由法律规定 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尽量明确,避免歧义 税收程序法定原则依法行政 依法治税既是程序方面要求,也是实体方面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税务部门规章制定实施办法(2002年总局令第1号)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2010年总局令第20号),75,可使用名称:办法、规定、规程、规则等;不得称条例、实施细则、通知或批复。不可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诉讼中,
28、不具有参照效力;行政复议中,可一并提出审查申请。日常清理(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归并与整合)定期清理(两年一次,失效、撤销或废止、修订)由局领导签发,以公告形式公布。,76,77,税收司法主义 有完善的司法体系 公正司法,78,第三章 税收调控,市场失灵与税收调控税收与经济效率税收与社会公平税收与经济稳定税收与科学发展,79,一、市场失灵与税收调控,公共经济政策目标 效率和公平 两种不同经济机制 市场与政府,80,公共经济政策目标效率与公平,资源配置有限资源满足社会需求(人与自然),收入分配社会产品的不同归属(人与人),81,“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11.4%,人均GDP超过3700美元
29、,目前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82,83,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最优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后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状况至少不变坏。帕累托改进某种资源配置状态经过调整之后,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没有变坏。准帕累托改进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调整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改进比给部分既得利益者带来的福利损失大,从而有利于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84,资源配置方式的两个方面内容 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耗费数量 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得到最大产出 以上内容,也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 依
30、靠科技进步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依靠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85,8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87,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公平(equality)规则公平统一市场规则,收入与贡献相一致 收入差别:天然禀赋、选择 起点公平机会均等(教育、劳动机会公平)从单一过程看,是对规则公平的补充;从连续过程看,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最终将导致结果公平。结果公平各人收入份额的均等 理想状态是平均分配
31、,现实是差距合理适度 结果公平是与效率并列的一个独立的评判标准。,88,公平的衡量基尼系数 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E与三角形OAD面积之比。0.2,绝对平均,比较平均 0.3-0.4,相对合理 0.4-0.6,差距较大 0.6,差距悬殊,E,O,D,A,89,1978年世界银行测算我国城市居民基尼系数0.16,城乡居民基尼系数0.31 我国基尼系数早在2006年就已达到0.49。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以每年0.1%速度递增(国家发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长杨宜勇)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2009年的基尼系数是0.47,在所有公布的135个国家中名列第36位,
32、90,公平与效率的权衡,福利经济学分析方法 福利人类欲望被满足时所感受到的幸福和快乐。社会经济福利(产品和服务消费)所有社会成员效用之和。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应该如何配置资源与收入分配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准则公平与效率 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的权衡,91,分配和生产的函数关系 假定甲拥有社会资源的80%,乙拥有社会资源的20%假设的收入分配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92,效用分配可能性曲线 总效用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边际效用随收入增加而递减。假定甲、乙有相同的收入效用曲线。收入效用曲线,93,甲的效用.B A.C B点,效率最高但公平性差.D E点,达到公平但效率低下.E 从A到B
33、,从F到E,F 既改善效率又改善公平 从B到E,效率与公平矛盾 O 乙的效用 效用分配可能性曲线,(80:16,92),(100:40,99),(40:32,48),(50:49,49),(90:51,84),(70:52,64),94,我国公平与效率取向改革开放前 以平均主义代替公平,强调速度忽视效率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 否定平均主义,强调效率 克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十一届三中全会)鼓励先富带动共同富裕(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三大),95,20世纪90年代初21 世纪 兼顾效率和公平 兼顾效率和公平(十四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
34、、十五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大)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十六届四中全会)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届五中全会),96,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 初次分配是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再
35、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97,1984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由1983年的62.5%下降到2009年的41.8%。目前经合组织国家的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63.7%左右,其中,欧元区国家平均为62.6%,美国66.2%,德国64.9%,法国66.1%,英国63.0%。,98,目前我国初次分配存在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职工工
36、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1991年为15.3%,1996年为13%,2000年下降到12%,2005年下降到11。按世界劳工组织定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是当地平均工资的40%-60%,按照目前我们国家地方出台的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一个地方能达到40%的底线。2009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最低年工资约6526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值只有25.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32.5个百分点。中国税务报,99,两种不同的经济机制市场与政府,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政府机制与政府缺陷,100,市场提供 公共提供 公共生产 私人生产 产品谁生产?谁付款?四边形的政策选择空间
37、 政府产品购买者?生产者?,3,4,1,2,101,公共产品的提供 公有公营、公有私营(租赁、特许)、私有私营等 财政支持:直接:拨款、国债、基金、土地批租;间接:担保、免税 金融机构贷款:政策性银行 利用外资和民营资金:国际金融组织或政府间优惠贷款 出售一定时期产权或特许经营权,102,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自由诚实交换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价格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效率:资源的边际替代率=资源价格之比 交换效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价格之比 产品组合效率:生产边际转换率=产品边际成本之比=产品价格之比 完全竞争:厂商很多、产品无差别且被动接受价格 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
38、动且信息完整充分,103,市场失灵 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 竞争失灵,垄断削弱市场竞争性 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外部效应,外部收益和外部成本 信息失灵,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拥有充分信息 交易成本,交易和资源流动要耗费资源 宏观经济失调,价格并非都有弹性 完全竞争运行结果的缺陷 收入分配不公,对市场机制构成威胁,104,政府机制与政府缺陷政府机制一切由政府决定 前提条件:政府具有充分信息(资源、技术、消费者偏好)参与者一心为公(计划制定者、执行者)政府缺陷不具备理想化政府应满足的条件 信息失灵、经济人行为、决策程序缺陷 强化政府的管理技术手段 限制政府机制的作用范围,105,古典学派亚当斯密
39、(1776):“看不见的手”新古典学派马歇尔(1890):主张市场调节凯恩斯学派(1936)主张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萨缪尔森(美):混合经济,投资加速 罗宾逊(英):收入分配失调是经济症结现代新古典学派(1970)反对政府干预 货币学派(弗里德曼):控制通货膨胀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理性预期导致政策无效 供给学派(拉弗):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新凯恩斯学派(斯蒂格里斯,阿克洛夫,曼昆1980)信息不对称理论、效率工资理论,106,混合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资源配置(效率):占用资源的规模和结构问题 收入分配(公平):钱从哪里来,用到那里去?宏观调控(稳定):GDP、就业、物价、国际收支,107,二
40、、税收与经济效率,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经济效率的税收政策选择,108,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税收微观经济效应 国家征税对纳税人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效应。税收收入效应 由于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改变了纳税人的预算约束,从而对纳税人经济行为产生影响。税收替代效应 由于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行为对另一种经济行为的相对价格和机会成本,从而引起纳税人在经济行为间选择的效应。,109,税收与消费,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 降低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税收对消费的替代效应 无税商品代替含税商品消费 低税商品替代高税商品,110,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我们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消除制
41、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央行报告)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111,“十五”期间,我国消费品71.7%供过于求,生产资料27%供过于求,反映有效供给不足。,112,2009年,全球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78.6%左右。其中,美国87.5%欧盟81.9%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67.6%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48.6%左右,其中居民消费率仅为35.6%。中国税务报,113,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
42、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减轻中低收入者税负 加大所得税优惠,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职工收入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避免出口企业减产裁员 制定扶持“三农”税收优惠,增加农民收入(如专业合作社免所得税,农企投资分红免个税,农用生产资料退增值税等)继续实施车购税、再就业等优惠政策,114,税收与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 消费=储蓄(Y-C=S)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如果储蓄增多,意味着社会新增资本增多,国民收入就能较快增长,反之,经济增长就慢,从这个意义上说,储蓄率是经济潜在增长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一方面,投资规模受储蓄所能提供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储蓄快速增长反
43、映消费、个人投资不足。,115,税收与储蓄,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对利息征税减少利息收入,个人为使将来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需要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少企业税后利润,减少企业储蓄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对利息征税使未来消费相对于现在消费变得昂贵,降低了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因而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利息所得税影响由两种效应的大小比较来决定,且对不同人的最终效应不完全相同。征税减少私人储蓄,但会增加政府储蓄,对社会储蓄的影响决定于私人与政府的边际储蓄倾向。,116,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是中低收入者的重要理财渠道,免税等于直接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自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
44、人所得税,2年来合计减收约800亿元。1999年11月1日对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近10年来共征收利息税3000多亿元,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6.0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7%;企业存款22.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5%。(2009年统计公报),117,税收与投资,税收与个人投资 收入效应:降低投资收益率,为保证投资收益而增加投资 替代效应:投资收益率下降,以消费或储蓄代替投资 税收与企业投资 收入效应:对投资收益的影响:R=(1-t)年利润 替代效应:对投资风险的影响:是否允许弥补亏损 对投资能力的影响:企业留利、折旧、发行股票债券 对投资地区流动
45、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区税负差异 对投资结构的影响:税收产业政策优惠,118,税收与劳动供给,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 对劳动所得征税,减少可支配收入,增加劳动减少闲暇。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 征税降低了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使劳动者减少劳动供给增加闲暇消费。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影响因素:人均收入水平、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不同收入阶层等。,119,经济效率的税收政策选择税收中性,税收中性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处于最优状态时,应减少和避免税收对经济的干预。税种选择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商品税的效率损失大于所得税(选择性商品税产生替代效应;所得税不产生替代效应)从激励角度看,所得税对劳动激励的影响大于商品
46、税,(商品税不影响人们对劳动和闲暇的选择,所得税相反),120,税基选择 一般商品税的额外负担小于选择性商品税。税率选择 差别税率影响商品比价关系,产生额外负担,单一税率不影响商品比价关系。实行单一税率的一般商品税,效率损失最小。价格弹性选择(拉姆塞法则)征税商品或税率选择同价格弹性相反(反弹性法则)对价格弹性大的商品,不征税或按较低税率征收 对价格弹性小的商品,选择征税或按较高税率征收,121,经济效率的税收政策选择税收干预,税收干预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偏离最优状态时,运用税收干预经济,改变市场资源配置状态。纠正外部经济 对产生外部成本的产品征税或税率高于一般产品 对产生外部收益的产品补贴或税
47、率低于一般产品 调节级差收益 对自然资源产品征税,促进合理配置 引导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 鼓励有益商品发展,限制无益或少益商品发展,122,三、税收与社会公平,税收对公平的影响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选择,123,税收对公平的影响,商品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般商品税的影响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商品税占个人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少,其效果是累退的,因而不利于公平分配。,124,选择性商品税的影响 对生活必需品不征或少征税,对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多征税,其效果是累进的,有利于公平分配。,125,商品税重复征税机制的影响 增值税与营业税的重复征税(运输、建筑、不动产)营业税税目的重复课征(建筑业、销售不动产
48、)商品税收入弹性的影响 商品税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公平 商品税收入结构的影响 商品税增长快于其他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公平 调查分析:低收入家庭“两税”负担约为高收入家庭的2倍 税务研究(2010.3),126,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税基的影响:扣除必要费用,有利于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 扣除标准相同,会拉大收入差距 税率的影响:比例税,不体现按能负担,调节作用有限 累进税,能体现按能负担,调节能力较强 征收方式的影响:综合征收,体现纳税人实际负担能力和税负公平 分类征收,可以改变收入分配结构(资本与劳动)通货膨胀情况下,低收入阶层税负上升。,127,财产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49、财产收益税,类似所得税,会影响收入差异 财产占有税,税负不能转嫁,会缩小收入差距 财产转移税,一般用累进税率,可抑制贫富差距扩大 财产税是纵向公平税制必不可少的税种实证分析: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个税收入比重上升 劳动者报酬占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工薪所得税比重上升 财产税收入主要来自单位和中低收入阶层税务研究(2010.3),12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差距由1997年的2.471上升到2009年的3.331 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2.661,2.921 和 3.711 2009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49倍 2008年收入最高的3
50、个行业是证券业、软件业和银行业,收入最低的两个行业是畜牧业和木材加工业,证券业职工平均工资是畜牧业国有单位职工的18.4倍。而发达国家各行业之间的工资比一般不超过21中国税务报,129,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选择,商品税的政策选择 征收选择性商品税 按弹性法则征税(反弹性法则强调效率而忽视了公平)避免重复征税 降低商品税收入比重,130,个人所得税的政策选择 提高费用扣除标准 扩大累进级距,调整累进税率 实行综合与分类课征制 加强个人收入的有效监控财产税的政策选择 完善房产税、契税政策(保有环节、内外统一)适时开征物业税、遗产税、赠与税等,131,四、税收与经济稳定,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经济稳定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