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公 共 财 政.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3699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5公 共 财 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545公 共 财 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545公 共 财 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545公 共 财 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545公 共 财 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45公 共 财 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5公 共 财 政.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 讲:巫建国 教授,公 共 财 政,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弘一大师,第七章 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本质、特征与经济作用,第二节、税收原则、税制要素及分类,第三节、税制及转换规律,第四节、税负、税收与经济增长,税收及特征税收的经济作用税收的经济发展,第一节税收:本质、特征与经济作用,一、税收及特征,税收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税收?曾存在诸多分歧,代表性流派主要有四个:,十七世纪(法)波丹,(德)奥布利支等人提出了“公共需要说”,他认为征税的目的,就是为了公共需要和公共福利。,波丹,奥布利支的公共需要说。,十八世纪卢梭的民约论思想盛行,栖涅,巴斯德根据自由竞争及民权

2、思想的需要,认为:“国家尽保护人民之劳务,人民自应给予报酬”,提出了国家服务与赋税相交换的思想,即利益交换说。,栖涅,巴斯德的交换说,瓦格纳等人从国家利益考虑,认为公民无论能否从国家获利,都必须缴纳税收,把税收视为公民所应付出的牺牲,后来发展为“国家需要说”。,瓦格纳,巴斯泰布尔的牺牲说,他们认为国家为公民创造全面的幸福,人民应该“量能纳税”。它在牺牲说的基础上考虑公民的纳税能力,融入了均等牺牲、最小牺牲等观念。,穆勒,塞力格曼的能力说。,何谓税收?税收(tax)是政府为履行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从内涵上看,政府是课税的主体,税收的目的是为履行

3、国家职能和满足公共需求,它是一种以法律规范的特定的分配关系。,税收与其它政府收入形式相比,具有三个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有机的参与着国民收入分配,从生产、消费与投资等方面对整个经济发挥着宏观调节作用。,二、税收的经济作用,税收的生产性调节主要是对资源配置集约化的调节。典型的如对生产专业化与生产自给化的鼓励与抑止。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专业化、生产自给化虽然以市场为基础调节,根据“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原则来选择最佳组合。但政府税收会对企业选择产生不同的收入、替代调节作用。,生产调节,政府若多环节设置流转税(产品税、营业税等),每个环节都要征税,这就使专业生产在外购原材料、

4、劳务和委托加工等生产要素比自给多征税,在生产成本相同情况下,外购要素成本就要高于自给成本。这样越专业化税负越高、成本越高。反之若仅对增值课税,则全能企业税负将会减轻,从而降低其成本将有利资源配置集约化。促进社会化大生产,政府课税一方面利用收入效应造成其可支配收入减少,迫使其降低商品购买量;另一方面会利用替代效应影响商品相对价格,造成消费者减少对课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促使消费者改变消费选择。,消费调节,人们取得收入不是消费就是储蓄,而储蓄是为了未来的消费。消费与储蓄也可以视为目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选择。当对储蓄利率征税时,税收对储蓄将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储蓄调节,税

5、收对投资也可产生投资性替代与收入效应。我们讲投资可以对未来产生新的收入,因此,放弃目前消费可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消费。因此,一方面政府投资性课税可以产生抑止现实投资鼓励未来投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投资课税将降低投资报酬率,增加现实投资成本,迫使投资商以减少当前消费为代价换取现实投资欲望。,投资调节,税收从不同角度对经济产生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所谓税收的收入效应,即政府课税造成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减,宏观上调节着整个收入格局及结构,影响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消费预期及现实消费,乃至对消费选择产生调节效应。,替代效应 而替代效应则是政府课税会影响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从而造成消费者减少对课税或重

6、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税收对消费者消费选择的替代效应。挤出效应,税收作为经济有机组成,即受经济影响也影响着经济,两者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拉弗曾就此提出了著名的“拉弗曲线”。,三、税收与经济发展,他在经济政策的供给效应中谈道:“税率的提高,即可增加也可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凡能创造条件使税率的提高带来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者,都被认为是属于正常区域。若税率的提高反而带来税收收入的减少,则这套税率被认为处于禁区”,第二节、税收原则、税制要素及分类,二、税制要素,三、税收的分类,一、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又称税收政策原则。它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

7、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威廉配第在税赋论第一次提出了税收原理理论,针对当时英国税制存在的弊端:提出税收应当贯彻“公平”、“简便”、“节约”三条标准。,他从财政角度提出了“税收四原则”:(1)能力原则。税收负担的高低应依据纳税人的能力而定。(2)确定原则。纳税人应该交税的税负必须是确定的,不能随意变更。(3)便利原则。从纳税日期到纳税方法,都应该为纳税人提供最大的便利。(4)节约原则。纳税人缴纳的税额必须尽可能做到点滴入库,不能有任何的浪费。,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他从社会经济角度重新审视税收,也提出“税收四原则”,即(1)财政收入原则。收入充分而且税收要富有弹性。(2)国民经济原则。征税要不伤害经济

8、保护税本,税源丰富、税率适当并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3)社会公平原则。税收应普遍、公平。(4)税务行政原则。即税收要确定,便利和征收费用最少。,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从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看,得到广泛认可的税收原则有三:其一、财政原则。这是税收的本质要求,税收要有利于取得财政收入,在筹集公共收入中发挥调节作用。第二、公平原则。税收分配要公平,量能赋税,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第三、效率原则。税收要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征管有效。,税制指一国税制中不同税系之间、税种之间和税制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构成关系。它包括三个层次:(1)不同税系间功能及协调关系;(2)同一税系内或不同税系

9、间各税种的功能及协调关系;(3)各税制要素功能及协调关系。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纳税对象、税率、起征点及税收优惠等八个要素。,二、税制要素,纳税人(tax payer)。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它确定着纳税主体,即对谁征税,不论法人和自然人,在国家税法规定范围内,都是纳税义务人。与纳税人直接相关的是负税人,指最终负税的个人和法人,在没有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与纳税人相一致,若存在转嫁两者就相分离。,纳税对象 纳税对象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每一种税都必须明确对什么征税,它是各种税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譬如国家的征税对象主要区别为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由此形成

10、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等。,税目 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规定着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一般有列举法和概括性。,税率 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课税对象确定之后,税率的高低决定了纳税人应纳税额的高低,一般包括: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全率累进、超额累进和超率累进)、定额税率等。,纳税环节 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环节。譬如:生产环节、批发环节或零售环节。纳税期限 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减税、免税 税收制度中对某些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规定。违章处理 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教育处罚措施。,三、税收的分类 税收需要根据调节目的、功能进行科学的归类,以便于税收管理及统计,具体讲:,

11、分为流转税系、所得税系、财产税系和行为税系。譬如,我国按课税对象分为6类24个税种(见表1),按课税对象性质。,一般将不可转嫁的称为直接税,它的税负不可转嫁由纳税人直接承担,包括所得税系、财产税系;存在转嫁的为间接税。间接税主要指流转税。,按能否转嫁。,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像消费税、营业税为价内税,增值税则为价外税。,按税价关系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它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按法律主体、收入归属分类,OECD划分法将税收划分为六类: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 薪金及人员税;财产税 商品与劳务税 其他税。,IMF划分法将税收划分为:所得税 薪金及人员税 财产税 商品税 劳务税

12、其他税,IMF划分方法与OECE划分法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只是它把商品与劳务一分为二,国内部分列为第五类,进出口列为第六类,另加第七类为其它税。此外,OECD将社会保障税列为税收,而IMF将其定为非税收入。,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程序规定的征税依据和规范。它包括税收配置规则、税收管理体制和税收法规等。,第三节、税制及转换规律,一、税制模式及特性,二、税制设置原理,三、税制转换影响因素与内在规律,按主体税数量划为 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按主体税性质划为 所得税为主的税制模式;流转税为主的税制模式,流转税、所得税双主体并重的税制模式。,一、税制模式及特性,二、税制设置原理 探索税制设置规律,实质就是根据

13、公共需要在国民经济诸环节配置税收。,这是根据社会价值实现层次设置税收的简称,一般按国民收入价值实现环节设税:在要素配置环节:设置资源、行为税;在初次分配环节设置流转税系(增值税、销售税、关税、消费税等;在再分配环节设置: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国民收入价值实现层次设置论,马斯格雷夫形象地阐释了经济与税收配置变化的内在规律。他根据国民经济流程原理,分析了税收在不同环节配置的功能差异,全面阐述了税收设置乃至转换的客观规律。马斯格雷夫假定国民经济只有家庭和企业(或称厂商)两个部门组成两元经济。在这种社会里,会形成两种循环运动,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品产出的生产流动;产生收入和支出的货币流动

14、。两者流动的方向相反。,马斯格雷夫税收流程,近年税制改革的主导理论主要有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平课税论、70年代的最适课税理论和90年代的复兴的财政交换理论。公平课税理论 最适课税理论 财政交换理论,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税制作为各税种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协调关系,它反映着一定的经济关系及上层需要,具体讲是经济发展、公共需求及政府宏观调节综合作用的必然趋势!,三、税制转换影响因素与内在规律,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政策调整是税制转换的经济基础。,经济机制转轨是税制转换的制度基础,政府职能调整是税制转换的政治基础,税负及转嫁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税负转嫁与归属的一般规律,第四节、税负、税收与经济增长,一、税

15、负及转嫁 税负是因纳税对收入、所得造成的损失。税负转嫁则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经济现象。其特征是:,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是由税负转移引起的;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影响税负转嫁有这样几个经济因素:纳税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存在市场价格机制。商品的供需弹性。,二、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 宏观税负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职能。经济制度。,三、税负转嫁与归属的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较易转嫁,反之则不易转嫁,3.课征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反之则转嫁。4.垄断性商品易转嫁,反之则不易转嫁。5.从价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第七章演示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