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行为动力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7879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章行为动力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六章行为动力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六章行为动力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六章行为动力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六章行为动力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章行为动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章行为动力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行为动力,-驱动的力量,第一节 需 要,一、需要的含义二、需要的种类三、需要的理论,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的一种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特征:1、对象性 2、动力性 3、社会性,二、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分类: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分类: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三、需要的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

2、,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层的需要,是指维持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需要。包括对食物、空气、睡眠、性、母性等的需要。马斯洛指出,如果所有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那么,有机体就会被生理需要所支配。,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对安全的环境、恒定的秩序、避免伤害和威胁的需要。例如,房子上安上防盗门窗,喜欢稳定的工作,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注意食品、药品卫生等。,两女生被男教师罚喝一瓶白酒2006年10月24日大江晚报,西安电 10月20日下午,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三(一)班的小豆和小桦(化名)被班主任侯某(男)叫到了宿舍,原因是课间检查学生课桌时,侯某发现她们抽屉里有一个夹板(烫头发的工具)和一封信,侯某

3、认为她们违反“学校、班级相关规定”。但两个女生没有想到,侯老师的处分竟然是让她们喝掉一瓶白酒。当晚7时许,小豆和小桦先后被家长紧急送到岐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经诊断,两人均属“酒精中毒”。和小豆比较要好的初三(四)班男生小唐听说了此事,便去“质问”作为一个班主任怎么可以让女生喝白酒!据小唐说,侯老师骂他多管闲事,抄起一根小臂粗的木棒向他打来。22日,记者见到小唐当晚的病历记录:闭合性颅脑损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教育规范与安全感,遍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都是只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却找不到一条授权性规则,学生有权

4、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学生只有义务和责任,缺乏相应的权利保障。,相比之下,美国的校规中对学生的权利有明文规定,如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列出了儿子矿矿在学校的校规,其中规定学生的权利有:(1)获得可能的最好的教育。(2)作为一个个人而得到公平的对待。(3)通过个人或者学校的代表组织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4)如果有违犯纪律的问题,应被事先警告通知(也就是说,只能处理再犯,不能处理初犯)。(5)参加课外活动。矿矿有一次违规,但老师没有警告就给他处罚,他根据第4条权利,认为是老师违反了校规,因而闹到校长助理那里,最后以胜利告终。,日本在法律上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但却频繁地出现体罚学生致死的恶劣现象。美

5、国虽然许多州在法律上容忍体罚,但却将体罚程序制度化,从而未出现体罚学生致死的严重现象。在美国明文禁止体罚的仅有新泽西州,明文规定准许体罚学生的有10个州,其他各州没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尽管美国在法律上容忍体罚,但对教师使用体罚规定了一连串的严格法定程序:学生犯规教师找一个见证人命令学生摆好姿势老师持木板一边心平气和地打一边填写书面报告见证人签字送交校长室存档。这些规定对教师体罚学生的范围与程序有了严格的限制,以免学生的身体受到不当的伤害。,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就是指个体希望获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的需要,也就是希望与别人交往,并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

6、指个体追求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方面。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如自强、自信、自主、支配他人、胜任工作、取得成就等,都是自尊的具体表现。他尊是指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追求名誉、低位、尊严、威信、获得别人承认、引起别人注意和欣赏等,都是他尊的具体表现。,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艺术家要创作,科学家要创造发明,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些都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体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都基本满足以后才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生 理 需 要,安 全 需 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

7、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五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3)各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需要层次的演进,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马斯洛),1、有积极肯定自我的观念,有接纳一切人 和全世界的能力;2、能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3、能够有效的感知并客观的对待现实,保 持与现实和谐的关系;4、对现实永保新鲜感,不断地从生活中寻 找乐趣;5、尊重自己的行为和价值标准,成为自主 的人,不受文化和环境束缚;6、不墨守成规,有首创性;,7、尊重他人的独特性;8、灵感的频度较多;9、相信新生事物具有无比的生命力;10、把助人当作是个人应尽的义务;11、有与人合作的愿望;12、有良好的心境和幽默感;13、有

8、强烈的道德感,他们的行为以理性 和逻辑为依据;14、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 解决问题。,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评价,1、贡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家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制订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不足:,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

9、需要的调节作用。,第二节 动机,一、动机的含义二、动机的种类三、动机冲突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激发,一、动机的含义,(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二)动机的功能,(三)动机的形成,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二、动机的种类,(一)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二)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三)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四)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三、动机冲突,当个体同时出现的几种动机在最终目标上相互矛盾或相互对立时,这些动机就会产生冲突。通常,动机冲突是指较为明显的两种动机之间的冲突。,动机与行为效果

10、,1.动机强度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1)中等强度的动机,行为效果最好(2)动机最佳强度与任务难度成反比例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2.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激发,(一)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要受到动机的支配,我们把直

11、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首先,学习动机的自主性水平不断提高,内部动机逐渐占优势。其次,学习动机不断与长期目标结合,远景性动机逐渐占优势。再次,学习动机不断向健康发展,合理动机逐渐成为主流。最后,学习动机不断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社会性动机不断丰富和增强。,(二)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因素。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5、适当开展竞赛 6、正确指导

12、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奖励与惩罚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ok)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等组,各组内学生的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控制组单独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三个组学生隔离。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都受到批评和指责,静听组则不给予任何评定,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批评。然后探讨不同的奖惩后果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受表扬组成绩最好,受训斥组成绩最差。,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成败归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

13、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学生今后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来改变其今后的行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归因时要注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要从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第三节 动机理论(自学),一、强化动机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归因理论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S)-反应(R)构成的,也就是说行为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

14、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既然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变量,那也就不可能到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中去寻找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因此,他们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二、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在1963年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式。,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

15、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其关系可用下述公式表示:动机强度 T=F(动机水平M期望P诱因I)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诱因值是指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成就动机及指向成就的行动是两种倾向斗争的结果,这两种倾向是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如果一个人的趋向成功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他就敢于去冒险,就希望在冒险中获得成功。相反如果避免失败的倾向大于趋向成功的倾向,他就比较保守、消极,害怕失败,往往避难就易,不敢去激进努力。同时,趋向成功的倾向较高的人,如果成功了,这种成功便可能降低他的成就动机;如果失败了,就可

16、能产生更大的成就动机。避免失败的倾向较高的人,如果成功了,就可能进一步提高自信心,提高成就动机;如果失败了,就会更加消极悲观,更进一步降低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教育意义,(1)要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安排学习、工作,并创造一定条件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以激励他们强烈的成就感。(2)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要适中。过易不能激发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念;过难则因不能完成任务而使他们心灰意冷。成就需求高的学生,要安排他们去完成难度比较高的学习任务,使之竭尽全力去完成。(3)对学生的进步要有明确的、及时的反馈。如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正确评价,给予一定的奖励。,三、归因理论,海德(F.Heider,1958):环

17、境归因、个人归因罗特(Rottre,1966):控制点 内控型 外控型3.韦纳(Weiner):三维度六因素,四、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Ifannura,1925)于1977年提出的。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或决定的:一个是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一个是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小结,需要和动机是构成行为动力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其中需要是一切行为动力的源泉,但需要作为一种内驱力只有在诱因或目标的引导下才能变成行为动机,发挥其动力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