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道德和法平等.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7975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0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章道德和法平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章道德和法平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章道德和法平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章道德和法平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章道德和法平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章道德和法平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章道德和法平等.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道德和法。平等,在道德和法。平等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平等观,阐述了平等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阶级实质,阐述了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根本要求是消灭阶级。这一部分共28段。一、批判杜林的平等观 二、论述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 三、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根本要求,一、批判杜林的平等观(第119段),1、批判杜林建构平等理论的方法2、批判杜林的“平等公理”3、批判杜林所谓不平等起源于暴力的谬论4 揭露杜林平等观的自相矛盾,1、批判杜林建构平等理论的方法,“应当从单个的、简单的基本形式上,按照公理来解决,正如对待简单的数学的基本形式一样”,这是杜林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分为三步:首先是

2、“把每一类认识对象分解成最简单的要素”;其次是“把同样简单的所谓不言而喻的公理应用于这些要素”;最后是“再进一步运用这样得出的结论”。恩格斯从两个方面批判这个方法:,第一,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先验主义方法的变种。恩格斯指出,这一方法的特征是:“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某一对象的特性,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这些特征”,“它不是从现实本身推论出现实,而是从观念推论现实”。这就是说,先验主义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事物,而是从概念出发认识事物。这样,颠倒了概念和事物的真是关系。,第二,揭露杜林关于道德和法的学说的阶级实质。杜林用先验主义的方法研究道德和法的具体表现,就是“从社会的概念或所谓最简单的

3、要素中构造出道德和法”。但是,杜林也不是完全凭空地进行构造,其构造依据的材料有两种:一、“是在那些被当作基础的抽象中可能存在的现实内容的一点点残余”。二、“是我们这位玄想家从他自己的意识中再次带入的内容”。杜林“意识中再次带入的内容”包括:现实存在的道德和法的观念、以往的道德和法的观念和他个人的狂想。现实的道德和法的观念是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杜林的道德和法的学说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2、批判杜林的“平等公理”,杜林说:“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是一方不能一开始就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两个人”是杜林从社会分解出的“最简单的要素”;两个人的意志完

4、全平等,一方不能命令另一方是杜林提出的公理;因此,社会生活中存在“道德正义的基本形式”和“法律正义的基本形式”则是杜林得出的结论。恩格斯从三个方面批判这一所谓的公理。,第一,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恩格斯分别假定这两个人是:一男一女、两个男人、两个家长,不论哪一种情况,都证明两个人或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第二,用两个人去解决社会问题,是从18世纪思想家那里抄袭来的。杜林一遇到社会问题,就让“这两个人飞快出动”,去解决问题。但这不是杜林的创造,而是从18世纪思想家那里抄袭来的。杜林的“独到之处”,是“他把这种举例说明的方法提升为一切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和一切历史形

5、态的尺度”。,第三,杜林抽象地谈论人和平等。杜林为了制造平等公理,把社会分解为简单的要素“两个人”。那么,“这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恩格斯指出:“他们摆脱了一切现实,摆脱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民族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关系,摆脱了一切性别的和个人的特性,以致留在这两个人身上的除了这个光秃秃的概念以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了”。简单地说,杜林的两个人是两个人的概念,是抽象的人,这样的人当然是完全平等的。,3、批判杜林所谓不平等起源于暴力的谬论,杜林认为不平等和奴役起源于暴力,人类以往的历史就是这种应受斥责的不正义的历史。对于杜林的这一观点,恩格斯用四个方面的例子来批判:第一,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6、础中,卢梭认为不平等和奴役是私有制的产物,恩格斯说:“这对于杜林先生来说的确是一个过分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二,恩格斯假定两个船破落海的人,漂流到一个孤岛上,组成社会,由于素质的差异一方可以使另一方处于服从的地位。第三,在欧洲中世纪里,自由农“自愿”向封建主交出土地以求保护,使自己成为封建主的农奴。这种“甘受奴役”的现象,在德国直到三十年战争后还存在。第四,普鲁士在1806年和1807年被拿破仑两次战败,当时的农民为了在他们遭到不幸的时候能够得到领主的保护,向国王请愿,要求让他们继续处于奴役的地位。,4 揭露杜林平等观的自相矛盾,杜林的平等论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杜撰的,因此经常陷入自相矛盾中。为了

7、摆脱困境,他不得不承认不平等的存在。恩格斯揭露了杜林平等论的三个自相矛盾,即三次退却。这三次退却是:第一,承认了两个人在生理上的不平等;第二,承认了两个人在道德上的不平等;第三,承认了两个人在精神上的不平等。,二、论述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第2025段),1、平等的阶级内容和意义2、平等的历史发展,1、平等的阶级内容和意义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超历史、超阶级的平等观的过程中指出,在阶级社会中,平等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要求平等的实际内容是不同的,我们要反对资产阶级的平等,提倡无产阶级的平等。同时,恩格斯还指出平等具有其积极的意义,如卢梭的平等观“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

8、政治的作用”。因此,确定无产阶级平等的科学内容,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具有“鼓动的价值”。,2、平等的历史发展 恩格斯对平等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历史考察,指出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表现为古代的平等观念、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和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念。古代的平等观念。在原始社会中,早期的平等观念是: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因而人人应该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社会后期,其平等观念则演变为“最多只谈得上公社成员之间的平等,妇女、儿童和外地人自然不在此列”。在奴隶社会中,“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不平等观念占统治地位。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在罗马自由民内部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

9、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它是保护私有制的最完善、最典型的法律。早期的基督教由于是作为奴隶、平民和被罗马人征服的人们的宗教而出现的,所以“只承认一切人的一种平等,即原罪平等”。此外,它还承认上帝的选民一律平等。从公元4世纪到6世纪,日耳曼入侵西欧建立了空前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等级制度,平等观念也被消除。,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要求有不受任何限制的商品生产者,要求有以平等的权利进行交换。这样,资产阶级的理论家提出了反对封建特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这种平等观代表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愿望

10、,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却以超阶级、超民族的普遍的形式和人权形式提了出来,掩盖了这种平等观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实质。,三、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根本要求(第2627段),无产阶级的平等观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最初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无产阶级尚未成熟,其平等要求是“借助于原始基督教”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来,无产阶级平等观“就以资产阶级的平等论本身为依据”,提出“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和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对立的,其平等要求有双层意义:第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能表现是自发地反对一切社会不平等,如富人和穷人、主人和奴隶等。第二,无产阶级进一步自觉地发展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建立无产阶级的平等理论,鼓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总之,“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