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8106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41 概述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4用极力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4用茹可夫斯基杠杆法作平面 机构的力分析4机构的机械效益,41 概述,一机械中的作用力:1驱动力:驱使机件运动的力。其功为正,叫输入功。2阻 力:阻碍机构运动的力。其功为负。1)工作阻力:机器完成生产过程而受到的阻力。其功叫输出功。2)有害阻力:工作阻力以外的阻力。3重 力:质心上升时为阻力,反之为驱动力。较小,常不计。4惯性力:构件变速运动而产生的力。二力分析的种类:1 静 力 分 析:不计惯性力引起的动载荷的力分析。2 动 力 分 析:同时考虑动

2、、静载荷的力分析。3动态静力分析:把惯性力作为外力加在机构上后,机构处于静力平衡,可用静力分析法对其分析,此法叫动态静力分析。,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一平面运动构件:设:s.m.Js是构件的质心、质量及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则:Fi=-m as Fi=Fi Mi=-Js h=Mi/Fi 简化成一个力(见图4-1a),二转动构件:1转轴不过质心:1)=0(等角速)Fi=-m as,Mi=0 2)0(变角速):,2转轴过质心:Fi0,仅可能存在Mi 三平移构件:Mi0 1等速:Fi=-m a0 2变速:Fi=-m a,43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不计摩擦力),一运动副中

3、的反力,已知:作用点:铰链中心 方向:导路 方 向:公法线方向 作用点:接触点 未知:大小,方向 大小,作用点 大小,二杆组的静定条件:静定条件:能列出的独立力平衡方程数等于所有力的未知 要素数。,注:满足静定条件时,构件组中所有力未知要素都可由力平衡方程求出,静定构件组:1)静定构件组:满足静定条件的构件组 2)杆 组:不可再分的、自由度等于零的构件组。杆组满 足:3n2PL=0(4-1)n 杆组中的构件数,PL 杆组中的低副数 每个构件可列出三个独立的力平衡方程,而每个低 副含有个未知力要素 含n个构件,PL个低副的构件组要静定,必须满足:3n2PL=0)结 论:杆组总是静定的(杆组满足上

4、述静定条件)平衡力(或平衡力矩):与机构中各构件上的已知外力和惯性力相平衡的待求外力(或外力矩)。三机构力分析的步骤:力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各运动副的反力和机构上的平衡力。以下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分析步骤。例:已知条件见.46.,解:运动分析:取L 作机构图:见图a 取V 作速度图:见图b VC=VB+VCB 取 作加速度图:见图c aC=aB+anCB+atCB 确定惯性力 Fi=m1aS1=m1a ps1 Fi=maS2=m2a ps2 Mi2=JS22=JS2anc/L2 Fi2、Mi2 合成为一个Fi2如下:Fi=Fi2 h=Mi2/Fi 杆组力分析:对杆组,受力如图d)对构件:受R23,F

5、i3,F3 和R43 作用,前三个力都通过R43 也 通过点)求R43:R43a+Fi2b+(Fi3-F3)=0 R43=(F3d-Fi3d-Fib)/a)求R12:F=R12+R43+Fi3+Fi2+F3=0 取F(N/mm)作为多边形如图e)得R12,原动件力分析:)求R41:对杆:F=R41+R21+Fi1=0 R41=-(R21+Fi1))求M1:M1=0 M1=R21e,4用极力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一极力法基本原理 设:F1、F2、F3和V1、V2、V3分别是构件1、2、3上的作 用力和力作用点的速度;1、2、3是Fi与Vi的夹角,P14 等是机构的瞬心,1基本原理:虚位移原理,即

6、:FiVicosi=0 2应用公式:记,i.i为Fi的作用点至i构件绝对瞬心的距离和i构件的 角速度。hi为Fi到i构件绝对瞬心的距离。则:FiVicosi=Fiiicosi=Fihii=0 式中,i90时,“”处即“-”,否则,取“+”.如对上例:F1h11-F2h22+F3h33=0 或 M11-M22+M33=Mii=0或,若F1.F2.F3中二力已知,一力未知,未知力即可由上式求出,二含弹簧机构的力分析 若上述、杆以拉簧相连,则F=-F1,已知F3时,它们可 求出如下:,三气液动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8.略 式中 Mi=Fihi 第i杆上的作用力Fi对i构件绝对瞬心的矩四用极力法间接求运

7、动副反力 极力法中不含运动副反力,但求出外力后,有时极易求反力,以下以R23为例说明其方法:将R23沿海、杆分解成R23,R23如图 求R23:取为分离件,对P12取矩得 R23=F2a/b 求R23:取为分离件,对P34取矩得 R23=F3h3/c 求R23:R23=R23+R23,4用茹可夫斯基杠杆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一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即上节讲的虚位移原理:FiVicosi=0(),计算公式:()式使用不便,简化如下:点的绝对速度Vi在速度图中对应于线段 Pi,将Fi转90(顺逆时针均可)后移至速度图中的i点,再过点作转向 后的Fi作用线的垂线,其长度为hi显然:hi=Picosi

8、=(Vi/v)cosi 于是:FiVicosi=FivPicosi=Fihi=0()速度多边形杠杆法:()式的实质是:将机构上的作用力Fi(含惯性力)沿同一方向转90后移到速度图中的对应点,然后将速度多边形视作杠杆,各力Fi对极点 求矩,故茹氏杠杆法也叫速度多边形杠杆法二解题步骤:以下举例说明之:例:(49),)以任意长度Pb1表示VB1作速度图(右图),按,左图 等效于中图。于是:VB2=VB1+VB2B1 大小?Pb1?方向 BC AB BB)将已知力矩M3分解成等值反向的两个力F3)将各力逆时针转90,移到速度图中的对应点)各力对极点取矩:F2=-F1 F2h2-F1h1-F3Pb2=0 F1=F2=F3Pb2/b1b2,4机构的机械效益,一 定义:机械的输出力Fo(矩)与输入力Fi(矩)之比叫机构的机械效益记为:即,二铰器机构的机械效益:,M 杆上的输入力矩 M 杆上的输入力矩,与阻力矩等值反向。按极力法:M1-M33=0,三摆动液压缸机构的转移矩: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