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节以应对绝对贫困为目标社会政策.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8142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章节以应对绝对贫困为目标社会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章节以应对绝对贫困为目标社会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章节以应对绝对贫困为目标社会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章节以应对绝对贫困为目标社会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章节以应对绝对贫困为目标社会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章节以应对绝对贫困为目标社会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节以应对绝对贫困为目标社会政策.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绝对贫困的发生背景与新的应对方式出现的前提第二节 为应对绝对贫困进行的各种探索,第四章 以应对绝对贫困为目标的社会政策,1.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2.西欧封建制度解体的主要原因。3.英国封建制度的特点。4.在英国发生持续的、大面积的绝对贫困的原因。5.英国旧济贫法的基本特点。6.斯皮纳姆兰法的意义。7.英国新济贫法的特点。,本章要点,绝对贫困封建制度圈地运动传统帝国民族国家院内救济院外救济“济贫院审查”,基本概念,所谓绝对贫困就是指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不能得到起码的满足的状态。,第一节 绝对贫困的发生背景与新的应对方式出现的前提,一、圈地运动能够发生的背景(一)欧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1.

2、欧洲封建制的政治特征2.欧洲封建制的经济特征3.欧洲封建时代城市的形成及特点,(二)欧洲封建制的解体 欧洲封建制解体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发生了内部危机,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社会力量,形成了新的社会制度基础。,二、民族国家不得不探索应对绝对贫困的新的方式(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特点(二)民族国家必须有所作为,三、英国封建制度的特点(一)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二)中世纪时英国的土地占有制度及其社会阶层结构(三)英国的耕作制度及其共用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四、圈地运动的发生及其导致的绝对贫困(一)圈地运动直接导致的贫困(二)与宗教改革相关联的贫困加剧,一、济贫法的形成与不断修正(一)最初的探索(二)1601年的济贫法(三)济贫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四)对济贫法的各种修正(五)斯皮纳姆兰法国内也有人译为斯宾汉兰、史宾翰连或斯品汉姆兰。,第二节 为应对绝对贫困进行的各种探索,二、从旧济贫法到新济贫法(一)修正济贫法的社会背景1.严重的贫困仍然持续2.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二)新济贫法的特点1.对济贫法的修改过程的特点2.新济贫法的基本原则,1.西欧封建制度与现代民主国家的区别和联系。2.英国1601年济贫法产生的原因。3.斯皮纳姆兰法是怎样产生的,其最突出的意义是什么?4.英国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的特点。5.英国的济贫法与现代社会事实的贫困救助的联系与区别。,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