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素补充剂申报评审要点.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8185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3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评审要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评审要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评审要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评审要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评审要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评审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素补充剂申报评审要点.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营养素补充剂审评要点,主要内容前言营养素补充剂技术审评要点营养素补充剂用量依据存在的问题,前言营养素补充剂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各国管理情况不同,内容也不完全一样,其管理方法有的属于膳食补充剂,有的作为药品管理。我国于1997年7月1日发布的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管理中若干问题的通知、卫法监(1997)第38号文件明确将营养素补充剂纳入保健食品管理范畴。,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内容包括两大类:(1)需要进行功能试验的保健食品。(2)不需要进行功能试验的营养素补充剂。,为规范营养素补充剂的审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

2、005年5月制定了(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并于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基础上保健食品审评中心于2005年11月进一步制定了(营养素补充剂审评原则),对营养素补充剂的种类、推荐摄入量、原料要求、营养素含量标示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营养素补充剂审评程序及要点营养素补充剂定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为目的 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 作用:补充膳食营养素供给的不足 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形式:胶囊、片剂、颗粒冲剂(20克)、口服液(30毫升)普通食品一般不得作为营养素补充剂,配方及配方依据配方成分 营养素补充剂的种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生素、矿物质化合物名单)中的物品为原

3、料来源;从食品可食部提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得含有达到作用剂量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加工需要的辅料:以满足产品工艺需要或改善产品色香味为目的,并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可以补充的营养素品种维生素:A、D、E、K、B1、B2、pp、B6、B12、叶酸、泛酸、胆碱、生物素、C、胡萝卜素矿物质:钙、镁、钾、铁、锌、硒、铬、铜、锰、钼。,不适宜补充的营养素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等膳食纤维碘:普及碘盐政策磷、钠、氟、钴、镍、锡、硅、钒、砷、硼、锶、锂等。人群营养水平良好,没必要补充;科学认识不足、安全有效摄入量不明确。植物化学成分,配方依据补充目的各种人群的营养素摄入水平不同人群营养素缺乏情况拟补充营养素

4、的功能拟补充营养素的剂量有关的科学文献依据,营养素补充的目的补充膳食摄入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特定维生素和矿物质不提供能量,营养素补充量的依据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Chines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摄入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一营养素需要量

5、的平均值。摄入量达到ERA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50%个体对该营养素需要,而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的需要EAR。,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可以满足某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需要量。RNI是健康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目标,如果某个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RNI,可以认为该个体对该营养素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人群的RNIEAR2SD,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 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人群调查或实验

6、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当健康个体摄入量达到AI时,出现该营养素缺乏的危险性很小。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对一般健康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不致于损 伤健康。当 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 危险性增加。许多营养素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制定其UL,没 有UL并不 意味着过多摄入没有潜在的危害。,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如果某营养素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UL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如果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UL据强化剂 和补充

7、剂,而不是总摄入量而定。,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多的危险性长期摄入某种营养素不足就有发生该营养素缺 乏症的危险;当摄入量达到RNI水平时,几乎所有的个体都没 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继续增加摄入量不会带 来更多好处 RNI-UL间为安全摄入范围;发生缺乏和中毒的 危险性均小不超过UL水平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摄入量超过UL水平,产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增加;,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多的危险性图解,一些营养素的UL,补充营养素应有针对性婴幼儿:提倡通过普通食品和强化食品满足 营养需要。钙、铁、锌、维生素A、D、C儿童 青少年:钙、铁、锌、维生素D、A、叶酸、B12、B1、B2孕妇:钙、铁、维生素D、叶酸、B12老

8、年人:钙、铁、锌、硒、铬、维生素E、C、D、叶酸、B12,剂量配方量:与稳定性检测结果相符标示值:按配方、工艺确定检测结果质量标准:包含配方量和标示值,普通成人的剂量营养素补充剂量:表1为成人允许范围低于低限有可能起不到补充的作用超过高限有可能补充过量高限不应作为标示的剂量,未成年人、孕妇、乳母的适宜补充剂量相当于规定的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的1/3到2/3 不到1/3量,有可能起不到补充的作用 超过2/3量,对于有些营养素来说,有可能引起过 量的危害各种营养素之间需要相互平衡。如:钙摄入量过多,影响铁的吸收;维生素C、E以及硒,在抗氧化过程 中互相协调作用;单个营养素用量过多,产生营养 素之

9、间的不平衡,配方依据的建议表达方式,质量控制范围包含配方量和标示值成人表1,其他1/3RNI-RNI设置高限和低限范围值,不宜采用大于一 定数值根据保质期的损耗设置高限和低限设计依据:稳定性试验和文献报道,某些营养素的单位换算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视黄醇当量维生素E:生育酚当量维生素D:国际单位-微克叶酸:叶酸当量烟酸:烟酸当量,食物中视黄醇当量的换算,视黄醇当量(ug)=视黄醇+1/6-胡萝卜素,食物中生育酚当量的换算,维生素D、维生素A、叶酸、烟酸 维生素D:I国际单位=0.025微克 维生素A:1国际单位=0.3微克 叶酸当量(DEF):DEF=膳食叶酸+(1.7 叶酸补充剂)烟酸:烟酸当

10、量=烟酸+色氨酸/60,原料适宜使用的营养素原料合成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天然维生素E、胡萝卜素,(高纯度)从食物的可食部分提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得含有达到作用剂量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尚不宜使用的营养素原料营养素含量低:蛋壳粉含有其他功效成分的食品原料:珍珠粉、牡蛎粉结构不清:乳钙,辅料以提高产品工艺性能为目的符合食品添加剂和管理要求不得具有其他保健功能,例如:1克奶粉,功效成分达不到有效剂量 1克珍珠粉,含有有效的功效成分,原料的质量标准营养素含量(纯度)预混料(多种维生素或 矿物质)生产企业:食品/药品厂家,GMP,经营 范围(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国家标准/轻工标准/食品标准,原料的

11、安全性评价资料符合以下条件一般不要求进行毒理学试验原料已列入营养强化剂(GB14880)表2所列各种原料名称其原料来源、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符合国 家有关规定,食物可食部提取的原料该食物可食部分的食用量、来源、质量标准该食物各种成分的文献报道营养素纯度含量的依据质量标准、检测报告所含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为无效剂量的依据和文献资料,需要做安全性评价的原料 原料在表2名单以外(原料在GB14880以外、RNI品种以内)应提供原料的营养作用,在人体内代谢过程和人体安全摄入量等科学文献资料,按新资源食品安全评价要求出具报告,功效成分定性定量检验方法中国RNI给出的微量营养素国内标准方法提供来源和出处国外

12、标准方法提供原文非标准方法给出参考文献和技术评价资料,生产工艺配方:原辅料、一致性工艺流程图/流程的说明灭菌控制环节:避免采用辐照、加热、微波、紫外线等破坏营养素控制生产过程的环境卫生条件,营养素含量标示值产品质量标准中标示的营养素含量范围 成人:应符合“维生素、矿物质的种类和用 量”表。孕妇、乳母、18 岁以下人群:应在1/3RNI和 2/3RNI之间产品标签、说明书中的标示值和稳定性试验检出值,应在企业标准规定的营养素含量范围内,企业标准功效成分建议附加表格,标签、说明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只能宣传补充营养素标示最小食用单元的营养素含量(应为确定值,不得标示范围值)据配方、工艺、稳定性试验

13、等对确定值的合理性 进行审评,标签及说明书(样稿)本品是由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要原料制 成的保健食品,具有补充人体每日必需的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保健功能。主要原料:维生素、矿物质和各种辅料具体名称。功效成分和含量:参照稳定性试验和配方标示 最小食用单元的各种营养素含量。,标签及说明书(样稿)保健功能:补充多种(三种以上)或特定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宜人群:年龄性别(4岁以下儿童不提倡、审评修改只缩小、不扩大)用法用量:明确不同人群具体推荐摄入量规格:以每片(袋或支)计重量保质期:24个月(据稳定性试验确定)注意事项:本品不能替代药物。不宜超过推荐量或与同类营养素补充素同时服用,标签及说明书严格按产品声称

14、的适宜人群范围及补充的营养 素种类进行审评,推荐摄入量与适宜人群不符 的,产品不予批准适宜人群以外的人群,不列入标签说明书中的【不适宜人群】项下,产品定型包装便于食用保持产品质量稳定直接与营养素补充剂接触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的规定,产品名称不得含有人名、数字和外文字母避免暗示其他功能避免谐音字扩大宣传避免利用注册商标扩大宣传避免“以偏概全”含三种以上维生素或矿物质的营养素补充剂,建议用“多种”,不宜用“复合”,国内外有关资料配方依据的补充体现产品的科技含量专业学术正式期刊和论著公开发表非专业和网上材料不做正式参考医学科学研究和调查的原始文献原料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原始文献,存在

15、的问题 成年人营养素补充剂的上限问题 CAC已通过营养素补充剂的量可以突破RNI或AI范围,可以参考UL,但至今仍未确定各种营养素补充量的上限或其原则。根据科学进展,对营养素补充量的上限仍有争议,如-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关于营养素来源及种类 合成的营养素结构明确,容易控制,而天然来源的营养素原则上规定是应由食物中提取,但对其纯度的要求无法确定。上述规定中提出“不能含有其它有生物活性物质”,但这要求有时难以解决。,关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组合问题 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补充剂彼此搭配,有的已有科学依据如VD+Ca,B6+VB12+叶酸等,有些联合作用不清楚,是否有相互抵消作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种类及数量是否可以任意搭配?,申报重点注意事项,配方合理工艺合理申报材料、补充材料(真实性)检测报告结果(安全性、有效性)送审样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