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收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8223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9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世收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李世收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李世收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李世收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李世收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世收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世收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世收2006 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高校信息化与核心竞争力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05KJB120041,提 纲,高校信息化概况,1,信息化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2,高校信息化实施策略,3,总结和展望,4,一 高校信息化概况,高校信息化内涵 高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高校信息化的目标 小结,1.高校信息化内涵,一 高校信息化概况,高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高校校园网络化、管理科学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以达到教学科研现代化。(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信息化研究会(筹)成立大会暨2001学术年会会议纪要),1.高校信息化内涵-高校信息化是

2、分阶段进行的,一 高校信息化概况,92,94 96 98 00 02 04 06 08 10,系统集成,社会集成,信息集成,应用集成,网,络,管,理,网,络,计,费,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统,一,身,份,认,证,门,户,系,统,数,据,交,换,集,成,财,务,系,统,集,成,学,生,系,统,知,识,管,理,信,息,检,索,网络建设,单机版应用,CERNET成立,数字校园提出,URP提出,支付平台,电子证书,行业集成,电子邮件,数据仓库,2.高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 高校信息化概况,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础设施完成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

3、体目标不明,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2.高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 高校信息化概况,重硬件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 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缺乏理论指导,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缺乏从管理的角度去规划信息化,3.高校信息化的目标,一 高校信息化概况,(1)管理决策信息化 一是形成贯穿入学、人才培养、毕业就业、校友跟踪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形成对人、财、物、知识等生产要素分别实施管理,并使之相互紧密结合、有效发挥作用的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对人流、物流、资金流和知识流程交互衔接运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是形成辅助决策

4、进行、支持决策实施的信息化系统。(2)组织结构信息化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相对有限和对人才要求日渐提高,迫使高校不得不简化管理层次,要求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临时性、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小组不断增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成为一个发展趋势。,3.高校信息化的目标,一 高校信息化概况,(3)人才培养过程信息化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知识传递过程的优化和诸教学要素高效利用集成,具体包括教学内容电子化、教学方式媒体化、课程升级智能化等。(4)科学研究过程信息化 建设适应外部经济、社会变化可迅速、灵敏反应的高校科研信息化系统,形成以社会

5、需求为核心、知识创新为动力,高校内部与外部社会相沟通的高校科研信息体系,以能够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不断为高校科研创造更多的机会。,4.小结,一 高校信息化概况,虽然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很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却是目的不明确,存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误区,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不够明确,直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或者是没有完全发挥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高校信息化是指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对资源进行精细化整合和利用,从而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最终达到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核

6、心竞争能力,使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要研究高校信息化,首先要了解高校核心竞争力,只有在对高校核心竞争力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明确方向。,1.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二 信息化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为获得长期生存,所具有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1)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是指培养人才的能力,人才生产能力主要衡量指标包括:人才的数量、人才的质量、人才的规格。(2)知识生产能力 知识生产能力是主要指高校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主要衡量指标包括:科研人数、研究人员级别、科研成果数量、科研成果质量、学科建设成果等。

7、(3)管理决策能力 管理决策能力包括对人、财、物、知识等生产要素分别实施管理,并使之相互紧密结合、有效发挥作用的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很难用数值去量化,但是管理决策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能力和知识生产能力。(4)文化影响能力 文化影响能力主要包含校园文化、校园声誉。文化影响能力是人才培养能力和知识生产能力的合作用力的结果。其中:人才培养能力和知识生产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高校排名)的量化指标。,高校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能力,知识生产能力,管理决策能力,高校核心竞争力模型,高校信息化内容模型,高校信息化,科学研究过程信息化,管理决策信息化,组织结构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信息化,2.信息化与高校

8、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模型,二 信息化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文化影响能力,3.信息化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二 信息化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高校信息化实现集中统一的管理,提升了高校核心竞争能力;高校信息化实现面向流程的管理,提升了高校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实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管理,提升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支持人才培养链的管理,提升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信息化改变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了高校核心竞争力;高校信息化改善了科研条件,提高了知识生产能力,提升了高校核心竞争力。,3.信息化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二 信息化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三 高校信息化实施策略,信息化的战略问题层

9、,信息化的管理机制问题层,信息化的整体性、综合性及集成性问题层,信息化的业务操作层,信息处理系统建设,信息员与信息应用队伍建设,管理系统建设,三 高校信息化实施策略,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一个主旋律一套整体方案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大环境一个中心一支队伍一批人才,一把手原则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机制归一,管理归一,统一目标: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目标归一,技术归一,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软环境建设,通过软环境建设,实现信息化工作的各种“归一”。,推动信息化建设中的规划化和软环境建设是解决和克服高校信息化中的软障碍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

10、重要手段。,四 总结和展望,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本着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通过引入最新的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学校的管理决策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文化影响能力。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充分发挥自身现有优势,采取的核心战略是“归一型”战略,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模式,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输出人才的竞争优势,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高校有长期生存的价值。,研究意义,研究高校信息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指导高校信息化建设;2、信息网络通过为高校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为高校竞争能力的提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种贡献有的显形的,有的是隐形的、是间接的。通过此研究,提升信息主管部门在学校中的影响力;3、促进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协作互助。,李世收2006 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