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8643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8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培训.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培训,质量成本培训,1、成本的基本概念2、成本的习性(性态)3、成本管理的意义4、成本的日常管理5、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6、常用的统计技术,1、成本的基本概念,人:工资及附加,制造费用:水电,设备,产品:制造成本,生产出一个产品需要哪些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小轿车的生产来说明:,销售,产品:销售成本,结论:1、成本定义:-指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和耗费。它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资源的耗费(2)能以货币进行计量的(3)特定对象的耗费(4)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2、制造成本内容:材料,人工,费用3、销售成本内容:促销费、三包费、广告费、运输费,2、成本

2、习性,成本按其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成本 材料 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如机物料、水电费 固定成本:总成本与产量没有关系,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房屋、机器设备折旧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混合成本:兼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特点,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总额不变,但超 过某个范围时成本总额会呈阶梯状上升。需要进一步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产量大了,当然拿的也多了,嘿!感觉就是不一样唉!,俺是车间统计员,俺的工资有时动,有时不动,那该属于什么成本呢?,总成本C=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X业务量)=a+bx(a:固定成本,b:单位变动成本

3、,x:业务量),从上可以看出:成本总额有的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关系,有的与产量 没有关系,变动成本:成本总额有的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关系C=bx(单位成本不变)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范围内,总成本不受业务量影响的C=a(单位成本=a/x,成本分解,例如:1、生产1辆摩托车用1台发动机,生产10辆摩托车用10台发动机 2、成车车间装配1辆摩托车支付工人25元,装1000辆同样的车,支付25000元。3、注塑车间生产1套梦4护板,耗电20度,生产1000套,耗电20000度。4、在10000-40000辆产量范围内,成车车间车间主任,技术员的工资不变。,怎么这么麻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那怎么区分开

4、呢?快帮我想想!嗷!就是根据与产量的关系啊!,3、成本管理的意义,结论:成本管理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成本管理能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的核心 成本控制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怎么车越来越难卖啊?价格高了?质量不好?服务有问题?,怎么工资不见长啊?干的还不如不干的不干的还不如捣蛋的呢,怎么老是长不大呢?,因为有了成本管理车好卖啦!工资长啦,企业壮大啦!,4、成本的日常管理(一)成本控制,成本意识:做好任何一件事情,在付出多少代 价,有没有更节省的办法成本控制的原则:系统、全面、效益成本控制的途径:新品开发 制造技术 作业现场管理成本控制的范

5、围:研发、制造、销售成本控制的系统:组织、信息、考核、反馈,怎样树立成本意识,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在我们身边是不是存在:1、内部协调工作是否一次就能OK?最多要通过几次才能 办好?2、车间是否频繁更换产品品种,浪费人工和设备?3、车间是否有工人不停地走动,或有人经常站着等待?4、生产车间或现场是否物品或半成品堆积?5、品质不良率是否合理,是否经常需要返修?6、人员有过剩吗?如果减少一人工作是否受到影响?7、材料利用率是否还能提高?8、是否有购置又不用的物料,设备?,成本控制系统的构成:,组织系统:按成本发生的责任部门来组织成本考核工作实施系统:由领导推动-责任人实施-专人考核信息系统:由统计、

6、财务、车间计量组成考核系统:制定标准-确定指标-分析偏差反馈系统:严格奖惩制度,成本控制范围,研发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结论: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成本控制的过程 研发成本控制的负责部门是研究所 产品量产后,工厂制造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点 销售成本控制的负责部门是销售公司、办事处,4、成本的日常管理(二)成本降低,1、成本降低的原则:,以客户为中心系统分析成本发生的全过程依靠自身力量降低成本目标包括降低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要持续不断的降低成本,2、成本降低的途径:,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改进工艺、设备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浪费提高操作人员的成本意识,4、成本的日常管理(三)

7、标准成本管理,1、工艺定额的制定:,(可由工艺工装室提供,车间提出修改意见)材料消耗定额人工工时定额机物料等消耗定额,2、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耗量定额标准价格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时定额标准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工时定额标准费用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工时定额标准费用分配率,4、成本的日常管理(四)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标准成本的差异数量分析,1、变动成本的差异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耗量实际价格标准耗量标准价格=实际耗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耗量标准价格标准耗量标准价格=实际耗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耗量-标准耗量

8、)标准价格=价格差异+耗量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资标准工资=工时差异+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消耗差异+分配率差异=标准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计算步骤同直接材料成本的差异的计算),2、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固定制造

9、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成本的差异数量分析,5、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一)物料管理,1、物料的内容;材料、辅料、工具用具、成品、毛胚件、散件等2、物料管理的目的:三“不”原则 不断料不停产、不停线 不呆料不积压、浪费 不囤料不过量、过时3、物料管理的范围:物料计划根据产量和路程及消耗速度,合理计划,实施预算管理。物料采购合理经济批量采购,降低采购费用,实行招投标制度。物料仓储摆放科学,合理包装,同时与采购和耗用配合,经济合理 的降低仓储费用。物料领用领用要有记录,登记要及时准确。,物料编码: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序号,编码应该便于记忆,方便查询。

10、物料的储存与保管:按计划和定单收料 按规定存放 依单发料 及时报告短缺和超储盘点:定期盘点 及时请示处理盘赢或盘亏 及时报告不良品物料台帐:专人负责登记 分类清晰,入帐准确 及时与财务核对,4、物料的日常管理,5、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一)物料管理,5、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二)产量管理,1、本量利分析,例如:某山东客户销售新大洲本田SDH125摩托车,每车售价5700元,辆车批发价为5000元,税金300元,辆车运费为50元,发放销售人员辆车50元。店铺年租金50000元,水电等费用为10000元,则他当年最低须要销售多少辆摩托车车才能不赔?要想净赚30000元,则最低需要销售多少辆

11、摩托车?,需要多少车才能赚钱啊?,基本公式:利润=销售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即单位产品毛利=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保本销量,即净利润为0时的销售量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2)安全边际,即只有这部分才能带来利润 安全边际=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3)预计利润,即可能得到的收益 预计利润=安全边际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2、产量管理的具体措施:,1、根据计划,将产量分解,具体到日、小时、班组、机器。2、如投产前需要调试、磨合机器的零部件的生产,则尽可能安排一次

12、生产供应多日消耗,减少调试费用,但应少于增加的仓库费用。3、在一定限度内增加产量可以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费用,但不能超过生产能力,否则造成设备的更换将带来固定成本的大幅上升。4、均衡各配件的生产,避免造成下工序等上工序的现象。5、耗电量高的部件生产尽可能安排的电费低的时段生产,如焊接。6、作好产量统计,包括工、质废的统计。,5、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二)产量管理,5、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三)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方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管理的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质量成本的内容:,预防成本:企业为使产品质量不低于标准的开支和提高质量水平的活动费用。包括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审核费、

13、质量改进措施的费用等鉴定成本:按照计划对原材料、零部件、成车等进行检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进货检验费、工序检验费、成车检验费、检验设备费等。内部故障成本:出厂前由于自身的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及处理这些缺陷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废品损失、返修费用、复查费用、事故处理费用等。外部故障成本:出厂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索赔、修理、更换、退货等的损失费用。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返修,及降价处理的损失等。,5、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四)人工管理,人工管理的目的: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人工管理的具体措施:,1、提高工人对产品性质和设备的认识,提高操作熟练程度2、加强劳动管理,排除无效劳动3、根据岗位复

14、杂程度,合理安排人员,减少辅助工的使用4、加强出勤考核登记5、根据目标成本情况,合理确定单件工资水平和岗位工资水平,5、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五)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目的:降低固定成本费用,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1、加强设备的生产管理,对现有设备进行“修、改、挖”2、开展设备分析,分析设备构成情况、利用情况3、积极处置闲置设备、不再使用设备、无用设备4、经常进行设备的维修,建立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5、均衡生产安排,避免忙闲不均,6、常用的统计技术(1),统计技术的作用是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以及产品特性。使用统计技术可帮助企业了解变异,从而有助于企业解决问题并提高有效性和效率,也有助于更

15、好地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6、常用的统计技术(2),(一)、质量的波动性(1)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和规律性,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产品质量波动可分成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找出产品质量波动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消除系统原因引起的异常波动。生产现场通过控制图的运用,对过程质量加以测量、记录并进行控制管理,以及时反映和区分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6、常用的统计技术(3),(一)、质量的波动性(2)正常波动:正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波动。对这些随机因素的消除,在技术上难以达到,经济上代价也很大,因此,一般情况下,是允许存在的公差就是承认这种波动的产物。仅有

16、正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控制状态或稳定状态。,6、常用的统计技术(4),(一)、质量的波动性(3)异常波动: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又称特殊波动,由于这些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大小和作用方向一般具用一定的周期性或倾向性,因此比较容易查明,容易预防和消除,又由于异常波动对质量特性值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生产中是不允许存在的。有异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非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失控状态或不稳定状态。,6、常用的统计技术(5),(二)统计特征数(1):统计方法中统计特征数常用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的,如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一类为表示数据的散布或离散程度

17、的,如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偏差、极差。,6、常用的统计技术(6),(二)统计特征数(2):1、样本平均值:这是表示数据集中位置的各种特征数中最基本的一种,其计算公式为:X=X样本平均值n样本个数Xi每个样本的实测值,6、常用的统计技术(7),(二)统计特征数(3):2、样本中位数:把收集到的统计数据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排在正中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当n为奇数时,正中间的数只有一个,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为正中两个数的算术平均值。中位数也是表示数据集中位置的一种特征数,只是较样本平均值所表示的数据集中位置要粗略一些,但是可减少计算的工作量。,6、常用的统计技术(8),(二)统计特征数(4):3、样本方

18、差:样本方差是衡量统计数据分散程度的一种特征值。S2=S2样本方差 X样本平均值n样本个数 Xi每个样本的实测值,6、常用的统计技术(9),(二)统计特征数(5):4、样本标准偏差:S样本方差的正平方根作为样本标准偏差 S=()S_样本偏差 X样本平均值n样本个数 Xi_每个样本的实测值,6、常用的统计技术(10),(二)统计特征数(6):5、极差R=Xmax-Xmin 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是表示数据分散程度的各种特征值中计算最简单的一种,因此极差反映实际情况的准确性较差。,6、常用的统计技术(11),(三)、“两图一表”因果图常同排列图、对策表联合使用,通称为“两图一表”1

19、、排列图(1):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分析意大利社会财富分布时得到的“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结论,通过区分最重要和其他次要项目,就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改进。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6、常用的统计技术(12),1、排列图(2):应用举例:某厂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对一批另件进行了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如下:外径尺寸超差25支,总长长度短9支,中孔尺寸超差118支,螺纹烂牙32支,其他问题16支,试用排列图对此问题进行分析。,6、常用的统计技术(13),1、排列图(3):,

20、6、常用的统计技术(14),1、排列图(4):,6、常用的统计技术(15),2、因果图(1)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等,是揭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借助因果图可以用来分析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可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积累经验;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以促进问题的解决。,6、常用的统计技术(16),2、因果图(2)因果图的应用程序:(1)、简明扼要地确定结果,即确定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质量问题,(2)、确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主要类别,类别因素主要有: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等;(3)、开始画图,把“结

21、果”画在右边的矩形框中,然后把各类主要原因放在它的左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6、常用的统计技术(17),2、因果图(3)因果图的应用程序:(4)、寻找所有下一个层次的原因,画在相应的主(因)枝上,并继续一层层地展开下去,一张完整的因果图展开的层次至少应有2层,最深一层应寻求到可以直接采取具体措施为至;(5)、从最末一层的原因(末端因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一般为3-5个)看起来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即要因),并对它们做进一步的研究。(6)要因一定要确定在最深层次因素上,并经科学论证,确认后均应列入对策表中。,6、常用的统计技术(18),2、因果图(4)因果图的应用图例:,6、常用的统计技术

22、(19),2、因果图(4)因果图的应用图例:,6、常用的统计技术(20),3、对策表(1)对策表是质量改进PDCA循环P(策划)阶段找问题、查原因、分主次和订措施等步骤中第4步骤的产物,对策表的表头应落实5W1H的问题,即Why(目标),What(对策)Who(执行者)Where(地点)When(时间)How(如何做,措施)。对策表可用于针对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的计划制订,对措施计划的评价并有效贯彻实施;检查和评价所采取措施结果及其有效性。,6、常用的统计技术(21),3、对策表(2)在制定对策表的各项目标时最好用定量化数据表示,在无法量化时也应以肯定的定性语言表示,不宜用模棱两可的抽象化语言作为目标。所用的表式如下:,6、常用的统计技术(22),4、检查表 检查表又名核查表、调查表、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体和初步原因分析的一种表格型工具,常用于其它工具的前期统计工作。,返 回,不合格项检查表,7、废品率统计实践,工厂实际统计情况实例1.xls实例2.xls,返 回,谢 谢 听 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