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风险管理案例.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风险管理案例,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法国主要的银行集团之一,总部设在巴黎,上市企业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证券市场挂牌。法国兴业银行是世界上最大银行集团之一2000年12月31日它在巴黎股票交易所的市值已达300亿欧元。2000年12月的长期债务评级为“Aa3”(穆迪公司),和“AA”(标准普尔公司)。法国兴业银行在全世界拥有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在全世界80个国家拥有500家分支机构,大约有50的股东和40的业务来自海外。,一、案情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
2、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6亿美元。,杰洛米凯维埃尔,法国人,出生于1977月11日,前巴黎法国 兴业银行交易员。这次的欺诈事件是银行史上造成损失数额最大的一次。凯维埃尔2000年毕业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凯维埃尔是2001年夏天加入兴业银行的,最初是在后台管理部门工作的。他对兴业银行的后台管理极为熟悉,这为他隐瞒自己的巨额仓位提供了方便。法国央行行长Noyer将科维尔描述成一位“电脑天才”。现年31岁的凯维埃尔思维敏捷、工作认真、处事低调,过去从没有出现过问题。
3、“他不太张扬,但比较英俊,有点像汤姆克鲁斯,也比较听老板的话。”一名同事说。,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后,欧洲乃至全
4、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事后,兴业银行将通过增发配股的方式,紧急融资55亿欧元。,衍生金融工具(也称衍生金融商品)是原生性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的衍生物。简单地说,它是一种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金融工具未来市场行情走势,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的派生交易合约。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互换、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均属此列。炒得沸沸扬扬的“股票指数期货”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二、原因,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亿英镑的亏损,最终
5、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 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年底税前利润仍为1.5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破产的6个月前,其CEO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个月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3.原因复杂,不易监管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产生既有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
6、等宏观因素,也有管理层疏于监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充分等微观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即使是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像法兴银行这个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可谓不严,但凯维埃尔还是获得了非法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才被发现。这警示我们,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绝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市场繁荣之际,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三、启示,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交易人员的道德风险,但归根结底,风险主要来源于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和失灵。在国家从宏观层面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增强金融企业实力的同时,企业内
7、部也应完善财务控制制度,消除企业内部的个别风险。,1.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并提高制度执行力。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要求每一个衍生金融交易人员均应满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必须有来自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充分监督,应成立由实际操作部门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组成的自律机构,保证相关的法规、原则和内部管理制度得到贯彻执行;,要有严密的内控机制,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对业务操作人员、交易管理人员和风险控制人员要进行明确分工,要为交易员或货币、商品种类设立金额限制、停损点及各种风险暴
8、露限额等,针对特定交易项目与交易对手设合理的“集中限额”以分散风险;交易操作不得以私人名义进行,每笔交易的确认与交割须有风险管理人员参与控制,并有完整准确的记录;要有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对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各有关部门工作的有效性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评价,安排能胜任的人员专门对衍生金融交易业务的定期稽核,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落到实处,等等。,2.完善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金融交易人员的行为风险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但再严格的内控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也可能无能为力,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的现象是造成金融企业风险的深层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的现象严重,对管理层的监督和
9、约束机制还相对较弱。对于金融企业主要领导者的监督应借助于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是建立多元的投资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构;其次是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使董事会应在风险管理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第三是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股东会负责的制度。,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一、案情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按照美国公司破产法案的相关规定提交了破产申请,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金融公司。,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是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2007年,雷曼在世界500强排名第132位,2007年年报显示净利润高达42亿美元,总资产近7 000亿美
10、元。从2008年9月9日,雷曼公司股票一周内股价暴跌77%,公司市值从112亿美元大幅缩水至25亿美元。第一个季度中,雷曼卖掉了1/5的杠杆贷款,同时又用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大量借贷现金为客户交易其他固定收益产品。第二个季度变卖了1 470亿美元的资产,并连续多次进行大规模裁员来压缩开支。然而雷曼的自救并没有把自己带出困境。华尔街的“信心危机”,金融投机者操纵市场,一些有收购意向的公司则因为政府拒绝担保没有出手。雷曼最终还是没能逃离破产的厄运。,什么是次贷危机,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次贷的产生是由于在美国存在着一批人,这批人没有什么信誉担保,甚至目前也没有什么偿还能力,例如一些名牌大学的大学
11、生。但是当他们毕业之后就会有偿还能力,所以,基于此,如果这批人申请贷款来买房,银行就会降低贷款的标准,也就次于了正常的按揭贷款(即用房产等固定资产进行抵押来申请贷款)。当然了,与此同时,次贷的利息也会比正常贷款的利息要高很多。次贷的产生迎合了一句话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因为追逐利益的欲望的驱使,次贷闪亮登场了!,但是人们在追求高回报的时候渐渐的忽略了高风险!随着次贷的产生,房地产市场逐渐走热,毕竟人们都有贷款可以买房了。在次贷的刺激下,房价攀升,而次贷的风险也就随之消失在人们记忆中,因为房价在攀升,所以如果一个人无法偿还贷款,那么他买的房子将和他的贷款相抵,不仅如此,因为房子的升值,相反银行还能
12、挣钱。但是房子不可能总在涨,所以在房价走低的时候,问题就发生了,随着房价的走低,和上述所讲相同,如果一个人无法偿还贷款,那么他买的房子将不能够偿还他的贷款,因为房子贬值了嘛。那么银行就会造成亏损。,不过如果情况只是上述所讲的,这样的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不会像现在一样大。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房贷中的专业人员评估,在有的金
13、融机构那里,也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而这种自动化评估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验证。,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也就是说银行为了避免风险,选择将次贷当作一种债卷出卖,这样的债券的产生刺激了次贷,所以,将危机进一步的扩大,全球各大投资银行都购买了很多次贷债券,所以在房价走低时候,实际上给美国银行埋单的是全球的投资
14、银行!,二、原因,1.受次贷危机的影响 次贷问题及所引发的支付危机,最根本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对象的偿付能力下降。因此,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房市的调整。美联储在IT 泡沫破灭之后大幅度降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和追逐高回报,促使了金融创新,出现很多金融工具,增加了全球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2000年以后,实际利率降低,全球流动性过剩,借贷很容易获得。这些都促使了美国和全球出现的房市的繁荣。而房地产市场的上涨,导致美国消费者财富增加,增加了消费力,使得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又进一步促进了美国房价的上涨。2000至2006年美国房价指数上涨了130%,是历次
15、上升周期中涨幅最大的。房价大涨和低利率环境下,借贷双方风险意识日趋薄弱,次级贷款在美国快速增长。同时,浮动利率房贷占比和各种优惠贷款比例不断提高,各种高风险放贷工具增速迅猛。,但从2004 年中开始,美国连续加息17次,2006年起房地产价格止升回落,一年内全国平均房价下跌3.5%,为自1930 年代大萧条以来首次,尤其是部分地区的房价下降超过了20%。全球失衡到达了无法维系的程度是本轮房价下跌及经济步入下行周期的深层次原因。全球经常账户余额的绝对值占GDP 的百分比自2001 年持续增长,而美国居民储蓄率却持续下降。,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撑房市泡沫的时候,房市调整就在所难免。这亦导致次级
16、和优级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拖欠率明显上升,无力还贷的房贷人越来越多。一旦这些按揭贷款被清收,最终造成信贷损失。和过去所有房地产市场波动的主要不同是,此次次贷危机,造成整个证券市场,尤其是衍生产品的重新定价。而衍生产品估值往往是由一些非常复杂的数学或者是数据性公式和模型做出来的,对风险偏好十分敏感,需要不断的调整,这样就给整个次级债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难以对产品价值及风险直接评估,从而十分依赖评级机构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而评级机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并未采取足够的审慎态度。而定价的不确定性造成风险溢价的急剧上升,并蔓延到货币和商业票据市场,使整个商业票据市场流动性迅速减少。由于金融
17、市场中充斥着资产抵押证券,美联储的大幅注资依然难以彻底消除流动性抽紧的状况。到商业票据购买方不能继续提供资金的时候,流动性危机就形成了。更糟糕的是由于这些次级债经常会被通过债务抵押债券方式用于产生新的债券,尤其是与优先级债券相混合产生CDO。,当以次级房贷为基础的次级债证券的市场价值急剧下降,市场对整个以抵押物为支持的证券市场价值出现怀疑,优先级债券的市场价值也会大幅下跌。次级债证券市场的全球化导致整个次级债危机变成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一轮由次级贷款问题演变成的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因资本金被侵蚀和面临清盘的窘境,这其中包括金融市场中雄极一时的巨无霸们。,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美林、
18、AIG 皆面临财务危机或被政府接管、或被收购或破产收场,而他们曾是美国前五大投行中的三家,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和大型政府资助机构。在支付危机爆发后,除了美林的股价还占52 周最高股价的1/5,其余各家机构股价均较52 周最高值下降98%或以上。六家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超过4.8万亿美元。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的在次贷危机中分别减值32 亿、138 亿及522 亿美元,总计近700 亿美元,而全球金融市场减记更高达5,573 亿美元。因减值造成资本金不足,所以全球各主要银行和券商寻求新的投资者来注入新的资本,试图度过难关。,2.雷曼兄弟自身的原因,(1)进入不熟悉的业务,且发展太快,业务过于集中 作
19、为一家顶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发行承销,兼并收购顾问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华尔街上的“债券之王”。,在2000年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业务蓬勃发展之后,雷曼兄弟和其它华尔街上的银行一样,开始涉足此类业务。这本无可厚非,但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美林、贝尔斯登、摩根士丹利等也存在相同的问题)。近年来,雷曼兄弟一直是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
20、然增长了约13%。这样一来,雷曼兄弟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非常大。在市场情况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是当市场崩溃的时候,如此大的系统风险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另外,雷曼兄弟“债券之王”的称号固然是对它的褒奖,但同时也暗示了它的业务过于集中于固定收益部分。近几年,虽然雷曼也在其它业务领域(兼并收购、股票交易)方面有了进步,但缺乏其它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业务多元化。对比一下,同样处于困境的美林证券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将它所投资的彭博和黑岩公司的股权脱手而换得急需的现金,但雷曼就没有这样的应急手段。这一点上,雷曼和此前被收购
21、的贝尔斯登颇为类似。,(2)自身资本太少,杠杆率太高,以雷曼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与综合性银行(如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不同。它们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它们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银行间拆借市场通过抵押回购等方法来满足短期资金的需求(隔夜、7天、一个月等)。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业务和投资,赚取收益,扣除要偿付的融资代价后,就是公司运营的回报。,就是说,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资本和大量借贷的方法来维持运营的资金需求,这就是杠杆效应的基本原理。借贷越多,自有资本越少,杠杆率(总资产除以自有资本)就越大。杠杆效应的特点就是,
22、在赚钱的时候,收益是随杠杆率放大的;但当亏损的时候,损失也是按杠杆率放大的。杠杆效应是一柄双刃剑。近年来由于业务的扩大发展,华尔街上的各投行已将杠杆率提高到了危险的程度。,三、启示,雷曼兄弟作为一个有158年历史的企业,其破产对于我们在经营企业上的也有很多启示:1危机意识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提出的“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说明企业越大,企业家越要有危机意识,生存了158年的企业也会轰然破产,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掉以轻心呢?,2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抗风险能力雷曼兄弟作为一个生存了158年的企业,我相信其内部管理已经达到了相当规范的程度,但其仍在困
23、境中破产,说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因素,所以我们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时也要提高企业在困境中生存的能力,企业家要随时准备好面对引起企业倒闭的困境。,3正确的战略规划雷曼兄弟的破产主要是因为其持有大量次贷债券,之所以持有大量的次贷债券,说明持有次贷债券是雷曼兄弟的战略决策,如果单就破产而言,我们可以雷曼兄弟的战略规划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做企业战略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规划的任何疏漏都会将企业带入无法预料的困难境地。,世界每天都有企业破产,雷曼兄弟只是众多破产企业中的一个,作为一个企业家,我始终能感觉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危机,我也深知任何的一个危机处理不好都将引
24、起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所以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谨慎认真的经营着自己的企业。,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一、案情2007年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的全球信贷紧缩影响,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Northern Rock)发生储户挤兑事件。自9月14号全国范围的挤兑发生以来,截止到18号,仅仅几天的时间就有30多亿英镑从诺森罗克银行流出,占该行240多亿英镑存款总量的12%左右,其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一度出现崩溃。,受此影响,几天来,诺森罗克银行股价下跌了将近70%,创下7年来新低,成为英国遭遇本次信贷危机以来的最大受害者。为防止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出现,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
25、与金融管理局先后采取了注资以及存款账户担保等救助措施,至18号,诺森罗克银行的储户挤兑情况才有所缓解,各大银行的股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银行体系的恐慌局面才得以控制。,二、原因,诺森罗克银行始建立于1850年,其早期只是一家住房贷款协会,1997年变成一家银行并上市。目前,该行是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拥有150万储户,向80万购房者提供房贷,可谓规模庞大。07年上半年,诺森罗克银行新增的抵押贷款额占全国新增总量的18.9%,排名居英国第一。然而,曾经是房贷市场佼佼者的诺森罗克银行,缘何会陷入挤兑危机呢?除了上述英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不利因素之外,这可能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1.融资过于依靠批
26、发市场。与其他银行资金主要来自储户不同,尽管诺森罗克银行在1997年已经转变为一家上市银行,但是其大部分资金仍来源于金融机构。在诺森罗克银行的资金中,由零售存款业务所获的资金不足全部的1/4,而超过3/4的资金来自批发市场,即通过同业拆借、发行债券或卖出有资产抵押的证券来融资,而75%的比例远远高于英国其他几大抵押贷款公司。,其中,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HBOS的这一比例也仅为43%。鉴于零售存款融资的稳定性,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批发市场的诺森罗克银行也就更容易受到市场上资金供求的影响。,2.资产负债的利率缺口过大。批发市场和住房贷款市场不同的定价机制,又加大了诺森罗克银行的利率缺口。无论是发行
27、债券还是住房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它们都是依据市场上3个月的Libor来定价的。然而,诺森罗克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则是按照英格兰银行的基准利率来发放。这种投融资的定价方式在货币市场利率大幅高于官方利率时会造成银行损失。在诺森罗克银行的资产中,发放给消费者的抵押贷款达967亿英镑,占总资产的85.2%。据估计,在这960多亿英镑的抵押贷款中,有120亿英镑是直接暴露在这种利率缺口风险之下的。这也就是说,Libor每超过基准利率一个基点,诺森罗克银行每年将多支付1200万英镑。,3.银行原有的融资渠道受阻。更糟糕的是,7月份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影响,主要靠批发市场来融资的诺
28、森罗克银行已经很难再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为了达到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在未来的12个月里诺森罗克银行需要筹资100亿英镑并再融资80亿英镑。这些资金只能通过抵押贷款资产的证券化来筹集,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投资者已经对抵押资产失去了兴趣。,而且,即便是没有受到美国次级债务危机的影响,英国次级债市场上的恐慌也会逐渐暴露。事实上,英国投资者的流动性恐慌在西布朗明奇房贷协会(West Bromwich Building Society)事件上已经表露无遗,后者近期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因为无人购买而不得不被取消。可以看出,英国信贷市场的大门已经开始关闭。而这对于主要依
29、靠信贷市场来融资的诺森罗克银行来说是致命的打击。,4.上半年以来经营收益下降。资产负债利率缺口的扩大以及因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贷款业务放缓都降低了银行经营的收益,而引起储户挤兑的直接原因也许就是诺森罗克银行预期收益的下降。尽管上半年诺森罗克银行在抵押贷款市场上的份额大幅增加,从2006年下半年的14.5%上升到18.9%,总资产也比一年前增长了28%,但是其利润并没有显著地上升。,2007年上半年,诺森罗克银行的税前利润不足3亿英镑,几乎与上年同期没什么变化。资产大幅增加,而赢利不增,足见银行的经营收益下降的事实。在9月14号,诺森罗克银行又发出盈利预警,指出:利率的升势出乎意料,信贷萎缩问题导致
30、资产增长放缓,预计2007年的税前利润将比预计低20%左右。这一消息的公布也直接引发了当日大范围内的储户挤兑。,5.投资美国次级债带来损失。事实上,诺森罗克银行在美国次级债券市场上的投资并不多,仅占其全部资产的0.24%,大约有2.75亿英镑,其中2亿英镑投资在美国的债务抵押债券(CDO),0.75亿投资于房产抵押担保证券(HEMBS)。而且这些有价证券的持续期小于两年,不会对2006年或2007年的放贷产生影响。尽管相对于总体的资产来说损失不大,但这在诺森罗克银行的有价证券投资中已占40%的份额,而这对市场上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效应可能更大。,三、启示,英国的银行挤兑恐慌暂时得以平息,这次危机给
31、我们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警示:1.要严格监控房地产市场泡沫所带来的金融风险。这次英国版的次贷危机,除了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随着英国房价不断攀升,抵押贷款公司发放了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而且这些住房抵押贷款的审慎性评估又不足,结果是金融体系隐藏了大量的风险,一旦房价增长减缓或房价下跌,则难免形成大规模的坏账。我国国内房地产市场也存在增长过快的问题,因此要严格监控商业银行按揭贷款的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发放住房按揭贷款的审核标准。,2.要密切关注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金融风险。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是这次全球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尤其是那些次级贷款的证券化资产。然而,在美国次
32、贷危机爆发之前,贷款的证券化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一直被人们所称道,以致人们忽视了其存在的风险。,在英国,不少银行和抵押贷款机构通过发放房贷房贷的资产证券化再发放房贷的方式来经营,但是,当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增加时,投资者也就对银行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失去兴趣,以此来经营的银行或抵押贷款机构也就会出现流动性的危机。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对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要密切关注。,3.要提高监管当局对金融风险的预见能力。在9月份之前,英国央行实施“无为而治”,一直拒绝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即便是在全球的大部分央行都向银行注资的情况下也无动于衷。结果,当英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危机造成恐慌
33、时,英国当局才不得不采取措施甚至是极端的措施来干预,英国央行也不得不改变初衷,多次向银行体系注资。这不仅因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期而付出了更大的成本,而且央行的出尔反尔的出资举动也给其自身带来了“信心危机”。,因此,金融监管当局要加强金融体系内风险的监测和分析,提高对金融体系风险的预测能力,尽量把危机化解于初始阶段。这次危机中,美联储和欧央行的及时干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4.要合理设计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要保护存款人利益,防范银行挤兑,进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是,在英国这次银行挤兑事件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存款保险机构发挥作用,存款保险对存款人信心的提升作用也无从体现,银行存款挤
34、兑是在得到财政部的全额偿付的承诺后才得以缓解。虽然如此,但财政部对储户存款全额偿付的承诺无疑会增大市场中的道德风险,为以后的金融稳定埋下隐患。,分析存款保险缺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英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仅仅是一种“付款箱”机制,它并没有金融检查权和防范金融机构倒闭的及早干预机制,只能在金融机构倒闭后来收拾残局。可见,这一“付款箱”机制在提升储户信心、防范银行挤兑方面是无效的或者说是效果不大的。因此,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应考虑给予存款保险机构一定的监管和救助职能。,5.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在银行挤兑爆发前,英格兰银行和金融管理局缺少必要的沟通,结果造成各方出于各自的考虑没有及时向银行体系注资
35、。而在银行挤兑爆发后,英格兰银行、英国财政部以及金融管理局的联合行动对于控制金融体系的恐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种一致行动在危机处理中尤为重要。这方面的教训和经验,也是我们要吸取和借鉴的,我国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案例四:“中航油”事件,一、案情2003年下半年:中国航油公司(新加坡)(以下简称“中航油”)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公司
36、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11月8日到25日:
37、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截至25日的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二、原因1中航油的交易一开始就存在巨大隐患,因为其从事的期权交易所面临的风险敞口是巨大的。期权交易中,期权卖方收益是确定的,最大收益限于收取买方的期权费,然而其承担的损失却可能很大(在看跌期权中),以致无限量(在看涨期权中)。中航油恰恰选择了风险最大的做空期权。,2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企业没有建立起防火墙机制,在遇到巨大的金融投资风险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对冲交易来规避风险,使风险无限量扩大直至被逼仓。事实上公司是建立起了由安永会计事务所设计的风控机制来预防
38、流动、营运风险的,但因为总裁的独断专行,该机制完全没有启动,造成制定制度的人却忘了制度对自己的约束的局面,那么就有必要加强对企业高层决策权的有效监控,保障风控机制的有效实施。,3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作为中航油总裁的陈久霖,手中权力过大,绕过交易员私自操盘,发生损失也不向上级报告,长期投机违规操作酿成苦果。这反映了公司内部监管存在大缺陷。中航油(新加坡)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表面上看确实非常科学,可事实并非如此,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虚设导致对陈久霖的权利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4监管机构监管不力。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归国资委管理,中航油造成的损失在5.3亿至5.5亿美元之间,其开展的石油指数期货业
39、务属违规越权炒作行为。该业务严重违反决策执行程序,这监管漏洞无疑为后事埋下伏笔。,三、启示,1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企业没有建立起防火墙机制,即在遇到巨大的金融投资风险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对冲交易来规避风险,而是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采用挪盘的形式,继续坐等购买人行使买权,使风险敞口无限量扩大直至被逼仓。,2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此次惨痛损失“归功”于一人,那就是中航油总裁,曾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的陈久霖,原因在于手中权力过大,绕过交易员私自操盘,发生损失也不向上级报告,长期投机违规操作酿成苦果。而在“一人集权”的表象下也同时反映了公司内部监管存在重大缺陷。
40、,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有内部风险管理委员会,其风险控制的基本结构是: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CEO-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每名交易员亏损20万美元时,要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汇报,亏损37.5万美元时,要向CEO汇报,亏损达50万美元时,必须平仓,抽身退出。从上述架构中可以看出,中航油(新加坡)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表面上看确实非常科学,可事实并非如此,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虚设导致对陈久霖的权利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3外部监管失效。至04年10月10号,中航油已经纸包不住火,不得不向集团开口之前,它所从事的巨额赔本交易都从未公开向投资者披露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已然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粉饰手段
41、,使得外部监管层面的风险控制体系也成为一种摆设。,中国证监会作为金融期货业的业务监管部门对国企的境外期货交易负有监管责任,那么,在内控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外部监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中航油连续数月进行的投机业务竟然没有任何监管和警示,也暴露出当时国内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监管的空白。,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一、案情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迫于近年连续亏损、市场需求萎缩、债务负担沉重等多方压力,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有关规定向美国曼哈顿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CEO瓦格纳被换掉了,其次公司的业务将会萎缩,其中一些品牌将会出售(悍马 霍顿 欧
42、宝)至于这些车的售后服务就只有叫别个公司代理了。这样以优化公司的资源,整合力量。,GM破产保护阶段业务照样进行,而且将会在两个月之内成立一家新GM,这家新公司将会继承旧GM的一些主要品牌(凯迪拉克 别克 雪弗兰),而其余的工厂都卖了用来换一些债务,而且新GM重新经营时将会把主要精力转向小排量汽车环保汽车上面来。,二、原因1.福利成本。昂贵的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成本,高出对手70%的劳务成本以及庞大的退休员工包袱日益不堪重负,让其财务丧失灵活性。,2.次贷冲击。次贷危机冲击了各大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公司、各大投行和“两房”、各大保险公司和银行之后就是美国的实体经济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给美国汽车工业带
43、来了沉重的打击,汽车行业成为了次贷风暴的重灾区,2008年以来,美国的汽车销量也像住房市场一样,开始以两位数的幅度下滑,最新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7%,创1991年以来最大月度跌幅,也是美国市场15年来首次月度跌破百万辆。,底特律第一巨头通用汽车公司,尽管其汽车销量仍居世界之首,但09年4月底以来通用的市场规模急剧缩小了56,从原本的130多亿美元降至不到60亿美元。销量下跌、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盈利大幅减少。同时,通用公司的股价已降至54年来最低水平。始料不及的金融海啸,让押宝华尔街,从资本市场获得投资以度过难关的企望成为泡影。,3.战略失误。2005年来处在连续亏损状态
44、,通用ceo瓦格纳没能扭转这一局面。通用汽车公司除了对其他汽车生产厂家的一系列并购和重组并不成功外,以及在小型车研发方面落后于亚洲、欧洲同行外,其麾下的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刺激汽车消费,争抢潜在客户,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均通过开设汽车金融公司来给购车者提供贷款支持。银行对汽车按揭放贷的门槛相对较高,而向汽车金融公司申请贷款却十分简单快捷。只要有固定职业和居所,汽车金融公司甚至不用担保也可以向汽车金融公司申请贷款购车。,这种做法 虽然满足了一部分原本没有购车能力的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在短期内增加了汽车销量,收取的高额贷款利息还增加了汽车公司的利润,但也产生了巨大的金融隐患。统计
45、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汽车金融业务开展比例在80%85%以上。,过于依赖汽车消费贷款销售汽车的后果是:名义上通用汽车卖掉了几百万辆汽车,但只能收到一部分购车款,大部分购车者会选择用分期付款方式来支付车款。一旦购车者收入状况出现问题(如失业),汽车消费贷款就可能成为呆帐或坏帐。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汽车信贷体系遭受重创,很多原本信用状况不佳只能从汽车金融公司贷款的购车者也因收入减少、失业、破产等原因无力支付贷款利息和本金,导致通用汽车出现巨额亏损。,4.资产负债糟糕。通用公司09年2月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复兴计划估计,为期两年的破产重组,包括资产出售和资产负债表的清理,将消耗86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以及另
46、外170亿美元已陷入困境的银行和放款人的资金。放款人以及美国政府担心他们的借款会得不到偿还。他们的恐惧有充分的理由。贷款安全是建立在抵押品安全的基础之上的,而通用汽车的抵押品基础正在削弱。,5.油价上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费用庞大,却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通用旗下各种品牌的汽车尽管车型常出常新,却多数是油耗高、动力强的传统美式车,通用汽车依赖运动型多用途车、卡车和其他高耗油车辆的时间太长,错失或无视燃油经济型车辆走红的诸多信号。,三、启示,1.专业化发展,拒绝盲目扩张。通用重组有眼前的直接原因,还有两年来的根本原因,但是深层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业务摊子铺得太大。自1990年到2002年,通
47、用汽车在全球进行了多个项目的扩张,但吞并萨博、携手菲亚特耗费的上百亿美元投资,并未让通用收回任何财务上的收益。当在最鼎盛时期,通用旗下有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霍顿、悍马、奥兹莫尔比、欧宝、庞蒂亚克、Saab、土星和沃克斯豪尔12个品牌。,但回顾历史,几乎找不出一年通用旗下的所有品牌都是赢利的。所以通用的办法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反观国内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本土品牌乘用车厂家如奇瑞和吉利,近些年来不仅国内外合作项目“遍地开花”,自身的品牌架构也呈现出热衷于“多品牌”的趋势。尽管由于企业成长阶段和所处市场环境不一样,国内企业还没有暴露出象今日通用那样的矛盾,但长此以往,通用的盲目扩
48、张教训不可不取。,2.注重汽车消费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几十年来,美国市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新车年消费量达到1600万辆以上。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和消费品位是多元化的,不同的车都会寻找到不同的消费者。身处这样的市场环境,尽管多年来通用热衷的都是全尺寸皮卡、全尺寸SUV和大排量轿车之类单车盈利较高的产品,但其销量基本上都还过得去。,但也正是这点“麻醉”了通用。当发现消费趋势已从宽大、豪华和高油耗转为经济、适用等特征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已迟了,只能无奈地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对手。就国内汽车产业而言,就国情出发,节能、环保和安全将是汽车产业的主导趋势。但目前,一些厂
49、家,不仅包括本土汽车厂家也包括合资厂家,对节能、环保和安全的重视仍然没有摆上战略的层次。长此以往,这些企业也可能因对国内汽车消费趋势的研究不够而丧失竞争力。,3.提早关注成本优势。与通用不一样,中国汽车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与汽车发达国家比较显然不高,但中国汽车厂家的管理成本、采购成本及因效率不高带来的“损耗成本”却相当之高。当跨国汽车公司可以因全球采购而降低采购成本,可以因高效的现代公司管理制度而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也要及早三思而动。而且,即使从目前中国仍然占优势的劳动力成本来看,中国汽车产业也不是优势永在。据最新发布的有关劳动力成本报告,2008年中国已经丢掉了全球劳动力成本最低的优势。如今,印度和墨西哥的劳动力成本都要比我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