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9202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出现在第II卷,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7分。,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一、分析意象与意境二、分析表达技巧三、分析情感主旨四、分析语言炼字炼句五、分析语言特色类六、分析诗眼类七、综合表述型,分析意象意境,【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

2、人自己。(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鉴赏指导,【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身份(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鉴赏指导,【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3、?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4、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

4、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

5、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

6、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玉阶怨谢眺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

7、要是写“宫怨”的。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身份)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

8、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表达效果),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参考答案: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总说)第五句既申述了自己的多病羸弱,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具体说明)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两难、有志无奈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表达效果),诗歌意境:是指寄托

9、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见核按钮 P123),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分 析 意 境 型,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分析

10、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思想感情: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忧国忧民闲适恬淡之情等,意境(氛围):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11、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练习题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

12、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步骤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步骤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步骤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

13、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注意问题: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4)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