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413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轮复习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一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一 夏商西周时期 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二、春秋战国时期 政治动荡与变革、经济、文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开端:战国,远古-公元前2070年,开端:夏,发展:商,鼎盛:周,瓦解:春秋,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周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出现早期商业交换,商业,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夏代(约公元前2070前

2、1600年),丝织、彩陶技术,手工业,壁画、陶器绘画,刀耕火种,农业,出现了早期国家,新石器时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时间,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商业,青铜器铸造工艺高超,手工业,甲骨文、金文,井田制,农业,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时间,商贸频繁、骨贝、铜贝出现,商业,纺织业地位非常重要,手工业,礼乐文化诗经中的大部分,井田制,农业,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前1046前771年),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时间,楚辞,文学,司南,科技,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商业,人工冶铁、淬火工艺,手工业,百家争鸣,思想,

3、铁犁牛耕、都江堰等,农业,商鞅变法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时间,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默写、背诵提示】目的、对象、内容、受封者的义务、权利、社会结构、作用,分封制(西周实行,春秋战国遭到破坏),1、目的:2、对象:3、内容:4、受封者的义务:权利:5、分封制的结构:6、作用:,巩固统治,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封建亲戚,以蕃屏周”,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积极:消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领地内再分封,有世袭的统治权,土地和人口,巩固统治,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导致春秋战国的割据混战。,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大宗与小宗关系、

4、当时的作用、当今的影响,宗法制,1、内容:2、特点:,宗法制,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通过血缘的亲疏确定权力的大小。,保证贵族世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一体。,4、当时的作用:,3、大宗、小宗关系:,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5、对当今的影响:,积极:有利于发扬尊敬祖先的传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消极:任人唯亲,违背平等、法制意识;传宗接代方面,容易出现重男轻女的现象。,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宗法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

5、上的表现。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二者共同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属于贵族政治);2.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等级森严,贵贱有序。,1.(2011年全国)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C,2.红楼梦中元春省亲时,面对贵妃元春的到来,身为祖母的贾母也不得

6、不率众跪迎。这一现象表明:A元春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政治隶属关系C当时宗法关系已经崩溃D贾母表示对元春的喜爱,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B,C,东 周,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战 国,春 秋,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自主探究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天子权威的下

7、降;地方诸候国势力的发展壮大;通过争霸战争,强大的诸候国成为“霸王”,享受周天子特权。,2、共同点:,(1)、广大人民灾难深重,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2)、加速了民族融合;,(3)、促进国家的统一进程;,(4)、促进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1、不同点:,争霸,兼并统一,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几十万大军,时间长,死伤多,城濮之战,长平之战,春秋战国时期纷争战乱的特点及影响:,一箭之仇、管鲍之交,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齐桓公、管仲,楚庄王,越王勾践,晋文公,退避三舍,孙膑,围魏救赵,赵括,纸上谈兵,成语积累,春秋战国的经济一:生产力的发展,1.铁农具,时期,我国

8、开始出现铁农具,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2.牛耕,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春秋,战国,战国,春秋,二牛抬杠,变,人力,畜力,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生产力提高,私田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商鞅变法等,封建制度确立,问题一:铁器牛耕初推广,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剩下的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我现在私田面积越来越大,私田上的收成我隐瞒不报,都是我的,哈哈-。但奴隶们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怠工、逃跑、破坏工具。我该怎么办呢?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土地和人身自由给奴隶,但要缴纳赋役和地租,开垦荒地,铁犁牛耕,劳动

9、工具改进铁农具,耕作方法改进牛耕,基础设施建设都江堰,一变,二变,三变,四变,阶级关系变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的形成,五变,各国变法-商鞅变法,生产力发展,六变,社会制度的更替-封建制度的形成,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大的社会变革促使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主张。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领域的大变化。,孔子,春秋晚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提出“仁”、“礼”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历史名人馆,春秋晚期,老子,道;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历史名人馆,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墨家学派创始人,历史名人馆,孟子,战国,用“仁政”治国;性善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历史名人馆,荀子?,韩非,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历史名人馆,春秋战国:新旧交替,经济:铁犁牛耕使用,耕地面积扩大;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瓦解,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产生发展,推动政治变革。政治:社会动荡;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统一趋势日益明显。思想文化:社会动荡,引发思想动荡,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奠定中国文化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