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504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推进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推进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推进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推进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推进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推进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推进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推进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徐成波2013年10月,主要内容,试点选择条件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建设与管理要求 方案编制,一、试点选择条件 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省份,每省自行选择1个重点县,开展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工作。试点县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择优确定。试点县除符合小农水重点县所要求的各项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试点灌区已列入全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全国5708个),有专门的管理单位,且不跨县。,一、试点选择条件(二)试点灌区应选择水源工程已除险加固改造完毕、渠系工程布局完整、管理基础好、地方积极

2、性高、通过3年建设能完成整体配套改造任务的灌区。(三)县乡两级政府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高,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注: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灌区,但必须都在3年内完成建设任务。,二、主要建设内容(一)工程建设:包括灌区渠首工程、渠(沟)系工程及配套建筑物、泵站、量测水设施等。注:渠系工程以疏浚、整治、衬砌为主,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新开挖和延长。灌区范围内有联合供水功能的小型水源工程,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整治。(二)体制机制建设:包括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水价综合改革等。,三、建设目标灌区配套改造完成后,能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标准的工程体系,渠系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5;能够建立保障工程长

3、期良性运行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将灌区打造成工程高标准、管理高效率的示范灌区。,四、建设与管理要求(一)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统一规划,整体推进,配套建设。(二)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注:项目法人制等主要针对灌区骨干工程,田间工程建设方式可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参与,四、建设与管理要求(三)开展灌区改革,针对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的不同特点,探索建立权属清晰、责任明确、经费落实、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形成专业队伍和群众管理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核定供水成本和价格,建立合理的水费计收管理制度和运行费用

4、补贴制度,保证工程长效运行。,五、关于建设方案编制的几个问题1、如一个试点县有2个以上灌区,应以灌区为单位独立编制建设方案;编制单位应有相应资质。,2、开展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和建后水量供需分析(1)分析计算灌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灌区水利工程现状供水能力、现状需水量(包括灌溉、工业、生活、生态环境等),并说明富余或短缺结果。(2)分析计算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需水量(包括灌溉、工业、生活、生态环境等),并说明富余或短缺结果(原则上不允许出现短缺情况)。项目实施完成后灌溉需水量以设计灌溉定额(应低于现状灌溉定额)为基础计算。计算采用的频率为:以淮河和秦岭为分界线,北方灌区一般采用

5、50,南方及北方水稻灌区一般采用75。,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1)对环境的有利影响(2)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3)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及土壤流失防治(4)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结论,4、项目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1)项目建设管理。要成立或明确项目法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管理;限额以上主要单项工程及主要设备,要通过招标投标选择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要实行建设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农户直接受益的田间工程建设如何鼓励农户参与。(2)项目施工组织。说明施工条件和主要建筑材料、设备来源,提出施工组织方案和施工进度安排。(3)主要单项工程施工方案。,5、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1)建后管护机构、人员设置和经费保障措施。(2)建后管护制度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建后管护制度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鼓励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列出计划成立的协会个数及协会管理的灌溉面积),明确灌区专管机构或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责任。(3)水价核算及水费计收。测算并核定灌区供水价格和到户价格,建立合理的水费计收管理制度。(4)维修养护经费保障措施。,谢谢!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