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岗底模式带来的效益农业推广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行山区岗底模式带来的效益农业推广案例分析.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行山区“岗底模式”带来的效益 农业推广案例分析,河北农业大学 陶佩君,一、背景简介太行山的自然环境素有“天晴渴死牛,下雨遍地流”之说。在太行深处有个岗底村,历史上曾因贫穷而闻名,除了7800亩荒山野岭,村里集体积累分文全无。大山和交通不便阻挡了大部分村民走向外界、寻求发展的道路,封闭的意识把村民的眼光局限在人均3分田上。那时的岗底年人均收入不足80元。1984年,和其它山村一样,岗底村把山场全部放到了户。可3年过去了,村民除了靠采一些矿石赚点辛苦钱外,就只有守着7800亩荒山苦熬岁月,能不能想其它方式脱贫致富?,二、问题分析(障碍因子)岗底村把山场全部放到了户,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水利办
2、不起,技术人员请不起,治山投资不起,牲畜放养无计划,山场看护无人管。许多农户索性把分给自己的山场搁置起来了。这些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山场的合理开发,而村民对山场的滥采滥伐,导致山场越采越穷,越垦越荒,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观念创新,统一收回山场,放山不“放羊”。但是,“收”是否与当时中央要求的“两山下放”政策相抵触?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经过反复学习党的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从中悟出了深奥的道理:要想治好山,致富一方百姓,就必须首先解决一家一户自身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党中央的政策并不只是分,更不是分得越小越好,只要是对治理荒山有利,不管是分是统都是正
3、确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落实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杨双牛把他的想法通过村领导班子会、党员骨干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反复宣讲:收荒山是为了放绿山的道理。当时就有130户村民举手赞同,家家签字画押,一致表示自愿把山场交给集体统一治理,于是治山成了全村上下统一的意愿。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统一设计规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分户承包经营”的“五统一分”治山路子;以及“分户专业承包、分散经营管理、分类技术指导、分清权力责任、分级独立核算、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分”管山办法。在河北农大专家教授的帮助下,开始了长达十几年艰难
4、的治山治水历程。,四、关键措施 1、“两聚理论”治山 河北农业大学经过二十多年太行山开发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治山“两聚理论”,即聚集土壤、聚集水分(径流)。太行山区土层薄,可采取把3米一8米宽的土层聚集到1米一2米宽的沟槽里,相应的径流也聚集到这么宽的沟里集中使用,使荒山长出植被来,为荒山的植被生长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根据这个理论,按照隔坡沟状梯田方式,岗底村对上千亩山场进行了整治,在5米-6米宽的山坡内埋炸药进行爆破,开一个1米深、1.5米-2米宽的水平沟槽,把坡面上的好土集中到沟槽里,形成一个外面高里面低的小缓坡梯田,梯田与梯田中间有3米8米宽的坡面(未爆破)保持稳定性,降雨时在坡面形成的
5、径流可以流到下一个梯田里,这样既保住了土,又保存了水。,这种治山模式被三次来村考察的德国经济学家鲁道夫称为“岗底模式”。1996年8月3日-5日,太行山南部普降500mm以上的大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唯有岗底村从山上流下来的竟是涓涓清流!由此治山效果可见一斑。而过去的治理方式要么是“鱼鳞坑”,要么是“石坎”梯田,既保不住水土,又不利于树木生长,俗称“花盆效应”。,2、“120道工序”精心管理 荒山治了,果树栽了,如何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果品?只有请“财神”进村,叫技术入户,才能让苹果值钱。1996年岗底人用诚心请来了他们的“财神”河北农大果树专家李保国教授,成立了果树生产管理中心,并严格按照无
6、公害绿色果品技术标准生产。防治苹果病虫害以物理防冶、生物防治、无公害农药防治为主;施肥以农家肥和硼、锌、铁肥为主,无公害金秋液肥为辅,并根据土壤理化性质检测配方施肥;引进了苹果套袋、晒字、覆反光膜等多项新技术;从果园的土果树病虫草等生态系统出发,创造不利于病虫生存、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经过果农们一个苹果1元的投入及120道工序的精心呵护,加之岗底村得天独厚的光、水,土自然资源优势,使富岗苹果具备了身价陡增的内在品质。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检测,岗底苹果含糖量较高,适口性好,钙、镁、铁、锰、锌含量丰富,果实硬度大,质地细脆,品质胜过日本长野富士苹果,获中国绿色
7、食品证书。,3、打造“富岗”名牌战略 富岗苹果上了档次,怎样把苹果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名牌的背后是文化,通过名牌运作,增加其产品附加值。因此,1997年1月岗底苹果正式注册了全省第一个“富岗”牌苹果商标,并成立了集生产、服务、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富岗集团。借助“富岗”名牌,富岗集团力争把“蛋糕”做大,在考察了国内外苹果市场之后,大胆把富岗苹果市场定位在高消费群体上。制定了“515”销售战略:一级果5元/个,特级果10元/个,极品果50元/个。果农们想都没想到富岗苹果竟卖出了天价,他们手里捧着带有红底绿字“福”、“禄”、“寿”、“喜”的极品果,笑得合不拢嘴:优质的品质加上成功的市场运作,富岗苹
8、果成了名牌.,如今,吃富岗苹果,一吃名儿,二吃派儿,三吃味儿,四吃鲜儿,五吃营养,六吃绿色。这六吃当中,味、鲜、营养吃的是苹果,而名、派、绿吃的则是品位。全新的经营理念,使富岗苹果的价值超然与物外。,五、取得的成效、经验,岗底人用自己创造的“岗底模式”,按高标准治理开发了“三沟两峪一面坡”,治理面积已达2700亩,动土石210万立方米,累计投工40万个,栽果树15万株,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现如今已是山顶水土保持林戴帽(主要是洋槐树),经济林揽腰(主要种植较耐旱的板栗、柿子),水果抱山脚(主要栽植优质红富士苹果),山场绿化面积达76.6%。,“岗底模式”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改善是无容置疑的
9、,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更是有目共睹的。1999年“富岗”牌一级苹果获得了世界园艺博览会铜奖,在目前大路果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落的大环境下,富岗苹果以50元/个的价位却能一枝独秀,堪称奇迹。以富岗集团公司为龙头的6家集体企业,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5600万元,人均纯收人达到3000多元。其中仅苹果一项亩收益就达8000元10000元,人均果品收入1800元。正象德国经济学家鲁道夫所言:这种治山模式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于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六、从中得到的启示(联系理论)1、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群体心理理论表明:农民群体的力量在于群体意识,“人心齐,泰山移”就充分说明农民群体意识和群
10、体观念的重要性。而农民群体意识的形成,其核心人物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由于农民的知识、经验、见识等条件所限,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往往追随他们当中的核心人物行事,核心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带动影响着农民群体成员。农民群体有核心人物,凝聚力强,工作就会比较顺利。相反,没有核心人物,松散的农民群体和组织,各自为政,工作就难以开展。岗底村之所以有今天,富岗苹果的缔造者、全国劳动模范、“领头雁”杨双牛和他的村领导班子功不可没。,2、农业推广活动中的行为科学理论表明:人的行为是由动机产生的,而动机则是由内在需要和外来刺激而引起的,其中内在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根本条件。动机是行为的驱动力,它驱使人们通过某种行为达到某一目
11、标。要想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满足人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自觉自愿地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岗底农民迫切需要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是内在的动力,是积极主动采用新技术的源泉.而“两聚理论”治山创新模式及先进成熟的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能满足农民需要,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之市场需求引发市场价格的外在诱导,富岗苹果“515”市场价位,激发了农民的内在需要欲望,使岗底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进而导致农民行为观念的发生转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索取新技术并安排生产和销售;另外政府政策导向是一种外在辅助推力,“五统一分”的治山、管山政策,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为岗底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使农业新技术得以更快更好地传播扩散。,3、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创新扩散理论表明:将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应用于农业推广中,可以理解为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变化。通俗地讲,只要是有助于解决问题,与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有关的各种实用技术、知识与信息都可以理解为创新。“岗底模式”既有“五统一分”的组织管理创新;又有“两聚理论”治山模式及先进成熟的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技术创新;更有“515”品牌运作的观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