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691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物理组 阚方海,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物体的惯性只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温故知新:,由牛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那么设想: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物体运动会怎样?,温故知新:,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点球,守门员扑球,法拉利F2003-GA赛车与著名战斗机“飓风2000”,思考:物体加速度a和哪些因素有关?你是怎么

2、知道的?,加速度大小与物体受力大小有关,加速度还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其加速度越大。这里的力指物体所受合力,第二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明确几个问题:,1.实验要说明什么问题?,3.如何由实验得出结论?,2.怎么设计这个实验?,a与F关系?,a与m关系?,1.测量哪些量?,2.怎么测量?,数据处理,控制一个量不变,a、F、m,m:,a:,F:,天平,打点计时器,物体所受的合力,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保持物体所受力合外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下

3、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学生电源、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刻度尺、天平、钩码,2.物体的质量用测量,天平,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3.怎样给小车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实验器材,例:,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不带滑轮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怎样就算平衡好摩擦力了?,4.如何测定小车受到的合力?,5.绳子拉力大小?钩码的重力。,小于,6.什么情况下,绳子拉力近似等于钩码重力即小车所受的合力?,理论计算发现:当钩码质量比小车质量小很多时(),绳子拉力近似等于钩码重力即小车所受的合力,测加速度

4、法,方案一:,实验装置图,方案一:,实验探究,1.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实验基本思路: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测量小车在不同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做实验、得数据、填表格一、作图象、进行分析、形成结论,怎样改变合力?,0.10 0.146,0.20 0.302,0.30 0.428,0.40 0.592,0.50 0.751,如何更处理数据?直观地,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基本思路:保持小车所受合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该力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做实验、得数据、填表格二、作图象、交流分析、形成结论,怎样改变小车的质量?,实验须知:,1.平衡摩擦力2.

5、小车开始时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3.小车质量Mm所挂物体重力4.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T=0.02s,小结,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研究方法:,2.数据处理方法:,3.结论:,控制变量法,图象法,aF a1/m,1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是指使小车所受动力(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小车所受阻力(包括小车所受摩擦力和打点计时器对小车之后所拖纸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平衡摩擦力时,应在小车后拖上纸带,先接通电源,再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是均匀的,则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重新调整小木板的位置,实验注意事项,2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时必须满足在小车上所加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或尽量远离定滑轮的一端),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应按住小车4各纸带的加速度a,都应是该纸带的平均加速度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的两侧,同学们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