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毕业复习专题讲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9938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毕业复习专题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3年毕业复习专题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3年毕业复习专题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3年毕业复习专题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3年毕业复习专题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毕业复习专题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毕业复习专题讲座.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永川区红旗小学校 王传西,整理与复习课的困惑与思考,当前困惑:,复习课最难上,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但复习课又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小学数学教学时间有五分之一是用在整理和复习上的。当前:数学复习课依然普遍存在追求大容量、高密度的“狂轰滥炸”现象。有的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老师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有的让学生机械重复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做为教学目标

2、。像低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到处都是,心中无本:,即心中没有教材。对“整理与复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教材研读不深。体会不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意无意的把整理的这个环节忽略了,只把复习课教学中的重点放在了练习题目上。,眼中无生:,我们说要以生为本。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要回过头来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为后续学习作出有条理的系统铺垫。学会整理知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及其他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以后学习、甚至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整理与复习中,教师要读懂学生,千万不可目中无生。,什么是整理与复习,整理基本程序为:梳理沟通联系建立网络。其基本方式有:先理

3、后练、边理边练、以练促理等复习基本程序为:再现识记应用。.一般模式创设情境,再现知识;梳理网络,主体内化;综合应用,整体提高,一、合理定位目标,抓住重点、难点,(一)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弥补先前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缺漏。,(二)巩固、整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定位目标,抓住重点、难点,复习课的内容必须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弱点来设计,针对平时备课的不足处、上课的失误处、作业的问题处、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

4、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复习课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面广,不要求面面俱到地覆盖所有的知识细节,而要抓住主要内容、本质问题、疑难问题进行复习,使某个复习范围内最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突显出来,疑难杂症获得解决,复习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其特点,能说出公式推导过程,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的方法。教学重点:系统掌握圆柱和圆锥相关计算公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教学难点:掌握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的方法。,二、运用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兴趣,

5、(一)直接运用语言激发学生整理的需要,(二)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三)出示练习题的方法再现知识,引发整理需要,(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宽松、愉悦的激趣情境,三、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我认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在这里,我们应该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引导学生经历整理的过程,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建议我们老师在复习课中,一定把整理知识点重视起来,不要一味的重复练习,不要把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第二层意思是建议我们老师在整理知识点时,在老师的有

6、效”导”之下要充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整理知识点.,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和知识,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开发学生复习整理的能力。二是要在整理知识点等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内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是方向,方法是策略,两方面简单说是要让学生会复习方法,在学知识中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如:,复习十几减几 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8-9=9 95-8=87 13+8=21 17-9=8 83-6=77 24+7=31 16-9=7 75-6=69 34+8=42 15-9=6 65-7=58 45

7、+6=51 14-9=5 52-3=49 54+8=62 13-9=4 43-4=39 67+4=71 12-9=3 36-7=29 78+5=83 11-9=2 24-6=18 85+9=94 不但计算速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比较、总结、反思等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归纳、比较、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像这样练习后要有提炼总结,不是重复练习,培养的孩子不一样.,不管是对学生检验计算是否正确,计算速度都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数学涵数思想渗透给了学生,自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发展。,高,转化、极限思想,五、练习尽量联系生活,力求实用性,练习

8、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发展性,(一)出示的练习尽量联系生活,突出实用性1.一台压路机前轮直径1.2米,宽1.8米。压路机前轮转动一周,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2)如果平均每分前进50米,这台压路机1时能压路多少平方米?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更要看重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能回到生活中去指导生活。,五、练习尽量联系生活,力求实用性,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发展性,(二)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发展性 课堂练习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使学生从感知知识-熟练掌握-创

9、造性的运用,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一般可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的练习为基础层,指书本上的基本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第二层次的练习为提高层,指变式题或综合灵活的习题,这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然后尝试递进第三层次的练习为挑战层,指思考性、开放性、创造性、发展性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攻克,(一)基本练习(是基础层,针对性的,用公式直接算的这是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10厘米。(1)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向学生质疑:生活中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都要算三个面

10、的面积吗?有哪些不同的情况呢?能举例说一说吗?(2)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是12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二)变式练习(是提高层,有综合性,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1.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周长为12.56分米,高为5分米。一个圆锥形容器,与这个水桶等底等高。这个圆锥形容器最多能装水多少升?(厚度忽略不计)2把一个体积是282.6立方厘米的铁块铸造成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三)我会分析(是挑战层,思考性、开放性、发展性,优生去攻克,大家看,像这样每种学生都照顾了)1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也扩大

11、2倍。()2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扩大3倍。()3.把一个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我会运用1.一台压路机前轮直径1.2米,宽1.8米。压路机前轮转动一周,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2)如果平均每分前进50米,这台压路机1时能压路多少平方米?2把一根长4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相同的两段小圆柱后,表面积增加了0.28平方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钢材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六、把握教材意图,合理使用教材,“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是指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以教材为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过,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用教材教”被有的教师错误地演绎成为“不用教教材”。教材是围绕课程标准来编写的,它能较好地体现课标要求,因此,它可以作为重要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教材中的每段文字和每一张图片,都有课标要求的体现,,心中无本,1、2基础,3、4、5提高,6、7、8挑战,所以心中有本,总之,做个细心人,懂方法,敢用方法,做一个教育学生有发展的潜力的老师。,谢 谢 分 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