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堪培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园城市堪培拉.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田园新城堪培拉,霍华德圆梦之所,目录,Part 1:何为田园,Part 2 堪培拉,Part 3:思考,Part 1:何为田园,田园城市的雏形来自欧洲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新协和村”(Village of Harmony)。工业革命后,随即而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浪潮在给欧洲各国经济带来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很多城市的人口开始急剧膨胀,城市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毁坏。为了整治城市生态环境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898年,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301928)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他所描
2、绘的田园城市是兼有现代城市和自然乡村的理想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使人们不仅享受到城市中的便利和繁华,又能享受到自然的生活方式。,霍华德设计的“田园城市”的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外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区占地面积为2400公顷,被绿带网分割成6个城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新增人口再沿着放射线在母城外面新设卫星城。,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
3、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
4、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Part 2:堪培拉,堪培拉城市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海拔760米。莫朗格洛河横市区;西流入马兰比吉河。原为牧羊地,1913年按规划始建,1927年联邦政府从墨尔本迁此。全国政治中心。银行、饭店和公共服务业为主要经济部门。有铁路连接各大城市。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和国立图书馆。市区西南有宇宙航行跟踪站。旅游业甚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平均,四季都有阳光普照的日子。堪培拉的城市设计十分新颖,环形及放射状道路将行政、商业、住宅区有机地分开。城市中心的格里芬湖喷泉,即为纪念库克船长上岸200周年而建的“库克船
5、长纪念喷泉”水柱高达 140 米,极为壮观。全城树木苍翠,鲜花四季,每年九月,堪培拉都举办花节,以数十万株花迎接春天的到来,被誉为 大洋洲的花园城市。,1788年澳大利亚建国以后,墨尔本曾作为国家的首都,而悉尼则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建都于墨尔本还是悉尼,成为长期争议的焦点。1901年,澳大利亚殖民者决定成立联邦政府,当时的这两个主要州府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议员为了在联邦中的地位争执不下,后经国会讨论,于1903年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在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之间的蓝山脚下新建国都。1913年3月12日,城市被正式命名为“堪培拉”。其名字来源于当地土著语,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
6、方”。为了建好新首都,当时的澳大利亚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堪培拉的设计方案。1912年,澳洲政府在137个竞标方案中,最终相中了由年仅36岁的美国美国建筑师沃尔特贝理格里芬(WalterBurley Griffin,1876-1937)的“花园城市”方案。,格里芬之所以能击败众多对手,与曾提携他的美国著名园林设计大师西蒙德斯有莫大关系。格里芬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建筑设计系毕业后,与当时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短暂地共事过一段时间。由于赖特轻视格里芬,很快格里芬与之关系破裂。后来他接受著名风景师西蒙德斯(O.C.Simonds)的建议,开始注意
7、在设计中更加突出园林景观,这正是后来他的方案能被澳洲政府选中的重要原因。在格里芬的设计方案中,他大胆地提出了建造一座和自然融洽的城市构思:整个堪培拉市以国会山为中心,建造放射型的城市街道,每一街道指向组成澳大利亚的所有州区,高耸的国会大厦象征权力中心,又代表全国的心脏。这一设计赢得了澳大利亚举国一致的赞许,并获得了联合国城市设计金奖。,当年,有记者问格里芬,为何要把新首都的规划方案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他说,这里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这犹如一个天然的不规则的露天剧场,高山好比是剧场的顶层楼座,向水边倾斜的山坡好比是宽广的观众席,下
8、面的水面如同中心竞技场。格里芬以巨大的尺度规划了城市中心地区;提出在莫朗格洛河上筑水坝,形成广阔的湖面,水光山色相互掩映。政府建筑物的庄严轮廓鲜明地突起在群山的层层密林之前。这个规划方案密切地结合地形,构成城市轴线,由多角的几何形和放射线路网把城市的园林和建筑物组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使堪培拉既有首都所需要的庄严气概,又有花园城市的优美风貌。,一个好的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让自然具有历史的结构、经济的结构、文化的结构。毫无疑问,格里芬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近乎完美。,在堪培拉的地图上,随处可以看见霍华德田园城市的元素:核心、放射线、同心圆、扇区等。整个城市以首都山上山峰为圆心,1
9、5公里为半径,从北向东往南顺时针方向的环城路为一个半圆弧线,再以南北两条宽阔的国道联邦大街与国王大街为边,构成一个扇形。扇形内宽而直的市道把扇形区分成若干块几何图案,每块图案便是整齐的街区。街区内又有许多的道路纵横交错。为纪念格里芬而建造的湖(Griffin Lake)位于堪培拉的市中心,像一条天蓝色的丝巾围在堪培拉的颈项上,把堪培拉分成南北两半,而横跨南北的联邦桥和国王桥又把这两半紧扣一起。以湖为界,南边是政府的机关区,北边为商贸市场区,东边系科教文卫区,西边乃居民住宅区。这种布局既协调合理,又方便舒适,做到了形式美与功能全的有机统一。,整个堪培拉市从国会山出发,建造放射型的城市街道。首都与
10、蓝天、鲜花、白云、绿树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充满着活力和时代气息。站在国会大楼门前,放眼远望,位于格里芬湖畔另一边的战争纪念馆尽收眼底。作为世界上园林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堪培拉城市绿地占城区总面积的58,人均绿地面积达70.5平方千米,仅次于华沙而居第二位。站在安斯利山俯视全城,满眼皆绿,建筑掩映在森林与湖泊之中,丝毫没有人们习惯中首都的形象,更像一座森林公园。宽大的街路两旁是三排并列的观赏林木,地毯般的草坪严密地遮盖着每一块空地。仅在6万人口的城市中心区就有10多个公园,市民出门不远,最多是800米,就有一处公园或运动场。在住宅区,每4000人组成一个小区,每个小区有一个小小的园林体系,其中
11、包括一个15亩以上的园林式儿童游乐场。居民区内只设绿荫蔽天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不许机动车辆进入,被称为“健身小道”。郊区是大片的森林,是市民假日野餐、露营的佳境。,堪培拉的城市建筑群落布局严整,除了城市中部格里芬湖湖滨有一些摩天大楼外,别处都是低层建筑,90以上是单门独户的二层楼住宅。堪培拉还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首都。不设围墙的法令,早在1927年迁都时就开始实行,任何机关、个人以及外国使馆都不得违反。代替围墙的是以花草树木结成的绿篱。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高大树种,是政府机关的屏障,兰桂等奇花异木围绕在富豪人家的庭院,梨树、蔷薇等多植于平民百姓家房前屋后。各国使馆则从世界各地带来了本国的花木结篱为
12、障,来到使馆区,就像走进了列国植物园。每年九月中旬,堪培拉以数十万株鲜花,迎接春天的来临,而形成一年一度的花节。每到此时,市中心的联邦公园,以郁金香为主题的花节向游人开放。端庄凝重的郁金香,颜色纯正,仪容高贵,在加上五彩斑斓的其他花卉,汇成一片花的海洋,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感染着每一位游人的心灵。,在联合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堪培拉被誉为很少污染的城市的典范,获得“把适宜于国家首都的尊严和花园城市生活的魅力调和在一起”的赞誉。,Part 3:思考,“田园城市”既是城市规划的一种理论指导,也是社会改革的创想。这一理论不仅针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和主张,还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
13、制度。其目标在于不断解决大城市畸形发展引起的各种问题,推动城乡平衡发展这一城市规划思想体系,这些理论被付诸于世界上许多城市的规划建设,形成了现今形形色色的城市形态,成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潮流。时至今日,由田园城市理论演化而来的众多城市建设理论,在各个规划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2O世纪2O年代开始出现的“美国田园城市和区域规划运动”,尽管没有取得大的实践进展,但在理念上把田园城市的基本原则与更广泛意义上的区域规划结合了起来,继而出现了两个新概念:1.“邻里单元”概念。由克劳伦斯帕利1929年开始倡导。它主张将居民区面积控制在以学校、商店等公用设施为中心、以步行可达距离为半径的范围之内,通过这种方式
14、,加强城乡社会的亲合力。2.瑞本模式。由施坦因和亨利莱特在19271929年间提出。它起源于新泽西州瑞本市区的一次田园城市试验,实行人车交通分离模式。后来罗斯福新政时期建设的马里兰州绿带、俄亥俄州的格林希和威斯康星州的格林代尔两个移民区都以此为借鉴。这两个概念,至今仍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经典的住宅区规划原则。与“新城市主义”的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衍化出的理论,发现1:“田园城市”理念体现了自然之美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社会公正无贫民窟、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城乡一体城市繁荣和乡村发展互动取代城乡分离。这是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既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
15、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必然过程,也是打破城乡相互分割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的现实要求,将有力推动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合理分布,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使城乡融合为一体,达到城乡空间有序平衡、经济社会一体发展的格局。因此,“田园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理想城乡形态,有巨大潜力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功能区规划的现实样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发现2: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今天,倡导建设新型“田园城市”,是具有全球视野的科学发展趋势,体现了城乡一体化、新型城市化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具有立足长远的新的时代内涵。围绕新型“田园城市”的若干个多元化、多要素、多层次的有机系统,着眼于合理解决人口规模、土地经营管理、产业结构、社会体制、生态环境等具体问题,进行科学的社会改革和制度创新,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和农村同发展共繁荣。,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