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1614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目标(补充),一、语文教学目标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1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目标五个层级: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欣赏评价。,1)认知字词识记;汉语知识;文章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及文化常识等。2)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复述;举例说明等。3)分析综合指出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各种表达方式;区别不同文体和不同文学样式;说明写作方法的特点;说明写作意图,概括中心思想;提出疑问等。,4)运用构造句子;用有关知识解释说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己读懂课外书籍;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运用已学知识独立作文等。,5

2、)欣赏评价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等。,2情感领域教学中情感领域的目标设计比较抽象,往往都是“培养感情”之类,教学实践中很难操作,相对认知领域来说不是很明晰,但仍可如下描述:1)接受能欣赏名言佳句,对文章所阐述的思想有同感;阅读中能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之中,有进一步体验的愿望;能按教师的要求口头或书面答问等。,2)反应能说出从文章中获得美(哲理美、形象美、结构美、语言美等)的体验;能产生阅读共鸣;朗读能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能模仿情节中角色的言行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说话、演讲注意表情和语气,有感染力等。,3)价值倾向对

3、课文所描述对象的正误、是非、美丑能鉴别;对课文所显示的真善美能产生某种价值感和认同感;能看出作文中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假恶丑的反感等。4)品格形成能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课文作出某种情感反应;能把课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内化为生活偶像,能把课文中的某个哲理内化为生活的准则;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写作中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3技能领域查字典、书写、朗读、默读、口语交际等。查字典:能熟练地使用字典,会用多种检字方法。书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轻重、快慢、语调与语气。默读:阅

4、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口语交际: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二、教学目标设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谈骨气教学目标:1积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和句子。(副目标)2找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并能说出本文运用论据的特点。(主目标或基本目标)3认识“

5、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阐述这一观点。(情感目标)副目标,它是基础,是学习本文的最低目标。目标3是情感领域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硬贴上去的,而是在读课文中,在学习语文中获得的。,变色龙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的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三、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2.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1)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单元目标A.在单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B.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2)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教材编写者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提示主要体

6、现在文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中。,3.文本特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写节日风俗,讲民间艺人轶事,述街头商贩吆喝。展现了风格各异的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对前三篇课文,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云南的歌会从民俗艺术的角度,解读文化内涵,读风貌,读风情;端午的鸭蛋从节日风俗的一隅,诠释文化情怀,品语言,看文化;吆喝从市井风情的一角,看文化精神,读民生,读境界。引导学生透过民俗文化形式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4.学生需求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

7、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市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地下森林断想一般学生能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并能用这种手法写出一段话;基本功好的同学模仿课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两个目标难易有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背影能在画出文中所写几件事的基础上,提取并说出本文的叙事线索。(本文要求)通过自主研读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8、在解答过程中,能说出文中所叙之事蕴藏的作者情感。能以特定情境中的感人细节为线索,选择事件,组织材料,并在叙事中写出一种自己的特定情感。(单元要求)考虑了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又抓住了文本的体式特征;既抓住了共性,又突出了个性,同时也兼顾了学情。,四、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1、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黄河,母亲河教学目标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2结合诗中的具体形象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作文给我一片绿

9、教学目标1以本篇作文为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审题、选材、构思。2按审题、选材、构思的程序规范学生的作文思路,提高写作水平。3教育学生写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文章。,(1)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学生(2)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改为“能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白杨礼赞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写出本文用来揭示主旨的方法(一般用陈述语气表达较好,如上面表达为: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

10、旨的?)一面学习顺叙的写法说出本文组材顺序荔枝蜜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本文旨在赞蜜蜂,作者却说不大喜欢,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左边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常用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学生行为的词语认知领域: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等;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应用、使用、质疑、撰写、拟定、总结、证明、评价等。技能领域: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临摹、例证、扩展、缩写等;完成、制定、解决、拟定、尝试等;联系、写出、运用、举一反三等。,情感领域:经历、感受、尝试、寻找、讨论、分享、接触、体验等;遵守、拒绝

11、、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注、重视、采用、采纳、尊重、珍惜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确立、追求等。,情感领域的目标不像认知领域的目标那么具体,有人主张,可以规定学生参加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例如,“积极参加讨论,并能说清楚自己的看法”,“读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学者认为,这种陈述只能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补充。,(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根据实际情况叙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材料、时间、行为出现的地点等等,如“借助工具书”、“读课文之后”等。,2.教学目标要不要告诉学生,何时告诉3.实践拓展通过醉

12、翁亭记的两个目标设计对比,看教学目标应该如何陈述,例1醉翁亭记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例2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看注释后,能解释文中的几

13、个难词(环、壑、辄、暝、觥、筹等)。(知识)2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也”、“而”的作用。(能力)3能独立找出“文眼”,并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能力)4学完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喜欢本文语言的理由(至少两条)。(情感)5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造句。(能力),五、教学目标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要关注“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孤立的三点)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着密切关系。语文教学目标在表述时,一般不宜把三维目标一一分列。不少专家把三维目标分列开来(也许当地教学研究部门要求这样做),是不妥当的。,2.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

14、、层次性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目标可定为三个梯度,即说明顺序的梳理、辨析、运用。在说明顺序的梳理中,达成字词、熟记时间、书名等知识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短文说明顺序的辨析。结尾让学生对自己的发明的畅言、练笔。既注重了高层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的落实,也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3.要关注重点和难点。,六、教学目标设计之策略1.主体性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的叔叔于勒浏览课文,复述本文主要的故事情节。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比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前后心理与态度的变化,依据自己的阅读说出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深层原因。结合文本和个人经验,理解并写出作品主题及自己对人性的

15、理解。,这样的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说什么或做什么,说得怎么样或做得怎么样。教学目标是具体的,可检测出学生的“会不会”“能不能”的学习结果。应避免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叙述,诸如用“培养”“教育”“指导”“引导”之类的词语。,2.操作性策略。中国石拱桥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可操作性不强。“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中的“理解”改为a.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b.能根据课文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c.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来造句。“,传统的教学目标中,过多地使用“揣摩、感悟、认识、理解、掌握、领会、把握”等内隐性行为动词,教学目标表述含糊不清。

16、“找出、指出、说出、写出、解释、复述、读准、默写、背诵”等外显性行为动词对学习行为则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操作性强,可以观察、测量,在语文教学目标中宜多加使用。“概括、区分、辨别、分析、比较”等虽然反映的是内心活动,但是有相对应的外显行为,因而也是比较明确具体的。改2、3,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找出每段的中心句,进而划分本文的层次结构。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能够说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3.层次性策略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春“学生能模仿春风图写出一段话”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没

17、能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改:找出作者从不同感官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的句子。(一般学生)仿写“春风图”片段。(学有余力的学生),4.生成性策略课堂教学除了预设的目标外,教师更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目标。再别康桥了解学情以后,把“朗读训练和理解诗人情感并重”的教学目标微调为“加强朗读训练,深入理解诗人情感”,并且删掉了“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风格”的教学目标。,七、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略)(一)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什么1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所采用的哪些教学策略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有何建议?2能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与作业?3、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哪些达成度较高?哪些属于失效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度不高)?,4课堂是否有无效教学环节?是否有精彩生成环节?教师是怎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5、教师是如何处理好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本策略1、设计有效教学活动。2、优化教学方法。3、关注目标的生成性。,(三)教学目标如何达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1有效地提问。2有效地“对话”。3有效地朗读。4有效地感悟。5有效地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