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1619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8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的关系,注意区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了解经济福利的内容。,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第二节 其它指标第三节 国民收入恒等式,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在整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是最核心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目前国际上基本上全部实行SNA(国民账户核算体系)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核算

2、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计算GDP的一些规则(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定的只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3)GDP衡量某一既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4)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在一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不管国境内的生产要素是不是本国的,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GDP,这就是所谓的国土原则。(5)GDP只衡量市场活动所产生的价值。,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生产法生产法,是从

3、生产的角度出发,一个国家在一年中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核算时只需计算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增加价值(Value Added)即可。,国民经济划分成为各部门,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再从总产出中扣除相应部门的中间产品,求得各部门的增加价值,最后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表1.1中国2012年GDP的构成(生产法),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包括四个部分:私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私人消费(

4、C)私人消费(Consumption,C)支出包括购买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等支出。,(1)耐用消费品包括家庭用汽车、空调、电视等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消费品。(2)非耐用消费品包括食物、衣服、燃料等使用寿命比较短的消费品。(3)服务包括医疗、教育培训、旅游、理发等。,投资(I)投资(Investment,I)是为了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需要用于购买物品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是用来增加新厂房、新机械设备、新住房的支出。存货投资是指厂商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动。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政府购买(G)政府购

5、买(Government Purchase,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和政府雇员的薪金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是不直接计入GDP的。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购买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而作的支付,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NX)净出口(Net Export,NX)是一国产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产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其中用X表示出口(Export),用M表示进口(Imp

6、ort),则(XM)就是净出口。,净出口为正值,表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即产生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净出口为负值,表示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即产生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顺差与逆差,收入法 收入法是指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所有的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由于要素的收入从企业的角度看就是产品的成本,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要素成本法。,1、工资 劳动者的报酬,包括所有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已被扣除的各种税款。,2、租金 出租土地、房屋等所获得的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3、利息 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

7、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不包括个人之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及政府公债利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企业间接税是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周转税等税款。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是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应视为成本。,5、资本折旧资本折旧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应回收的投资成本中,也应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7、公司税前利润它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6、非公司业主收入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如小店铺主、农民、私人诊所医生等。他们拥有一定的资本,自我

8、雇佣、自己劳动,其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常混淆一起,故单列一项计算。,GDP工资利息公司税前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非公司业主收入,表1.2 某国GDP的构成及其比重(收入法),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和劳务,还创造出收入,收入形成支出,而支出又决定了生产,所以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因此,利用上述三种方法计算的GDP等指标是一致的,即在任何特定时期:,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派生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它是指一国国境以内在一年内创造出来的净增加值。,(二)实际国

9、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Nomin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以当年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它是各种物品与劳务的数量与其现行价格乘积的总和。实际GDP(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只反映实物的变化,是用不变价格(基期的价格水平)衡量的另一时期的国内物品和劳务的价值。,表1.3 名义GDP与实际GDP,实际增长了(220150)/15046.7%名义增长了(340150)/150126.7%,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还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个人收入以

10、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相关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和GNP二者的关系是:GNP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一、其他指标的含义,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国民生产净值NNP(Net National Product),即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国民收入(NI):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企业间接税,就得

11、到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家庭或个人的实际收入之和。个人收入国民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和股息)(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DI)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家庭或个人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余下部分才能由个人支配。因此,个人可支配收入表示为: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例题:一个经济体中的国民账户统计资料如下:国民生产总值3000,折旧费50,间接税200,社会保险税70,经营利

12、润税 150,企业留利210,个人所得税200,政府转移支付180。求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三节 国民收入恒等式,假设经济中只有作为消费者的居民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两个部门。,一、两部门经济的收支均衡,消费与投资之和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可表示为:CICS,三部门经济中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由居民、厂商和政府组成。,二、三部门经济的收支均衡,三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为:CIGYCST,在三部门经济中加上国外部门就构成四部门经济。,三、四部门经济的收支均衡,国民收入恒等式为:CIGXCST+M,练习题:假设GDP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为100(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