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41755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等职业学校专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而人才培养本身是一项长远规划的历史工程,是一项难以一时测评效果如何的细致工程,更是一项关系到各类环节的综合工程,因此如何评价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到中职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对以后工作开展具有深刻影响。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在一定意义上与工业生产有类似之处,但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毕竟不同于工业生产,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有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质量评价而言,工业生产自然

2、有一套行之明确,并可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对于工业绩效也有较为规范的考核体系。然而,若挪用这一思路,将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绩效大小以为存在一个规范标准,这无疑忽视了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因此,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强调,培养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一项根本任务,教学是其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因此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应该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只有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切实把握工作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一)需要长远规划的观念

3、教育本身是一种教书育人的细致工程,而中等职业学校要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服务社会,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见效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能积累出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同所有的产业一样,都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由于教育工作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因而是一项特殊产业。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生产的“产品”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能直接收回成本,更不可能直接实现价值增殖的生产过程。教育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生产智力劳动者这种特殊产品为主的生产劳动过程。通过学生毕业以后,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增加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社会生产的总量,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因

4、此,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教育这一特点的切实把握,有助于理解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独特逻辑,即不能以急功近利的思维来考虑教育问题,人才培养是最为复杂最为艰巨的工程,不能以常规思路来看待。(二)把握相对灵活的标准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可以比作生产智力人才的工厂,然而这一工厂出厂的产品合格与否,却体现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独特性理解的正确与否。对教育产业的效益评估既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指标来计算,也不能以毕业生人数多来衡量,而必须以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与市场的认同为尺度,由社会来评判,由市场来选择。这无

5、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时期中等教育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也必须多样化,用精英教育阶段对人才和质量的要求与标准,难以衡量和评估当前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大众化阶段仍然应当培养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即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如卓越的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人才,以及经过实践磨练之后有可能成为卓越的思想家、艺术家或社会活动家的人才。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本身要求确定什么是高层次优秀人才,而这必然需要相对灵活,不求一致的人才标准。(三)形成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教育虽然不同于一般产业,但在当前条件下,担负人才培养的单位仍然组成了市场

6、竞争的主体,而每个教育主体,便是具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领域面临的市场竞争是存在的事实。教育领域同时是一种不完全的竞争市场,竞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优劣,即人才的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竞争是以质取胜。鉴于教育领域事实上存在的竞争性和垄断性特点,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就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如何在当前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考虑如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旦形成良性循环,便可能形成品牌意识。在教育领域里能保有竞争优势,核心因素在于提供人才的高素质,而非高数量,这是勿庸置疑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增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会根据自己的特

7、点开设一些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别使各自拥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对于具有一定偏好的用人单位来说,某些学校作为生产者可能在短期内占有一定的垄断优势。与此同时,由于各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这就使各个院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使得原来占优势的学校可能失去已有的竞争优势。这都要求高校管理者树立质量意识,树立竞争危机感。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必须要有一定的考核评价机制,因此,如何在可行性上进行考核体系构建的思路,成为一个极度重要而又日益迫切的问题。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明确人才培养重要性前提下,进一步的工作便是对如何评价人才质量培养的成与败。在理解中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8、基础上,对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一)宏观调控角度的若干评价思路中职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外延拓展的同时,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一,跨度更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将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甚至培养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而不再是造就专家、经理人才。因此对于人才质量评价也就需要兼顾几个客观背景,在此背景下重构质量观念,而后建立细节化具体化的评价体系。首先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其模式与方法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其次不同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对学习、研究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进度会有差异,他们达到共性要求的时间、途径会有差异,因而教师对

9、他们的指导和培养,也要因人而异。而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需要考虑到受教育者个体的情况。中等教育质量,其根本是指中等教育之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如何,它是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明显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因此,考核评价中等职业学校的质量标准从来就不是单一或唯一的。在中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评价乃至建立专门的评价体系,有必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 .把握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和规律。这是评价人才质量的个案前提,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质量评价,必须把握受教育者自身特点,既不能以评价对象的个别性概括全体受教育者的质量程度,也不能用宏观化的人才质量

10、推导个别,这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认识到的。2 .由于教育成品的消费者一一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使得所谓人才的标准发生变化,相应的,人才的质量标准也因此变动,这一变化由于应用人才培养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自主择业以及市场竞争意识的增强而更为突出。因此不同标准的价值等级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中等教育质量观。在这个意义上说,中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的丰富多样性,正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需要给予充分认识和尊重的。(二)建立细节化具体化的评价体系1 .教学巡视检查考核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立足于系统化的课程教育与素质教育,各个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建立教学巡视工作委

11、员会,组织教学巡视员,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时的巡视检查,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这有利于强化师资力量,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教学环节,在源头之一进行细密的考核测评,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专门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2 .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中等职业学校不是抽象的人才,而是具体的各个专业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因此要对人才质量如何进行评价,有必要对各专业的合理性,发展水平进行考核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或者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各专业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

12、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并可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开展教学情况调查研究。这是面向人才培养软件设施的专业考核。3 .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人才的培养还需面对市场竞争的特点,因此,各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明确自己在人才培养上处于什么地位,这就有必要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者得到若干启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切实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官方组织的教学评估、评价工作。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应该说,这些改革措施,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起到了支持作用,但是,中等教育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而建立必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推动教学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