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刺灸法各论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2400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刺灸法各论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8刺灸法各论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8刺灸法各论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8刺灸法各论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8刺灸法各论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刺灸法各论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刺灸法各论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三棱针法 皮肤针法 皮内针法 电针法 穴位注射法,泸州医学院针灸教研室,目的与要求,1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法、针刀疗法定义。2掌握各种针法操作技术。3熟悉各种针法适应范围。,三 棱 针,返回本节,皮 内 针,皮 肤 针,火针 针刀,一、三棱针法,定义: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古称:刺血络、刺络,现代:放血疗法,演变:九针锋针;作用:“泻热出血”;“宛陈则除之,去血络也”灵枢官针“络刺、赞刺、豹纹刺”宁失其穴、勿失其络,(一)操作方法,1、点刺法是指点刺腧穴或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或挤出少量体液的方法。操作注意:碘酒消毒,酒精脱碘。,适用

2、范围:十宣、十二井穴、耳尖、头面部的攒竹、上星、太阳等,2、散刺法又称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操作注意:消毒;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适用范围: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等。祛瘀生新、通经活络。,3、刺络法是刺入浅表血络或静脉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操作注意:消毒;刺随病显现的静脉,操作迅速。,适用范围:急性吐泻、中暑、发热、静脉曲张等。太阳、尺泽、委中,浅刺(点刺随病显现的浅表小静脉出血的方法,适用于:下肢后面、额部、颞部、耳背、足背等部位)5-10ml深刺(较深、较大静脉放出一定量血液的方法,适用于:肘窝、腘窝部的静脉)20ml,4、挑刺法是用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

3、疾病的方法。操作注意:消毒;针对阳性反应点。,适用范围:肩周炎、颈椎病、失眠、胃痛、哮喘、疳积等,(二)适应范围,作用:通经活络、开窍泄热、消肿止痛适应证:实证、热症、瘀血、疼痛等 以疼痛、发热、肿胀为主要表现,急性: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慢性:皮肤病、扭挫伤、疳积、小儿营养过剩、头痛、指趾麻木等。,临床举隅,偏头痛主穴:太阳加减:前额痛加攒竹或印堂;后头痛加委中或大椎;侧头痛加耳尖或率谷;巅顶痛加百会。操作:点刺双太阳,2-5ml每穴;印堂攒竹8-10滴;委中刺络5-10ml;耳尖率谷百会8-10滴。必要时刺络后加罐。,腰肌劳损主穴:委中操作:点刺委中穴及其附近血

4、络,并加罐,出血10-20ml陈旧性软组织损伤主穴:局部阿是穴操作:散刺法10-20针,加罐,出血10-20ml,咽喉肿痛主穴:少商操作:点刺,10-20滴目赤肿痛主穴:太阳、耳尖操作:点刺毒蛇咬伤主穴:伤口及其周围操作:尽快散刺法,闪罐法拔出毒液和血液,中暑主穴:曲泽、委中、太阳操作:曲泽、委中采用深刺血络法10ml每穴,可加罐泻热;太阳点刺。痤疮主穴:阿是穴:在颈、胸上部督脉旁开0.5-3寸的区间,寻找阳性反应点。操作:挑刺法,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组织,挑尽为止,且每穴挤出血2-5ml。每次2-3穴。,(三)注意事项,解释知情严格消毒,防止感染点刺手法:轻稳准快体质虚弱者、孕妇、产后及有出血

5、倾向者,不宜使用。防止晕针每日或隔日一次。出血量视病情而定,二、皮肤针法,概述皮肤针是针头呈小锤形的一种针具,一般针柄长15-19cm,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所用针具针支数目多少的不同,又分别称之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皮肤针法为丛针浅刺法,是以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灵枢 官针,皮肤针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

6、疾病的目的。,(一)操作方法,1、叩刺部位经脉辨证循经取穴。常用于督脉(阳脉之海)和膀胱经(背俞穴众多)。“保健”穴位叩刺,常用于特定穴,夹脊穴,阿是穴(如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等)均为重点叩刺部位。“治疗”局部叩刺,即在病变局部叩刺,如局部肿胀,顽癣,或在其局部围刺,散刺。“治疗”,2、操作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未端固定于小鱼际,针柄未端露出手掌后约2-5cm,以拇中二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腕关节弹动(肘臂不动),针尖叩刺皮肤迅速弹起。如此反复操作。针尖垂直于皮肤,先轻后重再轻。不可出现不当的拖、拉、擦动作。不论轻、重刺激都应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

7、而使针弹起,这样可减轻针刺部位的疼痛,3、刺激强度轻刺用力较小,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愈短愈好,仅现轻度潮红,少量充血。(多用于眼周、头部等皮薄肉少,体弱者。补:面瘫日久)重刺用力稍大,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可稍长,以微出血为度。(背臀肉厚处或感觉迟钝者。泻:面瘫新患)中等度刺法,用力介于轻刺、重刺之间,可见明显潮红,不出血。(介于二者间,平补平泻),(二)适应范围,主要的常见适应证有如下几种:头痛、偏头痛,胸痛、胁痛,肢痛及腰扭伤,痹证口眼喎斜,哮喘、咳嗽,痿证,胃脘痛、腹痛、呕吐,呃逆、遗精、阳萎、痛经心悸,失眠,眩晕、小儿惊风目疾,鼻塞、鼻渊,瘰疬,斑秃等。,注:,神经衰弱、局部皮肤病(如神经性

8、皮炎)为宜。代替三棱针作散刺放血,常用于面积较广泛的浅刺放血(如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代毫针使用于年老体弱紧张拒针者。,民间经验:在头面等不宜多放血处,可配合拔罐放血放气。(轻叩肤红无血为放气,重叩出血+拔罐为放血),临床举隅,高血压病部位:症状明显时:后项、腰骶、乳突部、气管两侧、臀部及阳性物(胸椎5-9两侧为多见)及内关、风池、足三里等处;血压稳定、症状缓解时:脊柱两侧(腰骶部为重点)、阳性物及气管两侧、乳突部、小腿内侧等处操作:轻中度刺激手法,每日隔日一次,中风偏瘫(痉挛性偏瘫)部位:痉挛劣势侧操作:中等刺激量,以局部肌肉产生收缩为度(对抗优势痉挛)斑秃部位:脱发区为重点刺激部位,后项、腰

9、骶部两侧及内关。太渊操作:先从脱发区边缘向中心呈环形叩刺,然后在不脱发区皮区向脱发区中心作向心性环形叩刺。要求均匀密刺,手法适中,反复进行10-2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余处轻中度手法,10-20次为1疗程。,(三)注意事项,(1)针具(针尖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者及时修理)(2)消毒(针具、局部皮肤包括穴位)。重刺后,局部皮肤尤其要注意消毒以防感染。(3)动作轻捷(4)禁忌:创伤、溃疡。,三、皮内针法,将特制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皮内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治疗方法。(静以久留),(一)操作方法1、颗粒式皮内针(麦粒型)横向刺入,针柄留于外;胶布顺针身粘贴2、揿钉式皮内针(图钉型)夹住针圈,直刺

10、揿入,胶布固定针圈贴于胶布,手捏胶布直压揿入,(二)适应范围需久留针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哮喘、高血压、小儿遗尿(经常发作)(三)注意事项关节处、胸腹部不可埋针疼痛明显者取针重埋避免感染,临床举隅,高血压病穴位及操作:耳穴心、肾、皮质下,图钉型;三阴交、足三里、曲池,麦粒型。偏头痛穴位及操作:耳穴神门、颞,图钉型;取太阳为主穴,前额加印堂,后头加大椎,侧头加外关,颠顶加行间。太阳、印堂图钉型,他穴麦粒型。,糖尿病(2型)取穴及操作:耳穴内分泌、皮质下、胰胆、三焦、神门,每次3-4穴,图钉型;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麦粒型。痛经取穴及操作:耳穴内生殖器、内分泌肾,图钉型;

11、中极、地机(麦粒型)、次髎(图钉型)单纯性肥胖取穴及操作:丰隆、阴陵泉(麦粒型)、公孙(图钉型);耳穴胃、口、内分泌(图钉型),四、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并快速退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燔针、焠刺。灵枢官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烧针至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反损于人,不能去病高武针灸聚英,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祛腐生新,操作方法,(一)准备选穴:与毫针同,但选穴宜少,多以局部穴位为主。消毒:皮肤应严格消毒,碘酒消毒,酒精脱碘,(二)烧针与针刺烧针:关键步骤。先烧针身,火烧针尖。三种:白亮、通红、微红。针刺较深,需白亮;针刺较浅,通红;针刺表浅,微红即可。针刺:左手持

12、火源,右手持针,尽量靠近施治部位,垂直点刺,速进速退,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减少疼痛并防止出血。,(三)针刺深度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神经分布而定。针灸大成火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四肢、腰腹部针刺稍深,0.5-1.2cm;胸背部针刺宜浅,0.15-0.5cm。痣疣以针刺到其基底部为宜。,临床应用举隅,适应范围:痹症、慢性结肠炎、阳痿、痛经、痔疮、瘰疬、网球肘、腋臭、疣、痣痹症膝部:膝眼、鹤顶。细火针,五分深肩部:阿是穴、肩髃、肩髎,细火针,五分深网球肘:粗火针浅刺肘部阿是穴2-3针,注意事项出治疗痣疣外,面部禁用火针有大血管、神经干的穴

13、位禁用火针血友病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火针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应避免洗浴;局部发痒,不宜搔抓,以防感染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以防晕针,五、针刀疗法(自学),在针刀基础理论指导下,应用针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以针的方式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手术刀的治疗作用朱汉章先生:1976年发明了中西医结合的“小针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骨科疾病等疗效显著,经过30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比较完善的诊疗规范,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扩大到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儿科疾病等。1984年,小针刀疗法通过江苏省卫生厅鉴定,通过培训方式在全国推广。,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火针疗法如何操作?预习电针、穴位注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