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教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3363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s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教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hs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教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hs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教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hs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教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hs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教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s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s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教程.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一节、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现状 第二节、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安全管理概要 第三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不包括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本身就是与经济密切关联的,锅炉是我们工农业生产的心脏,管道是城市的命脉,起重机械是工业生产的骨干,特种设备本身就是经济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必要的支撑。特种设备运行的的

2、安全质量高不高,发挥的作用大不大,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召开记者招待会,发布了2010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经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登记注册在用特种设备共计443.32万台(套、辆),其中:锅炉54.3万台;压力容器175.62万台;电梯81.74万台;起重机械82.36万辆;压力管道90.75万公里(r);客运索道863条;游乐设施1.84万台;场(厂)内机动车辆28.52万辆;,2010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56起,死亡325,受伤285人,直接经济损失3337.03万元,比2006年分别下降14%、2.7%、18%、4%。其

3、中,特大事故1起,重大事故1起,较大事故21起,一般事故233起。2007年万台设备事故起数为0.81起,完成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人数0.92人以下、死亡327人以下的控制指标。,通过分析,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规使用,因违规使用造成的事故202起,占事故总数的79%。表现为使用非法设备、安全附件检修维护不当、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集中发生在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中。起重机械、电梯、气瓶事故仍呈高发态势。在256起事故中,起重机械事故84起,气瓶事故33起,电梯事故33起,占总数的58.6%。场(厂)内机动车辆事故上升最大。,案例

4、:2005年3月29日晚6时50分,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上行线103K300M处,一辆载有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一辆山东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两车相撞后,肇事的槽罐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死亡。液氯泄漏造成了公路旁3个乡镇的村民28人死亡、350人中毒入院,近万人紧急疏散。,案例:2007年4月18日7时45分左右,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装有吨钢水的钢包整体平移到铸锭台上方时突然滑落,钢水倾泻,冲进车间内5米远的一个房间,造成正在交接班的人全部死亡,另有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66.2万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安全管理概要,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

5、、改造、维修)、使用环节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做好特种设备生产环节的管理和安全监察,是从源头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质量的保证。使用环节是特种设备安全的重点环节,只有抓好使用环节的管理和安全监察,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一、特种设备的选购及安装注意事项 特种设备的选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因此,购买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2项要求:一是必须购买具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资格的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二是特种设备的出厂文件必须齐全,包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

6、文件。,安装特种设备应当注意事项 主要有3项:一是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特种设备安装资格的单位安装特种设备,并督促安装单位书面告知所在地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二是安装过程必须经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并取得安装监督检验合格证书;三是安装验收后安装单位必须将出厂文件和安装资料移交给使用单位。,二、特种设备使用者的八项义务 近年来,我国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情况和国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经验证明,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不仅要抓好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还要抓好使用环节的安全。为此,条例对特种设备的使用者规定了以下八项安全义务:,1、使用登记义务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

7、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2、建档义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记录与设备安全有关的内容。包括:设备类别、名称、技术参数、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施工单位移交的技术档案等。,3、维保义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使用单位应当进行在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自行检查。4、定期报检义务 使用单位应

8、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5、超期、隐患报废义务 针对私自制造、改造土锅炉屡禁不止的现象,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6、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使用单位应当对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

9、作。,7、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特别义务(1)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2)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3)将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游客注意的显著位置;(4)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熟悉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相关安全知识;全面负责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应当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督促、检查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工作;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营救装备和急救物品。8、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义务,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

10、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一)使用管理的总体要求(二)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使用登记管理(四)安全技术档案(五)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六)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一)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总体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管理形式各有不同。根据国家对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要求并总结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管理经验,认为

11、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工作的要点可总结为“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正确使用、精心维保”。,十七字要点,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工作要点,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正确使用,精心维保,1、三落实:落实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责任人员;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2、两有证 特种设备凭证使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国家统一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实施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0号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共分11大类36项),3、一检验 特种设

12、备定期检验是国家对特种设备实施的法定的强制性依法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4、正确使用 正确确定使用条件,加强使用过程中技术要素的控制,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转;合理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合理选用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灵敏可靠;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5、精心维保 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时限要求,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或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单位)检查和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做好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做好记录。,(二)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特种

13、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设立特种设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各级岗位安全责任制。2、基本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特种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登记、备件管理、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技术档案管理和统计报告等制度。

14、3、使用过程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检查、维护保养、检验、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维修改造、事故报告、接受国家安全监察等制度。4、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工艺操作规程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管理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四)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

15、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五)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六)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是国家对特种设备实施的法定的强制性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1、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2、主动与有关检验单位落实检验时间和检验有关的工作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