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介绍及论文撰写技巧06.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3630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志介绍及论文撰写技巧0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杂志介绍及论文撰写技巧0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杂志介绍及论文撰写技巧0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杂志介绍及论文撰写技巧0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杂志介绍及论文撰写技巧0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杂志介绍及论文撰写技巧0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志介绍及论文撰写技巧06.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科技论文撰写技巧及注意事项,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吕相征,杂志概况,3,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预防医学刊物 1953年创刊 内容 涉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临床流行病学、地方病、环境卫生学、食品卫生学、劳动卫 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各个 领域。,代表我国预防医学科学的最高水平,影响因子:2007和2008年公布的分别为0.947、1.079他引率:分别为0.95、0.93。在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类综合性科技期刊中排名第一 2008年起改为月刊,医学索引(Medline)化学文摘(CA)生物文摘(BA)俄罗斯文摘杂志世界译文索引国内各大著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被检索系统收录情况,6,2001

2、年“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2001、2002年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三等奖;2002年中国科协择优扶持基础和高新科技期刊 经费资助;20062008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C类)。2007年中国百杰学术期刊2007年科协组织期刊审读,本刊被通报表扬为“内容和质量较好的期刊(最佳级别)”2008年科技部精品科技期刊,屡获殊荣,编委会及编辑部情况,编委会:121名国内一流专家;总编辑陈君石院士,打假,中华预防医学网,撰写论文讲故事,要求简明,贴切,醒目,要高度概括文章的主题。一般中文文题不超过20个字,英文文题不超过10个实词。尽量少用副题,避免使用系列论文的形式,如“之一”、

3、“之二”等。,题目故事名称,文题内尽可能不用标点符号。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以及药物商品名称等。,不用“研究”或“分析”,大豆异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去卵巢大鼠ABCA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大豆异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去卵巢大鼠ATP结合盒A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主要资料和数据明确的结论不加评论、不进行补充解释独立性和自明性,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不阅读全文,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举例:目的,评价针对男男性接触人群的艾滋病社区干预项目开展2年后的效果。,为提供依据,在7个省18个城市中开展男男性接触人群的综合干预,基线调查

4、于2006年9月进行,通过滚雪球法共抽取5178名调查对象,终末调查于2008年5月进行,通过滚雪球法或同伴推动抽样(RDS)法在18个城市抽取5460名调查对象。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和接受干预状况;同时抽取5 ml静脉血,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评价干预效果。,【摘要】举例:方法,【摘要】举例:结果,2008年与2006年相比,调查对象艾滋病知晓率从76.0%(3933/5178)上升到90.5%(4943/5460)(2=451.786,P0.01);最近6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28.2%(1163/41

5、18)上升到44.5%(2114/4753)(2=264.606,P0.01);做过HIV抗体检测的比例从18.8%(973/5170)提高到39.1%(2136/5454)(2=530.181,P0.01);HIV感染率从2.3%(118/5178)上升到5.0%(271/5427)(2=47.613,P0.01)。,【摘要】举例:结论,针对男男性接触者社区干预项目促进了该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性行为采用。,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相互呼应、逻辑关系明确,吸引人、容易让人读懂的故事,避免,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氧化应激大鼠肝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核磁共振谱仪检测氧化应激及槲皮素预处理后大鼠肝

6、细胞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最显著的变化包括:(1)槲皮素和槲皮素+H2O2组二甲胺含量明显增加;(2)H2O2、槲皮素和槲皮素+H2O2组乙酸含量明显增加,丙酮酸含量明显减少。其次的变化包括:(1)槲皮素组乳酸减少,谷胺酰胺增加;(2)H2O2组乳酸、牛磺酸增加,组氨酸减少;(3)槲皮素+H2O2组乳酸、牛磺酸和谷胺酰胺增加,组氨酸减少。结论 槲皮素可增加氧化应激大鼠肝细胞二甲胺、乙酸、乳酸、牛磺酸的生成量,增加对丙酮酸、组氨酸的利用,减少肝细胞对谷胺酰胺的摄取或增加肝细胞对其的合成。,前言,为什么研究目的和意义言简意赅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言,熟知的、教科书上的基本理论、

7、实验方法和长篇累牍地追溯历史、罗列文献不适当的自我评价“国内外首创”、“文献末见报道”,前言:错误举例,植物甾醇(phytosterol or plant sterol)是近年来认识到的一种新的功效成分,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性食物中。国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证明,摄入较多的植物甾醇与人群许多慢性病的发生率较低有关,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癌症、良性前列腺肥大等1,其中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的功能已经被许多国家认可并可以作为健康声称来使用。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已经允许将植物甾醇作为新资源成分,添加到色拉、奶酪等产品中,作为降低胆固醇食品2-4,我国目前也已经有了添加植物甾醇的保健食

8、品。文献报道植物甾醇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坚果、谷类等食物中,不同的植物食物中植物甾醇含量可以从几个毫克到上千个毫克不等。而我国植物性食物资源分布较广,膳食结构南北差异很大,仅从植物油来说,南方以菜籽油为主,而北方以豆油和花生油为主,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总含量是花生油的两倍以上,谷类食物中的面粉和稻米中植物甾醇含量差别也很大,因此膳食结构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我国居民植物甾醇的摄入量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我国不同膳食模式下,不同地区居民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量情况如何,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首先选取了北京市、安徽合肥市、新疆乌鲁木齐市三个城市,对当地50岁以上、居住5年以上的妇女进行膳食调查,并采集当地居民消费

9、量大、有代表性的植物食物进行植物甾醇含量和分布的测定,从而计算我国不同地区老年妇女日常膳食中植物甾醇的摄入量情况;同时,在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收集受试者空腹血液,测定TC、TG、HDL-C、LDL-C、血糖等的含量,探讨不同植物甾醇摄入水平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为今后科学指导居民膳食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植物甾醇在保健食品中的合理添加和应用提供参考。,我国长寿地区8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翟屹 殷召雪 徐建伟 曾毅 柳玉芝 施小明,21世纪的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0 95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10、8.3。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13益明显,80岁以上老年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在老年人中,贫血是一种患病率很高的疾病。老年贫血不但影响健康,还会加重原有疾病症状,并可导致新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贫血是老龄化趋势下应该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对长寿地区的中老年人群,特别是高龄老人的贫血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前言:正确举例,材料与方法,研究的对象材料和采取的方法,此段描述得是否全面、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结果”段的可信度;直接影响到是否能使读者清楚地了解研究工作的对象

11、和过程,以便理解和评价研究的结果;也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即旁人能够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出同样的结果。,主要仪器和试剂标明厂家注意缩写的用法,悬浮芯片系统(美国Bio-Rad公司);编码微球(美国Bio-Rad公司);Nano-drop分光光度计(美国Thermo公司);PCR buffer、DNA 聚合酶购自宝生物公司;链亲和素-藻红蛋白(Streptavidin-phycoerythin,SA-PE)购自美国Molecular Probe公司;2-(n-吗啉代)乙磺酸(2-N-Morpholinoehtnaesulofnic acid,MES)、TWEEN 20、肌酰胺、氯化四

12、甲铵(temtrameihyl-ammdnium chloride,TMAC)购自美国Sigma公司;碳化二亚胺(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clirmide hyddrocloride,EDC)购自美国Pierce Biotechnology公司。,明确抽样随机方法,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多阶段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于2010年6月首先选取北京、上海、成都、广州4个城市,将各城市分为城区和农村两层,各城市内抽取1个城区和1个农村,再从抽取的城区和农村中各抽取2个街道(或镇),从抽取的街道

13、(或镇)中再抽取2个居(村)委会。选取18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分成18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4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抽取12名,男女各6名,共1483名。,举例,统计学方法描述要正确举例说明,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出生体重组男女性别构成比比较采用2检验;早期体重SDS改变程度在不同出生体重组的人数分布比较采用2检验;不同出生体重组早期体重SDS增长值0.67 SDS与早期体重SDS增长值0.67 SDS的人数构成比的比较采用2检验;不同出生体重和早期体重SDS改变程度分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表示差

14、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这是科技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核心部分所谓首创性,所谓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所谓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要与方法部分相呼应,避免,简单地罗列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既不加以归纳,也不进行统计学处理(有时却在讨论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的表示方式(均数和中位数)和标化文字与图(线条图)、表的内容重复,图与表的内容重复。,叙述原则,摘要结果中所有数据要能明确在正文结果中能找到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表达清楚的就不用图、表来表达凡是用表能够一目了然表示的就不用图,表1 不同调查对象对每天最少饮水1200 ml的知晓情况,表1 不同调查对象对每天最少饮水1

15、200 ml的知晓情况,注:括号外数值为人数(名),括号内数值为构成比(%),常见的错误,数据与文内不一;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百分率、百分比计算不精确,小数保留位数不一致;简称、缩写词不规范或对不常用的、不为大家所熟知的简称、缩写(包括中文、英文)不加注说明全称或中文意思。,图,避免,表1 熟肉制品不同储存时间沙门菌的致病概率,讨论,阐述本文研究的原理和机制本文材料与方法的特点优越性与不足分析本文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学说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新观点、新假设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和展望,避免,扣不住论文的主题,洋洋大篇,有时生述一遍前面部分已叙述的方法和结果等;有时过度地复习文献,罗

16、列一大堆并行不悖的年代久远的甚至是内容重复的文献材料,对本文的要点反而几句话带过。,3 讨论3.1 我国高龄产妇长期趋势分析我国是人口大国,任何人口因素问题都会影响到我国的总体发展问题。高龄产妇构成比增长趋势也将带来众多社会经济医疗卫生问题,直接影响到妇女,儿童的健康,文献报道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发生率与孕母年龄正相关:孕母年龄1529岁为其发生率为1/1500;3034岁为1/800;3539岁为1/270;4044岁为1/100;大于45岁为1/506。瑞典报道:35岁以上初产妇占所有初产妇的比例在1973年为6%,而到2003年则上升到19%7,8。美国研究显示:1991-2002年,35-

17、39岁初产妇增长比例为36%,40-44岁初产妇增长比例为70%9,10。我国十二年高龄产妇的增长比例为189%,高于美国增长比例。欧洲国家1980-1993年初产妇平均年龄由27.5岁增长到28.6岁。加拿大初产妇年龄有由1995年的28.8岁上升到2003年的29.6岁11。英国的威尔士和英格兰平均生育年龄由1974年的26.4岁上升到2002年的29.3岁12。可见世界多数国家都存在高龄产妇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2007年高龄产妇构成比为8.56%,低于瑞典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我国增长的幅度较大。本研究运用二次方模型对我国高龄产妇构成比的预测显示:如果高龄产妇按照近十二年的变化继续发展下去

18、,则由2007年的8.56%增长到2010年的12.18%,将达到2003年的瑞典水平。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2003年3539岁、4044岁、4549岁高龄妇女的生育率分别为8.65、1.77和0.56;到2007年则分别增长到20.41、6.70和5.19。高龄产妇生育率的升高是高龄产妇占总产妇构成比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再婚后生育是高龄产妇增长的另一个原因。2008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我国的离婚对数在不断增加。1995年为105.5 万对,在2000年121.3万对;2005年178.5 万对。离婚对数增加的同时,再婚人数也处于日渐攀升中:1999 年为100.5 万人,到20

19、05年增加到163.1 万人13。社会压力增大,受教育年限增加是导致高龄产妇增加的又一个原因。我国现行的教育机制通常是完成大专为14年,大学本科以上的16年。我国平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在不断增加:1996年为24.7人,1999年32.8人,2002年70.3人,2005年161.3人 到2007年192.4人12。妊娠分娩在人们追求教育和工作的同时被延后。计划生育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与高龄产妇增加有关。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最大特点是实行因地区、因城乡、因民族不同而有所变通的人口控制政策,即城市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夫妇可生育一个以上的孩子;少数民族夫妇可生育比汉族夫妇更多的孩子。在农村、群

20、众生育意愿仍然较强,生育水平仍然较高。申请生育第二胎手续要求再生育的夫妇,生育间隔必须4周年以上,这就导致了二胎时高龄产妇的发生。这些成为农村高龄产妇比例升高的主要原因。3.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及城乡高龄产妇构成比趋势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高龄产妇构成比均显示出逐年增长趋势,与全国变化趋势相一致。1996年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高龄产妇构成比分别为6.21%、5.50%、4.92%。其中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偏低。主要原因可能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应的接受教育机会不同,文化素质水平不同,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关。中国西部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西部青年早婚比例

21、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20-29岁的西部女性青年已婚比例高于全国14。西部地区高龄产妇构成比低于东中部地区有关。东部和中部高龄产妇构成比农村高于城市,与全国相同。西部地区则是城市高于农村。路平等报道1999年西部住院分娩率仅28.3%,而县及以上医院住院分娩率仅有14.6%,其中贵州、甘肃、新疆等省份乡医院的住院分娩率高于县及以上医院的住院分娩率。在未住院者中因费用、路途原因几乎各占一半15。可见西部农村地区产妇在县及以上医院的住院分娩率低。谢红等报道的2002年我国西部42个项目县分娩地点的统计分析显示,县及以上医院仅占22.9%,而在家中,乡卫生院等地分娩者仍占很大比例16。可以说西部农村

22、产妇绝大多数不到县及以上医院进行分娩。西部五省份年龄组别在2O30岁组的住院分娩率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15。即高龄产妇住院分娩率低于适龄产妇。加之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原因,影响了西部农村高龄产妇的住院分娩。这些因素可能与西部农村高龄产妇构成比低于城市构成比有关。由于本研究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所收集的数据来源于县级及以上的医院,也可能存在孕产妇对医院的选择性偏倚有关。3.3 小结本研究显示我国高龄产妇构成比呈不断增长趋势,对我国高龄产妇不断增长的现状以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要加强关注。寻找可能的干预措施减缓高龄产妇的发生,尽量避免高龄妊娠。由高龄妊娠所致的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应加强高龄孕产妇的孕产期

23、的保健工作。因此,加强对高龄孕产妇构成比变化趋势的把握和干预,对进一步做好妇女卫生保健工作将起到很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志谢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领导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项目,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及监测医院的参与。,洋洋洒洒近2000字,许多文献陈旧,讨论漫无边际,避免,将材料与方法、结果段的内容放入讨论中,而前面甚至一点未提到。出现图表罗列现象不加分析,有的甚至只列出文献上各种不同的结果和结论,没有作者的看法和分析。结论夸大,不恰如其分,诸如“国内先进水平”、“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空白”等等,志谢,对本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有过实质性贡献或帮助,但尚不足以列为著者的组织和

24、个人,应在文后志谢通常,志谢对象包括研究基金提供者、研究工作操作者、资料收集者统计学处理者、图片资料提供者等,避免,一是对确有重要帮助者不予志谢,甚至对曾向其学习尚未发表的研究设计和方法者也一点不提,这就有“剽窃”之嫌;另一是对仅读过文稿而未提出实质性建议,甚至不赞同本文的著名专家、教授,也一一列名志谢,这就有“攀龙”之嫌。,志谢,本单位领导人审阅文稿,一般不必志谢。所有志谢必须征得被谢者的正式同意。,参考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与本文有关的最新的正式发表的文献。引用年代较久的文献,一般是经典的或作者就某个结论与之进行学术争鸣和讨论的文献。引文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应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应注意引用国内的文献,使读者了解国内的有关进展,且易于查找。,注意事项,不可大量引用国外文献,而对国内同类文献只字不提。有的作者甚至说某研究国外已有报道(或少有报道),国内未见报道。其实,国内也有了报道,有的甚至是国外未及的创新性报道,只是作者未阅读到或根本没有查索过国内文献而已。参考文献应选主要的,近5年内的,特别是近2年内的。,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本刊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