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与机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与机构.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各位学员,高级讲师 张理中,中原油田培训中心,0393-4816359,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与机构,第一讲 安全生产管理总论第二讲 职工伤亡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第三讲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第四讲 企业安全经济分析第五讲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二、安全活动的基本特性三、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四、安全生产管理原则五、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六、安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作用,第一讲 安全生产管理总论,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1.安全 A、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引起设备或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条件。B、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2.安全生产 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
2、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的一种活动。,3.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就是生产经营单位的经营者、生产管理者,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活动。4.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指国家、企业与车间在生产建设中围绕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为搞好安全生产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5.安全生产目的 就是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企业文明生产的良好形象。,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二
3、、安全活动的基本特性,1.避免事故或危害有限性 A.事故或危害事件虽可避免,但不能绝对避免;B.事故或危害事件的不良作用,后果及影响可能避免,但不能绝对避免。2.安全的相对性,二、安全活动的基本特性,3.安全的极端性 事故或危害事件具有如下特点 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趋向零),而后果却十分严重;B.危害事件的作用强度很小,但危害涉及的范围却很大。安全性与危害性具有互补关系,当安全性 趋于极大值时,危险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 然。人类活动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 获得最大的安全。,三、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时代意义(二)“安全第一”的内涵 1.思想认识上:安全
4、高于其它工作 2.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它部门 3.资金安全上:安全重于其它工作所需资金 4.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先于其它知识的培训 5.检查考评上:安全检查评比先于其它考核工作,(三)“预防为主”的内涵 1.变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 2.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 3.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 4.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 5.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三、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四、安全生产管理原则,(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二)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三)“三同时”原则即: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四)“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5、;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查处不落实不放过。,四、安全生产管理原则,五、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一)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 1.国家安全管理体制 主管部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 管理体制:政府统一管理;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监督支持。,五、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二)政府安全监管体制 1.监管体制: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 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专项监管相结 合;2.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国家安全管 理总局;3.专项监管公安部、交通部、质检 局等相关部门。,五、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五、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的方式 1.安全生产的一般监督
6、 监督范围: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 监督。监督方式:不定期地组织监督执法活动;卫生检查和评定;根据举报进行监督。2.安全生产的专门监督 监督范围:特殊问题。,五、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监督方式:对生产性建设项目的监督;对特种设备的监察;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对严重有害场所的监督。3.事故监督 监督范围:伤亡事故、职业性中毒 事故处理的监督。,一、事故的概念及特性二、事故的特性三、事故分类四、事故报告程序五、事故调查分析六、事故的处理、批复与结案,第二讲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 报告与调查处理,一、事故的概念及特性,1.事故是指人们在实现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中,由不安全的行为
7、动作或不安全的状态所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志相反且事先未能预料的意外事件,它能造成财产损失,生产中断,人员伤亡等。2.事故主要是指伤亡事故、又称伤害。3.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二、事故的特性,1.因果性2.随机性3.潜伏性4.可预见性5.必然性,三、事故分类,1.按伤害程度分类A.轻伤 B.重伤 C.死亡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A.轻伤事故B.重伤事故(没有死亡)C.死亡事故(1-2人)D.重大伤亡事故(3-9人)E.特大伤亡事故(10人以上),3.按事故类别分类A.物体打击 B.车辆伤害 C.共20类4.按受伤性质分类(医学的角度)A.电伤 B.割伤 C
8、.共9大类,5.按加害物体进行分类A.机械:(动力传动装置、起重机加工机械)B.运输:(铁路、船舶、车辆等)C.爆炸:D.电气等12大类,6.按管理因素分类(物质、管理、人为)A.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B.防护、保险、信号等装备缺乏或有缺陷C.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D.光线不足或地点及通风、情况不良E.没有操作规程、制度不健全F.劳动组织不合理,G.对现场工作缺乏指导或指导有错误H.不懂操作技术I.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事故分类的方法和粗细取决于对伤亡事故统计的目的和范围。对于一些事故涉及多个分类标准时,必须从中找出一条最主要的方面,便于为事故分析。,四、事故报告程序,1.事故报告的法律与要
9、求法律:A.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B.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要求:如实、及时、逐级上报,2.事故报告程序要求,3.特大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B.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 损失和初步估计C.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E.事故报告单位,五、事故调查分析(一)目的与任务弄清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防止事故重演。(二)调查组的组建1.根据事故类别确定事故调查组级别2.调查组成员的基本情况3.调查组的职责和权限,(三)事故调查程序1.伤员抢救与现场保护2.搜集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A.物证搜集B
10、.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3.证人材料的搜集,4.事故现场摄影5.事故现场图绘制6.事故原因分析A.直接原因:人-机-环B.间接原因,管理失误、设备故障等。7.事故责任分析,8.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基本事实、原因分析、结论意见、责任分析、处理意见、防范措施等。,六、事故的处理、批复与结案,1.事故处理的原则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没有追究不放过,2.事故的处理(国务院75号令)责任落实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主 管部门;人为因素的责任行政处分或追究 刑事责任处理;事故的结案时间要求:90天、不得超 过180天等。特大事故不超过1
11、20天。,注意事项A.分清责任B.以教育为主C.要注意管理者应当承担的责任3.事故的审批结案审批结案的原则:依事故的性质分级审批 结案。结案后要将事故材料人员归档。,一、事故应急预案概述 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第三讲 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的编写,一、事故应急预案概述,(一)定义:根据ILO重大工业事故预 防规程,应急预案的定义是:基于在某一处发现的潜在事故 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所形成的一 个正式书面计划,该计划描述了 在现场和场外如何处理事故及其 影响。,一、事故应急预案概述,(二)目的:使任何可能引起的紧急情况不扩 大,并尽可能地排除;减少紧急事件对人、财产和环境 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一、事
12、故应急预案概述,(三)依据: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依据 是风险评估结果,即:事故类型:如容器爆炸、安全阀失 灵、火灾等;物质特性:有毒、易燃、热辐射、爆炸等;物质规模及作用方式:扩散的计 算;评估等级,一、事故应急预案概述,(四)理论基础 法律依据:A.安全生产法 B.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 规定 认识论:隐患险于明火;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一、事故应急预案概述,方法论:防范胜于救灾;先其未然谓之防(防为上);发而止之谓其救(救次之);行而责之谓之戒(戒为下)。,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预案制定的依据危险评 估即事故后果分析 内容包括:A.潜在事故的描述;B.泄漏物质数量的预测;C.泄
13、漏物质扩散的计算;D.有害效应的评估。,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二)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机构;(2)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 机构;(3)相关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 责和分工;(4)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 估;(5)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 情况;,(二)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6)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7)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措 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 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等;(8)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 助;(9)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经费 保障;(10)应急救援预案的其他内容。,(三)应急控制(指挥)中心的建设,应急控制中
14、心是实施应急体系的核心部分,其建设至关重要,其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足够的内外线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危险物质数据库:危险物质名称、数 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和设 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 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风速、风向和气温等测量仪器;个人防护和其他救护设备;厂内职工名单表;关键岗位人员的住址和联系方式;现场其他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 者等;地方政府和紧急服务机构地址和联系 方式;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4.现场应急计划的注意事项 每一个危险设施都应有一个现场应急 计划;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制定并实施;企业负责人应确保应急所需的各种资 源(人、
15、财、物)及时到位;,企业负责人应与紧急服务机构共同评 估,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执行这 个计划;应急计划要定期演习;确保现场人员和应急服务机构都知 道;根据内外情况的变化,应急计划要进 行评估和修改。,5.报警和信息传递 企业管理部门应将任何突发事故或紧 急状态迅速通知给所有有关工人和非 现场人员,并做出安排;企业管理部门应将报警步骤通知所有 工人以确保能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势 态发展;企业管理部门应根据设施规模考虑紧 急报警系统的需求;,应在多处安装报警系统,并达到一定的数 量,这样报警系统才能有效工作;在噪声较高的地方,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安 装显示性报警装置以提醒作业人员;在工作场所警报响起
16、来时,为能尽快通知应 急服务机构,企业管理部门应保证有一个可 靠的通讯系统。,设立与应急中心通讯的联系点;在现场主要管理者到来之前担当起其 责任;若有要求,应给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 议和信息。,6.关键岗位的确定和责任划分 现场事件管理者应做到如下几点:评估事件的规模(为内部和外部应急 机构);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减 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消防队到来之前,不要直接参与救护 和灭火活动;安排寻找受伤者;安排非重要工人撤离到集中地带。,现场主要管理者的责任如下: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 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 划;在受影响以外的地方,尝试进行设施的直接 操作控制;
17、继续复查和评估事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决 定事情可能的发展过程;指导设施的部分停车,并与现场事件管理者 和关键工人配合,指挥这些设施的现场撤 离;,确保任何伤害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消防人员、地方当局和政府监察员取得联系;在设施内实施交通管制;对保持紧急情况的记录做出安排;给新闻媒介发送有权威的信息;在紧急状态结束之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当应急计划确定其他由工人承担的主要任务时(如急救人员、大气监测人员、照顾受伤人员),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这些工人知道他们准确的任务。,7.现场措施 现场应急预案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以减少伤害。企业管理部门应在应急预案中
18、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在现场能采取合适的措施和决定。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在应急计划中怎样进行下列各方面的工作:,非相关工人可沿着具有清晰标志的撤 离路线到达预先指定的集合点;指定某人记录所有到达集合点的工 人,并将此信息告之应急控制中心;指定控制中心某人核对与事故有关的 那些人到达集合点的名单,然后再核 对那些被认为是在现场的人员名单;由于节日、生病和当时现场人员的变 化,需根据不在 现场人的情况,更新,应急控制中心所掌握的名单;安排对工人进行记录,包括其姓名、地址,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并定期 更新;在紧急状态的关键时期,授权披露有 关信息,并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 为该信息的唯一出处;在紧急状
19、态结束后,恢复步骤中应包 括对再次进入事故现场的指导。,8.规划关闭设施程序 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对于复杂设施的应急 预案,充分考虑他们不同部分的内部关系,当需要时,停车可依次进行。9.应急程序演习 一旦应急预案被确定下来,企业管理部门 应确保让所有工人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 人员都知道。企业管理部门应对应急预案 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应包括在事故期间通 讯系统是否能运作和撤离步骤两部分。,10.预案评估与修订 11.先进应急反应预案有关的实例 12.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地方,一、安全经济学的定义二、安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四、安全经济投入的最优化原则五、确定合理的安全投资结构七、安全投资分析常用概念,第四
20、讲 企业安全经济分析,第四讲 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一、安全经济学的定义安全经济是研究安全的经济(利益、投资、效益)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分析:(1)对象: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2)目的:实现人、技术、环境三者的最佳安全效益;(3)目标: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的安全活动来实现安全经济学的目标。,二、安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安全实现与经济效果对立统一的关系。三、安全具有的两大效益功能A.减损功能;B.本质增益。,四、安全经济投入的最优化原则,1.安全经济投入最低消耗原则。安全的经济消耗:事故损失+安全成本。最优化的目标就是使经济消耗的
21、负担总量最小。2.安全投资最大效益法。即安全的投资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如果投入小、损失大、综合效益差;但是虽然损失很小,但安全成本太高、综合效益也差。只有在投资处在一个最佳范围内,即,效益成本之比处在最佳状态时,保持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培训信息,四、安全经济投入的最优化原则,3.最佳安全投资方案预防费用与事故费用之和为最小;预防费用大于等于事故费用,而此时企业的安全等级是相当好的。,五、确定合理的安全投资结构,(一)投资比例目标:适当加大投资力度,逐步使安全生产投资达到GDP的1.5%;(二)改善投资结构:1.安全措施费用与个人防护用品费用的结构比例由2:1过渡到1:1;2.安全技
22、术的投入与工业卫生投入要逐步转向强化安全卫生的投入;3.加强安全投入的资金管理;4.建立安全生产措施费用的保障机制。,六、事故经济损失分析,(一)事故损失的有关概念:事故损失:指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物质或财产的毁坏、时间的损失、环境的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当时的、直接的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六、事故经济损失分析,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六、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23、二)事故经济损失分析的目的:对事故和灾害中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以及人的生命、健康、工效、商誉等非价值因素给以相对合理和明确的判断。,六、事故经济损失分析,(三)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1.事故总损失的计算:事故总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事故直、间接非经济损失。2.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常用“事故损失间直倍比系数”来计算。世界上对于倍比系数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常用的间直倍比系数是1:4,即直接经济损失4=间接经济损失。,(三)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3.事故损失与GDP的关系计算:一般直接采用研究结论。4.人员伤残事故的价值估算方法:常用“伤害分级比例系数法”。5.生命的价值估算人力资本法
24、,其次还有:生命绝对值法、支付意愿法、保险金额法等。,七、安全投资分析常用概念,1.按投资的作用划分:预防性投资:包括安全措施费、防护用品费、保健费、安全奖金等超前预防性投入;控制性投资:包括事故营救、职业病诊治、设备(或设施)修复等。,七、安全投资分析常用概念,2.按投资的时序划分:事前投资,指在事故发生前所进行的安全投入;事中投资,指事故发生中的安全消费,如事故或灾害抢险、伤亡营救等事故发生中的投入费用;事后投资,指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赔偿、治疗、修复等费用。,七、安全投资分析常用概念,3.按安全工作的专业类型划分:包括安全技术投资;工业卫生技术投资;辅助设施投资;宣传教育投资(含奖励金费)
25、;防护用品投资;职业病诊治费;保健投资;事故处理费用;修复投资等。,八、事故赔偿,(一)赔偿的作用:1.对事故责任者的一种惩罚,起到预防教育作用;2.对受害者是一种补偿,缓解矛盾。(二)赔偿方式:1.工伤事故伤残赔偿;2.职业病赔偿;3.事故财产损失赔偿;4.保险手段支付。,八、事故赔偿,(三)赔偿原则:1.无责任补偿原则;2.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3.个人不缴费用原则;4.区别因工和非因工原则;5.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6.集中管理原则。,一、安全文化的内涵二、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安全经济学研三、安全文化的范畴 四、安全文化的功能与意义 五、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六、安全文化建设,第五
26、讲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第五讲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安全文化的内涵 1.文化:文化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物 质的总和。2.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 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 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分析:安全文化的产生过程:安全活动中创造。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3.企业安全文化:它是安全文化的组成 部分,以企业的安全生产为研究领 域,以事故预防为目标。,一、安全文化的内涵,二、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时代的安全文化观念特征行为特征古代安全文化宿命论被动承受型近代安全文化经验论,二、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事后型、亡羊补牢型 现代安全
27、文化 系统论 综合型、人、机、环对策 发展的安全文化 本质论 超前、预防型,二、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启示:1.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2.安全文化的发展方向是面向现代化、新技术、社会和未来;3.目的:为人类的安康生活和安全生产 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人文氛围 和物态环境。,三、安全文化的范畴,1.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A.安全观念文化;B.安全行为文化;C.安全管理文化;D.安全物态文化。,三、安全文化的范畴,2.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A.法人代表或企业决策者;B.企业生产的各级领导;C.安全专职人员;D.企业员工;E.职工家属。3.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A.企业外部社会领域的安全文化;B.企业
28、内部领域的安全文化。,四、安全文化的功能与意义,(一)功能:A.影响作用;B.激励作用;C.约束作用;D.导向作用。(二)意义:A.人因认识的加深;B.要求全社会全民的参与;C.安全教育更具系统性、全面性。五、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六、安全文化建设,1.警示活动 A.事故告示活动 B.事故报告会 C.事故祭日活动 2.演习活动 A.火险应急训练 B.灭火技能演习 C.火灾逃生演习 D.爆炸应急技能演习 E.泄漏应急技能演习,六、安全文化建设,3.宣传活动 A.开年安全“三个第一”:第一个文件是“安全文号”;第一个大会是“安全大会”;第一项工作是“安全1号文件的宣传月活动”。B.安全标志建设 C.安全宣传墙报,六、安全文化建设,4.安全教育活动 A.安全三级教育模式 B.特种作业培训 C.全员安全教育 D.家属安全教育 E.班组读报活动 F.管理人员资格认证,六、安全文化建设,5.安全文艺活动 A.安全知识竞赛 B.安全演讲比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