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李世民征战图.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4860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王李世民征战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秦王李世民征战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秦王李世民征战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秦王李世民征战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秦王李世民征战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王李世民征战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王李世民征战图.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秦王李世民征战图,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连建平,导 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表明了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汉高祖巩固政权,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课堂设问,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

2、,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西汉前期形势图,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汉高祖巩固政权,2.汉景帝平息叛乱,课堂设问,汉惠帝以后,诸侯王羽翼日渐丰满,国势日盛,逐渐尾大不掉,“不听天子诏”,觊觎帝位。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开始发动叛乱,对中央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西汉的有识之士是怎样做的呢?,贾 谊,“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于天子”。治

3、安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晁错削藩策,汉景帝刘启,太尉周亚夫,景帝平叛,景帝决心平叛,命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率军,以轻兵断绝叛军粮道,三个月后平定叛乱。,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汉高祖巩固政权,2.汉景帝平息叛乱,3.汉武帝加强皇权,课堂设问一,汉武帝即位后为强化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建立中朝,皇 帝,九 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实行推恩令,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课堂设问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0页的最后一段小字,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削藩策及“推

4、恩令”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之处?,目的都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 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刘彻,主父偃,课堂设问三,汉武帝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过度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即位的皇帝大多幼小昏弱,“代行天威”的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形成,唐玄宗李隆基,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

5、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官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长恨歌,课堂设问一,盛唐时期出现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唐玄宗在统治后期只图享乐,不理朝政,任由奸相当权,结果导致“安史之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课堂设问二,“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了哪些严重影响?,尽管唐朝大将郭子仪、李光弼最后平定了叛乱,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唐朝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的统一局面破坏

6、了,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形成,2.周世宗改革及其意义,课堂设问一,五代十国是哪五代?哪十国?,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十国: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课堂设问二,周世宗改革的意义是什么?,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更加痛苦。至五代后期,周世宗进行改革,南征北战,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后周世宗,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等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仍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课堂设问三,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

7、宋太祖黄袍加身处及系马的老槐树。,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杯酒释兵权,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课堂设问一,赵匡胤即皇帝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在中央:,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在地方:,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任知州,财赋运京师。,宰相,皇帝,(三司),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杯酒释兵权,3.“三冗”积重难返,

8、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课堂设问二,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与历朝开国之初“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课堂设问三,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既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又避免了因削夺兵权而可能引起的武装反抗。同时,还不会背上杀功臣的骂名。宋太祖的和平夺权要比历

9、代帝王杀功臣的做法高明得多。,试分析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各有何特点?利弊如何?,课堂设问四,汉武帝通过在中央设立“中朝”制度,削弱和遏制相权;在地方上,采取推恩子弟、削弱王国和酎金夺爵等办法,解决诸侯王国的尾大不掉问题。同时设立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郡国的监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但权力的过分集中,导致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的专权。,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中央、地方机构的权限大大分化,使所有权力集中于中央和皇帝。至此,基本解决了历史上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争权的问题。但也导致地方毫无独立性可言,中央权力则极端集中的后果。最终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积

10、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斗争经历了汉、唐、宋上千年时间方告一段落。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除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外,还突出体现在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中枢权力体系的调整与完善上。这是我们下一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学总结,1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其目的是()A确立“天下一家”的格局 B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C消灭异姓诸侯王和功臣 D效法西周,广建诸侯,课堂练习,2晁错的削藩策与主父偃建议实行的“推恩 令”在关于削减封国实力的论述方面()A方式不同 B目的不同 C本质不同 D完全相同,B,A,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A限制诸侯国的权力 B分割王国封

11、地 C剥夺诸侯王的封国 D加强中央集权,4西汉的中枢决策机构是()A三公九卿 B枢密院 C中朝 D尚书令,B,C,5汉武帝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不包 括()A派兵平叛 B建立中朝 C设置刺史 D酎金夺爵,A,6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无关 的是()A“七国之乱”B外戚、宦官专权 C“安史之乱”D“杯酒释兵权”,7五代十国后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客 观原因是()A国家较小,便于发展 B统治者劝课农桑,重视经济发展 C南方局势相对稳定 D积极进行了改革,C,C,8宋朝时期,相互牵制的中央机构是()宰相枢密院三衙 三司 知州 通判 A B C D,D,9历代封建王朝在地方设官的指

12、导思想是()A辅佐中央管制地方 B分割地方权力,使其相互制约 C加强对地方的监控 D便于中央各部对地方的管理,B,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朱弁曲洧旧闻 回答:根据材料一,朱熹所说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材料二反映的是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的什么重要措施?,是因为北宋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引起的。一是将禁军的统领机构一分为三,号称“三衙”,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二是设枢密院,有发兵权而不掌兵;三衙掌兵而无发兵

13、权,使之互相牵制。三是中央禁军由精锐骁勇者组成,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地方,而地方军队则人员装备都较差。四是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11结合北宋建立前后的有关史实,分析北宋初 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及其措施的特点。,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要克服这种局面就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建立时,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为巩固统治,扩大自己的势力,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为防止“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类似事件的再发生,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是从皇帝直接控制军权入手,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在中央通过分权达到集权的目的。具体特点是:通过比较温和的手段解除大将兵权,削弱节度使的实权;从兵制和兵权的改革入手,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极力削弱地方力量,加强中央政府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