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弯曲内力.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5150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弯曲内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五弯曲内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五弯曲内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五弯曲内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五弯曲内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弯曲内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弯曲内力.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弯曲内力,5.1 对称弯曲,5.2 剪力与弯矩,5.3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剪力图 弯矩图,5.4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关系,5.5 刚架的弯曲内力,5.1 对称弯曲,一、工程实例,1、受力特点,横向外力作用在与杆件的纵向对称面(形心主惯性平面)内。,2、变形特点,杆件的轴线在纵向对称面内弯曲成一条平面曲线,这种弯曲称为对称弯曲。,二、基本概念,以弯曲为主要变形形式的杆件称为梁。,思考?,2、可活动的铰支座,1、固定铰支座,3、固定端,三、支座分类,限制沿支承面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动。,限制杆件沿垂直于支承面方向的移动。,限制杆件沿支承面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动和绕固定端点的转动。,

2、四、载荷分类,1、集中载荷载荷的作用范围远小于杆件轴向尺寸。,2、分布载荷沿轴向连续分布在杆件上的载荷,常用q表示单位长 度上的载荷,称为载荷集度.如风力,静水压力,重力.,3、集中力偶M(Nm),一般由力系简化可得,如圆锥齿轮。,特例:均布载荷,线性分布载荷,如水对坝的压力,轴线:杆件横截面形心的连线。,用轴线代替实际杆件,五、梁的计算简图,静定平衡梁的支反力数目与平衡方程式的数目相同则为静定梁.,1、简支梁 一端为固定铰支座一端为活动铰支座。,2、外伸梁 一端或两端向外伸出的简支梁。,注:组合梁,由上述三种简单静定梁彼此铰接而成。,3、悬臂梁 一端固定支座一端自由。,六、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3、注:弯矩和扭矩的比较共同点:力偶矩不同点:作用面和所绕的轴不同;作用不同,抵抗扭转还是弯曲.,一、梁的内力的引入,例:悬臂梁截面内的内力,Fs(x),剪力Fs(x):抵抗剪切作用的内力,是与横截面相切的分布内力系的合力.,弯矩M(x):抵抗弯曲作用的矩,是与横截面垂直的分布内力系的合力偶矩.,M(x),5.2 剪力和弯矩,(梁截面上的两内力,由截面法求解),步骤:,(1)先求约束反力FAy、FB;,(2)由截面法求横截面上的内力;,(如:求 m m 截面的内力),二、梁的内力计算,1.剪力:,2.弯矩:,左上右下为正,左顺右逆(上凹下凸)为正,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按截面处的梁微段的变形规定

4、,+,+,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应用,1.剪力,绕梁微段顺时针转动的 剪力FS为正,反之为负。,左侧梁截面:向下的FS为正,向上的FS 为负;,右侧梁截面:向上的FS 为正,向下的FS 为负。,2.弯矩,使梁微段发生上凹下凸变形 的弯矩 M 为正,反之为负。,左侧梁截面:逆时针转向的弯矩M为正 顺时针转向的弯矩M为负,右侧梁截面:顺时针转向的弯矩M为正 逆时针转向的弯矩M为负,解:,(1)先求约束反力,(2)求指定截面Fs和M,22截面:,取左段梁,取右段梁,11截面:,例:图示简支梁,已知:试求指定截面的剪力FS和弯矩M。,11截面:,取左段梁,取右段梁,22截面:,注:,当取截面较多时,可以“

5、总结规律,加以提炼”。,从FS1=FA-F知:FS 在数值上等于一侧外力的代数和。,由M1=FA x-F(x-a)知:M在数值上等于一侧外力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关键在于确定外力符号。,规律:,横截面上的剪力=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的代数和.,左侧梁:向上的外力取正值,向下取负值,右侧梁:向下的外力取正值,向上取负值,横截面上的弯矩=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对 该截面形心的力矩的代数和,计算剪力和弯矩的规律总结:,外力对剪力的影响:左上右下为正力偶对弯矩的影响:左顺右逆为正外力对弯矩的影响:只要向上的外力便产生正的弯矩。,外力、外力偶对弯曲内力符号的影响,FS,M,左侧,

6、右侧,+,+,+,+,+,-,例:图示外伸梁,试求指定截面的内力。,解:,(1)先求约束反力,(2)求剪力,(3)求弯矩,或,5.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一、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x 表示梁横截面的位置。,二、剪力图与弯矩图,以纵坐标表示剪力(FS)与弯矩(M),横坐标 x 表示梁横截面的位置,得到的剪力和弯矩的变化曲线,称为剪力和弯矩图。,剪力方程,弯矩方程,表示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变化规律的代数方程。,要将剪力图和弯矩图画在梁受力图的正下方,而不要画在其它地方。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梁中内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得到梁中任意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值。有集中载荷(力和力偶)或外力不连续处,

7、则要分段。,作图时请注意:,例1,已知:P、l,求: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FS(x)为一常量,2.绘出剪力图和弯矩图,水平直线,斜直线,例2,解:,1.先求约束反力:,已知:q、l,求:梁的FS图和M图。,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3.画剪力、弯矩图,求弯矩的极值点(抛物线顶点):,斜直线,二次抛物线,例3,画出图示梁的FS 图和M图。,解:,1.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2.画剪力、弯矩图,斜直线,二次抛物线,例4,解:,(1)先求出约束反力:,(2)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CB段:,画出图示梁的FS 图和M图。,AC段:,例5,解:,画

8、出图示梁的FS 图和M图。,(1)先求出约束反力:,(2)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AC段:,CB段:,(3)画出剪力、弯矩图,小 结:,结论:,凡是集中力(包括支反力)作用处,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即为该处集中力的大小;,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图有突变,突变值即为该处集中力偶矩的大小;,剪力图为0次曲线时,弯矩图为1次曲线;剪力图为1次时,弯矩图为2次曲线;,图示外伸梁。q=2kN/m,P=3kN。试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求约束反力;,(2)列剪力和弯矩方程;,AB段:,BC段:,(3)作剪力和弯矩图;,极值点,例6,5.4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关系,图示简支

9、梁,建立如图坐标系。,约定:,分布力q向上为正,向下为负。,由梁的微段平衡,,一、微分关系的导出,(1)FS图上各点的斜率等于梁上对应位置处的分布载荷集度,(2)M图上各点的斜率等于梁上对应截面上的剪力,(3)由q的正负判断M图的凹凸性。,二、各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1、当 q=0 时,FS=常量,FS 为水平线;M 为斜直线,FS 0时,M图,FS 0时,M图,FS=0时,M图,2、当q=常量(均布载荷),当q0(向上),M图,M图,FS 图,当q0(向下),FS 图,FS为斜直线;M 为二次曲线,三、推论(即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关系),此处 M 取极值,3、若梁的某一截面上,即:弯矩的极值

10、发生在剪力为零的截面上。,记忆:弯矩图的开口方向与q(x)指向一致。,4.集中力P作用处,FS 图突变,突变值等于P值,M 图斜率突变,形成一个转折点,P 向下,FS 图向下突变。,P 向上,FS图向上突变;,5.集中力偶 m 作用处,,FS 无变化;,M 有突变,突变值为m。,从左向右画:,从左向右画:,m顺时针,M图向上突变;,m逆时针,M图向下突变。,6.端部铰链和自由端处,若无集中力偶作用,则 M=0,|FS|=端部的横向外力数值。,例:画出图示外伸梁的 FS、M 图。,解:,(1)先求约束反力;,(2)从左到右作剪力图;,AC段:,水平直线,斜直线,FS 右=3.5kN,CB段:,下

11、斜直线,BD段:,斜直线,A点,FS图向上,B点,FS 右=FS B左+FB=6kN,FS 图向上,(3)从左到右作弯矩图;,AC段:,斜直线,(3)从左到右作弯矩图;,AC段:,C点,M图向下,CB段:,下凹抛物线,由FS 图确定FS=0的截面位置:,BD段:,下凹抛物线,D点为顶点,例:画出图示外伸梁的 FS、M 图。q=20 kN/m,m=20kNm,a=1m,解:,1.先求约束反力:,2.从左到右作剪力图;,CA段:,均布载荷,FS为斜直线;,AD段:,无横向载荷,FS为水平直线,,A截面FS有向上突变,突变值为FA;,DB段:,无横向载荷,FS为水平直线,,3.从左到右作弯矩图,CA

12、段:,向下均布载荷,M为向下凹的抛物线,中间无极值点;,AD段:,无横向载荷,M为向上的斜直线,DB段:,M为向上的斜直线。,D截面有逆时针转向集中力偶m,M 有向下突变,突变值为m;,例,图示组合梁。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求约束反力;,2.绘制剪力图,3.绘制弯矩图,m,m,5.5 刚架的弯曲内力,一、概念,连结点C 处截面不能发生相对转动,这种节点称为刚节点。,由刚节点联接而成的框架结构称为刚架。,二、刚架的内力计算,(1)由平衡条件可求支反力:,(2)截面法求内力:,刚架的内力:,轴力FN,剪力Fs,弯矩M,拉为正,压为负;,使杆件微段发生顺时针转 动的Fs 为正,反之为负;,画在梁的受压侧。,三、刚架的内力图,FN图,Fs 图,M图,例: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例: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例: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例: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例:图示曲杆,其轴线为圆形,写出其轴力、剪力和弯矩方程式,并作弯矩图。,解:,第五章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