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问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5524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粮食问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世界粮食问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世界粮食问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世界粮食问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世界粮食问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粮食问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粮食问题》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粮食问题,申海元,1.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1.1粮食与食物的区别粮食”与“食物”的内涵是不相同的。(1)“粮食”是指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它杂粮,还包括薯类和豆类。(2)而“食物”的内涵比“粮食”宽泛得多,根据粮农组织的生产年鉴,“食物”包括谷物类,块根和块茎作物类,油料作物类(包括豆类),蔬菜和瓜类,糖料作物类,水果和浆果类,家畜和家禽类,水产品类,等等,共有8大类100多种食物。,不同食物在食物安全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粮食在整个食物安全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多样化的食物在食物安全中也起不可替代的作用。1.2粮食安全及其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 上世纪70年代震惊世界的严重粮食危机,

2、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敲响“Food Security”的警钟,其本意是“食物安全”。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食物安全的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粮食安全的概念所取代。我国将其译为“粮食安全”.,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世界粮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当代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粮食生产、消费和分配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在粮食生产方面,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只生产占世界产量48%的谷物,37%的肉类和23%的奶类。而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发达国家,却生产了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谷物和大多数的肉类和奶类。按人口平均的谷物产量,发达国家

3、约为1,500斤,而发展中国家仅为500斤。,在粮食消费方面,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天其营养量大都低于正常的需要量。据估计,发展中国家大约有45亿人民处于饥饿和严重的营养不良状态,而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粮食,都超过了正常的需要量。过量的、富有胆固醇、饱和脂肪及酪类的饮食类型,造成了广泛流行的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胜病和其他的退化性疾病。,在粮食贸易方面,总的看来,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的粮食出口贸易。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已逐渐由粮食的净出口国,沦为粮食进口国的地位。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这种在粮食生产、消费和分配上的差别,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和社会经济根源。殖民主义政策使许多发

4、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首先为殖民者的利益服务,而不能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的潜力,以致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1.3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小麦 稻谷 玉米,2背景,男孩子们实在馋了,就进丛林抓猴子,他们把抓来的活猴子在炭火上烤着吃,看上去着实令人心痛不忍。,2008年1月25日,海地太子港,一名妇女正在卖泥饼。,3月24日,埃及开罗,示威者高喊着抗议口号,共同分享一块面包。,24日,一名顾客在美国弗吉尼亚州 阿林顿的好市多超市内选购大米。,原因:粮食危机席卷全球,泰国米价再创历史新高,英美等发达国家有店铺采取“非常措施”,限制顾客购买大米及面粉等主要粮食。,2背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5、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大豆价格上涨,玉米价格上涨。今年一季度,国际粮价继续上扬。截至月底,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几年来已上涨,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世界粮食危机此前已在几个发展中小国家引发骚乱,现在这场危机愈演愈烈,连富裕发达的美国也受到波及。美国东岸和西岸多家大型零售商的分店对面粉、米和食用油开始限购,部分消费者也开始囤积五谷杂粮。从菲律宾到埃及,许多国家都因食品问题爆发了骚乱。在西方,损失也许不那么惨重,但影响依然广泛。随着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消费者的钱包越来越瘪,政府正不断受到攻击。,3 粮食安全的两种保障模式,3.1依靠国内粮食供给能力,维持高

6、自给率 3.2增加进口,依赖国际粮食市场来保证国内粮食供给,3.1依靠国内粮食供给能力,维持高自给率,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外汇储备短缺的国家往往选择这一模式。当今世界政治风云莫测,粮食早己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政治武器,卖与不卖之间往往附加政治条件。因此,粮食的自由贸易并不是永远可以信赖的,这就是“粮食的安全观”。,3.2增加进口,依赖国际粮食市场来保证国内粮食供给,但是以往自给自足最能保证粮食安全,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缺乏依据。一个没有粮食比较优势的国家,就没有理由强迫各个地区去追求粮食的自给自足。一些粮食短缺的富裕国家或地区,例如日本、韩国,就是以这种模式来实现粮食安全的。,4粮食安全

7、的一个衡量指标:粮食自给率,4.1粮食自给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2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分析,4.1粮食自给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粮食自给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粮食总生产量(S)占总需求量(D)的百分数【其公式为:a=(S/D)x100%】。与此类似的概念是粮食贸易依存度,即在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缺口靠贸易进口的量占总需求量的百分数(b=1-a)。,多数经济学家认为,b=5%,或者说a=95%,即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b=10%或者a=90%,即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对于农业资源紧缺的国家来说,要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往往需要在粮食生产上有更多的投入。但是,由于国际市场受自然

8、、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和可贸易量不稳定,保持较高的粮食国际市场依存度,意味着粮食的不安全程度提高。,4.2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国粮食自给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国在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享赋条件,除此之外,交通运输条件、国家工业化水平、贸易环境等都对一国的粮食自给率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讲,粮食自给率与粮食安全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也就是说,一国的粮食自给率越高(或贸易依从度越低),粮食经济的风险程度就越低,粮食安全水平也就越高。,4.2.1国内因素国外因素,4.2.1国内因素,国内因素包括粮食增产的科技储备、可以用来生产粮食的耕地数量以及可转换为粮食生产的耕地数量。粮食科技是影响粮

9、食自给能力的重要因素。粮食自给最重要的保障就是要有一定的耕地。一个国家如果能够保持最低限度的耕地面积,也就是保持了粮食的潜在生产能力:通过耕地在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上的可转换性来保证,也就是说一旦粮食预警机制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可以迅速把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耕地转换成粮食生产。,国外因素,国外因素包括国际粮食市场的可购入量、国际粮食的可购入程度、国际政治的缓和程度以及国内农业企业所控制的外国耕地等。如果世界上各个主要的产粮大国,粮食大丰收,世界上粮食储备就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内粮食自给率低点,粮食经济安全也是有保障的。另外在贸易和投资国际一体化的情况下,可以引导我国的大型农业企业采取直接

10、投资的方式,在耕地比较多的地方,直接进行粮食生产,把我国的粮食基地建立在外国。,5.国外粮食自给率确定的经验借鉴,由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不但跟上而且超过了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80年代以来主要国家粮食(谷物)世界粮食市场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由下表可以看出自给率水平的变化情况,在1980-2002年间,世界平均的粮食自给率略有下降,目前稳定在100%左右。这表明,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购买力以及其它阻碍粮食流通的风险因素,全球谷物产量将正好满足消费的需求。,相对来讲,北美、澳洲以及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粮食自给率远远高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其

11、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1996年,美、加、澳、法四国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68%以上,因此从粮食自给率的角度看,这些国家己不存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以及农业资源紧缺,粮食自给率大多都比较低。由于世界各国国情不同,粮食生产及消费呈现出三种类型:5.1 自给有余型5.2 自给自足型5.3 国外供给型,5.1自给有余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均属此类国家。这些国家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多,粮食供给能力强,出现粮食安全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但政府仍然通过价格、补贴、保险等多方面的政策来保护、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2、,提高本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田”来确保本国的粮食安全。,美国粮食安全及政策,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农业己实现现代化、区域化和专业化。美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多年居世界前列,粮食出口量在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中居主要地位。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一直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上主要采用支持价格、直接支付制度、差额补贴、耕地保护、农业保险、灾害补贴和“委托代储”的粮食储备制度。,支持价格政策起源于1933年美国农业调整法,目的是为农民提供一个最低保证价格,以保护农民的利益。美国的农业保险包括农作物产量保险和农作物收入保险。农场主自愿投保,当由于气候变化、灾害等因素而导致产量

13、下降,或价格变动造成农民收入减少时,保险公司将对损失进行赔偿。,美国粮食储备制度与支持价格政策关系密切。当市场价格低于贷款率时,农民可以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这部分粮食就形成储备,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政府需要增加储备,就从市场上购买。,法国粮食安全及政策,法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粮食生产国,粮食生产总量占欧盟粮食总产量的1/3,居世界第五位,出口量占欧盟总量的1/2。二次世界级大战以后,欧洲粮食严重不足,欧洲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尤其是法国,他们从加强农业研究与农业教育入手,狠抓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提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通过采取以上这些措施,法国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超过了本国及欧盟需求,

14、其余出口。为防止市场粮价过低,损害农民利益,欧盟采取了保护粮农利益的政策。当市场粮食价格低于政府预定的市场干预价,政府出面按给予农户高于市场价的干预价(保护价)收购粮食作为国家储备。从1993年起,欧盟农业部改革了原来的价格保护措施,在欧盟国家实行了灵活的休耕制度,以限制粮食生产。,5.2自给自足型,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属于此种类型。,印度粮食安全及政策,印度是亚洲主要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拥有丰富的耕地和水资源。同时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粮食短缺,但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印度实现粮食自给,而且拥有相当规模的粮食储备。但印度的粮食自给率是与较低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低层次粮

15、食消费结构相对应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其粮食安全的基础仍然是十分脆弱的。印度在粮食安全上土要采取粮食购销、价格政策、粮食储备和粮食贸易等政策。,印度通过政府配售系统和自由贸易系统经营粮食购销。也即粮食购销包括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政府行为采用垄断收购、部分收购、向粮食批发商收购、市场收购(政府有“先买权”)。尽管前者只占粮食市场零售总量的30%左右,但在粮食收购和分配方面起主导作用。其价格政策主要是政府为配合购销政策而制定的控制价格政策。,印度较大规模的储备是60年代饥荒以后建立起来的,专家建议粮食安全储备临界量为500万吨,最佳数量为1200万吨,库存品种主要是小麦和大米,分别占60%

16、和40%。同时,政府还鼓励和帮助以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印度粮食进出口政策的基点是立足于国内粮食自给平衡,以减少外汇支出。政府把进口作为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的一种辅助手段,粮食的进出口不是追求“出口创汇”,更不是争夺国际粮食市场的出口份额,而是保证国内粮食供需平稳的需要。,巴西粮食安全及政策,巴西是个农业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市场。巴西是世界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出口成为国家创汇的主要来源。南方共同市场启动后,其它国家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进入巴西市场,当地农牧业生产遇到了来自国外产品的强劲挑战。上述情况使巴西农产品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农产品供应日益充足,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二是国内农产品价格日

17、益与国际市场接轨。,巴西农业政策的要点是保护农民利益、减少生产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信贷政策。2)实行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3)农业保险制度。巴西支持农业的另一方面是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仓储设施、公路和水利灌溉等方面。如仓储公司每年得到的拨款占农业部预算的1%,修建乡间公路可以得到联邦政府的低息贷款。,另外巴西农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在推动生产、实现供销一体化和提供各种服务方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90年代初,巴西全国有4000多个合作社,成员4000多万户。合作社主要有供销合作社、渔业合作社和农村电气化合作社二种。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5.3国外供

18、给型,例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这些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为确保本国粮食安全,都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了相应的粮食安全政策。,日本粮食安全及政策,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之一,并且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很低,需要粮食2/3依赖进口。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占用耕地以及粮食生产成本过高是日本粮食白给率很低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日本始终以国家财政扶持本国农业发展,出于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以及由于农协的政治压力,对主要农产品尤其是大米实行了极为严格的保护。大米进口采取高关税或非关税限制,即使在本国大米价格是国际市场的5-8倍时也在所不惜。,在粮食安全上主要采取的政策有:粮食补贴和粮食进口等。粮食

19、补贴主要特点是购销倒挂,政府购粮价格高于销粮价格,主要是刺激与鼓励农民生产粮食。日本粮食进口的主要基础是工业产品。为适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及WTO农业规则的要求,日本进行了农业政策改革,在逐步地扩大市场的开放度,并减少对粮食的直接价格补贴,但却在农业资源环境养护、培养农业人才、基础设施投入、种植结构调整、乡村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保持日本农业的持续发展。,韩国粮食安全及政策,韩国自60年代起,开始了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飞速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产业结构逐渐从以农业为中心转为以工业为主。60年代,韩国粮食的自给率约为90%。此后

20、,除大米外,其他所有粮食品种自给率持续下降。目前,韩国粮食自给率水平很低,国内粮食需要的65%依赖进口。这在极大地程度上威胁着韩国的农业及粮食安全。,1995年以后韩国政府对农业保护政策作了较大的改革。其中包括:遏制不必要的进口,维持国内价格的稳定;强化原产地标志;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等。韩国的大米、大麦、玉米、大显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3倍以上,竞争力处于弱势,一旦允许进入,国内生产不堪一击。因此,韩国政府把国人作为基本食品的大米市场进行特别重点保护,把大米自给自足的水稻生产作为基本国策。,5.4中国粮食自给率的确定,回顾中国粮食生产量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并不平稳,总产量的波动非常明显。

21、同经济周期一样,粮食生产也有周期。粮食生产周期大体四五年1次,丰歉相间,不是年年丰收,也不是年年歉收,而是在1个周期内有丰收年,也有歉收年和平常年。1984年粮食产量突破40000万吨大关,随后产量有升有降,经过10年到了1993年才突破45000万吨大关。但不到3年,1996年就突破了50000万吨大关。,5.4.2 回顾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不稳定增长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20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19500万吨。随后,粮食生产长期增长缓慢,1958-1978年21年间,平均每年仅增500万吨左右。,第二阶

22、段(1979-1984年)是全面增长阶段。在这一时期,粮食总产量以年均4.7%的速度增长,由1978年的30520万吨提高到1984年的40700万吨,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97公斤,开始出现粮食供大于求的局面。第三阶段(1985-1992年)是徘徊阶段。1985年粮食总产量减少2820万吨,随后的4年,增长速度不明显,直到1989年粮食产量才恢复到1984年的水平。,第四阶段(1993-1998年)是快速稳定增长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5亿吨大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8年又创历史新高,达到51230万吨,是1949年的4.5倍,仓储大幅度增加,被

23、人们称为“甜蜜的烦恼”。,1999年以后,受自然灾害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供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到2003年底,我国粮食出现四个方面的连续下降:(1)粮食播种面积由17.07亿亩下降为不足15亿亩;(2)粮食总产量下降为43070万吨,比上年减少2636万吨,是连续第四个低产年;(3)粮食平均亩产下降7.8公斤;(4)人均粮食占有量少于350公斤,是22年来最低水平。直到2004年才又出现了粮食生产的回升局面。,5.4.3 中国粮食生产量的影响因素 粮食生产量是一个变量,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量最高究竞能够达到多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决定于多种因素。如:(1)国家的

24、粮食生产政策,是满足粮食需求增长的政策,还是抑制粮食需求增长的政策;(2)粮食生产技术有没有较大的突破;(3)饲料工业发展和畜禽饲养技术有没有较大突破;(4)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农业的投资能力;(5)国际环境与国际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等。,现状 粮食是一种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生产量小于需求量就必须动用储备或进口达到供求平衡,否则就会出现饥荒;生产量大于需求量就必须增加储各或出口。如果年年大于需求,粮食储备时间过长,就会失去使用价值,浪费资源。因此应有一个合理的粮食生产增长速度。,我国是一个资源偏紧的国家,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这一问题难以通过技术经济手段根本消除的事实说明:一方面我国人口对资源压力过大

25、,资源将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的状态;另一方面它将直接约束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生产和消费水平。因此,应从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利益出发,,在保证人民消费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适当限制粮食消费水平和消费增加,以利于粮食生产和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每年粮食消费量大致是50000万吨,目前的需求增长每年大约只有1%左右,今后也不大可能加快。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经接近或达到50000万吨,粮食产量稳定在45000万吨以上是比较容易的。,6.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的基本状况,在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认为:“各国共同和各自承诺,实现人人享有粮食安全”,并同意努力实现“在2015年之前将

26、营养不良的人数减少到目前人数的一半”的近期目标。但是,迄今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确定的每年减少2000万营养不良人数的目标远没有实现,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所以,人们一般认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贫困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短缺带来的威胁和压力。,6.1 营养不足人数依然巨大6.2 发展中国家膳食结构单一6.3 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多,幼婴儿 死亡率高6.4 饥饿重点地区面临更严重的粮食短 缺 6.5 粮食可供应量及其稳定性降低,7.制约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观、客观因素,7.1 经济全球化加大了竞争力弱小国家的风 险7.2 集约化农作制产生的负面效应7.3 自然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7.4 劳动

27、力健康状况恶化,生产能力丧失7.5 城市化迅速提高,贫困人口膨胀,7.6 农业结构不断转化,使小生产者越来越 陷入困境 7.7 冲突和纷争频繁,人为危害严重7.8 气候变化无常和灾害对粮食安全的严重 威胁 7.9 政府管理缺陷,对农业和粮食投资下降7.10 西方国家努力推广生物燃料也影响世界粮食 安全,8.作业,1.世界玉米的分布图2.分析2007年来国际粮食价格上扬的主要原因,权威专家分析说,这次世界粮食紧张原因复杂。客观上说,一是一些国家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导致食用粮油供给减少。美国年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同比增长,已占玉米总产量以上,欧盟的油菜也用于生产燃料,这冲击了世界农产品供求格局。二是一些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需求扩大。三是石油涨价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