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卫生》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及评价,第四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第三节 接触评定与危险性评定,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第一节 工作场所劳动卫生调查,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第一节 工作场所劳动卫生调查,一、调查的类别二、调查步骤,主要内容,第一节 工作场所劳动卫生调查,一、调查的类别 劳动卫生调查大致分为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及事故调查三类。1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1)调查目的。对辖区所有工矿企业按单位逐一调查,其目的为掌握所辖地区或系统内的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辖区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第一节 工作场所劳动卫生调查,(3)调查内容。1)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2)主要产品和工艺
2、流程。3)作业场所和劳动条件。4)劳动组织情况 5)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的人数。6)作业环境及接触者的健康状况。7)防护设备及使用、维护状况。8)生活福利和职业卫生服务情况。9)劳动者对危害因素的反应。,第一节 工作场所劳动卫生调查,2劳动卫生专题调查(1)调查目的。是针对某一行业、某工艺系统或某一有害因素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或进行病因探讨、患病率分析、早期监测的指标筛选、预防措施效果评价、卫生标准制定等研究。(2)调查项目。主要包括:有害因素与健康关系的调查,关于工作有关疾病做调查。,第一节 工作场所劳动卫生调查,3劳动卫生事故调查 劳动卫生
3、事故调查属于应急性调查的范畴。应详细了解事故全过程情况,搜集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调查记录事故时的气象、设备、作业等的状态,调查防护措施;了解事故发生过程及细节,调查同类生产作业场所的事故情况。,第一节 工作场所劳动卫生调查,二、调查步骤,调查的准备(计划制定文献检索确定调查对象),调查的实施,调查分析总结,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一、制定监测实施方案 二、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三、数据处理四、提交监测报告五、监测资料整理六、生物监测,主要内容,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一、制定监测实施方案 1、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的特点 种类的多样性 接触的变动性 间断性,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
4、测,2、制定监测方案(1)确定作业环境监测对象。(2)确定作业环境监测地点。要求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同一工种、同类设备或相同操作,至少设一个采样点;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工序,须分别设采样点;同一车间、不同有害因素,须分别设采样点。气体测定高度应没在作业人员的呼吸带处。高温作业气象条件的测定应在作业人员操作位的胸部;噪声的测定应以人耳高度为准;微波的测定应在作业人员操作位的头、胸、腹、肢体等部位。,(3)作业环境监测类别和监测时间的确定。作业环境监测类别可分为系统测定和个人接触水平测定。其中系统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1)抽查测定。2)定期定点测定。3)事故性测定。个
5、体接触水平测定通过个体采样器采样.在一个工作班内利用佩戴在作业人员身上的个体采样器,连续不断的采集空气样品,进行检验分析.每个作业班连续采样不少于4小时。,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1实验准备(1)现场采样仪器设备准备。(2)检测分析仪器设备准备。(3)个体防护用品准备。,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2样品采集 现场样品采集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样品采集规范(GBZ159)的要求。(1)固体吸附剂管、吸收管和滤料进行有毒物质样品采集,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制备空白对照样品,每种化合物一般为13个样品。(2)对于采气袋和注射器,在样品采集前,应用氮气或清洁空气
6、充满收集器。,3样品的转移、运输和存储(1)滤料样品采集后,应在洁净的环境中用镊子从采样夹中取出,受尘面向内对折二次后用衬纸包好后放专用的容器中。(2)固体吸附剂管、吸收管和采样容器样品采集后,迅速套上管帽,放置在洁净的容器中。(3)注射器样品采集后,迅速封闭进气口,将进气口垂直朝下放置。(4)空白对照样品应与样品一起储存和运输。,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4现场检测(1)根据年生产量和日生产量记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日进行现场检测,并记录生产量。(2)对于敞开式工作场所或大风天气条件,不宜进行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有害物质的现场检测。(3)在进行有毒物质检测时,应同时记录测定样品采集地点的温
7、度和大气压,必要时测定和记录风速等气象参数。(4)在现场检测的同时,应记录采样当天防护设施运转情况、劳动者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采样对象实际工作情况和异常情况等信息。5样品的交接和实验室检测,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三、数据处理 1有害物质检测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职业接触限值为整数的,检测结果原则上应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职业接触限值为非整数的,检测结果应比职业接触限值数值小数点后多保留一位。检测浓度与职业接触限值的商值大于1时为超标,商值减1为超标倍数。(1)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MAC)。(2)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3)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
8、浓度(Pp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TWA)。,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2物理因素检测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3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分析(1)根据现场存在的有害因素或有害物质性状,评判防护用品的适用性。(2)根据个人防护用品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现场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浓度、日接触时间,初步推断防护用品更换周期的有效性。(3)根据个人防护用品对有害因素的防护参数,初步推断防护的有效性。,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四、提交检测报告 1检测与评价报告包括检测内容和评价内容:检测报告可作为检测与评价报告的附件。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检测与评价范围;检测依据和
9、评价依据;气候和环境情况描述;生产情况描述;防护设施运行情况;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劳动者作业情况;劳动者接触有害因素的情况;样品采集和现场检测情况;检测结果汇总;检测结果评价。,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五、监测资料整理 按照卫生部生产环境有害物质浓度测定年报表的规定,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测定点合格率、尘毒浓度测定点超标倍数及测定率等。多采用区域定点采样所测得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平均值及波 动范围作为评价指标。测定值的分布呈正态分布时,可用算术均数表示。有害物质的浓度测定值呈倍数关系或偏态分布,此时应选用几何均数表示;大多数测定值较集中,只有少数分散于一侧,或一侧测定值只有大致的范围而无
10、确切数值时,可采用中位数表示。,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六、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是指“定期(有计划)地检查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包括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呼出气中毒物含量的测定,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和活性化学物与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得产物量的测定等。,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1生物监测的特点(1)生物监测的优点。1)通过生物监测,能够了解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局部浓度和累积生物效应,尽早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2)生物监测则可以测定不同途径和不同来源(职业
11、接触和非职业接触)总的接触量,能更好的反映接触水平3)生物监测的结果与健康效应间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4)能够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和毒物动力学过程的变异性,有利于发现易感个体。,(2)生物监测的缺点。生物监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监测过程复杂,不易控制;只适用于摄入人体或被人体吸收的化学物质,而不能用于在暴露部位直接起作用的物质,亦不能用于噪声、电磁辐射等物理因素的监测。,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2生物监测指标的类别 生物监测指标可分为:(1)接触指标(特异指标和非特异指标)。(2)生物效应指标。(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靶作用部位的毒物和其代谢产物的浓度)(3)敏感性指标。,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
12、因素监测,3生物监测的程序,选择生物监测的项目和指标,采样,选定样品的分析方法,监测结果的评价,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第二节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4生物监测的卫生标准 生物监测卫生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物监测指标的前提。生物接触限值表示接触作业人员对有害物质发生生物反应的警戒值,或组织、体液、呼出气体等生物材料有害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警戒值。我国已颁布了11项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作为推荐标准。,第三节 接触评定与危险性评定,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主要内容,第三节 接触评定与危险性评定,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1概述 接触评定是
13、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情况进行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包括如下内容:(1)接触人群的特征分析;(2)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3)接触水平的评估(通过作业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等资料预测接触水平外)。,第三节 接触评定与危险性评定,2接触评定的方法(1)询问调查Interview Survey。内容包括职业史、接触人群特征、接触方式、接触途径、接触时间(2)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主要是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途径、方式、水平的测定和评估(3)生物监测Biomonitoring。实际测定进入靶组织、器官、细胞或靶作用
14、部位的有害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生物效应剂量)。(4)接触水平评定。Assessment of exposure level 接触水平,可采用个体采样器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进行估算。通常将吸收系数假定为1,而一个工作班(8 h)中吸收的空气量按10 m3进行估算,第三节 接触评定与危险性评定,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危险度是指按一定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接触有害因素和从事某种活动所引起的有害作用的发生概率。1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所需资料 危险度评定所需的资料主要包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毒理学资料,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的资料,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等.,
15、2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危险度评定的内容由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评价、接触评定和危险度特征分析四个步骤组成。危害性鉴定(Hazardous identification)是在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自身性质、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鉴定,确定需评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人群能否引起职业性损害及其发生的条件,接触与职业性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估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剂量-反应关系评定(Evaluation of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先选择适宜的临界效应指标,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或动物实验,获得可见有害效应最
16、低剂量水平和未观察到的有害效应剂量水平。然后,进行动物实验,确定该有害因素所致损害效应的不确定因素,最后明确剂量-反应关系。,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首先要确定化学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及人群的可能接触途径,然后估算出每种途径的接触量,再得出总的接触量。是危险度评价中最不确定部分。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 Characteristics)是将危害性鉴定、剂量一反应关系评定、接触评定中所得结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获得职业接触人群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导致某种健康不良作用的危险度,说明并讨论各阶段评价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定量影响。,第三节 接触评定与危
17、险性评定,3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管理部门依据危险度评定的结果,综合技术、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危险度进行利弊权衡和决策分析,确定一个可接受的危险度水平,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执行卫生标准,开展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提出预防措施,颁布限制或禁止接触的法规、条例、管理办法等。,第四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二、评价工作的实施,主要内容,第四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根据其评价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日常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新建、扩建、改
18、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时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须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人正式生产和使用。,第四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二、评价工作的实施 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准备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和研读项目技术资料、编制预评价方案等。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依据法规和标准进行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
19、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完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得出评价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组织报告书评审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类比法、经验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和综合分析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常用方法有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评价工作宜将待评价对象分成若干单元开展工作。评价单元一般是由建设项目中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一、职业健康检查 二、职业健康筛检 三、工伤与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五、职业健康监护分析评价,主要内容,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
20、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是通过区域监测、个体监测、接触控制和医学检查等手段,收集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的健康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一、职业健康检查(Occupational Health Check)健康检查是指通过医学检查方法,发现接触者体征及物理、化学指标的改变,以确定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防止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进一步发展或控制其发生。根据职业病防治法
21、,健康检查分为:(1)岗前健康检查(Pre-job health check)(2)在岗健康检查(3)离岗健康检查,1岗前健康检查(Pre-job health check)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的人员在参加工作以前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获得受检者的基础健康资料,尤其是与从事该作业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有关的状况和基本生理、生物化学参数。另一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症。,2在岗健康检查(Job health check)是指为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征象,按一定时间间隔对从事某种作业的人员的健康状况所进行的检查。检查的周期可依据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作业人员的接触水平以及生
22、产环境是否存在其他有害因素等确定。,3离岗健康检查(Undergo health checks)是指职工调离当前工作岗位时所进行的检查,其目的是发现被检者已从事的职业是否已对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有影响的话,影响程度如何;同时,可为下一岗位就业前健康状况提供基础资料。,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二、职业健康筛查 Health Screening 健康筛检是指通过医学检查以及实验手段,对特定群体进行筛选性的医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器官功能异常或疾病,或发现疾病存在的高度可能性,以便进一步进行确诊性检查,预防职业危害。(1)目的:发现临床前期疾病是否存在;早期发现并对疾病采取干预措施,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
23、归;发现新的可疑健康危害;评价初级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等。(2)内容:包括确定目标疾病、确定检查周期、选择目标人群和确定检查方法等四方面的内容。(3)方法:询问调查、身体检查、医学实验室检查以及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是依据筛检指标而确定的。,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三、工伤与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Identification of work-related injurie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the degree of disability)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 16180)规定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的原则和分级标准,适用于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工负伤
24、和因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该标准根据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医疗依赖及护理依赖四个方面,将工伤、职业病伤残程度分解为5个门类,划分为10个等级470个条目,为工伤、职业病患者于国家社会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后进行医学技术鉴定提供准则和依据。,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records management)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个人职业健康档案和企业生产环境监测档案。个人职业健康档案是职工个人健康的历史记录,即根据职工接触不同职业性有害因素而进行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筛检的检查记录,如职业史、病史、基础健康资料、接触职业性
25、有害因素的名称及水平等。,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五、职业健康监护分析评价 健康监护评价包括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两种。个体评价是对个体接触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进行的评价;群体评价是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范围、接触水平及机体效应等进行的坪价。1、发病率、检出率、受检率,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2、患病率 患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现存某种疾病的概率。,患病率是在某一横断面时间内进行疾病调查所得到的,是历年累积的发病概况,不能说明某个时期的发病情况。,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3、疾病构成比,疾病构成比可以说明各种不同疾病的分布情况;,疾病构成比也可以说明同一种疾病轻重不同(轻度、中度、重度)的 分布情况,如一期矽肺在各期矽肺中所占比例,可表示为:,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4、平均发病工龄,平均发病工龄是指作业人员从开始从事某种作业起到确诊为该作业有关职业病时所经历的时间,如矽肺病平均发病工龄可表示为:,5、平均病程期限,平均病程期限能够反映某些职业病进展速度和防治措施的效果。,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6、死亡率,7、病伤缺勤率,死亡率能够说明职业病的严重程度及其防治水平。,8、其他指标,对某些作用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可采用较为敏感、特异的指标作动态观察和分析,如对苯作业者可采用白细胞计数作为健康监护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