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74031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2007-2008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报告人:卢凤君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2008年1月12日,一、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和趋势二、通货膨胀和货币紧缩政策对2007-2008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三、基于通货膨胀和货币紧缩政策影响的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对策四、主要结论与启示,主要内容,一、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和趋势,1、生猪供求关系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供给严重不足(19791984年)、供求缺口迅速缩小(19841998年)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并存(19982006年),进入2007年以后出现了生猪供给短缺。,缓慢增长年均2

2、.25供给数量主导供给严重不足没有标准,较快增长年均5.59%供给数量主导供求缺口缩小标准化程度低,快速增长年均6.22供给数量主导供求缺口缩小标准化程度低,稳步增长年均3.87数量与质量共同主导供求基本平衡标准化程度较高,单位:万头,(1)生猪供给短缺产生的主要原因,养殖成本上升。大面积疫病发生。产地转移。猪肉产品需求档次提高。,(2)生猪供给短缺导致的后果,生猪养殖业产品结构升级困难。生猪产业对肉类消费安全的贡献和作用降低。生猪产品市场发育速度减缓。,2、生猪价格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但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变大,波动频率变高。,生猪市场价格由远高于“均衡水平”跌至“成本线”之下,价格反弹并维持至

3、“均衡水平”附近,生猪市场价格平稳,价格围绕“均衡水平”上下小幅波动,养猪效益保持在微利状态,生猪市场价格暴涨暴跌,远离“均衡水平”,1996年1月2007年1月我国生猪价格波动阶段特征,(1)生猪价格上升产生的主要原因,饲料原料、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生猪及猪肉产品需求档次提高。生猪养殖投资需求与供给能力下降。,(2)生猪价格上升导致的后果,生猪价格上升从总体上增加生产者福利,降低消费者福利。需求拉动引致的价格上升提高政府福利。供给不足引致的价格上升降低政府福利。,(3)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尚未建立及时、准确、充分、有效采集发布母猪存栏和生猪、仔猪、猪肉供求及价格信息的组织和机制。生猪产业

4、链相关主体主要依靠经验决策,缺乏将供求信息、经验外推和理性预期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政府调控养猪业的时机选择不当,经常在低谷期和高峰期进行被动干预,扰乱了市场机制对生猪价格波动的调节。政府支持养猪业的相关领域选择欠佳,在生猪养殖环节和猪肉消费环节的投入支持较多,在防疫、信息、保险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投入支持严重不足,难以抑制由供给引致的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变大和波动频率变高会导致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三者福利水平下降。,(4)生猪价格波动引致的后果,3、生猪养殖业在解决我国肉类消费数量和质量安全问题方面的贡献大,起主导作用。在19992006年猪肉总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基本稳定在

5、65%左右。虽然牛、羊、禽等肉类产品对猪肉的替代弹性变大,猪肉所占比重从基本保持不变转向略有下降,但绝对主导地位没有改变。生猪产品供给和价格变化对肉类及食品市场价格和政府农业政策具有长期的显著影响。,4、生猪市场价格和居民人均收入变化对猪肉及生猪的需求总量变化影响变小;达到无公害标准以上的生猪产品供给比重不断上升,但上升速度受生猪产品总量供求关系的影响。当生猪产品总量供求基本平衡或供过于求时,无公害标准以上的生猪产品供给比重上升速度变快;当生猪产品总量供不应求时,无公害标准以上的生猪产品供给比重上升速度变缓。,5、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呈增强趋势。生猪养殖业政策由最初的

6、引导型向引导和支持并重型、进而向全面支持型政策转变。财政政策对生猪养殖业的影响范围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支持环节越来越多,在产业增长阶段支持效果明显,在产业成熟阶段政策支持效果有所减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匹配的紧密度越来越强,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等财政政策来抑制货币政策对产业造成的负面效应。,二、通货膨胀与货币从紧政策对2007-2008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1、2006年底出现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将在2008年演变为全面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来看,此次通货膨胀具有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双重特性。引发此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金融类因素、需求类因素、成本类因素。我国核

7、心通胀将在中长期保持温和上行的态势。,2、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在继续采取稳健财政政策的同时,将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财政赤字、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严格控制支出增长。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其目的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3、通货膨胀通过影响生猪产品需求、供给和价格,进而影响生猪养殖业发展。生猪需求、供给及由两者共同作用决定的价格

8、是影响生猪养殖业发展、进而影响生猪数量与质量安全目标和相关主体利益目标的根本性因素。当供不应求时,供给增加对生猪养殖业发展起正向作用,需求增加对生猪养殖业发展起负向作用;供过于求时,作用相反。生猪价格上涨进一步诱发替代或关联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消费者生活成本上升诱发劳务成本上升需求,迫使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抵消劳务成本上升,从而加快全面性通货膨胀产生;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消费者支付能力,进而影响低收入人群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不同类型生猪养殖组织因投资结构、成本结构和抗风险能力等不同,生猪供给规模和稳定供给能力受到此次通货膨胀不同程度的影响。,4、货币从紧政策通过抑制通货膨胀和影响生猪养殖

9、组织利润水平改变生猪养殖业的供需状况。货币从紧政策通过提高银行储蓄利率,刺激消费者调整消费和储蓄倾向,将部分消费需求转移到储蓄中,进而达到抑制生猪需求增加和价格上涨、减缓通货膨胀的目的。货币从紧政策影响下的生猪养殖组织的利润损失模型:其中,代表生猪养殖组织的利润损失率;k代表利率变化后的生猪养殖组织利润系数;代表生猪养殖组织的资产负债率;代表生猪养殖组织的资产收益率;代表生猪养殖组织的成本系数(成本/收益);rh 代表货币从紧政策采取后的利率;rg 代表货币从紧政策采取前的利率;ri 代表政府补贴系数;rj 代表银行交易成本。货币从紧政策对不同类型生猪养殖组织利润影响程度不同。对于规模化、专业

10、化养殖组织,因其资产结构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货币从紧政策将造成其资金成本上升、投资收益水平下降,投资扩张规模的动力不足;对于众多普通散户养殖而言,因其多以自有资金为主,受货币从紧政策的影响反而相对较小。,5、货币从紧政策会对生猪养殖业的规模性投资、产业比较收益和产品档次提升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需要财政政策进行调节匹配。货币从紧政策实施将提高生猪养殖业投资成本,增加投资资金获得难度,导致生猪养殖业投资风险上升和投资收益减少,抑制规模性投资者的投资动力。货币从紧政策引发生猪产品供给不足,导致生猪产品档次提高缓慢,致使产业投资需求下降和投资资金获得难度上升,反过来进一步抑制了生猪产品档次的提升

11、,进而导致生猪产品价格提高缓慢。基于宏观经济形势和生猪养殖业状况采取政策性贷款、保险、补贴等财政政策,将会使2008年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不利影响有所减弱。,货币从紧政策、通货膨胀与生猪价格及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数量/质量安全,三、基于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影响的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对策,1、增加生猪产品有效供给。加大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培训提高养猪主体的饲喂、管理等相关技术水平,适度降低我国养猪业的平均生产周期。进一步完善基层疫病防控体系,降低疫病风险;建立和完善生猪养殖业保险体系,降低养猪主体的疫病损失,保护养猪业的经验资本。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业信息体系,提高产业信息的准

12、确性、及时性和充分性,充分发挥信息对生猪生产的指导作用。大力扶持适度规模化生猪养殖和生猪养殖合作组织的发展,降低生猪价格波动对生猪供给总量波动的过度影响。扶持能力较强、发展意愿强烈的生猪工贸企业进行跨区域发展,适度提高生猪工贸产业的集中度。,2、抑制生猪产品价格上升。就短期而言,在生猪和猪肉价格过高的时候,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猪贸易、猪肉经销和加工环节主体哄抬物价行为的控制,避免价格虚增给消费者带来不合理的消费支出。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业链龙头企业在国外建立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种植基地,提高饲料供给能力,降低饲料价格。有效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场布局,降低产业链环节之间的物流成本,同时充分利用饲料原

13、料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降低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幅度。建立基于产业链各环节产品质量和技术关系的价格传导关系,正确估计各环节之间的价值分配,提高各环节主体价值决策的理性程度,进而提高主体供给决策的敏捷性,有效避免环节物价哄抬和暴利。,3、减少货币从紧政策对生猪养殖业发展不利影响。增加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的长期性低息贷款投入力度,既提高生猪养殖业建设投资力度,保证国家肉类消费安全目标实现,又冲抵商业银行理论提高所导致的利息成本增加。地方政府为规模化、标准化的生猪养殖组织提供政策性担保,提高其贷款能力,并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为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组织提供资本

14、金和保险补贴,降低生猪养殖的风险损失,提高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规模化、标准化的生猪养殖组织提供政策性或商业贷款贴息,抵消由于商业银行利率上升所引致的成本增加。生猪养殖组织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除充分争取和利用以农发行为主的政策性银行贷款之外,应加大对民间资金、工商资金吸收和利用。,四、主要结论与启示,货币从紧政策将引发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联动效应,对金融、房地产和过剩产品的流通业等产业投资需求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农业、能源、环保、医疗健康等关系民生的重大产业供求状况改变作用相对不明显。生猪养殖业因知识网络培建不完善,产业混乱度相对较高,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较大。通过增加生猪有效供给、控制生猪价格上升,能够为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一定贡献。政府通过采取政策金融支持、担保、保险和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能够将货币从紧政策不利影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良性互促。,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