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附中》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7573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0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大学附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南昌大学附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南昌大学附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南昌大学附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南昌大学附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附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附中》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昌大学附中,龚小藩,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与高三化学复习,http:/,一、对比分析新旧课程教学大纲的特点(选录),二、新旧教材编排体系的区别,旧教材:以物质结构为主线,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知识的“骨架”,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血肉”,注重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要求高,难度大。所以,旧教材内容多,要求高,某些知识显得“繁、难、偏、旧”,而且旧教材过分注重结果。,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较,新课标在知识编排、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把握不好,就会“穿新鞋走老路”。拓宽、加深、多练,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甚至招致学生的厌倦与反感,与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新课标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强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课标强化方法,尤其是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新课标在内容安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明确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做到把握准确,不随意拓宽,不随意加深,以免加重学生负担。,三、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更应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四、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1.“过程”和“结果”的含义是什么?2.“过程”和“结果”有什么关系?3.“过程”的目的是什

3、么?,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探究式教学,教师问:指导学生阅读必修2课本“思考与交流”中相关图片及投影展示合成氨的图片,指出有这样现象的存在,即同是化学反应,有的进行的很快,有的进行的很慢,了解了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的关系呢?学生答:教师问:我们知道了化学反应存在着进行快慢的差别,我们又是如何表示这种差别呢?有没有一个量给我们做一个定性的和定量的描述呢?能不能联系其他的学科知识为我们所用呢?学生答:(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出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和解释,做以下演示试验,“重过程”难以实施的原因,(1)对实现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所形成的

4、思维定势(3)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4)教科书信息呈现方式为实现过程目标带来了困难(5)过程的形式易被关注,过程的本质常被忽视。,五、加强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改革 2.1 改变演示实验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 2.1.1 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方法引导和思维启迪 2.1.2 角色互换,让学生登台演示实验 2.1.3 信息交流,师生互动 2.2 改变演示实验的内容 2.2.1 改进演示实验,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2.2 增加演示实验内容,变抽象为具体,3.小结 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

5、式,同时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学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改革,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促成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六、注重习题的选择和训练,旧教材,每节每章后面都安排了一定数目的习题,题量较足,所选习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较好地落实双基与能力的要求。而新课标在这方面与旧教材不相同,题量少,且代表性不足。化学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这是老师们的共识,也是学科特点决定的。由于

6、新课标实施时间短,可供选择的适合新课标要求的配套练习很少。为此,许多学校编制“学案”,把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成“学案”,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选编符合新教材的不同层次的习题,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高考化学复习方法,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高考化学总复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科学。总复习是对中学化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全面总结,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织成知识网,并加深理解和应用规律,使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一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二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

7、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一、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要善待课本,全面阅读教材,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一)例如:元素化合物部分,可以

8、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1.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从组成、结构入手,抓住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一关键,按类别复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制备等内容。,2.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片,最后形成知识网。对于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可以自己编制相互转化和联系的网络图,并清楚实现转换的化学方程式,便于加强记忆。,如:实现由 NH3生成 N2的转化,利用 NH3的还原性,有如下化学反应可被选择。(1)4NH3+3O2(纯)2N2+6H2O(2)2NH3+3Cl2 N2+6HCl(3)2NH3+3CuO N2+3H2O,点燃,3.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归纳、对比等方法,

9、找出物质性质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便记忆准确。,(二)例如:在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可以对各种量小结如下:,1.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电性关系:Z=e-(中性)Z e-(阳离子)Z 核外电子数 简单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其他部分的复习,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构建其知识体系和网络,落实知识要点。,二、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一)对于主干、重点和热点知识进行强化复习,掌握其要点和

10、规律。(二)应注意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一)对于主干、重点和热点知识进行强化复习,掌握其要点和规律。,如: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复习应归纳并掌握如下规律: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下列情况溶液中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1.彼此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有难溶物生成,有气体生成,有弱电解质生成,则不 能 大 量 共 存,如 Ag+与 Cl-,Ba2+与 SO42-,CO32-与 H+,S2-与 H+,CH3COO-与 H+,OH-与 H+。2.彼此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Fe3+与 S2-,NO3-

11、与I-在酸性溶液中,S2-与 SO32-在酸性溶液中,MnO4-与 Cl-在酸性溶液中。,3.彼此能发生水解互相促进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Al3+与 AlO2-,Al3+与 S2-,Fe3+与 CO32-、HCO3-,Al3+与 HS-、HCO3-、SiO32-、SO32-等,NH4+与AlO2-、SiO32-等。4.彼此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Fe3+与 SCN-,Ag+与S2O32-。5.微溶物质的阴、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二)应注意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如: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2

1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与 OH-起反应的离子。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与 H+起反应的离子。4.某溶液与铝反应有氢气生成,说明此溶液可能是强碱性,也可能是强酸性。对于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都可以采用上述强化方法进行复习。,三、第三轮复习,“三轮回扣”中常见的几种方法及其使用策略。1.回扣方法 1.1纠错型回扣法 1.2查漏补缺型回扣法 1.3 练习讲评式回扣法 1.4单元教授式回扣法 1.5 练习读书式回扣法 1.6 自主式回扣法,2.使用策略 2.1因群体不同而择法 2.2 因知识难易程度而择法 2.3 因讲课进度的情况而择法,高考化学试卷的答题策略与争分技巧,一、树立

13、信心,克服怯场二、合理把握和分配时间,延长有效答题时间,提高答题效率三、掌握思维方法,认真审题,题目由难变易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并侧重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1.发散思维 2.逆向思维 3.整体思维 4.极限思维 5.类比思维 细心规范的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1.审题型 2.审关键字 3.审表达要求 4.审突破口 5.审有效数字。,四、规范答题,减少失误,力争多得分数 1.没有抓住关键字 2.没有注意各量的单位 3.没有注意题目隐含或限制的条件 4.没有注意常见符号的书写 5.实验填空或简答题,没有注意文字的准确性 6.有序演算,以便复检,高考基本题型的答题策略与争分技巧,1.选择题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2.填空题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3.解答实验题策略和技巧 4.解答计算题策略和技巧 5.信息迁移式试题(又称信息给予题)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6.解答有机题策略和技巧,http:/,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