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导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7658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导论.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要内容,一、自然辩证法概述1.学科简介2.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二、对哲学、科学、技术三个概念的分析1.什么是哲学?2.什么是科学?3.什么是技术?4.科学与技术的关系5.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一、概述学科简介,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在从1873年开始撰写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18851886年作了个别的补充,包括有关“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自然科学和哲学”、“自然界的辩证法”、“认识自然的辩证法”、“物质的运动形式”。“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的札记和论文。二

2、十年代,苏联在整理马恩全集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名词作为书名。我国建国后,借鉴苏联的命名,也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科学技术的关注,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学在我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理工农医硕士生的必修课程。,科学技术哲学,自近代科学诞生和产业技术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便一直以极快的加速度发展和变化着。对科学技术本身进行反思,形成了科学技术哲学这个在20世纪非常兴旺发达的专门学科。近年为顺应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的需要,同时考虑便于同国外学术界的接轨和交流,这一学科又被正命名为科学技术哲学。,独特的学科地位,我国的学科门类划分为12个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

3、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哲学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是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般方法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顾名思义的解释很简单,可理解为“科学技术中包涵的哲学”或者说“关注科学技术的哲学”,无论以哪一种理解,都可以归结出科技哲学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关注焦点和学术生长点的哲学,其目的是以哲学视角、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反思科学技术进而力图推进科技发展。,本课程内容,科学技术简史:科学技术工作

4、者的基本常识自然观:对自然看法的历史变化古代:有机“自然”近代:宝藏和资源(自然界)现代:系统的、有机的“自然”“生态”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一、概论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助于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一种以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去看世界的思维方式去为唯物主义寻求了来自近代自然科学及与之相伴发展至今的技术体系的实用性的概括和支持。培养提高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科学技术实践能力 比较直观的提供一种从新看待我们本来已经熟悉的一切自然,包括自然界、自然物和与之密切联系的人工环境,还包括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手段的科学和技术。提高贯彻、执行我国科学技术政策的自觉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

5、出更大贡献,二、对哲学、科学、技术的概念分析,1.什么是哲学?2.什么是科学?3.什么是技术?4.科学与技术的关系5.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1.什么是哲学?,硕士生理解应该以一种将马克思主义看作历史、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思想流派,而不是囊括真理、放之四海皆准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哲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神学与科学比较中的外延性定义,罗素: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 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

6、;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智慧说“哲学”一名译自希腊文Philo-sophia;Philo是“爱”,Sophia是“智”,哲学字义即“爱智”。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发展表明,“爱智”之学是在“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中国古代经典,无“哲学”之名,但有“哲学”之实,如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等。词源上看,中国古代有“哲”一词

7、,并有“哲者,智也”(尔雅)一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哲学家西周(1829-1897)在考虑如何将西文中的“爱智慧之学”译为日文时,选定汉字的“哲”并把“爱智慧之学”最先译为“哲学”。1887年,清末著名学者黄遵宪最先将“哲学”一词引入中国,此后一直沿用至今。故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说“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今欲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第二,本质说柏拉图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事物的“本质”,并把那一心一意思考事物本质的人称为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第三,形而上学说亚里士多德研究物理学(Ph

8、ysics)之后,还试图研究物理现象之后的真实的本质。亚氏称为“第一哲学”。其学生安德罗柯尼把“第一哲学”命名为Metaphysics,意即有关事物本质的终极实在的研究。属于“本体论说”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第四,辩证法说恩格斯认为,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辩证法。第五,普遍规律说恩格斯认为哲学就是辩证法,而“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第六,认识论说列宁认为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是统一的。列宁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没有别的。”,第七,世界观说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9、。国内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大多把哲学界定为是“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第八,本体论说是哲学研究对象的一种比较传统的界定。中国古代还是西方古代哲学都是以本体论为研究对象的。熊十力认为“哲学就是研究本体论”第九,语言分析说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如何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此外还有“存在意义说”、“精神境界说”、“人文精神说”、“人学说”。,哲学研究对象的“未定论”到“有定论”,宏观上的“未定论”微观上的“有定论”,哲学内涵性的研究对象,本体论: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自然观:机械唯物论、神创论历史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人生观:性善论、性恶论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认识论:方法论:,哲学的基

10、本属性,第一,意识形态属性。政治性、阶级性、党性,等等。第二,人文科学属性。民族性、社会性、文化性、历史继承性,等等。第三,思维科学属性。客观性、规律性、和工具性,等等。第四,形而上学属性。思辨性、不定性、普遍性、抽象性、内在性、超越性、终极性,等等。,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万能论”与“哲学无用论”第一,世界图景的构建与导向功能第二,价值规范的构建与导向功能第三,思维范式的构建与导向功能第四,形上境界的构建与导向功能冯友兰的四个等级的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哲学所能给予社会和个人的,就是这样一颗能

11、在思想和精神的天空中翱翔的智慧心灵。,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理解方式、说话方式、写作方式。哲学的交流方式应该是“对话和讨论”,而不是“卖唱式”的单向讲授。哲学没有固定的答案,唯一的理解。哲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将“概念”置于核心。,2.什么是科学?,古拉丁语Scientia,它最初的含义是“知识”和“学问”;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意谓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清代末年,声、光、电、化 等自然科学统称为“格致学”。福泽谕吉将Science译为“科学”,意思是分门别类研究的学问。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引进并推广使用。,科学的内涵,科学是认识自然的知识体系、认知活动和社会建制一、知识体系:对象:自然、社会

12、、思维。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具性科学 形式:范畴、定理、定律(公理和假设)以逻辑的方式从基本概念和假设出发解释世界。特征:实证性、一致性、普适性 区别于经验知识、局部知识、个人知识、宗教知识。,科学的内涵,二、方法”理性+经验“、”实验+逻辑“三、职业活动:出于兴趣四、建制化:出于社会分工和谋生手段五、价值判断:“不科学”、科学化”,自然科学的特征,客观性和实证性理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一般生产力,3.什么是技术?,技术的词源:古希腊(公元前3千年前)语“techne”,含义是指技艺、手艺、技能、本领。现在的“technology”,是十七世纪时将“techne”加上了“log

13、os”(逻各斯: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中,指支配宇宙的原则,此后被理解为理性、理念,被当作上帝一样的所有活动和产生的源泉,或存在于人类灵魂中的推理能力,圣经或基督教里之圣子,即神的属性中的智慧和创造力,以之与人沟通),“宇宙的律性”,加上“Techne”,直观的含义也就是在“技能中所包含的宇律性”的意思。我国战国(公元前四百年公元前221)的“工巧”,排在“天时”“地气”“才美”之后,是使人造的器物得以为“良”的条件。,技术的内涵,技术是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及其物化载体、改造活动和社会建制。一、工具和装置二、技能和技巧三、工艺和程序四、职业活动:工匠、技工、工程师五、将自然转化为人工物六、目的(价值

14、)与知识的结点,技术的特征,1.技术是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结合的产物;2.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3.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4.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4.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目的任务: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变革客观世界,是关于“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2.从活动过程看,科学是从实践到认识,技术是认识到实践;科学是不确定的、长远的;技术则是确定的、近期的;3.形态:科学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论的知识形态;技术表现为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态;,4.研究特

15、征:选题方面科学是自由探索,技术则目标明确;方法科学采用实验、归纳、分析、推理等方法;技术采用试验、综合、想像、试错等方法;完成课题期限科学时间较长或很长,难以严格约束;技术则较短、有明确规定。,5.评价标准:科学要判定真伪,技术讲究效用;6.从与社会的相关的复杂程度上,科学较弱,技术则更强;与生产的关系:科学是间接的、潜在的;技术则是直接的、现实的;7.从工作主体看,科学是研究员、学者、教授的事业,因有新思想而获得荣誉和奖励;技术是工程师、发明家、设计师、管理者、企业家的事业,获得专利或利益。,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2.科学研

16、究和科学成果可以指导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1)现代科技研究开发的高投入和高产出;(2)现代科技知识的高增长;(3)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周期越来越短;(4)科技事业发展的高速度;,2.现代科技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1)现代科技发展的高度分化分化表现为科学的分支分离出来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使得科学的学科和分支学科不断地增加。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步深入,到达了不同的层次,即使是同一层次上也进行了更为广泛、更为细致的研究。由此,学科的研究对象越分越细,形成了众多具有特殊研究对象、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的

17、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分化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2)现代科技发展的高度综合科学的综合,是指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不同的学科在研究同一客体时相互渗透、结合,甚至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研究对象且内涵更广的综合性学科。科学发展的综合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学科内部理论的综合;另一方面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相互联系。,(3)现代科学与技术日益结合的整体化发展在20世纪以前,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基本上是独立地发展。现代的科学与技术之间紧密结合,相互创造,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呈现出科学与技术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科学日益技术化,现代科学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

18、程度上依赖于现代技术为它提供的研究手段,科学研究活动中技术操作的成分和难度加大。,技术日益科学化,现代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科学为它提供的理论基础,技术开发活动中科学探索的成分和难度增加了。科学技术一体化,表现于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交叉。在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中,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门类日益充实,向技术延伸;在技术构成的体系中,工程知识的内容日益条理化和系统化,向科学靠近。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大量“中介学科”的涌现,已经使得某些科学与技术的传统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还表现在现代条件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周期缩短,以及它们之间的些统和并举。科学技

19、术的一体化,表明当代的科学与技术已经从规模、意义不甚大,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甚多,且有较大自由度和独立性的“小科学”、“小技术”,转变为规模意义巨大、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甚多,且有较强约束性和协同性的“大科学”和“大技术”。,3.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由于研究课题高度综合化,现代科学研究设备的大型化、复杂化,科研规模的扩大以及物质基础和经费的巨大投入,使得科学家已从过去分散的个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大部分研究工作已不能由科学家个人有效地进行,而需要”科学共同体”协同工作,联合攻关,甚至需要跨出国界,采用国际规模和全球规模的研究方式,使人类进入大科学、大技术、大生产的时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

20、、国防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科学技术研究成为一种社会事业,作为社会事业普遍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一方面,各国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各国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数急剧增长。,4.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日益结合(1)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双方的结合创造力条件(2)综合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双方的结合(3)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结成有机整体,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科学的分类亚里士多德的分类研究人类纯认识活动的学问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研究人类行为的学问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战略学、经济学);研究人类制作活动的学问创造的科学(如诗学),培根以人类理性形式为原则的分类记忆的科

21、学,如历史等;想像的科学,如诗歌、艺术等;判断的科学(人的哲学、自然的哲学)。,恩格斯创立了以物质运动形式进行科学分类的理论。首先把运动形式概括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等五种运动形式,并据此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顺序,把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排列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体系结构。,技术的分类,按照人类实践活动的领域进行的分类: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人类自身的技术;自然技术的分类:实验技术、专业技术、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产业技术);按照基本运动形式的分类: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生产技术的分类:,钱学森的科学技术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自然辩证法,社会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5.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母;科学和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近代自然科学获得独立过程中受到新哲学的激励;科学哲学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中是否存在哲学问题?技术哲学姗姗来迟的原因是什么?哲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是什么?,思考题,试述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试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