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练》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8009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2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练》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鉴赏20练,月 杜 甫万里瞿塘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2)分别简析“万里”、“时时”、“夜久”这三个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之感。“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思是“常常”“屡屡”,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

2、难寐。,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用了什么手法?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蜀先主庙 刘禹锡天下英雄

3、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请予以说明。“天下”两字囊括宇宙。“尚”字言庙堂威势逼人,言其生前叱咤风云。首联高唱入云,境界雄阔绝伦。概写感受,用事无迹,不实写庙而虚写庙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颈联是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上 太 行 于 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1试

4、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壯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渺茫”从字面看它描写眼前景:春江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5、(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春江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对比强烈,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

6、样的形象和心境?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新晴山月(宋)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拟人。

7、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与诗境不合。(2)诗中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诗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余干旅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怎样的情感?选用了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等意象表达诗人的离情乡思

8、。(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泊 江 州 陶 安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

9、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运用典故。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江 上 董 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京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10、面?请作简要分析。比喻和动静结合。诗人站在江边,看青苍色的江水浩渺无边,视野尽头,水天相接,那秋色也一样的浩瀚无际;晴空无云,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诗人面对这空阔水天,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把江边的无知细柳当成倾诉对象,等你长大长高时,希望把小船系在你身上,在你浓密的绿荫下垂钓,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继续为生计奔波。借埋怨柳树太小太细而无法系舟垂钓,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渡 桑 乾 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注刘皂,咸阳人。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

11、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不能。因为:“霜”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客居并州的时间,而且表现出诗人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霜”、“阳”、“乡”押韵,音韵流转、乐感优美。(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无端更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诗人非但不能回故乡咸阳,反而又要漂泊他乡,“无端更渡”表现了诗人饱受颠沛流离,伤心、无奈之情。,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12、史时所作。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角度赏析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午 枕 宋王安石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

13、有艺术表现力,请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采用了对比和反衬,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钱塘逢康元龙 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

14、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其表达作用。写“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动”字揭出“客情”,自然

15、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送”“动”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衬托或对比。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齐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

16、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歌借哪两个意向来表现“晚秋”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手法:对比、用典、虚实结合。(适当分析)用意: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

17、满庭莺乱啼。(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春半如秋”。(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习绪。,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

18、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复”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纵饮的豪兴。这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

19、,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注: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作者先写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没有。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