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高三 边塞诗 优秀实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20395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 高三 边塞诗 优秀实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古诗鉴赏 高三 边塞诗 优秀实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古诗鉴赏 高三 边塞诗 优秀实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古诗鉴赏 高三 边塞诗 优秀实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古诗鉴赏 高三 边塞诗 优秀实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 高三 边塞诗 优秀实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 高三 边塞诗 优秀实用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边塞诗欣赏,复习目标:,1.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2.归纳边塞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3.赏析边塞诗常见的艺术手法。,研读诗句,从中找出解读边塞诗的切入点。,(一)征人怨 柳中庸(2004江苏)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分析。,(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2015新课标全国1卷)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诗的尾联表达

2、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边塞诗中常见的自然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 芦管、角、鼓。,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3、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 下 曲 卢 纶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征 人 怨 柳中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

4、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 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大

5、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效果:渲染气氛(意境)、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2.对比: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

6、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a.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主旨、情感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C.拓展诗歌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言简义丰、含义深刻,加深意 境,诗人产生联想,增强作品表现力、感染力。,边塞诗的风格,或奇丽峻峭,雄

7、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思想、迥异的艺术风格?,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样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多用来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

8、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即使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边塞诗的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风格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诗人自身。即使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的际遇、一时的情绪不同,而在主题、风格上呈现迥然不同的特色。鉴赏诗歌不可陷入定势思维。,读懂诗歌,诗歌鉴赏要真正地读懂诗歌,不能心存侥幸。诗歌鉴赏的必经途径是首先能正确理解诗歌本身,进

9、而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2011年安徽卷】,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012年 江苏卷,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

10、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请简要當析这首词的结句。,古诗词鉴赏答案(10分)(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 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 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 现心情的低沉。,要读懂诗歌:,立足于景、情、境三者的关系。,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黄沙

11、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样的感情?,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

12、合,写出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课堂演练,诉衷情 南宋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释】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这里代指抗金前线。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参考答案1: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

13、“匹马戍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梦”,是指奔赴抗敌前线,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理想与愿望。,参考答案2:运用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沉郁的浩叹,令人荡气回肠。,塞下曲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

14、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答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 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简要赏析这

15、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 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 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参考答案2:“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1分)“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1分)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1分)渲染了“愁绝”的气氛。(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前两句描写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全诗表达什么情感?试从色彩、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一下本诗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参考答案1:描写了寒风紧吹、冻泥开裂、梧桐叶落、枝梢断折的寒冷萧瑟的景象。交代了严酷的环境,提供人物活动背景,渲染凄凉氛围,烘托战士的勇敢大无畏精神。表达作者对唐军将士不畏艰难、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赞美。参考答案2:大山莽莽,白雪漫漫,红旗飘飘。色彩鲜明,深厚壮美。风吹、山静、旗动、人行、笛吹,动静结合,静中显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