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8572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5.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 张晓平 副教授,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本节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这是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一贯方针的重要体现。,陈竺在十七大期间说,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这与现代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这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环境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中的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陈竺认为中医学的“生

2、物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医学模式有望对现代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2007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首次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标准中收录了包括总类、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等八大类3543个中医词条,向全球中医标准化迈出了新的一步。此举被称为传统医学全球化的一座里程碑。,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指导思想(哲学基础):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主导思想:整体观念基础理论: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和病理诊疗特点:辨证论治(辨证施治),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的整体观反映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往往是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推测整体的考察研究方法,这种整体研究方法体现在中医基础

3、理论方面尤为突出。如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的本质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影响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指导着临床医疗实践。同时中医学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阴阳学说的内容。黄帝内经灵枢病传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强调:“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1、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如何用阴阳

4、指导疾病的诊断?(2)阴阳学说在疾病的治疗中有何指导意义?(3)用阴阳阐释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的病理机制。,谢谢!,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用阴阳归属人体的组织结构(2)用阴阳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3)用阴阳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4)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5)用阴阳指导疾病的治疗(6)用阴阳指导疾病的预防与调护,(6)用阴阳指导疾病的预防与调护,用阴阳指导养生 用阴阳指导食疗,用阴阳指导养生,人生在世,无非要学习两种知识,一种是关于谋生的知识,是为了生命存在的基础,一种是关于养生的知识,是为了生命本身,即为了健康长寿。根据体质养生根据季节养生,“春夏

5、养阳,秋冬养阴。”,季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不同季节应偏重保护不同的脏腑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的是春夏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阳心与阴中之阳肝;秋冬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阴肺与阴中之阴肾。再结合“五行学说”(肝、心、脾、肺、肾分别应春、夏、长夏、秋、冬),可更具体地指导四季养生:春季应偏重保护阴中之阳肝,勿令肝阳亢盛,肝风内动;夏季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阳心,勿令心阳亢盛,心火上炎;秋季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阴肺,勿令外燥伤肺,阴肺亏虚;冬季应偏重保护阴中之阴肾,勿令外寒伤肾,肾虚精亏。,体质,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 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

6、偏寒、多静等特性 的体质。,(5)用阴阳指导疾病的治疗,调整阴阳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学说指导疾病治疗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归纳以下几方面:确定治则 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性 分析五味 概括升降浮沉 根据药物的性味,归属药物的阴阳属性,可以更好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之中。,概括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上下表里的趋势。升浮药都主上升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的作用。沉降药都主下行向内,有潜阳、降逆、泻下、清热、渗湿等作用。升、浮药属阳 沉、降药属阴,药物的阴阳属性,中药饮片的阴阳属性 中药方剂的阴阳属性 中成药的阴阳属性,

7、中药饮片的阴阳属性,四气:寒、凉属阴 五味:辛、甘、淡味属阳 温、热属阳 酸、苦、咸味属阴一般而言 辛温、辛热属阳 苦寒属阴相对而言 甘寒属阳;苦寒属阴 甘温属阳;甘寒属阴 辛温属阳;辛凉属阴,确定治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分析五味,中药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此外,还有淡、涩等味,实际不只五种药味,但习惯上仍称为“五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譬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亦有差异。,归纳药性,中药药性:即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寒、凉属于阴温、热属于阳 一般属凉性或

8、寒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如黄芩、黄连、栀子、石膏等。一般属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如桂枝、附子、干姜等。,阴阳并补,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生理机制,明张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举例:德汇二十六位帝皇补肾填精丸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生地黄24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泽泻9g 茯苓9g 牡丹皮9g 肉桂3g 附子3g用法:蜜制小丸,1次服10g,1日服3次;亦可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剂。,德汇二十六位帝皇补肾填精丸皇药满药国药,药品名称补肾填精丸品名:补肾填精丸成分人

9、参、鹿茸酒炙、牛鞭滑石粉烫、狗鞭滑石粉烫、黄芪、当归酒炒、肉苁蓉酒炙、淫羊藿、枸杞子、杜仲盐炒、菟丝子、韭菜子、阳起石煅、附子制、熟地黄。性状黑棕色浓缩水丸;微苦、涩。功能补气补血,温肾壮阳。主治气血亏损,肾气不足,腰膝无力,阳痿精冷。用法用量口服,5.6g/次,3次/日。禁忌孕妇、阴虚火旺者禁用。,补其不足,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阴虚虚热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虚虚寒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阴阳两虚阴阳并补 阳虚阳损及阴阴中求阳(亦是阳病治阴)阴虚阴损及阳阴中求阳(亦是阴病治阳),虚者补之,损其有余,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实热证热者寒之 实寒证寒者热之,实者泻之,(

10、4)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分析症状、体征时,色泽、声息、脉象、舌象等都可借助阴阳进行属性归类,从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抓住病变的关键。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纲领。八纲辨证中,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症状、体征阴阳属性归类,辨别舌象分阴阳,舌象包括舌体与舌苔,通过舌体与舌苔的色泽可以辨别病证的阴阳属性。如舌质:舌质淡白而胖嫩主阳虚;舌质嫩红主阴虚;舌绛不鲜,干枯而萎主肾阴枯竭等。如舌苔:舌苔白厚主阴寒内盛;舌苔黄厚主阳热内盛;舌苔灰黑而干主阳热伤津,舌苔灰黑而润主阳虚或阴盛;少苔、花剥苔、镜面舌主阴虚。

11、,辨别脉象分阴阳,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脉象可从部位、强弱程度、脉搏次数来分辨阴阳。,辨别声息分阴阳,语声高亢洪亮、言多而躁动等为阳,大多属于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等为阴,大多属于虚证、寒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者,大多属于阳证;呼吸微弱,动则气喘者,大多属于阴证。,辨别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为阳,晦暗为阴。如黄疸临床辨证,应以阴阳为纲,分清阳黄和阴黄。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病程较短,多属热证、实证,以湿热为主;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病程较长,多属虚证、寒证,以寒湿为主。,(3)用阴阳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

12、常见的阴阳失调有:阴阳偏胜 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 阴阳转化 应当指出:阴阳偏胜、偏衰之寒热有别,阴阳偏胜、偏衰之寒热有别,应当指出的是,阳胜则热的“热”与阴虚则热的“热”,以及阴胜则寒的“寒”与阳虚则寒的“寒”虽同为“热”和“寒”之象,却有着“实”和“虚”的本质差异。实热、实寒属于亢奋、有余的病理状态,虚热、虚寒属于虚弱、不足的病理状态。,阴阳转化,阴阳互损,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是阴阳偏衰伤及对方。,阴阳偏衰伤及对方,阴阳偏胜伤及对方,阴阳偏衰,低热,畏寒,阴阳偏胜,壮热,恶寒,(2)用阴阳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的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衡的结果。黄帝内经素问

13、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高度概括了物质与功能的关系,意思是说物质(阴)居于体内,是功能的镇守者;而功能(阳)表现于外,是物质的护卫者。如气与血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气与血的关系,物质与功能的关系,(1)用阴阳归属人体的组织结构,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其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双方,均可用阴阳属性来划分。,十四经脉,1、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阴阳的基本概念(2)阴阳的基本特征(3)阴阳的普遍性和

14、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5)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阴阳之间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四个方面的关系。,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变化的运动形式。如四季中的寒暑交替,昼夜中的阴阳转化等。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阴阳的消长平衡(量变),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相关事物或现象矛盾对立的双方,始终存在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变化之中。消和长,它们均为数量上的变化。,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相成),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

15、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称为阴阳“相成”。,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称为阴阳“相反”。,(3)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的相对性,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我国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

16、,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阴阳的相关性,被概括阴阳的两个事物或两种现象必须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如:天为阳,地为阴,是以天地而言的;男为阳,女为阴,是以性别而言的;上为阳,下为阴,是以方位而言的,如此等等,均具有相关性。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没有比较基础,就不宜分阴阳。,阴阳的普遍性,凡是相关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易传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2)阴阳的基本特征,阳的特征:剧烈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无形、兴奋等。阴的特征:相对静止、内向、下降、寒冷、晦暗、有形、抑制等。根据这些特征,古人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类为阴阳两大类,参见表21。,表21 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Yinyang):是对自然界相关两个事物或现象对立属性或同一事物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涵义是很朴素的:阴(Yin):背日所造成的事物或现象。阳(Yang):向日所造成的事物或现象。阴阳的最初理解仅是阳光多少的直观认识。如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等。古代思想家再进行无限引申和扩大,从整个物质世界中概括出“阴”、“阳”两个基本属性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