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培训.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8741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7.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中医护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中医护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中医护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中医护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培训.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艾灸法,定义: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艾灸材料:艾叶与艾绒艾叶的性能: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艾叶,艾柱艾绒,艾灸法,艾灸作用 温经散寒 扶阳固脱 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艾灸法,适应病症 各种寒证 痛证 虚证,艾灸法,艾灸方法 隔姜灸 盒 灸 温和灸 艾条灸 雀啄灸,艾灸法,隔姜灸,艾灸法隔姜灸,【操作】1.将鲜生姜切成0.20.3cm厘米厚 薄,直径约2cm的姜片 2.制作艾炷 3.暴露应灸部位。4.取鲜姜片放于穴位,上置艾柱。5.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 炷,连灸35壮。

2、,艾灸法隔姜灸,艾灸法隔姜灸-艾炷,艾灸法隔姜灸,【适应症】受寒所致的胃痛、腹泻、呕吐、面瘫。胃痛:灸胃脘部 腹泻:灸肚脐、肚脐旁2-3指处 呕吐:灸胃脘部 面瘫:灸瘫痪侧面部,艾灸法隔姜灸,盒灸,艾灸法盒灸,【操作】1.暴露应灸部位。2.将适量艾绒放入灸盒内(一般放 23cm厚的艾绒)。3.点燃灸盒内的艾绒 4.一般每次灸2030分钟,艾灸法盒灸,艾灸法盒灸,【适应症】受寒所致的颈、肩背痛、腰腿痛、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胃痛、呕吐、腹痛、腹泻;面瘫、头晕、体质虚弱、贫血、低血压等。颈肩腰腿痛:灸相应部位 胃痛、呕吐:灸胃脘部 头晕、低血压、身体虚弱:灸肚脐-耻骨联合区域、腰背部脊柱两旁,艾

3、灸法盒灸,艾灸法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主治病证 慢性气管炎、冠心病、疝气、胎位不正等及其他多种慢性病证。还常用于保健灸。冠心病 内关、膻中、心俞、至阳。胃下垂 分为二组。神阙、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消化不良性腹泻 里内庭穴(足底,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疮疡 阿是穴(疮面)尿潴留 主穴:

4、气海。配穴:中风尿潴留加太 溪。术后尿潴留加中极、三阴交、会阴、长强。原发性痛经 取穴:主穴:神阙、命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俞。配穴:气滞血瘀:太冲;气血虚弱:气海。子宫、卵巢、内分泌、交感、神门、皮质下、肾、屏间(均为耳穴)。胎位不正 三阴交、至阴。,艾灸法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适应症】用于感冒、急性疼痛、高血压病、慢性泄泻、网球肘、灰指甲、疖肿、脱肛、前列腺炎、晕厥急救以及某些小儿急慢性病证等的治疗。预防感冒:大椎、风门、肺俞 泄泻 主穴:

5、肾俞、脾俞。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天枢。高血压 百会、足三里。中风患肢水肿 百会、患侧肩*k、曲池、外关、合谷、中渚、环跳、阳陵泉、太冲、悬钟。小儿腹泻 中脘、下脘、神阙、天枢、足三里、肾俞。呼吸道疾患易感儿 涌泉、肺俞。妊娠呕吐 中脘、天突、内关、巨阙、神门、足三里。,艾灸八大穴位,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

6、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艾灸八大穴位,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 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

7、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艾灸八大穴位,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艾灸八大穴位,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

8、: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艾灸八大穴位,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

9、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艾灸八大穴位,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艾灸八大穴位,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

10、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艾灸八大穴位,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

11、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延年益寿保健灸,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 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休息一会!,拔罐法,拔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行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拔罐法,罐的种类 玻璃罐 竹罐 陶罐 玻璃瓶,拔罐法,竹罐,陶瓷罐,玻璃

12、罐,拔罐法,拔罐法,罐法作用 通经活络 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拔罐法,适应病症 各种痛证 热证 面瘫,拔罐法,拔罐方法 单罐法 排罐法 走罐法 闪罐法,拔罐法,单罐法,拔罐法单罐法,【操作】1.暴露应拔罐部位 2.闪火法 3.投火法 4.滴酒法,拔罐法单罐法,【适应症】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证。,拔罐法单罐法,拔罐法单罐法,拔罐法单罐法,拔罐法排灌法,排罐法,【操作】1.暴露应拔罐部位 2.闪火法 3.投火法 4.滴酒法,拔罐法排罐法,拔罐法排灌法,【适应症】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拔罐法排灌法,拔罐法排灌法,拔罐法走灌法,走罐法,【操作】1.充分暴露病变部位

13、2.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涂上一层凡士林、菜油、麻油等润滑油。3.用闪火法将罐拔住。4.用右手握住罐底,在罐口部着力,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拔罐法走灌法,拔罐法走灌法,【适应症】适宜于病变范围较广的病症,如:偏瘫、肩背痛、腰腿痛等,拔罐法走灌法,拔罐法闪灌法,闪罐法,【操作】1.充分暴露病变部位 2.用闪火法拔罐,反复多次拔 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 潮红为度,从而促进血液循 环,使患部代谢加速,内邪达 外,起到治疗疾患的目的。,拔罐法闪灌法,【适应病症】病变范围较局限的病症,如:面瘫、局部痛点。,拔罐法闪灌法,

14、拔罐法闪灌法,取穴原则,以痛为输,哪病哪罐。按经络辩证取穴。对所有疾病均可在背部膀胱经及督脉上行走罐。,休息一会!,耳穴压丸法,【需要材料】1.王不留行籽、菜籽、小米等;2.胶布 3.小镊子或牙签,耳穴压丸法,【操作】1.清洁耳廓内外。2.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 0.6cm0.6cm大小的胶布中 央,用镊子挟住粘贴在耳穴 上。3.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35次,隔日1次,双耳交替。,耳穴压丸法,耳穴压丸法,【适应病症】失眠、肥胖症、痛证、月经不调等。,耳穴压丸法,失眠 取穴:神门、交感、内分泌、心、肝、肾、皮质下。单纯性肥胖 取穴:交感、内分泌、脾、胃、大肠、小肠、三焦、直肠下段、肝、胆。,耳穴压丸法,

15、失眠耳穴压丸法,交感,神门,肾,肝,心,内分泌,皮质下,单纯性肥胖耳穴压丸法,交感,肝,内分泌,大肠,直肠下段,三焦,胃,脾,胆,小肠,内脏疼痛 胃痛-交感、神门、胃。腹痛-交感、神门、小肠、大肠、肝、胆。冠心病-交感、神门、心。痛经-交感、神门、内生殖器。月经不调-交感、神门、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耳穴压丸法,内脏疼痛耳穴压丸法,交感,肝,内分泌,大肠,胃,胆,小肠,心,神门,耳穴压丸法,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抗炎基本方 组成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此方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临床上在选用该基本方的同时,应配以相应脏腑,相应部位,表里脏腑的相应穴位。例如,膝关节炎,当配以膝、肾;伴有疼痛的配神门

16、、皮质下;呼吸系统感染的当配肺、大肠、内鼻、外鼻。,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安神基本方 组成神门、皮质下、心、肾。此方为治疗神经衰弱的基本方。这里应当指出,如果患者伴有胃肠功能不良,当将神门穴改为枕穴,加上脾和胃;因为有实验证明,神门有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而枕穴安神的作用虽较神门穴弱,但它没有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此方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神衰综合症,如失眠、多梦、头昏、心悸等症状。,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止痛基本方 组成神门、皮质下、交感。此方适用于治疗各种痛症,也为针刺麻醉的基本方。如果再配上相应部位的耳穴效果会更好。如治疗偏头痛,配颞、肝、胰胆。颈椎疼痛配上颈椎、颈、肾、肝。肾绞痛配肾、

17、膀胱、腹。胃脕痛配脾、胃。膝关节疼痛的配膝、肾;伴有风湿性疼痛的配肩锁骨(即原来的风湿线)。,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降压基本方 组成(1)角窝上、心、耳背沟。(2)耳尖、结节轮流放血。此方主治高血压。肝火上亢型配肝、耳背肝、结节;肝肾阴虚型配肾、交感、肝;阴阳两虚型配心、肾;痰湿塞盛型配脾、三焦。,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前列腺基本方 组成艇角、膀胱、肾、肾上腺。此方主治与前列腺及膀胱有关的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膀胱炎、尿潴留等。久病体虚、膀胱虚寒者加灸关元穴。伴有炎症的配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伴有疼痛的配神门、皮质下。,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胆道系统基本方 组成胰胆、肝、脾、胃、十二指肠。

18、这五个穴又名“胃三角”。顾名思义,这组穴是围绕胃穴周围的一组主治胆道消化系统的基本方,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胃炎、胃溃疡等。伴有炎症的配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伴有疼痛的配神门、皮质下、交感。,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抗疲劳基本方 组成心、脾、肾上腺。此方用于抗疲劳,对工作、学习、旅游、精神等因素导致的疲劳均适用。对于精神不振、记忆力不集中,或者是竞技综合征亦适用。头昏者配枕,四肢乏力配上肢、下肢,耳鸣者配内耳、外耳,失眠多梦者配神门、皮质下,心慌心悸配心,小肠。,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强心基本方 组成肾上腺、皮质下、热穴(标准穴名腰椎,即位于腰椎的中点)、心、肾。此方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心

19、律失常,对心功能不全、心慌、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均有一定疗效。,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止痒基本方 组成对屏尖、心、肾上腺。此方适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具有祛风止痒之功。在临床运用时需配伍相应部位的耳穴。如颜面皮肤瘙痒当配肺、面颊;下肢皮肤瘙痒当配伍下肢;腹部皮肤瘙痒的配肺、腹,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平喘基本方 组成角窝中、对屏尖、肾、肺。本方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喘息之症。痰多者加脾、三焦;有炎症的加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耳穴取穴原则,1、按相应部位选穴 当机体患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2、按脏腑辨证选穴 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

20、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3、按经络辨证选穴 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 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5、按临床经验选穴 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刮痧法,刮痧法,【定义】,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

21、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刮痧法,【工具选择】,1苎麻:这是较早使用的工具,选取已经成熟的苎麻,去皮和枝叶晒干,用根部较粗的纤维,捏成一团,在冷水里蘸湿即可使用。2头发:取长头发,揉成一团,蘸香油,作工具使用。3小蚌壳:取边缘光滑的蚌壳,多为渔民习用。4铜钱:取边缘较厚而又没有缺损的铜钱。5牛角药匙:即通常用于挑取药粉的牛角及其他材料制成的药匙。6.瓷碗、瓷酒盅、瓷汤匙、嫩竹片、玻璃棍等,选取边缘光滑而没有破损的即可。为现代所习用的工具。7.准备小碗或酒盅一只,盛少许植物油或清水。,刮痧板,刮痧法,【刮治部位】,背部:病人取侧卧或俯卧位,或伏坐

22、于椅背 上。先从第七颈椎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问向外侧斜刮。此为最主要和常用的刮痧部位。头部:取眉心、太阳穴。颈部:项部两侧,胸锁乳突肌处或喉头两侧。胸部:取第二、三、四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乳房禁刮。四肢:肘窝、腘窝等处。,刮痧法,【操作方法】,先暴露患者的刮治部位,用清水将刮治部位洗擦干净。刮治手法:施术者用右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刮脊椎两侧部,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部位。刮痧一船

23、约20分钟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刮痧法,【操作方法】,刮痧法,【作用】,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调理脾胃退热镇痛,刮痧法,【适应病症】,感冒呕吐腹痛头昏、头痛,刮痧法,【适应病症】,感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刮痧法,【适应病症】,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刮痧法,【适应病症】,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刮痧法,【适应病症】,头昏、头痛: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刮痧法,【禁忌症】,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应即送医院治疗,禁用本疗法。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3、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