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社会教育》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9224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社会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学前社会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学前社会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学前社会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学前社会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社会教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社会教育》PPT课件.ppt(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讲人:王善安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专业准备,第一节 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 中国古代将修身视为齐家、治国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教育也可以说就是修身教育、做人教育,在幼儿阶段就是礼仪伦常的训练与德性的涵养。(一)以德养性的慈幼传统 周礼记载有“保六息,养万民”的思想。“六息”: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对幼儿的慈爱既体现在对幼儿身体的悉心养育与照顾,也体现在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仪的熏陶。爱护幼小

2、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中国自古就将慈幼放在治国之首,并且非常重视幼儿的道德培养,由此非常重视养育着(主要是乳母)的德行,要求养育着必须具有宽容、冷静、慈爱、智慧、温和、善良、谦虚、诚敬、谨言、慎行这十种美德。可见,在中国古代人民就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了。,(二)注重礼仪伦常的童蒙教育 在古代,学校的设立要以童蒙为基础,因为童蒙时期的孩子天性纯洁善良,如果教养得当则能让儿童的善良本性得到好的滋养,从而为日后道德的进步与完善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礼仪指各种行止礼仪,即各种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是幼儿园德育的基础。朱熹“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亲爱、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之本”伦常指人伦之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五大常道,对于幼儿来说伦常的基础是孝悌。古代童蒙教材弟子规小学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作为纲目。,(三)注重生活与文化的常识教育 秦汉时期急就篇归纳了自然、人自身的种种常识内容。100多个姓、400多种器物、100多种植物、60多种人体部位、70多种疾病药物。三字经也广泛涉及了自然常识、文化常识和社会常识的内容,如“三才”、“三光”、“四时”、“四五”、“五行”、“六谷”、“六畜”等。,小结:,总之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教育基本思想是:践行第一,学文第二;养育第一,学问第二;德行第一,

4、才学第二;师品第一,教授第二。此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幼儿教育也开始缓慢地由旧式家庭教育过渡到新式幼儿教育,幼儿社会教育也由家庭化走向制度化。,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家庭礼仪伦常(一)幼儿修身教育的延续与发展清末“中体西用”洋务派方针1903年壬戌学制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1903年湖北武昌蒙养院成立(中国第一所政府办学前教育机构)提出了“开导事理、涵养德性”的宗旨,并奉行养重于学的原则,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方针,其课目涉及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日语、手技、唱歌、游戏。

5、,学校,知识、技能,(二)幼儿社会生活教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将“使幼儿渐渐习惯于社会生活,并练习幼儿建设本能和自发活动”作为教育目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研究意识的培养首次出现在幼儿社会教育内容之中。1925年南京鼓楼幼稚园也从儿童出发,以自然社会为课程内容中心,在课程中设有常识课,社会常识是专门的社会教育内容。陈鹤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十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所以他将恶劣的习惯、培养优良的品行是为幼儿教育重点。“五指活动”(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三)幼儿社会生活教育的规范化与丰富化 19

6、36年幼稚园课程标准第一个正式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总目标“增进幼稚儿童身心健康;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培养人生基本的习惯。”课程内容包括丰富的社会教育内容,直接与社会教育相关的是社会和常识课目。内容包括日常礼仪的演习,纪念日和节日的研究,集会的演习,党旗、国旗的认识。课程标准兼顾了品行与社会生活意识的培养,并强调幼儿社会教育的渗透性、活动性,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小结:,这一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兼顾修身与社会生活意识的培养,是中国制度化的幼儿社会教育课程初步建构阶段。,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建国以来:大多在幼儿德育下进行(一)强调环境认识与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的学前儿童

7、社会教育 1951年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认为幼儿园是使幼儿顺利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增加了对简单实事的了解,把爱国主义与国民公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突出爱国主义思想,反对以儿童为本,教学成人化。1956年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指出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进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教育,明确德育任务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道德品质。,(二)作为独立课程内容的幼儿德育 1981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德育具体任务“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习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为

8、了保证德育目标的落实,特别将思想品德独立为一个科目。,(三)从德育向社会教育的转移 1989年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确定了德育的总体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社会领域目标是“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性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

9、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萌芽阶段:注重修身与伦常的家庭幼儿社会教育初创阶段:重社会生活与社会常识的制度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变革与发展阶段:注重学前儿童道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规范化教育,总结:,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原理、方法与途径的学科。他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理论上: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及社会性教育原理应用上:教法课程,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理在实践中运用的策略与方法实践上:实践性知识,要内化,(二)研究

10、任务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为当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与效果。(最终任务),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课程内容与实施视角: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物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

11、、健康的儿童的教育活动。教育者:幼儿园教师及工作者依据: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内容:社会生活事物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辨析,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常识教育常识:辞海专门知识,是指“一般人所应有而且了解的知识”。重认知。社会教育:扩大了教育内容,不仅设计社会认知的培养,还涉及社会情感、行为技能、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情意与认知的平衡。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品德:是非善恶价值问题,精神与道德社会:生存与生活问题,社会问题,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社会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但强调对生活的引领。生活教育

12、:强调生活适应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人为教育人文教育:精神层面的陶冶,是社会教育的途径与目的社会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社会教育在关注情绪与心理健康时,更注重社会发展性。(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语言教育 语言是社会教育的媒介与途径,社会是语言教育的永恒主题(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 科学要造福社会(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与资源。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你的童

13、年有创伤!”这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经典、百用百灵的说法。,案例:沉默的羔羊,克拉丽丝的童年,史达琳被送往蒙大拿她母亲的表姐家中寄养,年幼的弟弟妹妹仍留在母亲身边。当时史达琳只有十岁。母亲的表姐及其丈夫是牧场主,牧场上放养的主要是羊和马,可这些牲口大多有些毛病,不是腿瘸就是眼瞎。它们宰杀后被做成胶或肥料,活着拉走的则将成为狗的食品。史达琳发现这一切后,一颗童心受到强烈的刺激,她想救这些可怜的牲口,可是年仅十岁的一个小女孩儿又能做些什么?,她决意逃离这个牧场,心想至少可以带走一头牲口她到牧场后成了她好伴侣的一匹有眼病的母马“汉娜”。一天夜里,史达琳从黑暗中惊醒,她听到了凄厉的尖叫声。是春天的羔羊,它们

14、正在牲口棚里遭宰杀。史达琳终于下定了出逃的决心,否则她的“汉娜”也性命难保了。她就这样离开了牧场,来到了实际是孤儿院一类的慈善机构,“路德会教友之家”。,汉尼拔的童年,他的父亲是立陶宛的男爵,母亲出身于意大利子爵的家庭。1944年,二战的炮火摧毁了父亲的农庄,父母都在炮火里死去。他和小妹妹被一群说各种语言的溃兵抓去关了起来。那时是冬天,那群人没有食物,先是抓住了一只中了箭的小鹿,用斧头砍死吃掉,然后又到儿童们的住处来挑选,先看了看他;没有选中,却捉走了他两岁的妹妹米沙。米沙也像那鹿一样被用斧头砍死了。,这次惨痛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结成了一个伤疤,在潜意识里形成了顽固的心理情结,让他终身反复承

15、受着它的折磨。他总梦想着米沙的复活,并对引起有关联想的东西做出离奇的反应。他研究霍金的理论,苦苦思索,想解决一系列计算问题,让时间倒转,摔碎的茶杯复原,米沙复活。他同情道到虐待的女性,同情史达琳,一再给她写信,鼓励她;他同情玛戈,当年就曾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出发建议玛戈杀死梅森,后来又主动为她杀死梅森承担责任。他弹起拨弦古钢琴时往往坠入对往昔的回忆,于是无端凄惨地长嚎。,野牛比尔的童年,由于童年时遭到过继母的虐待,疑犯自小心理就发生扭曲,具有精神疾病的他对人性有反倾向,他希望通过变性解决,去过三家最大型的变性手术中心,却都遭到拒绝,更使其不能实现转变的心理,所以他变态的心理导致其要通过做一张女人的

16、人皮来给自己实现转变.,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专业准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1.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2.促进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3.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基,(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1.社会学习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2.学前儿童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积极的教育引导能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三)实现社会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1.实现社会延续与发展2.培养合格公民3.由国家公民到全球公民,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1.人格陶冶的教育目标观2.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3.渗透性的

17、教育方法观(二)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教育规律与教育策略(三)提升自身的教育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 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内部事件或内心事件)(一)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1.人格的构成本我:潜意识,包括先天的本能与欲望,受“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介于现实世界与本我之间,既能满足本能需要,又使其符合现实的社会规则,以免自身受伤害。超我:道德理性与理想主义,

1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性是潜意识的核心1.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归结为人的性欲冲动2.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东西,是行为的唯一重要动机3.性本能的含义极为广泛的(泛性论)人的性功能或性欲在生命的初期就已开始 性功能并不限于生殖器官,而是整个身体的功能,人格发展理论,.口腔期(oral stage,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

19、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肛门期(anal stage,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复、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性器期(phallic stage,岁)原始欲力的需求,

20、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质上已算是“手淫”的开始。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潜伏期(latent stage,岁至青春期)七岁以后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故而从原始的欲力来看,呈现出潜伏状态。此一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两性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此时期开始时间,男生约在岁,女生约在岁,此

21、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自此以后,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以臻成熟。,案例分析: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阿甘正传,追求快乐的本我,本我给阿甘带来的是一生的挚爱和珍贵的友谊。阿甘对珍妮的爱便是在一种无意识的,不问回报的情况下悄然而生的。这种无意识给阿甘带来了情感上的快乐和满足。每一次和挚爱珍妮的相逢都是阿甘生命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这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使得阿甘一生都至死不渝地守护着对珍妮的爱恋。以至于最后当珍妮无路可走而选择和阿甘在一起时,他毫不介意地接受了这份期待已久的感情。,另一方

22、面,阿甘在战场上舍身救人的行为正是对本我本能的、无意识行为的阐释。在本能的驱使下,看似智商不高的阿甘却能在危难中舍身救人。在越南战争中,当自己的好友巴布受伤时,阿甘不顾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冒着身死战场的危险把好友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虽然最终巴布还是没能逃过此劫,但是阿甘舍生取义的行为却永远定格在了巴布的脑海里。这对于阿甘而言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来自生命深处的快乐。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本我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冲动,在本我作用下阿甘一再地做着傻事。如果说本我让阿甘变得简单而“傻”的话,那么自我则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财富。,明智的自我,影片中,跑步是阿甘走向成功的开始,也是揭示生命的意义的所

23、在。当自己的最爱珍妮悄悄离开时,阿甘选择了奔跑。这个看似无意识的举动实际上却包含了深刻的含义。它是自我对本我的一种调节。因为“自我的任务是施加外部世界的影响于本我及其趋势上,并力图以现实原则取代在本我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快乐原则。”所以当本我的快乐原则无法达到满足的时候,自我便开始发挥作用“为本我寻找一个宣泄的最佳方式”。而奔跑正是阿甘自我调节的结果。,“我们说,一仆不能伺候二主,可怜的自我,其所处的情景更苦,它必须伺候三个残酷的主人,而且需要尽力调和此三人的主张和要求。自我的角色决定了它的命运必须周旋于本我、现实环境和超我之间。它既要听命于本我难以遏制的要求,又要服从外界环境的现实要求,还要接受

24、超我的自我审视。”自我尽最大努力让三者保持平衡,从而保障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感动的超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构成。阿甘人生价值的实现便是来自于母亲的不朽的教诲的结果。阿甘的母亲坦然地接受了现实的残酷,接受了阿甘的弱智,但是却不接受心灵的弱智。她为阿甘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曲。面对有智障的儿子,她总是告诉阿甘“奇迹每天都会发生”“我们不需要多余的钱,多余的钱是用来炫耀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在战争结束后,阿甘把答应朋友巴布的事放在了第一位,几经波折终于经营起了一家捕虾公司。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信守诺言更是道德和良心共同

25、作用的结果。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他没有华莱士州长的种族偏见;他认为黑人同白人一起上学没有什么不妥;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敢于在任何时候对欺负珍妮的人大打出手;他仗义疏财,珍爱友谊;他对自己顶头上司丹中尉的训斥嘲讽毫不介意,对三次获得的总统召见的殊荣视如儿戏这样的胸怀无人可及,近乎于一种完美。,在丹中尉自甘堕落而要放弃生活之际,阿甘再次用自己真诚而又执著的行为向他证明了生命的意义并不只是绽放在战场上,离开战场生命的价值仍然存在,仍然美丽而精彩。由于超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完美,所以在超我的作用下阿甘努力而又认真地履行着生活

26、的职责。在阿甘的号召和感动下,丹中尉从低迷中走了出来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而阿甘挚爱的珍妮也最终回到了阿甘的身边。最后,当影片的尾声响起时,阿甘和珍妮的婚礼以婚礼上及丹中尉的笑容诠释着超我所带来的快乐和完美。一切都回到了原位,生活开始变得简单而美满。,梦的解析:电影穆赫兰道分析,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由Universal Focus公司2001年出品。是戴维-林奇(David Lynch)又一部朴实的恶梦般的影片-具有鲜明、尖刻、歇斯底里又令人难以忘怀的巨片。,弗氏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梦的解析公式是:梦被压抑的欲望伪装起来的满足。也就是说,一定的梦境总是用以表达做梦者

27、一定的愿望的,不过这个愿望的满足可能是经过伪饰的,不是那么一目了然。2.仿同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因某原因把自己代入另一个人的心理现象。这在“穆赫兰道”这个梦中出现多次。,电影的现实部分,Diane在其姨父和曾是演员的姨母的抚养下在加拿大的安大略长大,她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员,并在好莱坞出人头地。她的姨父姨母去世后,她只身来到好莱坞,像很多其他来好莱坞寻梦的女孩子一样,希望一举成名。不久,一部电影征选女主角,Diane去参加了试镜,她落选了,但是一位叫Camilla的女子得到了那个角色,并一举成名。Diane和Camilla相识并成了同性恋伙伴。,虽然Camilla似乎对她们的关系

28、不以为意,但是Diane却将Camilla视为自己的爱人。后来有一部大制作电影征选女主角。在片场,导演Adam与Camilla一见钟情,Camilla顺理成章的成为女主角,也成了Adam的女友。深爱着Camilla的Diane无法接受Camilla与Adam的亲密关系。因看见Camilla与Adam在片场打情骂俏,Diane在家里与Camilla大吵了一架。,失魂落魄的Diane在家里边哭边自慰。电话铃响了,是Camilla打来的。Camilla派车接Diane到穆赫兰道。车突然在穆赫兰道上停了,Diane有点儿害怕,他问司机:“你在干吗?我们不该在这停呀?”司机回头说:“给你一个惊喜。”Ca

29、milla出现在车旁,她带Diane穿过一条山路来到一座豪宅。原来 Camilla与导演要结婚了。,由忌生恨,Diane走上了绝路。她在一家咖啡厅请了一个杀手,让他杀掉Camilla。杀手给她一把蓝色的钥匙,让她到时候从咖啡厅后面的一个乞丐处拿能证明Camilla已死的东西。Diane来到乞丐处,乞丐扔给她一个蓝色的盒子,似乎能用那把蓝色的钥匙打开,里边是Camilla的残骸?!Diane开始崩溃了,她仿佛看到自己的姨父姨母从盒子边上跑出来(幻觉)。她吓得跑回到家里,气喘吁吁的上床,作了一个噩梦(这个噩梦就是影片前34所详尽描述的噩梦)。醒来后,Diane凝视着茶几上那把蓝色钥匙。想起自己的所

30、作所为,她彻底崩溃了,她又看见姨父姨母凶神恶煞般的追赶自己。她逃到床边,掏出手枪,饮弹自尽。,梦境部分,梦的开始:镜头淡入,是“Mulholland DR”的路牌(这个影像在现实中其实是Diane坐在轿车里去Adam家的party途中看到的,不过在梦中,坐在轿车里的换成了Camilla)。车突然停了,Camilla问了与现实中Diane一样的问题:“你在干吗?我们不该在这停呀?”司机掏出手枪对着她,命令她下车。但这是迎面开来一辆填满飚车族的跑车,与Camilla的车相撞。所有人都遇难了,除了Camilla。,分析:(1)Diane入睡前最强烈的心情和愿望是什么?是后悔、愧疚,她希望Camill

31、a还没有死。所以,在梦中出现了Camilla躲过一劫的情景。,梦的第二段:Betty从加拿大安大略省来到好莱坞,她和飞机上认识的得一对老夫妇在机场道别,老夫妇(特别是老妇人)对betty表示衷心的祝福。随后Betty坐出租车前往她姨妈留给她的公寓。,分析:Betty是Diane的化身,她的名字是来自Diane在咖啡馆瞥见的女服务员名字(梦的表象往往是来自做梦前一天所见的影像)。Betty外表亮丽、乐观、自信,这与Diane颓废、潦倒、有些自卑的真实形象大相径庭。Betty其实是理想化的、Diane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成为的形象!Diane的遭遇使她逃避真实的自己,所以在梦中,她索性连自己的名字都换

32、了,而且自己也变成了自己理想的形象,“如果我是Betty,一切重新开始,那该多好啊!”,老夫妇的形象其实是Diane的姨父姨母。不敢面对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并怀殷切希望的姨父姨母,是Diane最后自杀的重要原因。但这里姨父姨母成了陌生人,原因有二:(a)Diane希望减轻自己的愧疚感,毕竟对自己满怀希望的只是陌生人而已。(b)Diane希望姨父姨母还没有去世,所以他虚构了一个理想化的姨母,梦的第三段 导演Adam为他的一部大制作影片找女主角,然而制片公司的幕后势力派人送来一个金发女子Camilla的照片,强迫Adam选她为女主角。Adam愤然离去,回家后又发现老婆和清洁工在鬼混,Adam一气之下毁

33、了妻子的珠宝,但被妻子的情人痛打一顿后赶出家门。,分析:(1)Adam是造成Camilla离开Diane的关键人物,Diane的意识中除了对Camilla离她而去的恨之外,当然还有对Adam的夺爱之恨。因此,他在梦中狠心的报复了Adam,他被公司胁迫,老婆与人鬼混,又被扫地出门。Adam在现实中确有离婚,他在party上提到:他得到泳池,前妻得到泳池清洁工。但以Adam的性格他应该不会对别人提起自己被老婆和清洁工修理的不光彩经历,因此这段梦境以及Adam老婆和她情夫的形象应该是由Diane虚构的。,恐马不是怕马:精神分析经典案例,在小汉斯5岁那年,他突然变得对马有严重的恐惧,常常担心自己会被马

34、咬。他也担心拉车的马会突然摔跤,把他压倒,所以也尽量不去碰马车。不久,他的恐惧症就全面爆发了。他不愿意走出家门,如果他非得外出,他会感到有一种力量逼着他看马。走到动物园,他也会避开大型的动物,而以往他是很喜欢它们的。小汉斯对大象和长颈鹿身上的阴茎似乎特别苦恼,。,父亲对小汉斯说:“也许是马的大鸡鸡让你感到害怕,但事实上你不应该怕的,大动物有大鸡鸡,小动物有小鸡鸡,这是很自然的。”而小汉斯则回答说:“所有的人都是有鸡鸡的,等我长大,我的鸡鸡也会变大,毕竟它是长在我身上的。”,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小汉斯害怕失去小鸡鸡的明显征兆,这种恐惧的专业名称是“阉割恐惧症”。而且,在小汉斯三岁半时,他妈妈发现他

35、把玩阴茎,就警告他,再有下次,会把他的小鸡鸡割掉。在一次对小汉斯的亲自会谈之后,弗洛伊德分析道,在小汉斯的心目中,马代表的是他父亲,他父亲一大把又浓又黑的髭须和马大而黑的嘴口很像。原来,小汉斯是害怕父亲得知他暗恋母亲和有期望父亲死掉的念头之后,会勃然大怒。,小汉斯之所以会恐马,是一种复杂微妙的心理的压抑和转移。他把父亲幻想为情敌,却又深爱着父亲,这和他既热恋着母亲,却又对她有虐待幻想是如出一辙的。弗洛伊德认为,小汉斯的这种心理是人类心灵的一个普遍现象,矛盾心态是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的一个铁的定律。,当弗洛伊德慈祥地给五岁的小汉斯分析过这些事实之后,小汉斯的恐惧症就开始消退,焦虑也不见了,他

36、的症状乃是他那些不能被接受的渴望和恐惧的扭曲表现。在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分析后,小汉斯的心灵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他开始敢于承认希望妹妹死掉的念头。他能够承认自己怀有这些想法,就是迈向痊愈的一大跳跃。有意思的是,13个年头后,小汉斯长成了一个强壮的19岁青年,弗洛伊德把当年的案例分析报告给青年汉斯看时,他只觉得里面提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一个丈夫的困扰,男子说他和妻子结婚多年,婚姻生活还算美满,在性方面也颇为和谐。但最近几年,妻子在床笫间却慢慢变了样“先是要我在做爱时能对她粗鲁一点,殴打她也没有关系,她好象还很享受。”“慢慢的,又要我用*、淫妇等难听的字眼骂她,骂得越难听,她越兴奋。”,改天,男子

37、带了他太太一起来见佛洛伊德,然后先行离去。佛洛伊德看眼前的这名女子,和一般的家庭主妇没有两样,举止温驯,似乎不像什么淫妇。“在和丈夫这样做时,你心里有什么幻想吗?”“我幻想,我幻想”女子的眼睛变得迷离起来:“我幻想有一大堆人在旁边观看,他们都非常享受这种观看。”,有一次,在面谈时,女子忽然闭上眼睛,用手托着自己的额头,说她有点晕眩。在休息片刻,恢复正常后,她对佛洛伊德说:“我经常感到晕眩,就跟我父亲一样。”佛洛伊德对这点感到非常有兴趣,根据他的经验,这可能是一种症状仿同,病人经由与父亲相同的症状而认同于父亲。,有一天,他们的话题又回到女子在和丈夫做爱时的性幻想。佛洛伊德问道:“你说在你的性幻想

38、中,当你和丈夫性交时,有一大堆的旁观者,你能告诉我这些旁观者是什么人吗?是你认识的人?还是陌生人?”“不一定,他们经常变换,有时候很模糊,女子说:但我父亲经常置身于旁观者中,观看我和我丈夫。”佛洛伊德认为这很可能也是一种仿同作用,在她的性幻想中观看的父亲,代表的就是她自己,她在重复某个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场景。而在那个类似的场景中,她是观看者!,终于,在佛洛伊德的诱导下,在随后的自由联想中,女子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件往事:“小时候,我和父母睡在同一个房间里。在深夜,我经常从睡梦中醒来,听到或看到父亲在床上,以非常粗暴的言辞和动作对待我母亲。”这就是她性被虐症和被丈夫怀疑是个淫妇的根源。,“你要丈夫像

39、父亲当年对待你母亲般对待你,这是在重演父母的性行为模式。但你实在不必也不应该这样做,因为那不是正常的夫妻之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女子在床笫之间慢慢放弃了对丈夫的奇异要求,在结束治疗时,她说:“医师,真感谢您又让我恢复成一个正常的女人。”,(二)其他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观点,1.荣格的基本观点 人格: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2.佛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人类具有与动物生理需要不同的社会性的五大心理需要: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与现身的需要。,3.埃里克森的基本观点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第一阶段(0-1岁)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1-3岁)自主对羞怯第三阶

40、段(3-6岁)主动对内疚第四阶段(6-12岁)勤奋对自卑第五阶段(12-17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第七阶段(成年期)生殖对停滞第八阶段(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二、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沃尔特斯儿童的社会行为并不是以“强化-惩罚”的方式学到的,而是通过以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与模仿而获得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一)强化与自我认知在儿童社会学习中的作用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强化: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正强

41、化、负强化 2.自我认知与社会学习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加以控制的信念。,(二)直接学习与儿童社会行为的获得1.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2.直接学习的局限(三)观察学习与儿童社会行为的获得1.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3.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榜样活动特征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三、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

42、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儿童思维的发展,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因而“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皮亚杰,1981年)。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儿童在这个时期还没有达到运演的水平,他们所具有的只

43、是一种图型的知识(figurative knowledge),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婴儿看到一个刺激,如一个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图型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形状的再认,而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该实验的设计是:在桌子上放置三座山的模型,在高低、大小、位置上,三座山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实验时,先让一个三岁的幼儿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偶娃娃放置在对面。此时实验者要幼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娃娃看见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结果发现,该幼儿采同样的方式回答两个问题;只会从自身所处的角度看三座山的关系(如两座小山在大山的背后),不会设身处地从对面娃娃的立场来

44、看问题。,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木棍实验,实验者移动两根同样长的、并排放着的小木棍之一,使一根木棍前端比另一根木棍突出,年幼儿童会以为这木棍现在比另一根更长些;稍为年长的儿童便明白两根木棍还是一样长,并会马上关注木棍的后端。,

45、实验者把水从一个口径大的玻璃杯倒入一个口径小的玻璃杯中,一个5岁小孩认为水量发生了变化,口径小的玻璃杯中水更多;在7岁后小孩认为水量相等。,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岁)皮亚杰认为,7-8岁这个年龄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具的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演性质。换言之,他们已具有运算的知识(operative knowledge),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论。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间。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大小,因此这

46、只足球不会比在篮球中时更大些。就一般而言,运演的知识是考虑事物如何从它们原来的样子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而图型的知识只考虑某一时刻某一地点中物体的静止状态。在具体运演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2岁至成人)儿童在12 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而且,儿童在这时已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它东西。,道德认识发展

47、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

48、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皮亚杰将这一结构称为道德的实在论。,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第四,赞成来历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

49、到自然力量的惩罚。例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说,有个小男孩到商店偷了糖逃走了,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倒,问孩子“汽车为什么会撞倒男孩子”,回答是因为他偷了糖。在道德实在论的儿童看来,惩罚就是一种报应,目的是使过失者遭遇跟他所犯的过失相一致,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手段。,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规则不再被当作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强加的东西。第二,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研究表

50、明,12岁的儿童都认为,那些由积极和动机支配但损失较大的儿童,比起怀有不良动机而只造成小损失的儿童要好些。由于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因而在惩罚时能注意照顾弱者或年幼者。,第三,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第四,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第五,提出的惩罚较温和,更为直接地针对所犯的错误,带有补偿性,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皮亚杰认为,当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角度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