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9288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基础知识.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学,Materia Medica,【中药】,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Chinese materia medica,第一章中药的性能,概说,中药的性能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四 气,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概念】,寒凉药,温热药,平性药:寒热属性不明显,作用较和缓,【作用及适应证】,1.寒凉药性,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适用于阳热证。,2.温热药性,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适用于阴寒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

2、味,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又包括淡、涩两种药味。,【概念】,1.经健康人的味觉器官感受而得-感觉之味,【确立依据】,2.经临证实践而得(治疗病证)-功能之味,【作用及适应证】,1.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适用于表证及气滞血瘀证。,2.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缓解毒性、调和药性,调和脾胃等作用。用治气血虚证,拘挛疼痛,脾胃不和,药物、食物中毒,药性不和,药性峻猛等。,【作用及适应证】,3.酸与涩: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适用于滑脱证。,4.苦:能泄能燥,有泻下大便、清热泻火、降泄肺胃上逆之气和燥湿的作用。适用于积滞便秘,实火上炎证,喘咳,呕

3、呃及湿证。,【作用及适应证】,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用治瘰疬、瘿瘤、癥瘕及便秘等。,6.淡:能渗能利,有利水渗湿作用。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趋向,是与疾病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概念】,升降浮沉,升-向上 降-向下 浮-向外 沉-向内,【作用】,1.升浮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2.沉降药:,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影响因素】,1.性味,辛、甘、温热 升浮,酸、苦、咸、寒 沉降,(阴),(阳),【影响因素】,2.质地,质地轻升浮;质地重沉降,“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

4、子皆降,蔓荆独升”,【影响因素】,3.炮制,酒升;盐降;姜散;醋敛,4.配伍,【影响因素】,1.性味,2.质地,4.配伍,3.炮制,自身因素,人为因素,“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李时珍,归 经,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概念】,朱砂:镇心安神,杏仁:,心经,肺经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毒 性,1.“毒”是指药物的偏性。2.“毒药”即是药物的总称。,【古代认识】,“毒”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认识】,【中毒原因】,1.服用过量或长期服用;,2.炮制或配伍不当;,3.药不对证;,4.体质因素。,【临床应用】,1.控制剂量:药物中毒的产生,每与用量过大有关;,2.遵守炮制:大

5、多数毒药,通过炮制,可以减低毒性;,3.注意用法:不同的毒药,用法不尽相同;,第二章 中药的应用,【配伍】,配伍,即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七情】,配 伍,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配伍规律的七种情况。,【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本经,配 伍,【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病。又称单方。,“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

6、相使】,相须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两味药合用,起协同作用,常相互需求以增进疗效的配伍关系。,相使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治疗目的一致的两味药合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可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关系。,相同点:都是指二药配伍后治疗效应增强。,不同点:相须二药之间存在特殊的协同增效关系,彼此相需而不可离。相使二药配伍,其疗效增强,仅是较单味应用时有所增强,不存在特殊的协同作用。,【相畏】【相杀】,相畏指二药合用,一药的毒害效应被另一药减轻或消除的配伍关系。,相杀指二药合用,一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害效应的配伍关系。,“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恶】,指两药合用后,一药

7、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的配伍关系。,“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相反指合用后,原有毒害效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害效应的两味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相反者,两不相合也”,配 伍,增强疗效相须、相使降低疗效相恶消除毒副作用相畏、相杀产生毒副作用相反,麻黄,大黄,生姜,人参,桂枝,槟榔,半夏,莱菔子,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禁 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配伍禁忌】,【配伍禁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

8、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苡仁与蜈蚣;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蟹甲爪,硇砂干漆兼桃仁,地胆茅根莫用好。,便产须知:,【妊娠用药禁忌】,1.禁用:大多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2.慎用: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药物,以及辛热滑利之品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腥腐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食物。,2.根据病情及用药特点,忌食与病情和病性不相宜的食物。,用 法,【汤剂煎煮方法】,(1)器具:,1

9、.普通煎煮方法,(2)用水量:,(3)浸泡时间:,(4)煎煮火候及时间:先武后文,(5)煎煮次数:,【汤剂煎煮方法】,(1)先煎,2.特殊煎煮方法,(2)后下,(3)包煎,(4)烊化,(5)另煎,(6)冲服,【汤剂服药方法】,(2)服药次数,(3)服药冷热,(1)服药时间(驱虫药、攻下药饭前服;消食药饭后服;安神药睡前服;截疟药疟疾发作前二小时服。),用 量,剂量,又称用量,主要是指一味药的干燥饮片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量。,【概念】,1两=30克1钱=3克,【计量的换算】,用 量,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确定依据】,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4.季节变化与

10、剂量的关系,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 制,炮制,是药材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加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经过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也称“炮炙”。,【炮制的概念】,炮 制,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2.提高药物疗效,3.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使之更符合病情的需要,4.矫嗅矫味,便于服用,5.使药材纯净,利于准确称量和服用,6.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或制剂,【炮制的目的】,炮 制,一、修制,二、水制,三、火制,四、水火共制,五、其它制法,【炮制的方法】,炮 制,一、修制,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炮 制,二、水制,漂,润,水飞,将药物与水同研,以制取药物的微细粉

11、末的方法。,洗,泡,第二节炮制的方法,三、火制,炒,炙,煅,煨,盐炙,蜜炙,酒炙,醋炙,姜炙,炮 制,四、水火共制,蒸,潬,淬,煮,炮 制,五、其它制法,发酵,发芽,制霜,第四章 中药商品鉴定,一、鉴定依据1、药品标准中国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版局(部)颁标准:2、没有收载品种参照权威书籍进行鉴定,如中药志等。,二、常用鉴定方法常用的鉴定方法有,基源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一、基源鉴定(origin identification),概念 应用植物、动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在

12、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植物鉴定的步骤,1观察植物形态,2核对文献,3核对标本,二、性状鉴定(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性状鉴定:是指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方式了解药材性状,判断药材品种和质量的鉴定方法。性状: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属性。,性状鉴定的内容,1.看形状,3.看表面(颜色、特征),4.验质地,5.看断面,6.嗅气尝味,2.,量大小,7.水火试法,黄芪,黄芩,三棱,(圆柱形),(圆锥形),(扁卵状圆锥形),半夏,类球形,麦冬,纺锤形,桃仁,扁长卵形,不规则块状,熟地,厚朴,卷筒状,黄柏,板片状,蓝(胆矾),黄(蒲黄)

13、,红(西红花),白(僵蚕),黑(熟地),在描述复合色的药材 时,应以后一种为主,黄绿色(荆芥穗),红棕色(何首乌),黄白色(川贝母),毛茸(辛夷),钩刺(苍耳子),环纹(防风),光滑(相思子),质地:指药材的质感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坚硬 坚硬结实,以手掰不能破碎。如川芎等。(2)坚韧 不但坚实,而且手折或拉时有一定弹韧性,如桑白皮等。(3)柔软 手捏可变形,有软质舒适感,如熟地黄、桂圆肉等。(4)松泡 组织结构疏松,体质轻泡,如南沙参、大腹皮等。(5)粉性 富含淀粉,折断时常有粉尘飞扬,断面常显白色粉粒,如粉防己、山药等。(6)油润 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当归等。(7)角质 内

14、部结构紧密,并显示动物骨角样的光泽,如郁金、天麻等。,槟榔,大黄,何首乌,商陆,嗅气尝味,口尝时咀嚼1分钟 有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小心,以免中毒,水试:秦皮-浸水中水浸液显蓝色荧光西红花黄色葶苈子、车前子加水体积膨胀、种子粘滑,火试:海金沙-爆鸣声且有闪光青黛燃烧有紫色烟雾,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器官较齐全或具花、果的药材,一般应配合基源鉴定 进行;单一器官而体形完整的药材,宜先进行性状鉴定,必要时再作显微和理化鉴定;粉末药材,主要采用显微和理化鉴定。,第五章 中药的产地,产地,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15、。,道地药材:即某一地区所产的某种药材,产量高、质量好、疗效佳,素有盛名。,十大广药:广藿香、化橘红、阳春砂、巴戟天、高良姜、金钱白花蛇、广地龙、佛手、沉香、广陈皮。,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浙八味:白术、菊花、芍药、玄参、玄胡、浙贝、温郁金、麦冬。,四川:黄连、川芎、川贝等。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等。山东:阿胶、金银花宁夏:枸杞云南:三七,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白芷、防风、辛夷、荆芥2.辛凉解表药:薄荷、葛根、柴胡、升麻、菊花、野菊花、蝉蜕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2.清热明目药:夏枯草、决明子3.清热

16、凉血药:生地黄、赤芍、紫草、白头翁、牡丹皮4.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5.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绵马贯众、山豆根、北豆根、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穿心莲、蒲公英6.清退虚热药:青蒿、地骨皮,三、祛暑药:藿香、广霍香四、祛风湿药:虎杖、秦艽、苍术、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槲寄生、马钱子、天仙藤、木瓜、金钱白花蛇五、祛寒药:川乌、附子、姜、肉桂、吴茱、丁香、小茴香,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六、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2.峻下逐水药:巴豆3.润下药:蜂蜜七、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防已、广防已、薏苡仁

17、、车前子、车前草、猪苓,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2.利尿通淋药:关木通(备注链接:含“关木通”的药物被禁止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海金沙、滑石 3.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八、安神药:1.重镇安神药:牡蛎、朱砂、琥珀 2.养心安神药:远志、酸枣仁、合欢皮、柏子仁、灵芝、罗布麻叶,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九、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羚羊角、地龙、僵蚕、全蝎十、开窍药:石菖蒲、冰片、麝香、牛黄,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十一、止咳化痰药:1.止咳平喘药:桔梗、桑白皮、批杷叶、百部、洋金花、旋复花、苦杏仁、马兜铃、松萝2.清化热痰药:前胡、川贝、浙贝、海藻、

18、昆布、瓜萎3.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十二、理气药:沉香、厚朴、陈皮、橘核、橘络、青皮、砂仁、青木香、枳壳、川楝子、大腹皮、白豆蔻十三、理血药:1.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莪术、郁金、姜黄、牛膝、川牛膝、延胡索、鸡血藤、红花、番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益母草、茺蔚子、水蛭2.止血药:蒲黄、三七、侧柏叶、槐米、赭石、松花粉、麦角,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十四、补益药:1.补气药:甘草、黄芪、人参、党参2.助阳药:杜仲、蛇床子、菟丝子、肉苁蓉、冬虫夏草、鹿茸、鹿角、鹿角霜、蛤蚧3.养血药:白芍、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4.滋阴药:麦冬、北沙参、南沙参、玄参、枸

19、杞子、龟甲,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十五、收敛药:五味子、桑螺蛸、诃子、山茱萸、麻黄根、五倍子十六、消导药:山楂、鸡内金十七、驱虫药:大蒜、槟榔、雷丸,常用中药(按中医功效分类法),十八、外用药:青黛、血竭、儿茶、蟾酥、熊胆、斑蝥、炉甘石、雄黄、硫磺、信石(砒石)十九、抗癌药:长春花、白花蛇舌草,中药常用别名,茯苓木又名黄松节 天花粉又名瓜蒌根川花椒又名红椒、又秦椒 蜀椒辛荑花又名木笔、又名迎春蕤仁又名白蕤槐角又名槐实降真香又名紫金藤 川楝子又名金铃,中药常用别名,诃子又名诃梨勒公丁香又名鸡舌香老冰片又名龙脑枳具子又名木、又鸡距银杏又名白果萹蓄又名扁竹青木香又名天仙藤枯黄芩又名片芩条、子

20、芩,中药常用别名,破故纸又名补骨脂淫羊霍又名仙灵脾 香附子又名莎草根小茴香又名怀香牛蒡子又名恶实又名鼠粘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土茯苓又名饭团、又名仙遗粮,中药常用别名,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又名左缠藤、又鸳鸯藤苏芡实又名鸡期子甘蔗又名石蜜鹤虱头又名杜牛膝附子又名三建、又名天雄白蔹又名白根冬瓜又名白瓜地肤子又名拂手菜千金子又名续断淮山药又名薯蓣胆矾又名石矾,中药常用别名,山楂核又名唐球子丝瓜络又名天罗布大黄又名将军鸡内金又名生南星又名虎掌独活又名独 王使硼砂又名篷砂夜明砂又名天鼠矢砒霜又名人言即信,中药常用别名,泽兰又名千金草、又千里菊、又呼香草、又孩儿菊苍术又名山羌海狗肾又名肭脐乳香又名薰陆香穿山甲又名鲮鲤甲蒌蕤又名玉竹薤白又名晶子海螵蛸又名乌贼骨,中药常用别名,紫菀茸又名女菀寒水石又名凝水石紫河车又名混沌布红花又古名蓝花石苇即古瓦上瓦苇苍耳子又名果耳、又卷耳粉甘草又名国老鹿衔草又名吴风草,中药常用别名,当归又名文无婴粟壳又名 春花、又衔米壳青葱又名和事老天麻芦又名赤箭旱莲草又墨肠草、又金陵草、又墨斗草,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