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9352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4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宏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宏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宏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宏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下篇 宏观经济学,经贸学院 鲁丽梅,参考书,欧阳明、袁志刚著,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司春林、王安宁编著,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黄亚钧、袁志刚主编,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鸿业主编,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特别是研究人们有关稀缺资源配置方式选择的社会科学,是一门实证科学。根据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日益发展丰富的现实,目前,人们普遍地把它划分成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2、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本节讲述3个问题:,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三、宏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首先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定义不同。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见P25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它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对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等进行分析。见P291“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宏观(Macro-)”是

3、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的词根。,第二,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市场出清假设。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现行工资水平下一定雇佣到最后一个工人。工资、价格的调节作用使均衡最终形成。价格、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非市场出清和政府调节经济。价格、工资在短期内不变,具有刚性。经济的常态是非充分就业。但是,宏观经济理论的学派之争是宏观经济学的一大特色,宏观经济学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假设条件和逻辑体系。不同流派争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点: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三,主要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围绕价格问题展开对需求(消费者行

4、为)和供给(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以及对要素定价问题的分析引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过分析决定国民生产总值GNP大小的主要因素,提出政策建议,有效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国民经济重大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量C、投资量I、储蓄率S、货币存量M、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

5、;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利用一些表示经济活动特点方面的概况性指标(summary measures),宏观经济学家能够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大致轮廓给以描述和分析,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作出预测。,关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例如:,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强调投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要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乘数论”就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宏观经济学利用“乘数

6、”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货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 的地位。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以前,货币供给增加,主要影响将表现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加生产(或收入)上,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这时闲置设备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货币供给,已不能再促使产量增加,而只会产生过度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缺口,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酿成真正的“通

7、货膨胀”。,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而且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不仅政府开支和税收的变动,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认为,在萧条时期,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抵制萧条;通货膨胀时期,则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我们知道,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那么,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

8、何在?宏观经济学家能做哪些有用的工作?,研究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现实用处就是对宏观经济运行作出预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们往往对今后几年乃至几个月的经济景气状态无法预知,但是,无论是私人的储蓄、消费、投资等决策,还是政府的货币发行、财政支出等决策,都需要对将来的经济运行趋势作出基本的判断。因此,宏观经济预测就变得十分重要。,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运行,因此,宏观经济分析对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经济政策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决策之前,政策决策者大都要听取宏观经济分析家的意见。在美国的总统决策咨询部门、联邦储备银行等部门都雇佣大量的宏观经济分析

9、家,为其决策提供分析依据。目前,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私人银行和大公司雇佣专职的宏观经济分析家。而且,有些公司专门从事宏观经济分析业务,为顾客提供付费的宏观经济咨询服务。,如果说宏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础,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宏观经济研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宏观经济研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从抽象的数学分析到心理实验,到利用大型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等等。但是不管怎样,所有宏观经济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对经济运行作出描述,使表述的理论结构(或者经济模型)尽可能地同现实经济运行相一致,从而为特殊的经济问题、经济政策或经济形势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宏观经济研究的结果或者说载体就是宏观经济理论。有

10、相当多的宏观经济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前提。第二,二者的分析方法基本一致。如实证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等。,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自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主义和新旧古典主义的争论中求得发展。但他们在争论中发展起一些被大家所共同采用的方法,可以归纳如下:第一,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市场。把经济行为主体综合成三类:家庭、企业、政府。第二,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分析的基础上。如理性人假

11、定、个体行为主体的目标函数最大化等。,第三,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经济模型,然后再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建立理论模型是为了尽可能以简略的形式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和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第四,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均衡仍然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均衡描述的是一种经济状态。,三、宏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早期宏观经济思想:18世纪,大卫.休谟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公式:PQ=MV,即物价总水平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休谟以后,古典学派的李嘉图、穆勒等人信奉并进一步发展了货币 数量说。到后来,费雪、庇古、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又对货币数量论作了发展和完

12、善。古典经济学:1776年的国富论,确立了被今天的经济学家称为古典方法的哲学基础。古典经济学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为假定。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自动实现市场的均衡。,古典经济学家的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十分清楚:政府在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政府不可能通过它的经济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自19世纪70年代所谓“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凯恩斯主义: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和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

13、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宏观经济分析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构架最终得以建立。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指出,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社会总需求,使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看得见的手”理论国家干预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凯恩斯学派虽然先后受到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挑战,但它在托宾、希克斯等经济学家的不断完善、发展下,仍然在当今的主流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滞胀”状态。后来的许多经

14、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倡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就是“滞胀”的根源。货币主义首先认为,让市场力量充分发挥其作用,经济能够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次,政府的积极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是引起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因此,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唯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给这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而创造这种良好环境的最佳方法就是把货币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增长范围之内。,新古典主义:后来的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凯恩斯主义有两大缺陷,一是在实践方面难以解释“滞胀”等经济现象,难以解决因国家干预政策而造成的大量的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二是在理论方面缺乏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尤其是缺少一块微观基础。新古典主义以理性预期学派为代表,就是试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主张回复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传统。理性预期学派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向古典主义复归,因此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髓:崇尚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该学派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市场出清”这个核心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说,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力量有能力实现供需平衡和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新古典主义否定了凯恩斯主义调控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回复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