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49870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写作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应用写作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应用写作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应用写作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应用写作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写作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写作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名称:应用写作学课程代码:06779应用写作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的必考科目之一,是一门研究应用文写作内容、写作规律和写作技巧的科学。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自学应考者具备必要的应用写作理论修养,能对常用应用文进行研读、分析、评价,适应当下新媒体的发展背景,具备基本的应用文文体的写作能力。(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系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史明确应用文的概念与发展沿革,理解应用文文体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应用文写作的思维特征和语体风格,掌握结构模式、表达方式等具体写作方法。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了解应用文的

2、发展趋势,加深应用文写作对于日常社会生活重要性的认知。2 .系统学习、掌握应用文文体知识明确各类应用文文体的不同特点、作用、应用的场景,掌握常见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应用文写作基本理论和文体知识对具体文章展开评析。3 .实现写作理论知识到写作技能的转化,具备写作常用应用文的能力。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以下分篇列出考核知识点并提出自学要求。基础理论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学习目的:了解应用文的概念及特点;理解应用文写作的要素;熟悉应用文表述与语体风格方面的特点;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流程;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2 .学习重难点:理解应用文的特点、作用,深刻理解应用文的思

3、维特征、语体风格特点,掌握应用文的结构模式、表述特征,能从认知性文体的属性的角度辨析应用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概述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及特点第二节应用文写作的历史沿革第二章应用文写作的要素第一节应用文写作的内容第二节应用文写作的形式第三节应用文写作的技巧第四节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素养第三章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流程第一节应用文写作缘起第二节表达主旨与拟定大纲第三节材料的获取与使用第四节设立层次与运笔行文第五节修改与润饰(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识记:(1)应用文的基本概念;(2)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和形式;(3)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流程。2 .领会:(1)应用文写作的思维特征;(

4、2)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和语言素养;(3)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内容及要求。3应用(1)结合例文材料,分析应用文写作的特点;(2)针对一篇应用文,评析其优缺点。4.综合应用:(1)评析一篇应用文的结构特点;(2)比较分析应用文体与艺术文体在内容、表达方式、社会功能、思维逻辑、语体风格、撰写技巧等方面的差异。科研写作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目的:理解科研写作的概念、特点、功能、格式规范等;经过写作训练,能流畅地写出学术论文、学术评述、文学批评、项目申报书、书评等科研类应用文。2.学习重难点:按照科研写作的学术规粉口标准,撰写具有学术性、严谨性和创新性的科研写作文体。科研写作有很强的学术性、严谨性和创

5、新性,其写作是一项严肃的、规范性较强的工作,必须遵循一系列学术规定和标准,加深对科研写作种类、格式、拟制规范的理解。结合例文进行分析演练,进行大量的综述撰写及谋篇布局方面的练习。(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科研写作概述第一节科研写作概念及特点第二节科研写作文体的类型第三节科研写作文体的格式规范第二章学术论文的写作第一节学术论文概述第二节学术论文的结构第三节学术论文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四节学术论文写作训练第三章学术述评的写作第一节学术述评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学术述评的文体思维特征第三节学术述评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四节学术述评写作训练第四章文学批评的写作第一节文学批评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文学批评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

6、三节文学批评写作训练第五章项目申报书的写作第一节项目申报书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项目申报书的结构第三节项目申报书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四节项目申报书写作训练第六章书评的写作第一节书评概述第二节书评的结构第三节书评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四节书评写作训练(三)考核要求1 .识记:(1)科研写作的概念;(2)学术论文的概念与特征,学术述评的概念与特征,文学批评的概念与特征,项目申报书的概念与特征,书评的概念与特征。2 .领会:(1)科研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的不同特点,科研写作的学术性、严谨性、权威性、前沿性;(2)每类科研应用文体适用的范围。3 .应用:(1)能辨析学术论文与学术述评、文学批评与书评等文体在适用范

7、围、格式、写作方法和用语等方面的不同;(2)指出例文在文种选择、标题、正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当之处,并进行修改;(3)能根据例文,分析相应科研文体的写作特点。4 .综合应用)能根据材料写作各类科研应用文;(2)能针对特定的科研应用文例文,结合理论知识较全面地评析该例文在写作内容与形式上的特色。新闻写作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学习目的:了解新闻写作的概念、作用、特点,熟悉新闻写作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求,理解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深度报道的基本概念,熟悉新闻写作的格式,辨识新闻写作的种类、特点,掌握不同新闻文体写作的方法和写作格式。2 .学习重难点:新闻写作的特点和方法,消息与通讯、报告文

8、学与深度报道的辨别,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深度报道的规范写作。(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新闻写作概述第一节新闻写作的概念第二节新闻的文体特征第二章消息的写作第一节消息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消息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三节消息写作训练第三章通讯的写作第一节通讯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通讯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三节通讯写作训练第四章报告文学的写作第一节报告文学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报告文学的选题思路与要求第三节报告文学写作训练第五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深度报道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深度报道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三节深度报道写作训练(三)考核要求1.识记:(1)新闻写作的概念及文体特征;(2)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深度报道等新闻写作应用

9、文体的类别。2颌会:(1)新闻写作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2)消息写作的特点和程序;(3)消息与通讯的区别;(4)报告文学、深度报道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3应用:(1)结合例文,分析说明不同新闻写作应用文的文体特征;(2)从标题、导语、主体结构、结语等方面分析消息、通讯的写作特色;(3)从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分析报告文学和深度报道的写作特色。4.综合应用:(1)根据材料写一份消息;(2)从标题、导语、主体内容和结构、材料取舍等方面分析一份通讯的优缺点,并进行修改;(3)根据例文,分析一篇报告文学的优缺点;(4)根据素材,拟写一份深度报道的大纲。事务文书写作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目的:理解文

10、书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事务文书的具体类型、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等,熟悉事务文书写作的格式并熟练写作事务文书。能运用理论知识评析具体事务文书的写作特点,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修改。2.学习重难点:事务文书类应用文的特点,事务文书写作的规律,事务文书的写作。(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文书概述第一节文书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事务文书的写作第二章演讲类文书第一节演讲类文书的概念、特点与种类第二节演讲词第三节开幕词、闭幕词第四节欢迎词、答谢词第三章记录类文书第一节记录类文书的概念、特点与种类第二节会议记录第三节电话记录第四章总结类文书第一节总结类文书的概念、特点与种类第二节总结第三节述职报告第五章计划类文书第一节计划类文

11、书概述第二节计划第三节实施方案第六章信电类文书第一节信电类文书概述第二节申请书第三节自荐信(三)考核要求1 .识记:(1)事务文书写作的概念和特点;(2)演讲类文书的概念、特点与种类;(3)记录类文书的概念、特点与种类;(4)总结类文书的概念,总结的写作方法;(5)述职报告的内容、重点及写作技巧;(6)计划类文书的概念、特点与撰写方法;(7)信电类文书的概念与特点,申请书与自荐信的撰写规范与技巧。2 .领会:(1)事务文书类应用文的特点,事务文书类应用文写作者应具备的素养;(2)演讲类文书的特点、写作格式、写作要求;(3)记录类文书的应用场合、撰写重点;(4)总结类文书的特征、作用、写作的基本

12、原则和要求,总结类文书与计划类文书的区别;(5)信电类文书的概念和特点。3应用:(1)评析演讲类文书的写作特点;(2)结合材料,说明规范的总结类文书包括的内容和写作要求;(3)针对计划类例文写作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阐述其写作注意事项;(4)结合写作理论分析总结类文书、计划类文书、信电类文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侧重点。4.综合应用:(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作一篇演讲词。(2)评析一篇总结类文书在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与缺点,并进行修改。(3)根据材料写作申请书。新媒体写作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目的:了解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熟悉新媒体写作的特点,掌握主要新媒体文体写作的基本方法。2.

13、学习重难点:新媒体写作的文本类型、语言特色,网络新闻、网络评论的具体写作。(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新媒体概述第一节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媒体融合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第二节新媒体写作的文本类型第二章网络新闻第一节网络新闻的特征第二节网络新闻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三节网络新闻写作训练第三章网络评论第一节网络评论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网络评论的写作思路与要求第三节网络评论写作训练(三)考核要求1 .识记:(1)新媒体的概念、作用、基本特点;(2)媒体融合的概念、发展与现状;(3)网络新闻的概念、特征;(4)网络评论的概念与写作要求。2 .领会:(1)新媒体应用文写作者应具备的媒介素养;(2)网络新闻的写作格式与写

14、作要求;(3)网络评论的应用场合及写作重点。3 .应用:(1)结合当下媒体生态,阐述学习和掌握新媒体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2)分析新媒体写作与传统文本写作的不同;(3)结合材料,说明网络新闻写作应包括的内容和写作要求。4 .综合应用:(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作一则网络新闻;(2)评析一篇网络评论在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

15、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三)学习书目教材:应用写作学,唐丹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版。(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

16、,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自学考试学习对象多在职业之余自学,教材覆盖面较广,难度不是特别大,突出特点是应用性较强,自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相关写作理论知识并通过练习掌握不同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建议学生首先记住各章节重要名词的解释,能够结合文体特征辨析不同应用文体,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不同应用文体的特征及写作规律,经常进行写作训练。做到重点突出、格式正确、行文流畅,符合文体性质。(五)学习要求本教材共分为五个重点部分,分别是基础理论篇、科研写作

17、篇、新闻写作篇、事务文书写作篇、新媒体写作篇,每部分下设若干章节,建议每章用4学时进行理论学习,2学时用以写作训练,正确处理学习理论知识与提高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六)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1.指出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对本课程考试要携带的必要工具等,应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2 .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3 .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18、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4 .课程分为五部分,分别为基础理论篇、科研写作篇、新闻写作篇、事务文书写作篇、新媒体写作篇,考试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分别为:10%、20%、30%、30%、10%o5 .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06 .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一般不使用判断题)。应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题,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的规定。题型举例一、名词解释1.应用文2.报告文学二、单项选择题1.通讯的特征主要有新闻性、文学性和(IA重要性B.典型性C评论性D时效性7 .学术论文的灵魂在于(工A.学术性B.逻辑性C.真实性D.应用性三、多项选择题8 .开幕词、闭幕词的主要特点有(XA.口语化B.告示性C.指导性D.书面性E.文学9 .通讯的结构包括(A.标题B.开篇C.导语D主体E.结尾四、简答题1 .请简述演讲词的性质与特点。2 .报告文学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五、论述3 .请论述文学批评的概念与特征。4 .请论述事务文书的分类与写作要求。六、写作训练请根据申请书的写作规范,写一份入党申请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