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9961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6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撰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如何撰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如何撰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如何撰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如何撰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撰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撰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撰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九江市永修教研室 钱跃进,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哪些作用?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何写?品德新教材倡导的新道德观有哪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基本特征、基本理念、教法学法各是什么?品生、品社教材各自有什么特点?,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的规划,是在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设计出教学方案。在设计前,要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要对学生现实生活品德行为进行调研,要从品德课程教学和学生需要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1.指导性。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

2、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2、统筹性。从系统科学方法出发,使所有的教学要素在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机的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3.操作性。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4.预演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电子备课:1、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当老师们第一次开展电子备课时,可能会比常规备课用更多的时间,但这种形式能够形成

3、自己的资源,便于自己对资源进行分类、存储、查阅、修改和使用。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总体上是提高了工作效率。2、便于交流、共享。电子备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可以方便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利于教师进行合作、交流。3、形成教师的成果。电子备课可以较好地保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电子文档,最后形成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能有效激发教师的成就感,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4、有利于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一个教师把自己的电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组织在一起,加以整理,就是很好的一个教学案例,就可以直接用来开展研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个学生的充分

4、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观念,教学设计要有时代性、挑战性,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要融入教师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六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

5、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教学对象分析,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备学生(学情分析)“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情况,不了解听他讲课的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么他是无法备好这节课的”。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所思所想,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

6、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教学目标多维 教学内容选择为学生真实生活的“儿童化”,“日常化”,按照“小、趣、近、实、真、鲜、奇”等去整合教学过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延伸至生活实践中的开放式;学习方式指导(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在品德课堂教学目标描述中,就是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

7、具体明确,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要求。,二是对能力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可行。,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行为方式,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等。,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表述方式:认知方面:“知道、懂得、了解、理解;”情感态度:体会、感受、激发、珍惜、过程与方法:观察、调查、讲述、交流等。,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的主题目标为:1、知识目标:知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台湾人民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前搜集信息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知道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3、情感与态度;激发

8、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及突破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确定难点,进行教学。,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四)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自主、合作

9、、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学习活动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学科特点、教师素养、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教法设计要突出本学科教学特点,体现最优化的原则,(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当教法,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适合本人素养条件,考虑周边环境情况综合运用与优化组合。),学法指导,(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

10、、快乐创造。,(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领悟,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

11、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和体现。,(五)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媒体,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特别要指出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六)教学设计自我评价,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

12、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反思),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向发展的教育目的。,(1)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2)教学设计的书写内容,(3)书写说明:,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

13、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标的特点);,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策略:选用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评价。,教学重难点;,(1)书写的形式。教学设计的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

14、,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3)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4)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品德课程教学新视野:六个走向:走向生活 走向综合 走向活动 走向互动 走向开放 走向发展,品德教材倡导的新道德观:生态观 共赢观 分享观 对话观 我你观 我们观,品德与生活课标结构框架:三条轴线四个层面。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基本理念:1、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4、在与儿

15、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 开放性 活动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 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体现了人文性),分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情感与态度。(体现了综合性)儿童的良好 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进行生活教育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一)品德与生活教材特点。1、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按照时间和儿童现实生活的逻辑设置主题,整体呈现儿童的生活,从而引发儿童综合学习和思考。同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着重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儿童需要并乐于学习的内容,在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同时,也适

16、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2、突出养成教育。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民打下基础。,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学习特点。通过精心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同时,又考虑现实状况,活动方法简便易行,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用儿童语言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5、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

17、习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性教科书体系。另一方面,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标结构框架:一条主线:儿童的社会生活 点面结合: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个人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六个层面: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 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分目标:(略),品德与社会教材特点1、以三对基本概念作为教材的核心概念,并贯穿穿

18、于每个话题之中。(三条基本概念:独立与依赖、传统与变迁、差异与共性)儿童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认识,儿童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情感的萌发,无不基于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基本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将它们归为三对基本关系,即:“独立与依赖”“传统与变迁”“共性与差异”。这些关系蕴含在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教材在呈现生活事实的同时,着眼于帮助学生感受和寻找事物内部及事物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感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最基本的观念。,2、通过一个个话题展开学习主题。以话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研讨、进行自主学习。呈现方式三个层次:单元题、课题、小话题,3、强调在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的综合

19、性与开放性。综合性:各种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融合;体现多种目标的综合。开放性:空间开放,学习内容开放,活动形式开放。,4、突出“体验感悟”和“研究性”学习方式。多角度体验,形成多元观。设置情景和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引发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过程,个性化学习,合作与研讨。,常用教学活动形式: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操作性和实践性活动、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等。活动式教学: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道德教育要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谢谢!联系电话:139792055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