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1167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考纲要求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重点难点分析一、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 式 优 点 缺 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

2、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飞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用管道运输货物(主要是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煤浆以及其他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

3、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大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说明:(1)在交通运输生产布局中,无论是交通运输线网的布局,还是运输任务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配,都必须全面考察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其功能。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综合的、全面的。首先,要求运载量大、成本低、投资少,以便节省用于运输方面的开支;其次,要求货物到达快,以便缩短运输时间,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再次,要求尽可能保证持续不断地、安全地运输。不同运输方式对上述经济指标的满足程度不同。下表是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的比较(按数序由小到大,表示优劣的大体次序)。运输方式 基建投资运载量 运价 速度连续性

4、灵活性劳 动 线路 运具生产率 铁路 河运 海运 公路 航空 5 3 1 4 2 1 3 2 4 5 2 3 1 4 5 3 2 1 4 5 3 5 4 2 1 1 5 4 2 3 3 4 5 1 2 3 2 1 5 4二、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1)交通运输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条件,不同的交通运输线,有不同的区位因素。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如南昆铁路。在具体选择线路的走向时,经济因素仍然起主导作用。一般而言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经济效益最好。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设投资,以及建成后的运输成本和运营费用支出,仍有不可忽视

5、的影响。 (2)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如上海港。航空港和车站的区位也要受到自然、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航空港的机场占地面积很大,对自然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地形、地质、气候、鸟类等),航空港与城市的距离取决于城市用地、交通联系、环境等综合因素;公路汽车、长途客运站的区位,要能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要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交通方式有方便、直接的联系。可以在市中心边缘设站。在大城 市中,可以在市中心边缘不同方向设置两个以上的长途客运站。 (3)交通枢纽是若干条交通干线在重要的客货流集散地

6、衔接,形成各种交通运输设施的综合体,是交通运输网的中枢点。分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两种类型。交通枢纽的区位选择,主要受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因素和城市建设等条件和因素的长期影响。对枢纽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地理位置和地形;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利用有利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尤其表现在水利枢纽方面;经济因素是枢纽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因为在国家和区际主要联系方向上会形成强大的客流与货流,如我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均分布在南北和东西向的交通干线上;交通枢纽一般与城市共生,城市是区域内政治、经济等的中心,枢纽设置在城市中的位置,会影响城市的对外交通,工商活动,以及城市人民的生活。因此交通枢

7、纽的布局应与城市布局密切配合。三、掌握中国的铁路线的位置及特征干线名称跨越的省市区 经过的城市经过的地形区 重要意义京沪线京津冀鲁苏皖沪北京天津德州济南徐州蚌埠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沟通了华北与华东,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五京九线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港北京霸州衡水商丘潢川麻城九江南昌赣州龙川深圳九龙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富,维护港澳的稳定繁荣纵京广线京冀豫鄂湘粤北京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衡阳韶关广州华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我国铁路网的中轴,运量最大的南北大

8、动脉焦柳线豫鄂湘桂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两广丘陵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能力,分流京广线运量宝成成昆线陕甘川滇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秦巴山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京包包兰线京冀晋内蒙古宁甘北京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中卫兰州冀北山地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促进华北与西北联系,分担陇海线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三横陇海兰新线苏皖豫陕甘新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沟通东部和西北,促进西北发展,巩固边防,横贯亚欧的第二条大陆桥,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沪浙赣湘

9、黔滇上海杭州鹰潭萍乡株洲怀化贵阳六盘水昆明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东、中南、西南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2007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专题3 陆地环境一、考情深度解读 2.命题趋向本部分内容高考命题主要侧重于能力的考查,命题形式以现实问题为背景的各种图表、材料分析呈现。1. 以承压水、潜水等知识为载体,考察三类径流、水体污染、水循环;2. 以等高线图为载体,考察地形、地貌对自然植被、生产生活的影响;3. 以区域地理问题为载体考察地质、地形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等问题;4.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与区域地理结合进行命题。5.

10、围绕人地关系的协调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命题,综合考查考生的知识回放、对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地质构造与采矿、工程建设、开采地下水、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类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洪涝与干旱、沙尘暴等)和生态灾害的形成与危害。二、主干知识整合一、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三、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多雨、少雨)蒸发量的多少(与温度高低有关)。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来源的水量变化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淡水汇入无河水、冰雪融水汇入有河水、冰雪融水汇入洋流暖流流经寒流流经融冰与结冰结冰融冰2.海洋表面盐度的

11、分布 (1)按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呈马鞍形曲线)。3.结合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图理解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时,应注意理解以下几点: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天气稳定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海洋表面盐度最高赤道地区,虽然气温较高,蒸发量也不小,但由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自回归线向高纬度,气温降低,蒸发量逐渐减小,盐度逐渐降低。高纬度海区蒸发量降低,又有一定量的降水,加上融冰的影响,盐度最低。南北纬40-60附件海域盐度的比较,北纬40-60海域附近度的海域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40度附近的地球

12、表面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在赤道附近,盐度最低的海区位于赤道偏北,这是因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偏北。三、洋流的形成与分布1.洋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大类型。2.洋流的分布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以及世界洋流分布图来理解洋流的成因。赤道南北海域受信风带的影响,形成由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为风海流。南北半球的中纬度海域受西风的影响形成南半球上的西风漂流和北半球上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为风海流。在该环流系统的东西两侧形成以补偿因风海流流出海域的海水为主的补偿流,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赤道

13、地区形成因南北两侧西流的赤道暖流,受陆地阻挡而回流,补偿流出海区的海水,为补偿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北印度洋海区,因受强劲的季风影响形成独特的季风洋流。冬季为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为顺时针方向流动。四、水循环关于水循环概念及过程,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分析清楚水循环的三层含义:一是水循环是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范围内进行的。二是水循环通过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径流输送等许多环节使四大圈层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同时使物质发生迁移。三是水循环是永不间断的连续运动,水循环可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重点理解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发

14、生在整个海洋(包括海洋和海洋上空)和整个陆地(包括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水的连续运动过程。海洋表面的海水受太阳辐射给予的热量而蒸发成为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大气运动(风)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部分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面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由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海洋是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的源地(出发点)和归宿,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其次是重力能。海陆间水循环的领域(空间范围)为三种类型水循环之最,且其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意义重大,故又称为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最多(有蒸发、水

15、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地下径流等),联系的水体也最多(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等),因而其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五、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规律的比较:分异规律定 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主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条件为主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

16、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 2.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举例: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由于南纬56至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两侧,同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而形成为温带荒漠带。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

17、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如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形成了与周围广大的温带荒漠的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色。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专题一 地图直击高考考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从近几年高考的发展趋势看,地图俨然成为高考地理测试乃至文综测试的“第一语言”,读图选择、读图分析、绘图分析、画图说

18、明、无图考图题大行其道,占据了各类试卷的大半壁江山,无图不成其地理,无图不成其为地理学考。本课时的考试要点有:1地图方向的判断和地图比例尺的灵活应用。2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形状、疏密等变化,判读地形图。3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做地形剖面图并分析通视情况。图 像主题漫画景 观 图分 布 图自然要素分布图政治区域分布图区域综合分布图人类活动分布图示意图过程示意图原理示意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图等温线图等深线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表表 格结构图坐标图地理图表地 形 图近几年高考试题中与图像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占了较大的比重,充分反映了地理图像

19、的兼容性和覆盖面。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基本的命题趋势是:等高线地形图及剖面图的考查较多,而等深线基本未考,但复习时也要留意,因为等深线与等高线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可能在港口选址方面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成为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和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考查得较多,而对比例尺的定义考得不多;在未来的高考中,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和两点间距离估算可能仍为复考内容。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要点串讲要点一 地图概念及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也叫缩尺 图上距离(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20、,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

21、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2、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要点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1特性:等值线的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在同一图幅上两条线一般不会相交(等高、等深线图上的陡崖除外)等值线不会在图中中断,所以这些线都是闭合的(有的不闭合是被图幅所截断

22、)等值线应是平滑的曲线,不能用尺子连成生硬的折线,否则与事实不符2共同规律平直影响因素相对简单 弯曲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弯曲方向高低值方向弯曲脊、高、多、大、强低高值方向弯曲谷、槽、低、少、小、弱封闭中低周高低、弱、少、小中高周低高、强、多、大3判读方法:常用判读方法:一看图的标题,确定知识范围。二看图例注记,发现图像信息。三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四看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23、4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1)判读规律: 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

24、:(x-1)dH水平比例尺4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高计,选择所需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分析评价。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所选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引水线、输油管线的选择等。选择交通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在选择引水路

25、线时,不要仅仅被距离的稍远或稍近所迷惑,而应当根据水多高处往低处流这一关键要求,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选择输油线时,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还要应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选“面”:主要有确定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选择适宜开辟梯田的地区;选定工业区和居民区等。选择水库修建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开辟梯田,应该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地区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选定工业和居民区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6、第一,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第二,交通便利,靠近水源,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用水和便利的运输。第三,选择在较开阔的地形区内(缓坡),发展前景广阔。第四,工业区建在下风向、下河源;居民区应建在向阳坡、上风向、上河源,以减少大气和水污染。5.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27、。判断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降水和气温)等因素。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要点四 其他类型地图(示意图、分布图、统计图表和景观图等)1示意图 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示意图(主要有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月份分配图;河流流量过程图;经济发展概况图;人口增长趋势图等。);地理要素相关联系示意图(利用图形考核概念、原理、特征或其相互关系等内容。主要有

28、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等。);地理要素因果关系示意图(天体系统图、食物链图、货流图、流程图等。表示地理事物或系统之间联系与因果关系图。);地理要素模式或结构示意图(主要有世界洋流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承压地下水的自流水盆地示意图等。)2分布图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要素空间分布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图(如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近几年的考题中,整体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以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3统计图表和景观图统计图主要有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折线图及:比重图,或以数据、比值等形式编制的表格。景观图主要有自然带的景观图、名山古迹的素描图或图片、断层和火山喷发、典型地质现象的景观图、环境问题图片等。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图中隐含的信息量较大,判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类变式图表的出现(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识读的难度。因此,在熟悉常见图像类型的基础上,专题复习过程中还应加强变式图像的训练,重视判读方法的提取和归纳,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