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1349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7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仁学二、理想人格论 三、教化论 四、天命观,孔子,一、仁学1、自我意识“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2、人伦情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3、人道主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泛爱众,而亲仁。”(学而),4、为仁之方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夫子之

2、道,忠恕而已矣。”(里仁)5、仁礼关系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6、仁民与德治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二、理想人格论 严肃的生活态度(“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良好的人格修养(“刚毅木讷近仁”;“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伟大的历

3、史使命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勇敢的献身精神(“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孔子看来,这种理想人格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设计的理想人格有两种,即君子和圣人。,三、教化论 1、有教无类 贵族政治的消失,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知识的下逮。而在这一过程中,孔子起了一种独特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孔子思想中“承前”的一面就是等级秩序的思想。孔子社会政治思想中“启后”的方面、创新的方面,就是孔子等级流动开放的思想。在幸福和快乐的问题上,在合乎正道地在社会地位方面上升和合乎尊严地在精神境界方面

4、上升的问题上,孔子希望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孔子社会政治思想中承前或保守的一面可以说是等级名分的思想,而其启后或开新的一面则表现为对血统论的打破,主张通过一种“有教无类”,使学而优者入仕的方式来不断补充和更换社会上层的思想。,2、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兴学施教基于两个观念,一是所谓“人之生也直”,一是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3、学习的重要性“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十室之邑

5、,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被所学蒙蔽),思而不学则殆(陷入心灵自闭的危险)。”,四、天命观“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于所说的“天”,一方面保留有殷周时期主宰个人命运和人世治乱盛衰的含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另一方面把殷周时期具有人的品格的天,向非人格化的道路上推进了一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讲的“命”,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制约人的活动的客观必然性。“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在孔子看来,“命”不是人所能改变的,但却是可以为人所认识和掌握,因此他强调“知命”,希望从客观必然性中获得一种自由。“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为政)“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论语的颜渊篇中有两句话分外值得一提,一句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另一句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两句话概括了人生的两重价值和人对这两种价值应取的两种态度。“有命”、“在天”说出的是一种生命的潇洒,是那种在可能的两难抉择中为了“成仁”而将“死生”、“富贵”置之度外的人格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