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分析.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1358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内容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习内容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习内容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习内容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习内容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内容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内容分析.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内容分析,人音版教材第六册第五课的歌曲。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歌曲为2/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前三个乐句节奏基本一致,“”符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贯穿其中,句末都以“”这一节奏型收尾,旋律中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情绪轻快活泼,展示了剪羊毛的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第四乐句从高音“”的附点节奏开始、连续级进下行到下方八度主音“1”。突然反跳上行八度,表达了

2、对劳动的热爱和自豪的心情,坚信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重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三、第四乐句,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学习者分析,本课主要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歌唱和形体表演中积极愉快的进行音乐学习,激发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感知能力,挖掘孩子们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潜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信息技术为

3、学生提供音画结合的整体视听体验,使学生能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信息技术的图片展示以及手指节奏游戏,使学生能够了解“”与“XX”的区别。(3)能够根据歌曲中两个乐段的不同演唱情绪用手鼓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鼓励学生进行按双八节奏添加衬词、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创造,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2)通过演唱、演奏、创编表演等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歌曲以及劳动视频、公益广告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2)通过信息技术的图片展示及澳洲风格音乐的播放

4、,让学生能够了解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1、多媒体播放DVD视频及音频资料,通过听唱法和模唱法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劳动时的愉快活泼的情绪。2、通过信息技术的图片展示以及手指节奏游戏,区别双八和附点节奏的不同时值。,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1、通过信息技术的图片展示以及手指节奏游戏,解决歌曲中“”节奏的演唱。2、借助信息技术和问答游戏,解决歌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停顿。,设计思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围绕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从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多种教学形式,面向全体

5、学生。让学生充满自己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师生互动中交流音乐学习,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受音乐,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与创造能力。,依据理论,奥尔夫的律动教学法、柯达伊的体态律动法、魏书生的情境教学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宋君五字教学法”顺、激、起、思、导。,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了解澳大利的风土人情 学习水平:中低年级 媒体内容与形式:通过飞机图片以及飞机起飞前的声效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再通过伴有澳洲风情音乐的悉尼机场、大堡礁、悉尼歌剧院、袋鼠、树袋熊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感受澳大利亚,再通过火车的汽笛声以及火车图片的展示

6、把学生带到了澳大利亚辽阔的大草原,通过剪刀的咔嚓声让学生逐步的走进澳大利亚的草原牧场观看澳大利亚人们剪羊毛的劳动场面,英文版歌曲剪羊毛的播发增添了异国情趣。使用方式:多媒体呈现澳大利亚风土人情图片及其民歌 使用效果:学生体验并感受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歌曲 学习水平:中低年级 媒体内容与形式:通过播放MTV动画给学生音画结合的整体视听感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借助音频和乐谱学会歌曲,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多媒体课件弥补了传统磁带教学不能分句学唱的弊端,为歌曲教学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条件。使用方式:多媒体呈现曲谱、动画 使用效果:学生

7、能够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及其难点节奏,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德育教育 学习水平:中低年级 媒体内容与形式:通过观看各行各业人们劳动时的场景视频,以及公益广告的视频,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使用方式:多媒体呈现人们劳动的视频及公益广告。使用效果:学生知道了劳动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激情引趣:师:有个重要的节日就要到了,有谁知道是什么节日呢?这是全世界人民的节日,因为人们用劳动创造世界和美好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劳动就像一首歌,劳动的节奏无处不在,现在我们一起来模仿人们劳动时的声音(工人叔叔打铁、农民伯伯喷药、司机叔叔开车、伐木工人伐木、小朋友扫

8、地)。通过人们日常劳动时的声音,浅入“”与“XX”的节奏。,教学过程,(二)新课教学,创设情境1、激发兴趣(1)风土人情(2)发声练习火车火车开啦,呜呜呜呜通过火车的汽笛声音、火车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用画面体现教学的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的、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3)欣赏民歌通过剪刀的“咔嚓”声让学生逐步的走进澳大利亚的草原牧场观看澳大利亚人们剪羊毛的劳动场面,英文版歌曲剪羊毛的播发增添了异国情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歌曲的欲望和热情。,教学过程,2、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 多媒体课件弥补了传统磁带教学不能分句学唱的弊端,为歌曲

9、教学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条件。(播放动画课件)(2)教师范唱、初观曲谱(播放曲谱)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观看曲谱,引出本节课的难点“”与“XX”节奏型。(3)寓教于乐、解决难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图片展示以及手指节奏游戏,区别“”与“XX”的不同时值。(4)模唱旋律、注意标识 通过在“”的上方画出小剪刀的符号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的节奏时值。并指导学生第一乐段用活泼的情绪模唱,第二乐段用优美的情绪模唱。(5)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通过先理解歌词的含义再学唱歌曲,使学生加深了对歌曲内涵的理解。(6)游戏激趣、解决难点 通过播放“小绵羊考官”游戏课件,展示虚构的人物小绵羊和学生们一问一答的游戏环节,引出了本节

10、课的难点,增强了学习歌曲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在游戏中解决了难点。(播放图片和问答游戏对话)(7)完整演唱、一段歌词在分句学习歌曲后,让学生观看曲谱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使学生对歌曲有整体的感受和理解,并引导学生在四分休止符的位置拍腿停顿一拍。(8)自主学习、二段歌词 在学生学会第一段歌词之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演唱第二段歌词。并通过随琴演唱、师生接龙等形式,进行第二段歌词的巩固练习。(9)歌曲分析、感情处理 在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歌曲重点的段落分析、情绪分析及其处理,并对难点、重点进行强化。通过播放歌曲分析的图片,使学生能够对歌曲的段落、情绪以及整节

11、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加深了记忆。,教学过程,3、创作表现,体验成功(1)添加衬词、乐器伴奏(2)创编舞蹈、个性表演(3)师生表演、感情升华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表演,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体现歌曲的情绪和内涵,进行歌曲的升华,把本课推向高潮。,教学过程,(三)拓展延伸,情感体验1、欣赏视频、劳动律动(播放各行各业齐劳动视频,背景音乐劳动号子)。通过观看各行各业人们劳动时的场景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用心感悟劳动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2、公益广告,劳动快乐(播放公益广告视频),教学过程,(四)激情小结、渗透德育:同学们,劳动创造未

12、来,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怀着喜悦的心情劳动,将来用你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反思,剪羊毛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综合课,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当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切实做到了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线,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情感为纽带。紧紧围绕“趣、活、巧”来进行教学,具体有以下三特点:一、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一个“趣”字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我从兴趣出发,针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学段特点,采用了以游戏引趣来学习歌曲。运用灵活多

13、样的教学手段,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发现美、感悟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心需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环节做到了精心设计,精雕细刻,教态自然,语言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活泼热烈,教学内容安排紧凑,做到了详略得当。真正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充满情趣、快乐、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二、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中采用了听唱、模唱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善于表达、敢于表现、勇于参与,乐于创造,大胆质疑,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

14、他们的创造力。能够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以情激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双语教学,为学生营造了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形成了生师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立体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三、在学科整合中体现一个“巧”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得出教师巧妙地将音乐与信息技术、品德、美术等学科有效地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衔接巧妙、过渡自然、顺畅,处处能够体现出一个“巧”字。首先巧用信息技术来自制课件,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动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巧妙地创设情景,用具体、直观、鲜活的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使音乐与情感产

15、生共鸣,学生在理解歌曲、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情感逐渐升华,教学效果明显,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再就是巧用多媒体设计游戏和指导创编活动,引发学生进行二度创作,不仅顺畅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在画小剪刀找出难点的过程中,巧妙地与美术学科整合。音画结合、声像一体的课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而且也为教学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四、不足之处。这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有许多的成功之处,这是令人欣慰的。但反思全过程不难发现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缺乏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课堂设计含量有些过大。二、在把握预设与生成方面经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

16、。,专家点评,剪羊毛是一节小学三年级音乐综合课,刘老师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刘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各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音乐活动,利用各种音乐游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能力,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本节课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如,不流任何痕迹,衔接巧妙,保持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特别是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操作熟练,充分地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

17、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音乐课中,刘老师深刻地理解了游戏和音乐教学的关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成功的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之中。总之,从整个教学设计到教学的实施过程,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中创设了轻松、活泼、富有激情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把握和个性的发挥。从教师弹、唱、语言、表演及教态中充分显示出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另外,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我觉得安排的多了一些,显得有些忙乱;再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希望刘瑶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再接再厉,取得等大进步!,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