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1359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Income Tax Accounting,所得税会计,欢迎您学习财务会计!,2,1 概述,一、基本概念1、所得税: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所得税会计:研究如何处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3,二、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区别,1、税前会计利润Accounting Income before Taxation:又称会计所得,是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收入和费用配比产生的利润。即按会计方法计算出的税前利润。2、应税所得Income subject to Taxation:又称应税利润,是按照税法规定确认的收入和费用配比产生的利润。

2、即按税法规定计算出的纳税所得。,4,三、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种类,永久性差异permanent differences:1、定义: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注意:这种差异一旦产生,不可以在以后会计期间予以转回。,5,2、种类会计制度作为收益,而税法不作为收益 结果: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会计制度不作为收益,而税法作为收益 结果: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永久性差异,企业购买国库券的利息收入,如,企业销售时,因误开发票作废,但由于冲转发票存根未予保留,税法上仍视为销售收入征税,6,会计制度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而税

3、法不允许扣除或不允许全部扣除 结果: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会计制度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而税法允许作为费用或损失 结果: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费用的超出限额部分。,如: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中未到达资本化条件的支出,7,永久性差异,3、对所得税的影响:当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时:应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 当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时:应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 应交所得税费用(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税率,8,例如:某企业2008年末会计利润100万元,经注册会计师审核,发现有以下项目需要调整:企业列支业务招待费50万,该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为5000万;当年已列入营业

4、外支出的税务罚款7万元;当年计入损益的研究开发费为4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计算如下:,9,应税所得额100(505 000574050)112万元本期应交所得税112 2528万元本期所得税费用28万元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 28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0 000,10,三、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种类,暂时性差异:1、定义: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2、特点:这种差异发生于某一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能够转回。,11,暂时性差异,在有关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

5、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暂时性差异,(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指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以后年度转回时才交纳税款,在权责发生制下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处理差异时,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3,暂时性差异,(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其产生当年多交税款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当以后年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时,表现为所得税支付额减少而使经

6、济利益流入企业。,14,处理差异时,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小于其税基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15,暂时性差异,(三)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16,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第二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三步倒挤出所得税费用。,17,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例如:甲公司20

7、 x8年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 000万元,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如表1所示(单位:万元),除所列项目外,其他资产、负债项目不存在会计和税收的差异。所得税税率为25。,18,表1 资产、负债帐面价值及其差异表,19,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交所得税1 0002525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257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60254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4075-35(万元)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2503521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2 15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500 0

8、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400 000,20,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按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可税前扣除的资产总额。账面价值 资产的现有账面价值,21,析:资产在取得时,初始确认价值被税法所认可,只是在其持有期间,因折旧的计算方法活折旧的计算年限不同及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22,(一)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与账面价值,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可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和年限。税法:大部分可税前扣除的是“直线法”的折旧额;对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作出规定,23,(一)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与账面价值,2、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上:可以在税前扣

9、除税法上: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实际发生时才能税前扣除,24,例1:A企业于2006年12月20日取得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类固定资产可采用加速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25,例2:B企业与2006年1月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B企业估计可使用5年,净残值为零,直线法进行折旧,未有减值准备。税法规定,其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26,例1:假定通力公司管理部门使用的一项固定资产原值40000元,预计使用4年,预计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该项固定资产使用8年

10、,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又知通力公司各年利润总额均为500000元,所得税率25%,没有其他纳税调整。,27,在前4年,由于按会计规定计算的折旧费用大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折旧费用,所以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即前4年是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后4年,由于按会计规定计算的折旧费用小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折旧费用,所以税前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后4年是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转回。,28,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收回,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29,(二)无形资产的计价基础与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一般保持一致。产生差异主要是: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30,(二)无形资产的

11、计价基础与账面价值,1、会计成本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除此之外,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支出应予以费用化。,31,(二)无形资产的计价基础与账面价值,税法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到达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此外:对于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32,(二)无形资产的计价基础与账面价值,例:A企业当期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1600万,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万,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至达到预定用途

12、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33,(二)无形资产的计价基础与账面价值,2、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其差异的产生主要是: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上不计提摊销,税法上应按要求计提摊销。对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按税法规定需在减值实际发生时予以税前扣除。,34,(二)无形资产的计价基础与账面价值,例:乙企业于2006年1月1日,取得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500万,取得后。发现该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2006年年末对该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其未发生减值。企业在计税时,对该无形资产应按10年期限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金额可税前抵扣。这部分形成暂时性差异。,35,(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

13、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计成本为其期末公允价值作为账面价值。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确认的该部分收益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36,例:2006年11月8日,甲公司自公开的市场上取得一项基金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该投资的成本为1500万。2006年12月31日,其市价为1575万元。,37,析:按会计准则规定:该金融资产期末计价应为 1575万元。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 75万 贷:资本公积 75万 因按税法规定其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成本应为1500万元。账面价值 计税

14、基础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38,二、负债的计价基础与账面价值,负债的计价基础=账面价值 未来期间按税法规定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析:一般情况下,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负债的计价基础=账面价值 但有时会产生差异。,39,(一)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会计上:此类负债,销售当期即确认为“费用”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税法上:应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如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与会计上一致,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如按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40,例:甲企业2008年因销售产品承诺3年的保修服务,在当

15、年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设按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有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析:会计上该项负债在甲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为500万。计税基础=500-500万=0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则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递延资产”,41,(二)预收账款,析:一般情况下两者的确认原则一样,某些情况下“预收账款”税法上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例:A公司于08年12月20日,自客户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2500万,作为预收账款核算。按税法规定,该款项应计入取得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42,析:会计上该项负债在甲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为2

16、500万。计税基础=2500-2500=0万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则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递延资产”,43,(三)应付职工薪酬,析:一般情况下两者的确认原则一样,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如:税法中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则需按超出部分进行调整。,44,例:A公司于08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4000万元,至08年12月31日,尚未支付。按税法规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4000万工资支出中,可予以税前扣除的合理部分为3000万。,45,例:A公司08年12月,因违反当地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接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支付罚款500万元。,46,(四)、特殊交易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的计税基

17、础,例:企业合并:(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其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基本上维持账面价值(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按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合并成本公允价值时确认“商誉“合并成本公允价值时计入“当期损益”,47,三、暂时性差异,(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情况:资产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8,三、暂时性差异,(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情况:资产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小于其税基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49,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8、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因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例: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50,析:该类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但税法中可确定其计税基础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1,(七)A公司07年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07年利润总额为3000万。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与税法规定有差异的项目如下:(1)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设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2)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3)其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的存货跌价准备。(4)当期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股票成本为800万,0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不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问:A公司当期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何?,52,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