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和学生发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1413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动机和学生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习动机和学生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习动机和学生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习动机和学生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习动机和学生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动机和学生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动机和学生发展.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动机和学生发展,“凡环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张载正蒙.参两 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理论组 陈 轩,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或者说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两种功能:唤醒功能和指向功能。,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性动机,它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习

2、动 机与学生发展的研究,在现阶段更 具有现实意义。,学习动机是发动和维持追求一定目标的学习行为的各种因素的中介变量。施良方 学习论 这个界定的意义在于肯定了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和过程性。,二 动机作用理论 本能说 驱力说 强化说 成就动机论 需要层次论 认知失调论 归因论,本能说认为:动机是属于一种意志或决心的活动,而这种意志或决心的基础在于本能的习惯,本能是行为的基础,行为的源泉是本能。习惯是本能说的重要术语。20年代桑代克,驱力说认为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所谓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刺激引起反应,而反映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内驱力是人的行为基础,也是该学说的重要术语。内驱力有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40年代赫尔,强化说认为,没有必要存在独立的动机理论,因为刺激反应的联结是固有的,或者是条件的,只要强化这种或那种联结就会有行为动机。强化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60年代前斯金纳,成就动机论(期望理论)认为,成就需要是一种普遍的需要,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力求成功的需要和避免失败的需要。学生做某件事的动机,取决于他对于自己成功机会的估计,以及他对成功价值的评估(动机=估计的成功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阿特金森、奥苏伯尔,归因理论认为,学习动机的不同在于学生对学习成败“归因”的不同,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韦纳等人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四种“归

4、因”,能力和努力归因于个人内部,任务困难和运气归因于个人外部;能力和任务困难归因于稳定性因素、努力和运气归因于不稳定性因素;努力是可控制的因素、能力和运气是不可控制的因素。,需要层次论用满足“需要”来解释“动机”。马斯洛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是缺失需要和生长需要。马斯洛认为,所有的人都有生理、安全、爱和自尊的缺失需要,但不同的人对各种需要的要求程度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需要。认知、审美、自我实现是更高层次的生长需要。(60年代后),认知失调论认为,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动力,人们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准则。(费斯廷格),我们审视学习论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

5、是各种观点冲突和融合的历史。各种观点的产生都有其合理和科学的背景,也有其激进和浪漫的成分。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将如何整合各家之说,为我们对学习动机的整体认识呢?,二、学习动机理论的方法论2、1、对学习动机产生的描述必须符合人的生理发生发展的科学发现;、2、学习动机理论的演绎必须整合社会学、认识论、心理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3、3、学习动机理论必须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三、动机发生的生理学基础 1、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在大脑皮层,基本形式是条件反射。2、人类情绪活动的调节中枢在边缘系统,既影响大脑精确活动的发生,也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人类生

6、理、心理的活动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整合的结果。4、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四 对学习动机理论的初步认识 1、学习动机是随个体发育而不断发展的 本能是学习动机发展的初始基础;人类大脑皮层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联结,是动机发生发展的细胞学基础;内部因素、行为模式和环境影响三者相互作用,引起了神经递质和细胞通道的改变,是学习动机的本质。动机过程是人脑自主活动的整合,这种整合是决定了动机(包括学习动机)主要是内源的。习惯、信念、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在不同的层面影响需要的趋向。,2、需要和诱因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7、。诱因的存在是动机产生的重要条件,诱因是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它激发学习定向。需要与诱因是密切联系的,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就会降低相应的动机,动机过程在诱因和结果之间。教学应该研究需要的特异性和匹配各种需要的诱因。,3、动机是自主建构的 人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应性的机体 a.人具有自我组织、积极进取、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心理倾向。但是,只有人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产生合乎愿望的结果,才会在面对困难时具有战胜困难的动力。促进,即支持和质疑;组织,即隐喻和建构;激励,即期望和预谋。,b.当前,对“强化”的误解造成了中国教育的灾难和悲剧,但是,决不能从一个极端

8、走向另一个极端。适度的强化是有意义的,过度的强化使兴奋消退,抑制了学习动机的激发、维持及其能量水平。c.不同的个体需要不同的“奖励”,廉价的奖励伤害学习动机的生成和学习行为的进行。,4、科学归因 a.归因内部动机的人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对自己的学业善于评价总结,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b.归因外部动机的人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就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没有挑战性的任务),一旦失败,便灰心丧气。在教学中,要十分爱护学生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尊重和赞赏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不断强化内部动机。要花气力研究教师和学生、认识材料、学习条件和干扰因素,科学归因,因材施教。,必须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不能命令和说教,缺乏人情和幽默,也不能迎合趣味,失之于哗众取宠。在动机过程中,责任具有战略意义,兴趣具有战术意义;责任应该是内涵的,兴趣是灵动的,相辅相成,不断提升,外部动机只有通过内部动机才能起作用,没有自信和努力,什么学习任务都是困难的。学生的内部动机只有强弱差异,不存在有和无的问题:存在归因的差异,不存在事实的不可培养的差异。,请不吝赐教!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