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设施工理论复习范围.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1766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设施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通风设施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通风设施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通风设施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通风设施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风设施工理论复习范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设施工理论复习范围.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防专业职工技能大赛理论复习资料(通风设施工)二八年五月二十三日第一部分 一通三防常识第一章 矿井通风第一节 矿井通风任务与井下空气一通三防是指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和矿井防灭火。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有三个:供给井下适量的新鲜空气,供人员呼吸(每人每分钟供给的风量不得少于4m3)和机器散热;冲淡并排除有害气体及矿尘;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矿井空气主要来源于地面,它主要由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及水蒸气组成。空气中的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化学性质很活跃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11,能助燃,是人和动物呼吸不可缺少的气体。在矿井条件下,空气中含

2、氧量减少对人体的影响见表1。表1 空气中含氧量减少对人体的影响空气中氧的含量%人体的反应17静止时无影响,但工作时将引起喘息、心跳,呼吸困难15呼吸及脉搏跳动急促,感觉及判断能力减弱,失去劳动能力1012失去理智,时间稍长即有生命危险69人在短时间内失去知觉或死亡矿井空气中氧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人员呼吸;煤岩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爆破工作;此外,煤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也使空气中的氧浓度相对降低。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易溶于水,生成碳酸,对眼、鼻、喉黏膜有刺激作用,是略有毒性的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其相对密度为1.

3、52),在风速较小的巷道中底板附近浓度较大;在风速较大的巷道中,一般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二氧化碳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当井下空气中二氧化碳过多时,会使氧的含量相对降低,形成缺氧,使人中毒或窒息。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是新鲜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它本身无毒、不助燃,也不供呼吸。但空气中含氮量升高,则势必造成氧含量相对降低,从而也可能造成人员的窒息性伤害。正因为氮气具有的惰性,因此可将其用于井下防灭火和防止瓦斯爆炸。矿井空气中氮气主要来源是:井下爆破和有机物的腐烂,有些煤岩层中也有氮气涌出。井下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二氧

4、化氮NO2、氨NH3、氢气H2和甲烷CH4等,矿井空气的成分和性质详见表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硐室温度不得超过30。当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30,机电硐室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最低风速不得小于0.25m/s,最高风速不得超过4m/s;掘进中的岩巷最低风速不得小于0.15m/s,最高风速不得超过4m/s。表3 矿井空气的成分和性质名称来源基本性质密度特点爆炸界限危害中毒特征防治措施安全浓度氧O2地面空气无色无臭无味1.105助燃缺氧窒息加强通风20%沼气CH4煤岩层涌出无色无臭无味0.554燃烧爆炸516%9.5%爆炸

5、事故窒息死亡12字方针0.5%1%0.75%二氧化碳CO2涌出 氧化 呼吸 爆破 爆炸 火灾无色微酸臭味1.519微毒窒息死亡0.5%1.5%0.75%一氧化碳CO涌出 氧化 爆破 爆炸 火灾无色无臭无味0.967燃爆极毒1375%30%爆炸事故中毒死亡嘴唇呈桃红色两颊红色斑点加强通风技术措施0.0024%硫化氢H2S涌出 分解 自燃无色微甜臭鸡蛋味1.177燃爆剧毒446%爆炸事故中毒死亡头痛呕吐无力流唾液鼻涕加强通风技术措施0.00066%二氧化硫SO2涌出 氧化 爆破 爆炸 火灾无色酸味硫磺刺激味2.212剧毒刺激眼呼吸系统中毒死亡红眼咳嗽流泪喉痛加强通风技术措施0.0005%二氧化氮N

6、O2爆破工作浅红褐色无臭无味1.588剧毒刺激肺呼吸系统中毒死亡吐黄痰指甲、头发变黄加强通风技术措施0.00025%氨NH3分解、自燃无色剧臭无味0.588有毒刺激眼皮肤呼吸系统加强通风0. 004%氢H2涌出 电解无色无臭无味0.069燃爆474%窒息死亡加强通风0. 5%氮N2地面 涌出 分解无色无臭无味0.968窒息死亡加强通风79%水蒸气H2O水的蒸发0.622浮尘作业过程燃爆30-2000g/m3300-400 g/m3尘肺病加强通风技术措施第二节 通风系统规程对通风系统的要求: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其进风和回风不得

7、经过采空区或冒顶区。严禁出现不合理的串联通风、老塘通风、扩散通风。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用风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动力、通风网络和通风构筑物的总称。按进、回风井在井田的位置不同,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和混合式四种。分区通风:每个采区都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采区与采区之间不共用一条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进风,一段回风。独立通风:采掘工作面的回风流直接进入回风道,不再进入其它采掘工作面。串联通风:采掘工作面的回风流再进入其他采掘工作面。串联通风危害主要有:一是串联通风的污染风流会恶化被串联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和安全条件;二是一旦发生瓦斯、煤尘

8、爆炸或火灾事故,灾变的有害气体就会波及到被串联通风的工作面,使灾情扩大;三是加大了风量调整的难度。扩散通风:利用矿井中的空气自然扩散运动而对掘进工作面或峒室进行通风。扩散通风最大长度不得超过6m,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5m。老塘通风:采掘工作面无回风道或回风道部分或全部堵塞,采掘工作面的回风部分或全部由采空区老塘回入总回风巷,称为老塘通风。通风网络:一般把矿井或采区通风系统中风流分岔、汇合线路的结构形式和控制风流的通风构筑物统称为通风网络。工作面上行通风是指风流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自下向上流动的通风方式。工作面下行通风是指风流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自上向下流动的通风方式。第三节 矿井通风动力矿井通风动力有

9、通风机提供的机械风压和自然条件产生的自然风压两种组成。机械风压:由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叫做机械风压。自然风压:利用进风井和出风井的温度差和两井筒井口的标高差,以及能影响空气重率变化的其他因素造成的两井筒空气重力不等而产生的压力,叫做自然风压。矿井的通风阻力:主要有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种。由于风流与井巷壁间的摩擦所产生的阻力叫摩擦阻力。由于巷道的突然变大、变小或者拐弯,而引起风流方向的变化,导致风流剧烈冲击形成涡流而引起的阻力叫局部阻力。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抽出式、压入式和抽压混合式三种。抽出式通风:矿井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出风井口附近,通过风硐与出风井筒相连通,利用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将矿井内的空气

10、吸出地面,同时导致地面的新鲜风流从进风井流入井内实现矿井通风的方法。也称作负压通风。压入式通风:矿井主要通风机安装在进风井口附近,通过风硐与进风井筒相连通,利用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将新鲜风流压入井下,迫使井内空气由回风井排出地面的通风方法。也称作正压通风。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给风量不应小于正常风量的40%。矿井反风是指为了防止灾害扩大和抢救人员的需要而采取的迅速倒转风流方向的措施。主要有专用反风道反风和风机反转反风。离心式通风机只能利用反风道进行反风;轴流式通风机可利用反风道反风出或利用风机反转反风。第四节 掘

11、进通风掘进通风方法分为两大类:利用矿井总风压通风和使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掘进用的局部通风设备有两类:引射器和局部通风机。局部通风机按其工作方式有三种: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我公司全部采用压入式通风方法。局部通风机循环风:局部通风机的回风部分或全部再吸入同一部局部通风机的进风流中,叫循环风。循环风的危害:掘进工作面的乏风反复返回掘进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会越来越大,不仅使作业场所的环境越来越恶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风流中瓦斯浓度的不断增加,当其进入局部通风机时,容易引起瓦斯爆炸。如何检查和防止局部通风机循环风:检查局部通风机是否发生循环风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站在局部通风机吸风口向掘进工

12、作面的方向35m处,释放一点粉笔灰(或烟雾),如果粉笔灰回到局部通风机的吸风口,则局部通风机发生了循环风。防止局部通风机循环的措施是: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合理(吸风口到掘进工作面回风巷的距离不小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即可避免局部通风机发生循环风。安装和使用局部通风机的安全规定: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严禁喝循环风;低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供电采用选择性漏电保护或采掘供电分开,瓦斯喷出区和高、突矿井实行“三专两闭锁”;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出风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10m,高瓦斯区、

13、瓦斯异常区不得超过5m;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三专”是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需用电缆,“两闭锁”是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肥矿集团公司对局部通风机使用的要求所有掘进工作面都必须安装使用“双局扇、双电源”,做到风机自动切换,风筒自动分风;推广使用大功率局部通风机、大直径风筒。供风距离300m以下的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功率不得小于11kW;供风距离超过300m的掘进工作面安装局部通风

14、机功率不得小于15kW;供风距离大于500m和断面超过6m2的开拓巷道,安装局部通风机功率不小于22kW,并使用直径不小于500mm的风筒。第五节 独头巷道管理独头巷道因检查、停电停风后,恢复通风、送电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独头巷道的局部通风机必须保持经常运转,临时停工时,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停风的独头巷道,每班在栅栏处至少检查1次瓦斯。如发现栅栏内1m处瓦斯浓度超过3%,应采用砖密闭予以封闭。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且停风区域内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

15、过1.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独头巷道停风后,巷道中的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停风区中瓦斯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必须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排放瓦斯。独头巷道恢复正常通风后,必须由电工对独头巷道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证实完好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巷道中的一切电气设备的电源。第二章 矿井瓦斯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监测监控,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瓦斯是指从煤体或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以甲烷气体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指甲烷。矿井瓦斯等级划分为三级:低瓦斯

16、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瓦斯积聚: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就为瓦斯积聚。当发现瓦斯积聚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矿井涌出瓦斯的主要地点有:煤岩或半煤岩掘进工作面及掘进巷道;采煤工作面及其后方的采空区;已采过的采空区及盲巷;已掘进的巷道、硐室的周壁。瓦斯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瓦斯达到一定的浓度5

17、16%; 引爆火源,温度为650750;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于12%。瓦斯爆炸的危害:瓦斯爆炸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生高温高压,造成井巷破坏,引起火灾,伤亡人员;二是产生有毒气体,主要以一氧化碳为主,导致人员中毒。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防止瓦斯积聚;防止瓦斯引燃; 防止瓦斯灾害事故的扩大。瓦斯检查的规定:低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检查2次,间隔时间35h;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瓦斯异常区每班至少检查3次,间隔时间23h;本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应每班至少检查1次;井下停风地点栅栏外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每天至少检查1次,挡风墙外的瓦斯浓度每周检查1次。常用的瓦斯检查

18、仪器有:光学瓦斯检定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瓦斯、氧气两用报警仪。光学瓦斯检定器是利用光干涉原理,测定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的一种便携式检测仪器,由气路系统、光路系统和电路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是一种携带式可连续测定环境中瓦斯浓度的电子仪器,当瓦斯浓度超过设定的报警点时,仪器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瓦斯、氧气两用报警仪是一种集监测瓦斯浓度和氧气含量两种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报警仪器,同时连续测量环境中的瓦斯浓度的氧气含量,并可任意显示一种气体的检测值。当任一气体超限时,仪器便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超限气体浓度。安全监控系统:目前我公司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瓦斯连续监测,瓦

19、斯超限报警,瓦斯超限断电,主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的开停监测,矿井风速、负压参数的监测,风门开关状态监测,以及井下主要设备的开停监测,煤仓煤位、水仓水位的监测等。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传感器每7天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处理,在故障期间必须要有安全措施。第三章 矿井防灭火矿井火灾是指在矿井或煤田范围内发生,威胁安全生产、造成一定资源和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的燃烧事故。火灾按引火原因一般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的概念是:自燃物在一定的外部(适量的通风供氧)条件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

20、并积聚能量,使其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形成的火灾称之为内因火灾。外因火灾是指可燃物在外界火源(明火或高温热源)的作用下,引起燃烧而形成的火灾。产生外因火灾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易燃物存在、有足够的氧气和足以引起火灾的热源。煤矿井下易燃物主要有:坑木、胶带、电缆、风筒等固体;变压器油、润滑油和液压联轴器内的透平油等油脂;煤和煤尘等碳质类物质;瓦斯、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能引起外因火灾的热源主要有:机械能转化的热,如皮带与托辊摩擦、采掘机械运转时冲击或摩擦产生的热;电能转化的热,如电流短路、静电放电、电焊放热等;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如不合格的炸药爆破,沼气、煤尘爆炸,煤炭自燃等。防止外因火灾产

21、生的主要措施为: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不得不用时应与热源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产生机电火灾;防止摩擦引燃;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防止外因火灾事故扩大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在适当的位置建造防火门;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设立消防材料库;地面设置消防水池,井下具有完备的消防管路系统;主要通风机必须具有反风系统和设备,反风设施保持状态良好。矿井内因火灾是指煤炭的自然发火。自然发火:是指有自然倾向性的煤层被开采破碎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出现发火现象。煤层只有同时具备下述三个条件后,方能引起自然发火:煤层本身具有自然倾向性;有较好的蓄热

22、条件;有适量的通风供氧。煤层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特性,表示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着火温度和可能自然的属性。煤矿安全规程将煤的自然倾向性分为三类,容易自燃、自燃和不宜自燃。矿井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其危害主要有: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易使遇难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死亡;有时能够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扩大灾害范围;烧毁或冻结大量煤炭资源,缩短矿井服务年限;扑灭火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矿井某一区域或采掘工作面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定为存在自然发火隐患:采空区或井巷风流中出现CO,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值指标;风流中出现二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

23、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值指标;煤炭、围岩及空气和水的温度升高,并超过正常温度,但尚未达到70;风流中氧气浓度较低,其消耗量呈上升趋势。矿井某一区域或采掘工作面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定为自然发火:煤炭出现明火、火灾烟雾、煤油味等现象;环境空气、煤炭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并超过70;采空区或风流中出现CO,其浓度已超过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值指标,并有上升趋势。井下容易产生自然发火的地点主要有:断层附近;煤层巷道壁后;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和停采线附近;掘进巷道和其他巷道顶部煤炭或煤层;密闭墙内;溜煤眼及联络行。目前防治内因火灾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合理的开拓开采及通风系统;利用新材料及均压通风防止漏风

24、;预防性注浆;注洒阻化剂;采空区压注氮气;及时封闭可能发火的区域。井下常用的类灭火方法一般可分成三类:直接灭火法;隔绝灭火法;联合灭火法。隔绝灭火法是在通往火源的所有通路上建筑防火墙来隔绝通向火源的空气,然后等待火灾因氧气不足而自行熄灭的灭火方法。把直接灭火法和隔绝灭火法联合起来,加速火源熄灭的方法称为联合灭火法。处理井下火灾的通风方法通常有维持正常通风、增减风量、矿井反风、风流短路、停止通风机运转等几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封闭的火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灾已经熄灭:1、火区内温度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温度相同;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3、火区内空气

25、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5、上述四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肥城矿区开采煤层主要为3、7、8、9、10层煤,其中3、9、10层煤为发火煤层,发火期为612个月。从7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发火事故以来,截至目前共出现发火及发火隐患57次。第四章 矿井防尘知识矿尘是指在矿山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煤、岩微粒的总称。在煤矿,常见的粉尘主要有煤尘、岩尘、水泥粉尘等。粉尘的分类:粉尘按被人体吸入的状况分为呼吸性粉尘与非呼吸性粉尘;按粉尘的来源分生产性粉尘和非生产性粉尘。呼吸性粉

26、尘一般是指能被吸入人体肺泡的浮尘,否则被称为非呼吸性粉尘。矿尘的主要来源: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煤岩装运、转载点及其他地点。粉尘的主要危害有: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煤尘在一定条件下会爆炸;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尘肺病是工人在生产中长期吸入大量微细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矿工职业病,一旦患病,目前很难治愈。煤尘爆炸的三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存在能引燃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引爆煤尘爆炸的火源主要有:瓦斯爆炸火焰、违章放炮火焰、明火、电火花、摩擦火花等。煤尘堆积是指井下巷道有厚

27、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积尘现象。煤尘堆积的主要危害是: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或瓦斯燃烧时,其冲击波或压缩波吹起巷道积尘,就会参与爆炸,扩大灾害范围。矿井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的地点有: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采区进回风巷、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井下防尘供水系统应当满足下列要求:水质符合规定;供水方式优先采用静压方式,地面建有永久静压水池,贮水量不得低于200m3;管路的管径和强度应当满足用水要求;井下皮带巷的管路每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的管路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管路要吊挂或垫起,达到平直,并进行防锈处理

28、。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防尘措施主要有:煤层注水; 采煤机内外喷雾;综放工作面架间喷雾和后部放煤口喷雾洒水;运输机转载点喷雾洒水;工作面进、回风巷冲洗巷帮;上下出口风流净化;个体防护。炮采工作面防尘措施主要有:湿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冲洗煤壁,爆破时喷雾降尘,出煤洒水等。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主要有:湿式打眼;综掘机内外喷雾;冲洗巷帮;装煤(岩)喷雾洒水;放炮使用水炮泥;风流净化;个体防护。我公司采煤工作面常用的喷雾设施主要有:上下两巷距工作面3050m处安设净化水幕、捕降尘水帘、转载点喷雾、机组喷雾及综采面架间喷雾等。我公司掘进工作面常用的喷雾设施主要有:距掘进面3050m处安设净化水幕、捕降尘

29、水帘、扒装喷雾、放炮远程喷雾(或风水喷雾)和综掘机喷雾。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主要有: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所有采掘工作面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严格执行放炮管理各项制度,如“一炮三检”、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洒水等制度;采煤机、掘进机内外喷雾必须灵敏可靠,无水不得开机;采取措施,防止引燃火源出现。煤矿井下发生煤尘爆炸后,采取的自救措施有:煤尘爆炸后,立即戴好自救器。如没有准备自救器,最好用湿毛巾快速捂住鼻口,就地卧倒,如边上有水坑,可侧卧于水中。听到爆炸时,应赶快张大口。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爆炸所产生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煤尘爆炸后,切忌乱跑,井下人员应在统一指挥下,情绪

30、镇定,向有新鲜风流的方向撤退或躲进安全地区,注意防止二次爆炸或连续爆炸的再次损伤。在可能的情况下,撤离险区后及时向井下调度、矿调度和局调度报告。第二部分 通风设施工理论常识第一章 砌筑常识砌筑材料包括砌块、砂浆。煤矿井下常用的砌块有砖、料石等。砌筑用砖的标准尺寸为240mm115mm53mm。砖块有三对相等的面,最大的面称大面,长的一面称条面,短的一面称丁面。当砖的条面朝外时称顺砖(条砖),丁面朝外时称丁砖。砂浆由水泥、砂子、水混合搅拌而成。砌筑常用的小工具有瓦刀、铲子、灰板等。其他工具有铁铣、溜子(勾缝刀)、平板等。墙体砌筑要求:必须错缝砌筑,砖块至少应错缝1/4砖长。灰缝厚度为10mm,最

31、大不超过12mm,最小不小于8mm。不能出现直缝(重缝)、瞎缝、空缝(干缝)。直缝是指垂直灰缝重叠;瞎缝是指两块砖直接组合在一起,未按要求充填砂浆留灰缝;空缝(干缝)是指虽然按要求留设灰缝但未充填砂浆。“三一”砌砖法就是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砌法,也叫满铺满挤操作法。墙体砌筑完毕后要及时抠缝,可以用钢皮或竹棍等抠划,抠缝深度应根据勾缝形式来确定,一般深度为1cm。勾缝的形式一般有平缝、凹缝、斜缝、凸缝4种,见下图:图1勾缝的形式(a)平缝;(b)凹缝;(c)斜缝;(d)凸缝。平缝:操作简便,勾成的墙面平整,不易脱落和积圬,一般采用深浅陋两种做法,深的约凹进墙面35mm。凹缝:是将灰缝凹进

32、墙面58mm的一种形式。凹面可以做成半圆形。斜缝:是反灰缝的上口压进墙面34mm,下口与墙面平,使其成为斜面向上的缝。凸缝:是在灰缝面做成一个半圆形的凸线,凸出墙面约5mm左右。第二章 通风设施矿井通风设施主要有风门、风桥、密闭和挡风墙等。风门的作用为:隔断巷道风流,确保用风地点的风量要求;允许行人和车辆通过。根据用途不同井下风门一般分为普通风门、自动风门和反向风门。风桥:设在进、回风交叉处使进、回风不混合的设施叫风桥。主要作用就是把同一水平相交的一条进风巷道和一条回风巷道风流隔开。密闭:按不同的用途密闭可分为防火密闭、防水密闭、过滤密闭和防爆密闭。按服务时间长短可分为临时密闭和永久密闭。密闭

33、外的铁路、电缆、管路必须断开,不得与密闭内的连通。第三章 质量标准砌筑风门的标准要求:每组风门不少于2道,要装有闭锁装置;不应在倾斜运输巷中设置风门。如果必须设置风门,应安设自动风门或设专人管理,并有防止矿车或风门碰撞人员以及矿车撞坏风门的安全措施;通车风门要实现自动化;门框要包边沿口,有衬垫,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风门要有适当的角度,门框与门扇不歪扭;墙体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厚度不小于0.5m;墙面平整,严密不漏风;墙垛四周要掏槽处理;风门水沟处要设反水池和挡风帘,通车风门要设底坎,电缆孔和其他管孔要堵严;风门前后5m内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和淤泥。构筑永久密闭的标准要求:永久性密闭要

34、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严密不漏风,墙体厚度不小于0.5m;密闭前5m内支护完好,无片帮、冒顶,无杂物、积水和淤泥;密闭前无瓦斯积聚;密闭四周要掏槽,见硬底、硬帮,与煤岩接实;密闭内有水的要设反水池(或反水管),并设观测孔,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煤层的采空区密闭要设注浆孔,孔口要封堵严密;密闭前要设栅栏、警标、说明牌和检查箱;墙面平整(1m长度内凹凸不大于10mm)、无裂缝,无重缝或空缝。第三部分 通风设施工操作规程通风设施工应完成下列工作:负责永久密闭、临时密闭的施工及设施的安设。负责永久风门、临时风门的施工及设施的安设。负责调节风窗的安设。负责测风站的施工。负责风桥的施工。负责通风设施的拆除。负责通风

35、设施的维修。上岗条件:通风设施工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安全技术工种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并有3年以上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和以下知识:熟悉矿井通风系统,避灾路线;掌握下井须知等有关安全规定;熟悉矿井通风构筑物的作用、安设方法和要求;了解有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的知识;掌握煤矿安全规程通风构筑物的规定;了解井下各种气体超限的危害预防知识。通风设施施工的操作顺序为:验收材料清理操作现场(安全检查)施工质量检查清理操作现场。安全检查要求:检查施工地点通风、有害气体情况。检查施工地点的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施工地点必须通风良好,瓦斯、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检查施工地点支护情况

36、。由外向里逐步检查施工地点前后5米的支架、顶板、巷帮的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处理完后方可施工。施工要求:拆除原有支架,要先支后回。拆除施工地点的原有支架时,必须先加固其附近巷道支架,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若顶板破碎,应先用托棚或探梁将棚梁托住,再拆棚腿,不准空顶作业。掏槽要先上后下,见实帮实顶,清理干净。掏槽时遵循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掏出的煤、岩等要及时运走,巷道应清理干净。掏槽深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一般不小于0.2米),见实帮实底。砌碹巷道建密闭、风门时,要拆碹掏槽,并按专门安全措施施工,严禁放炮掏槽。按照1:3的灰、砂比例配制砂浆。砌墙用的砖块要用水浸湿,尽量多吸收水分

37、。在有水沟的巷道内砌墙时,要设水沟并垒反水池或设反水管。用砖、料石砌墙时,竖缝要错开,横缝要水平,排列整齐,砌块之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砌密闭墙到中上部时要预留观测孔及灌浆孔,铁管口应伸入墙内1米以上,外口距墙至少0.2米,外口设阀门,不用时保持关闭。砌风门墙垛时要预留电缆、风水管路穿墙孔。砌墙封顶要与顶帮接实。当顶板破碎时,托棚或探梁上的原支架棚梁应随砌墙进度而逐渐拆下,除去浮煤、浮矸后再掏槽砌墙,如果最后剩余的空间不足一砖的厚度,应用瓦刀将整块的砖砍成片砖,再施工顶部,不得留有空隙。砌墙完毕后要勾缝或抹面,墙四周与巷道接茬处要抹宽度不小于0.1m的裙边,要求抹平,打光压实。完成上述操作后进行质量及现场安全检查,不得遗漏物品、工具、配件等。第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